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第82节

  他准备返回自己的帐篷,让部下帮自己搞点吃的来。

  可走了一阵,隐约间似乎听到一阵小小的抽搐声。

  欧藏华有些惊讶,这么一个全是大老爷们的兵营,怎么会出现这么柔柔弱弱的哭声?

  他当即顺着声音走了过来,看到隐秘的帐篷外,一个娇俏小尼姑正坐在地上抹眼泪。

  “仪琳师妹?”

  “欧、欧师兄?”仪琳一惊,抬头看到是欧藏华后,赶紧慌乱的开始擦眼泪。

  欧藏华微微皱眉,看着仪琳的僧衣上沾着血迹,顿时神情凝重的问道:“怎么回事?有人欺负你了?”

  恒山派的各位是他请来协助的,若是受了委屈,可就是他的不是了。

  “没有没有.”仪琳一看欧藏华这般严肃,赶紧摇头。

  “仪琳师妹不必害怕,若是真有人欺负,尽管告诉我,我一定为你讨回公道。”欧藏华看着小兔子一般的小尼姑,只得柔声安慰着。

  “真的没有.”仪琳低着头,愧疚的说道:“我觉得自己学医不精,没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我愧对佛祖.愧对师父愧对那些相信我的官兵们.”

  欧藏华一听,顿时松了口气,原来这姑娘是在内耗,他差点以为.

  不过仪琳一向如此纯善,倒也没什么奇怪的。

  “仪琳师妹,你要记住,勿以有限身,常供无尽愁。”欧藏华温和的劝解道:“你不过十六七岁,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

  “真的?”仪琳有些迟疑的问道。

  “当然,我.”欧藏华脑子一转,不能说自己:“.的师弟向大年,十六七岁的时候还被师父骂没脑子。相比起来,仪琳师妹能够帮助很多士兵疗伤,救了不少人,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仪琳听后,才悄悄松了口气,欧师兄是五岳剑派新一代之首,他说的话,自然不会错的。

  接着,仪琳有些疑惑的问道:“欧师兄怎么知道我的年龄?”

  欧藏华神情一顿,幽幽开口道:“.我会看面相,一看就知道师妹的大概年纪了。”

  “噢!”仪琳回过神来,点了点头说道:“难怪欧师兄能成为探花郎,果然是博学。”

  “对了,你在这里做什么?”欧藏华赶紧转移话题问道。

  “这里是临时安堂,师父让我过来为众位战死的官兵超度。听大夫说,远地方的官兵只能就地掩埋”仪琳说着,就准备拉开帐篷让欧藏华看看。

  欧藏华赶紧一把抓住了仪琳的手腕,有些惆怅的说道:“这个不用给我看。”

  “噢”仪琳说道:“我还以为欧师兄是特地来送他们一程的,不然这么偏的地方,你怎么找得到呢?”

  ‘我他么是被你吸引过来的!’欧藏华心里吐着槽,思索了一阵,还是没有拉开帘子的意思。

  他叹了口气说道:“我与仪琳师妹一同超度吧!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么?”

  “是的,欧师兄这个也会?”仪琳有些惊讶的问道。

  “略懂。”

第121章 恒山三定

  “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

  “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众会,俱复瞻礼”

  欧藏华和仪琳双手合十,轻声吟诵完《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完最后一个字。

  仪琳深深鞠躬后,睁开眼睛欣喜的看向欧藏华说道:“欧师兄果然有佛缘,一万七千余字的《地藏菩萨本愿经》都能流利的背完,真是厉害呀!”

  欧藏华平静的笑了笑,说道:“走吧!陪我去看看伤员。”

  “好。”

  仪琳跟了上来,她感觉欧师兄跟令狐师兄完全不同。

  令狐师兄像是阳光,带给自己温暖和喜悦,为自己冲散黎明前的黑暗。

  欧师兄像是四月的春风,能让自己内心安宁下来。

  这就是师父所说的‘人有千面,心有千变’吧!

  两人一路来到伤兵营,隔着一段距离就能听到哀嚎声。

  欧藏华在外面站了一会儿,才抬腿走了进去。

  伤兵们看到欧藏华进来,一些伤势较轻的下意识想起来行礼,欧藏华赶紧阻止道:“都坐下,不必行礼!诸位为朝廷分忧,才受伤的。我特地来看看诸位,也是为了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我会将诸位的英勇事迹上报朝廷,并跟进各项工作,早日将诸位的抚恤金安排到位。”

  众伤兵听后,神情中立马透露出欣喜之情,只要抚恤金能安排到位,啥都好说。

  欧藏华看着众人,真诚的说道:“所以,诸位不要有负担,好好养伤,等伤养好了,我等再一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多谢欧大人!”众伤员或坐或躺,纷纷笑着喊道。

  欧藏华见此,也露出了笑容。

  这时,旁边有个人小声问道:“欧师兄我们也有么?”

  欧藏华扭头看去,是一位嵩山派的弟子,只是他右手五根手指断了三根,今后可能只能左手使剑了。

  “当然,你们是为朝廷出力,自然会有的。”欧藏华走过去,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那人听后,开心的笑了出来,若是混江湖受了这等伤,就得自己扛着,那还有什么抚恤金啊!

  欧藏华却看了看他的手,问道:“有信心用左手使用嵩山剑法吗?”

  那人一愣,眼神失落的摇了摇头,说道:“我我可能.”

  “别急着否定,”

  欧藏华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的鼓励道:“先试一试吧!”

  “好!”那人看着欧藏华,见他目光真诚没有任何取笑之意,感动的点了点头。

  欧藏华笑了笑,起身又去看了别的伤员。

  恒山三定的医术比惠民药局的大夫要好很多,因为她们是江湖中人,对这种刀伤剑伤骨伤见多了,一代一代的经验总结,使得恒山三定成为集大成者。

  可惜原著中三位师太都离世得突然,导致她们没能把一身本事传给弟子。

  欧藏华看到定闲师太一掌劈晕一名伤者,然后双手在对方的胸膛周围按了按,便一脸淡定的说道:“左边肋骨断了三根,未伤及肺腑,当归补液汤六副。”

  身边的弟子立刻记录下来,将写好的纸条贴在伤员旁边,一会儿负责煎药的弟子会来查看。

  欧藏华走了过来,讪笑着问道:“师太,这么把人劈晕不会加重伤势吗?”

  “欧大人,”

  定闲师太单手立起施礼,才回答道:“那位伤员贫尼看其脸色心里便有了大概猜测,所以才动手的。像这位,就不能直接劈晕了。”

  费彬一脸懵逼,有些慌张的开口道:“定闲师太,咱们有话好说,为何我不能直接劈晕?我应该是失血过多,有些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没有别的问题啊!”

  “是的,所以不需要劈晕。”

  定闲师太点了点头,对身边的弟子说道:“为费先生准备八珍汤三副。”

  八珍汤?

  欧藏华愣了愣,这不是给女子开的么?

  不过看定闲师太一脸平静的模样,欧藏华猜测,师太可能有自己的用意吧!

  弟子一本正经的记录下来,然后将纸条撕下,放在了费彬身边。

  欧藏华见此,跟着安慰了费彬,让他放宽心好好养伤。

  当走到另一个帐篷时,发现这边的氛围更加压抑,定静师太看到他进来,便轻声咏颂一声佛号:“阿弥陀佛,贫尼见过欧大人。”

  “师太免礼。”欧藏华单手抬了抬,又看了看帐篷里的伤员。

  身旁的仪琳小声解释道:“欧师兄,这里的都是重伤的官兵,他们有的手被砍掉,有的腿被砍掉,有的伤了眼睛,今后可能.”

  欧藏华一听就明白仪琳这话的意思了,这里的伤员是对今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

  或许在他们心里,战死也比现在这般半死不活的强吧!

  欧藏华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是醒着的,他缓缓开口道:“诸位放心,朝廷不会放弃各位,我欧藏华.更不会。”

  声音很是温和,却又铿锵有力。

  他看了一眼众人,默默转身走了出去。

  仪琳见此,忍不住追出帐篷问道:“欧师兄,你说的是真的么?”

  欧藏华脚步一顿,回头看着仪琳,点了点头说道:“当然,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仪琳抢先回答,看着欧藏华笑着说道:“我相信欧师兄!”

  “好,你且看着吧!”欧藏华有些意外,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仪琳这小姑娘会相信他。

  不过既然已经夸下了海口,就得做到。

  欧藏华一边往回走,一边思索着该如何安排这些致残的官兵。

  其实明太祖对受伤士兵有着比较规范的安排,军职阵亡未授职者,其子孙给半俸。其病故,无子弟而有父母若妻者给半俸终身。有子弟年幼者,初年给半俸,次年又半之。

  可随着时间发展,我大明居然越发展越穷,已经不足以维持这种福利开销。

  正德年还算比较不错,越往后情况越糟糕。

  欧藏华现在无力改变整个大局,他只能自己像一些小妙招,让这些致残的士兵还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坚强的活下去

第122章 本官不能亏待了自己的兵

  欧藏华回到自己的帐篷,看到左冷禅正站在那里,他加快脚步走了过来,询问道:“左师伯,众位嵩山弟子可安抚过了?”

  “回欧大人,都已经安抚好了,大家心态不错。”左冷禅笑了笑,神情温和的说道。

  “那就好”欧藏华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现在天气炎热,将士们的遗体最好早日入土为安,左师伯要督促各位师叔,将阵亡弟子的名单记录下来,切莫有遗漏。”

  “欧大人放心,这些事情汤英鹗汤师弟会安排好的。”左冷禅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

  “甚好,”欧藏华松了口气,接着又说道:“乐师叔要带司马师叔回乡,但路途遥远,我提议还是火化,带骨灰回乡入土为安。”

  其实在古代,火葬并没有那么罕见,在《墨子节葬》中就记录了一个习俗,在秦国的西边有一个叫仪渠的国家,他们国家的国民在父母死亡后,会把尸体放在薪材上点火焚烧,他们认为人死之后会通过点燃后向空中飘散的烟而升仙,后人也能得到“孝子”的美名。

  宋朝被认为是儒家巅峰、理学盛行,范仲淹的忧乐天下、张载的横渠四句、王安石的得君行道等等,无不证明这一点。

  然而宋朝民间却相当崇尚火葬,《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就记录皇后李氏以火葬。

  南宋文学家洪迈也在《容斋随笔》记载,自释氏火葬化之说起,于是焚尸者所在皆然。

  尽管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的第三年,就下了一道禁止百姓火葬的诏书,理由是不合儒家伦理,“近代以,率多火葬,甚愆典礼,自今宜禁之。”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民间该烧还是烧。

  嗯,我等天生反骨的原因找到了

  究其原因,其实有两点。

  其一便是佛教盛行,《释氏要览》记载佛祖坐化后,便由弟子阿难等人焚身,得到五色舍利,因此方造塔存放。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鸠摩罗什、唐朝高僧僧伽等都按照他们的遗言采用火葬的方式。

  宋朝作家吴自牧在《梦梁录》回忆,光是杭州城内城外就有寺庙671座,除此之外,“僧尼廨院、庵舍,白衣社会,道场奉佛处所不可胜计。”

首节上一节82/2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