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第91节

  当今武林,比刘箐强的女侠少说也有几十上百个,但敢对她出手,估计一个都没有。

  汤英鹗微笑着说道:“欧夫人来了,定逸师太先去看看,我们五兄弟坐在这里,哪都不会去的。”

  “好,们在此等候。”定逸师太点了点头,带着仪琳出了帐篷,就看到两位师姐也带着弟子走了出来。

  恒山三定一同出了军营,看到一辆马车停在旁边。

  刘箐从马车里下来时,众人便拱手行礼道:“见过欧夫人。”

  “见过三位师太,见过诸位恒山师姐师妹。”

  刘箐回礼,然后看向三位师太说道:“出门前,夫君就交代过,遇事不决问三定,所以这一次才冒昧前来打扰。”

  恒山三定一听,脸上的笑容更加柔和。

  定闲师太单掌立起,咏一声佛号之后,说道:“承蒙欧大人抬爱,三定担当不起。欧夫人有什么吩咐,贫尼等定尽倾全力协助。”

  “没有没有,”刘箐摇了摇头,有些踌躇问道:“我就想问问三位师太,我们可以去安仁县么?”

  “欧夫人,”定闲师太,思索了一阵开口道:“安仁县毗邻姚源县,那边有贼寇出没,若是护卫少了,怕不安全。”

  刘箐神情有些失落,她怎么会听不明白定闲师太这话的意思呢?

  这时,一骑快马朝着这边奔来,一名骑兵翻身下来朗声道:“敢问欧夫人可在此处?”

  曲非烟走了出来,问道:“我家夫人在此,你有何事?”

  那骑兵立即喊道:“有圣旨到,请欧夫人速速回府迎旨!”

  刘箐一愣,还好之前在衡山县有接圣旨的经验,当即便与恒山三定告别。

  而恒山三定怕刘箐人手不够,特地派了十名女弟子同行。

  刘箐自然不会拒绝,比起临时招来的侍女,她更愿意相信这些五岳剑派的师姐师妹们。

  众人一路疾行回到南昌城临时住所,就立刻开始打扫卫生准备瓜果鲜花,然后静心等待着圣旨。

  同一时刻,南昌府衙之中,南昌知府李承勋带着一种官员跪倒在地,恭迎圣旨。

  吕芳拿着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南昌知府李承勋沉毅大略、奇袭贼寇,解瑞州之难,朕信任之迁浙江按察使,望卿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忠贞清廉,钦此!”

  “臣接旨!吾皇万岁。”李承勋激动的接过圣旨,他没想到,靠这个功劳居然能往前迈一大步。

  知府正四品,按察使正三品。

  更关键的还是浙江按察使!

  虽然江西富足,可浙江更富啊!

  他站起来,有些迟疑的询问道:“敢问内使,我那欧师弟可有安排?”

  “欧大人陛下亲自安排,李大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吕芳笑了笑,语气温和的说道。

  李承勋闻弦而知雅意,乐呵呵的邀请道:“内使一路辛苦,不如在府衙稍作休息,看一看南昌城的美景。”

  “多谢李大人,某还要去欧大人府上宣旨,耽误不得。”吕芳拱了拱手,便带着锦衣卫离去。

  周围的官吏见此,立刻围了上来恭维起来,言语之中出了羡慕以外,也透露出几分愿意跟李承勋去浙江的意思。

  吕芳坐着轿子,在仪仗队的保护下,一路来到了南昌欧宅院子。

  早已准备妥当的刘箐带着众人来到客厅,看到吕芳手托圣旨进来时,立即带着众人跪倒在地:“民妇欧刘氏,恭迎圣旨。”

  在大明,有诰命在身的属于臣,可自称臣妇。没诰命的属于民,只能自称民妇。

  刘箐就是属于后者。

  吕芳神情肃穆的拿出锦面犀轴的敕命圣旨,朗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观欧卿文武兼资可为大厦之材,皆因慷慨之沉心、修穆行于家、婉愉之挚性也。民妇欧刘氏宜家宜室,品若蕙兰清且静,嘉行嘉德,才兼文雅礼而斌,欧卿得贤内助,朕甚嘉焉,敕封欧刘氏为六品安人,福延子姓,钦此!”

  读完后,吕芳将敕命文书交到刘箐手里,温和的提醒道:“欧夫人,这六品敕命夫人可是欧大人在战场上为您打来的。所以这文书可要妥善保管,若是有差池,可是要扣俸禄的。”

  刘箐呆呆的接住,连感谢的话都忘了说。

  她一直以为圣旨是给夫君的,却没想到是个自己的。

  尤其是听到六品敕命夫人还是自家夫君的战功拿下的,更是感动不已。

  还好一旁的曲非烟靠谱,轻声提醒道:“箐箐姐,快谢恩呀!”

  刘箐回过神来,当即问道:“吕内使,箐箐能”

  “欧夫人,陛下有陛下的考量,你只需要接旨、谢恩即可。”吕芳立刻拦住了刘箐,神情严肃的说道:“夫妻一体,某相信,欧大人也是这么想的。”

  刘箐听后,便行礼道:“臣妇,叩谢皇恩。”

  吕芳笑了笑,接着就把六品敕命夫人的礼服呈上,交到了刘箐手里,这是南京织染局定制的,以后刘箐若是进宫参见皇后,就得穿这身。

  走完流程后,吕芳便要告辞,他还要去安仁县颁布第三道圣旨,忙得很。

  刘箐听到吕芳要去安仁县,立马眼睛一亮,开口问道:“吕内使,我可以跟您一起去么?”

  “欧夫人,某可从未听说过,颁圣旨还帮忙带家属的。”吕芳有些好笑的说道。

  曲非烟赶紧说道:“没有没有,我们这不是同路么?对吧?箐箐姐。”

  “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刘箐小脑袋点得飞快。

  吕芳无奈的摇了摇头,只得说道:“某明早辰时出发。”

  “嗯嗯!”两个女生笑眯眯的点头,立马开始安排起行程来.

第135章 法不外乎人情,理不外乎人心

  安仁县与姚源县的交界处,王浩八看着汪澄二和殷勇十乐呵呵出摊卖卤肉卷时,感觉自己手里的山薯糯米粑粑不香了。

  他走了过来,还没开口,就听到殷勇十乐呵呵的说道:“不好意思,今日卤肉卷卖完了,您明日再来。”

  “你看我像是要买卤肉卷的么?”王浩八冷着脸反问道。

  汪澄二和殷勇十抬头一看自家兄弟,还没来得及开口,就有一个将士走了过来问道:“王旗官,您是打算约定明日的卤肉卷么?”

  “对、对啊!”王浩八尴尬的笑着点头。

  “嘿,我就说能当官儿的肯定聪明,我咋没想到预定呢?老板,明日我也预定一个,多放些肥肉啊!”说着,那名将士就掏出几个铜板,放在了篮子里,并补充道:“我叫赵杆儿,明日我报名字拿啊!”

  “好好好”

  目送赵杆儿离开,殷勇十看向王浩八,问道:“你还预定么?”

  “我定你奶奶个腿!”王浩八抬脚就想踢,但他生生忍住了,军规不准他们欺辱百姓,发现了要打板子的。

  “二弟二弟二弟.冷静冷静!”汪澄二赶紧安抚住自家弟兄,讪笑着说道:“我们这不是收集一下情报么”

  王浩八指着空空荡荡的盆子,压着声音说道:“们收集情报都没想着给我留一个!”

  “对不住明日一定给你留一个.”

  “明日我不走这条线!”

  “那后日?”

  “.”王浩八呼出一口气,看向汪澄二满是无语,自己差点就被这个二货给带偏了。

  “大哥,你现在是怎么想的?”王浩八看了一眼周围,见将士们都在休息或者吃东西,便小声的询问道。

  “嗯”

  汪澄二神情一下子严肃了起来,他默默观察了集市和校场学堂半大个月,然后又拉着三弟来摆摊,钱是真好赚.

  不对!

  欧大人带的兵是真正的仁义之师,现在让他领兵跟这些客人开战,别说他下不了手,凡是在集市上赚了钱的人都下不了手。

  而且这段时间,汪澄二也感觉到作为一支起义军,让他们打土豪打乡绅,那叫一个热血沸腾。

  叫他们管理地方时,那叫一个乱呐!

  他们占领姚源县大半年了,连县里有多少人有多少耕地都搞不清,之前能维持大局纯靠朝廷给的压力,大家才能拧成一股绳。

  现在欧藏华这么一搞,起义军内部已经出现成批离开的现象。

  毕竟人家明明比你强,不打你就算了,还照顾你的生意,你好意思再拿起刀剑去砍他么?

  不能够啊!

  “大哥.”殷勇十看着沉默不语的老大,悠悠开口道:“要不我们降了吧?.”

  汪澄二和王浩八同时看向老三,都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就欧大人真的不一样,他每天都给百姓讲课,而且谁都可以举手问他问题,他也从未有过不耐烦的时候。而且现在这样摆摊也挺好,我祖传的卤肉配方卖得这么好,我高兴。”

  殷勇十一边收拾着摊子,一边乐呵呵的说道:“若是换做他人,我必然战斗到底,可若是欧大人,我服他。”

  大哥和二哥对视一眼,两人都没想到,连直肠子的三弟都佩服那位。

  “大哥,你回去之后好好想想吧!”

  王浩八看向汪澄二,认真的说道:“我担心拖得时间久了,朝廷降罪下来,把欧大人调走,下一个当官的,可不见得会这么好打交道难道大哥真想带着弟兄们死战到底么?”

  汪澄二无语的看了一眼王浩八,这话好像说的他不想投降一样。

  主要是之前诈降坑了陈金,他都不知道欧藏华会不会信他是真心投降的。

  早早收摊后,兄弟二人又跟着这群起义军商贩顺着山路走到了安仁县。

  先进城吃了一顿,然后跟着大部分来到校场外,准备听欧大人讲《大明律》。

  此刻现场已经来了很多百姓,路边各种摊贩都在卖力的吆喝着,他们很清楚,一会儿欧大人开讲,可就不能再吆喝了,不然就等着被百姓掀翻摊位赶出仁安县城吧!

  毕竟这事儿之前就发生过。

  酉时一到,现场立马安静下来,就连最熊的孩子都知道,不能再闹腾了。

  随着欧藏华入场,所有人全部起立,有官身者鞠躬行礼,无官身者跪地行礼,合道:“拜见欧大人!”

  “免礼。”

  欧藏华的声音很是温和,传到了现场每个人的耳朵里:“今日我们要讲得是《大明律》第十二卷服舍违式。”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是从明朝开始,才规定各个阶层穿衣的。

  事实上,在《礼记王制》中,就规定不同身份穿不同衣服。

  西晋法典《晋令》中,就已经单独出现了服饰的篇目《服制令》,规定只有第二品以上,才可以使用服饰禁物,这些禁物包括山鹿、白勃、游毛狐、白貂领、黄貂、纯金银器等。

  对于制作奇异服饰的行为,法律规定:“造异服者,依律治罪”。

  随后的唐宋不断完善这套律法,《唐律疏议》第二十六卷就有“舍宅车服器物违令”,明确规定诸营造舍宅、车服、器物及坟莹、石兽之属,于令有违者,杖一百。

  宋朝《宋刑统》第二十六卷就沿袭了唐律的条款,并做出了改进,规定若服饰于令有违者,杖一百。虽会赦,皆令改去之。

  不过我大萌的确达到了巅峰,老朱精力之充沛,连穿衣穿鞋戴帽子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而明太祖之所以连穿衣服都要管这么严,原因之一就是汉人衣冠不显。

  《明太祖实录》就记载过,悉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士庶咸辫发椎髻,深檐胡帽,衣服则为胯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衣窄袖短衣,不服裙裳,无复中国衣冠之旧。

  这也就是所谓的乱世用重典了。

  “农民许衣、纱、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绌、纱禁官民步卒人等服对襟衣,唯骑士许服,以便于乘马故也,其不应服而服者罪之.”

首节上一节91/2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