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扭头瞥了黄四喜一眼,心想:“师伯祖刚才说黄大哥打算收复燕云十六州,难道黄大哥也有做皇帝的念头?”
黄四喜见童姥宁死也不愿意离开泉井,他就收起降龙剑,对童姥道:“其实想要延寿,不必非得使用长春泉!”
童姥顿时一怔:“除了长春泉,还有什么延寿办法?小阿四你说出来,如果你能让姥姥不喝泉水,仍旧可以多活几十年,那姥姥什么都听你的!”
黄四喜就取出《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原始秘籍:“我早已经补全这部神功的心法,可以传授给姥姥你,等你练完以后,延寿几十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此言当真?”童姥显得半信半疑。
“姥姥你可以先修炼,我所补全的心法,具体可以延寿多少年,我也不是太清楚,姥姥你钻研《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一辈子,历经两次返老还童,明年就是第三次返老还童的期限,到时你自己肯定可以印证出这部神功的终极奥秘!”其实黄四喜自己也可以印证。
不过原始秘籍上有明确显示:‘名宿遗物:收录有《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心法要诀,让秘籍物归原处,即可观读继承!’
前几天黄四喜进入不老长春谷一刻,原始秘籍上的名宿遗物文字已经发生变化,心法要诀早已经显露出来。
但黄四喜却没有办法进行观读。
这是因为他的灌体内力已经抵达极限。
数月前在少室山外的山村里,黄四喜先后继承梵文《易筋经》、鸠摩智佛珠、《六脉神剑》原卷的内力灌体,积蓄了两百年的北冥真气。
随后他在小镜湖杀了星宿派掌门丁春秋,继承名宿遗物‘柔丝索’,不久前他又救回王语嫣,继承了逍遥派的‘七宝指环’,这两件遗物给他灌体了一百余年北冥真气内力。
如此叠加之下,目前黄四喜的灌体内力已经抵达上限,不管他今后再观读任何名宿遗物,都不再有任何反应。
这样一来,就算《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原始秘籍上浮现有内功心法,黄四喜也没有办法继续继承,他看了也是白看。
他不观读心法精要,就弄不清《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延寿年限。
他决定把心法内容传授给童姥,就是为了摸清这部神功的最终秘密。
倘若《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真有延寿神力,到时黄四喜会自行修炼。
黄四喜体内原本有双重内力。
在进入天龙江湖之前,黄四喜自练的《九阳神功》内力要强于灌体内力。
不过等黄四喜的灌体内力抵达三百年北冥真气上限后,他的自练内力已经远远落后于北冥真气。
他若自练《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有望追赶灌体内力的深厚程度。
童姥听他愿意传授《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心法,显得很是兴奋,却也向黄四喜表明了态度。
只听童姥郑重道:“小阿四,你愿意把补全心法传给姥姥,姥姥肯定感激你,但姥姥必须先把《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修炼圆满,倘若姥姥印证完毕,这部神功真有延寿威力,姥姥绝对不会再阻止你毁掉长春泉!”
但在印证之前,童姥决定住在不老长春泉旁边,寸步不离。
黄四喜听完,朝童姥点了点头:“既然姥姥你愿意住在这里,那就住着罢!”
黄四喜暂时打消了摧毁不老长春泉的想法。
这一座不老长春泉,目前所展示的神力是一命换一命,黄四喜需要继续印证,长春泉是否可以把多人寿命转移到一个人身上。
如果长春泉可以把数人甚至数十人的寿命叠加在一人体内,那么长春泉的价值将无可估量。
这比黄四喜穿梭江湖所增加的寿命还要多。
当然假如长春泉最多只能转移一人寿命,它的分量就会大打折扣。
等黄四喜摸清不老长春泉的全部奥秘,童姥也印证完《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的底细,到时黄四喜再考虑是否摧毁不老长春泉。
商议到这里,童姥独自留在溶洞内,她打算朝夕陪伴在长春泉左右。
黄四喜与王语嫣另有要务,两人就结伴离开了长春谷。
两人出谷以后,翻越崇山峻岭,抵达吐蕃与大理的交界处,却见成千上万的吐蕃与大理贵族,仿若囚徒一般,被押送去了大宋境内。
这些囚徒里边,就包括大理天龙寺的本因方丈。
黄四喜当初在大理时曾经与本因方丈有过一面之缘,他知道本因方丈是大理段氏皇族成员,若以俗家辈份排列,本因方丈是大理保定帝段正明的叔父。
黄四喜趁着入夜时分,把本因方丈营救出来,然后问道:“大师不在天龙寺内主持佛礼,前往宋境是为了什么?”
本因方丈竖掌作揖,愁道:“不久前大夏李氏兵临大理,攻破了天龙寺,擒拿诸位高僧,一并押往大宋汴京城,那大夏李氏自称华夏苗裔,欲图吞并大宋、大辽、吐蕃与大理,再现昔年华夏古国之盛况,成就上古之霸业,贫僧武力不济,难敌大夏兵锋,也只能束手听命!”
黄四喜道:“天龙寺内有枯荣大师坐镇,难道挡不住西夏李氏的吞并?”
本因方丈摇起头:“那大夏李氏精修了无上神功,一招就击败枯荣大师,整个大理国内都没有一合之敌,为了大理百姓的安危着想,段氏皇族就降了大夏,免得战火爆发,伤及各地百姓!”
黄四喜赞道:“大师慈悲为怀,黄某钦佩之至!不过黄某仍有一事不明,西夏人勒令大师前往大宋汴京,这究竟是意欲何为?”
本因方丈面露苦涩:“意欲何为?自然是为了让我大理皇族禅让皇位给大夏皇帝,那吐蕃国处境与我大理相差无几,到了汴京以后,大家都要成为大夏臣子,大宋、大理、大辽与吐蕃,往后全要不复存在,统统都要并入大夏!”
王语嫣听到这里,神色甚是迷茫。
等黄四喜与本因方丈谈完话,她与黄四喜独处时,忍不住问道:“黄大哥,大夏要一统大宋、大理、大辽与吐蕃,是不是我外婆李秋水弄出来的纷争?”
黄四喜没有回答,而是问她:“倘若此事真与你外婆有关,你打算怎么做?”
王语嫣沉吟片刻,果断向黄四喜表态:“我肯定是跟随黄大哥的决断,你心系天下百姓,止于纷争,我听黄大哥你的安排!”
第267章 神州聚义
这天黄四喜与本因方丈叙完话,赠送给本因方丈一匹马驹,协助他返回大理,结果被他拒绝。
本因方丈决定跟随西夏武士前往汴京,参加禅让典礼,因为西夏皇帝已经做出承诺,只要大理皇族同意禅让,就能避免纷争,今后大理皇族都可以保全性命,安享余生。
本因方丈不愿意节外生枝,他若私自逃走,这会连累亲族被杀,况且他现在回到大理,也已经无处可去,目前大理皇宫与天龙寺都已经成为西夏武士的行辕。
黄四喜听罢,就遵照本因方丈的意思,又把他送回了囚徒队伍里。
随后黄四喜与王语嫣结伴前往中原。
途中并没有发生任何战乱,大宋百姓安居乐业,宋境军队也没有出现调动迹象。
但各处城池内全都有西夏武士的踪影,他们往往居住在官衙里边,受到大宋官员的上宾款待。
黄四喜觉得事态反常,就潜入当地官衙打探情况,赫然发现大宋皇帝已经给全境官府都下了圣旨,命令各地官员,妥善安置从西夏远道而来的贵客。
部分官员严格遵从圣旨行事,但也有部分官员觉得这是引狼入室,就坚决抗拒皇令,不过这些官员无一例外都被种了生死符,沦为西夏傀儡。
黄四喜探明其中内情后,已经明白大宋皇帝极可能也被生死符控制。
等吐蕃与大理贵族抵达汴京后,估计会与大宋皇族一起参加禅让之礼。
到时候,大宋全境就会改旗易帜,驻扎城池内的西夏武士也对宋朝官员取而代之了。
这次西夏入侵大宋,显然并不打算攻城掠地,他们只要控制大宋皇族,接管了大宋中枢,就能自上而下,兵不血刃完成征服。
这手段与童姥收复燕云十六州,其实相差无几。
就是不知道,目前西夏有没有占领辽国。
如今童姥麾下的灵鹫宫女全部驻扎在燕云十六州,如果她们与西夏高手遇上,恐怕会凶多吉少。
想到这里,黄四喜当即加快行程。
不一日,抵达鄂境襄阳城外的山谷之中。
月前黄四喜与童姥离开小镜湖时,曾经与赵钱孙、谭公谭婆同行,并委托三人豢养醉人蜂。
双方分别时约定在襄阳城外山谷汇合。
这些天赵钱孙三人都在山谷内隐居。
不过黄四喜入谷后只见到了谭婆一人。
谭婆见黄四喜身边跟着王语嫣,而王语嫣脸上除了几条剑创疤痕外,容貌与王夫人几乎一模一样。
谭婆就下意识把王语嫣当成了王夫人,但她心里反感王夫人在小镜湖与阮星竹几女共争一夫,就没有搭理王语嫣。
王语嫣见谭婆对她态度冷冰冰,叫了一声‘谭婆好’后,也不敢再多发一言。
谭婆很快打听起童姥近况,她问黄四喜:“黄大侠,童姥前辈没有回来吗?”
黄四喜应声:“她要留在大理善巨郡处理一些私事,近期都不会返回中原!”
随后问起谭公与赵钱孙去向。
谭婆忧心忡忡的回道:“上个月黄大侠你前往大理期间,咱们中原武林频发灾祸,先是少林寺遇袭,半数高僧沦为阶下囚,随后丐帮位于洛阳的总舵又被烧成一片白地!现如今,武林各帮各派全都人心惶惶,江湖上有名有姓的高手更是东躲西藏,哎!”
少林寺是中原第一大门派,丐帮是第一大帮会,如果这两个帮派覆灭,中原武林就会群龙无首。
黄四喜觉得这世上只有李秋水可以轻易攻破少林寺与丐帮。
西夏武士又大批进驻中原各地,与当地官府串通一气,联手打击武林门派,以致江湖上人人自危。
黄四喜追问谭婆:“是不是西夏皇太妃下的毒手?”
谭婆口吻不太笃定:“据少林与丐帮幸存下来的同道讲,当日攻打他们的元凶是一位白衣妇人,这妇人三四十岁,统领着一群西夏武士,她肯定与西夏有关,但她到底是不是西夏皇太妃,老身就不清楚啦!”
谭婆顿了一下,旋即又道:“黄大侠,这些日子老身一直住在蜂谷里,寸步不离替你照顾蜂群,对武林之事了解不深,前几天我家老头子与师兄去外边打探消息,很快就能回来,到时让他俩给你介绍情况,肯定能摸清那位白衣妇人的身份!”
黄四喜疑道:“谭公与赵先生到底去哪里打听消息,竟然一去数日?”
谭婆苦笑了一下:“这座蜂谷距离襄阳城并不远,那襄阳城内有一处丐帮分舵,咱们太行山冲霄洞与丐帮交情莫逆,本来找丐帮同道打听消息就可以,但前些天丐帮同道传出大理国的保定皇帝被俘虏到了汴京,我家老头子与师兄担心镇南王与阿朱姑娘一家人的安危,就赶去了信阳城外的小镜湖!”
那天在小镜湖内,谭婆谭公与赵钱孙亲眼见黄四喜对阿朱照顾有加,三人感念黄四喜的救命情分,就想把阿朱接到蜂谷来。
谭婆口称谭公与赵钱孙去打听消息,其实是去探望阿朱。
“他们是什么时候走的?”
“五六天前,算一算时间,他们也应该回来啦!”
从蜂谷赶到小镜湖,大约有四百里路程。
谭公与赵钱孙沿途要打探武林情况,脚程必然不会快,耽搁半月都有可能。
黄四喜就不准备在蜂谷苦等下去。
他瞧了瞧天色,已经到了黄昏,就打算在蜂谷休息一晚,明日便北上中州。
谭婆见他要留宿在蜂谷,立即张罗晚餐。
吃饭期间,谭婆招待王语嫣时喊了一声‘王夫人’。
王语嫣赶紧纠正:“谭婆婆,晚辈不是王夫人,王夫人是我妈妈,晚辈叫做王语嫣!”
“嗨?”
谭婆瞪大双眼,显得难以置信:“你是王夫人的闺女?怎么与王夫人模样这般相像?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其实谭婆觉得王语嫣比王夫人更为不如,因为王语嫣脸上残留一些疤痕,谭婆初见王语嫣时,以为疤痕是王夫人在大理期间所留,但谭婆殊不知,王语嫣脸上疤痕全是拜童姥所赐。
王语嫣听见谭婆疑问,脸色微微泛红。
不过王语嫣心里想起王夫人的赠命之举,却是涌出一股暖意,她怔怔出神:“妈妈把命给了我,我现在就是我妈妈,谭婆婆把我认作我妈妈,那也不是不可以!”
谭婆一脸发懵,心说这姑娘魔怔啦,分不清自己与妈妈谁是谁。
谭婆悄悄移步到黄四喜身边,低声问:“黄大侠,这姑娘到底是谁?”
黄四喜道:“她就是王夫人女儿!”
谭婆心里大奇:“老身活了一辈子,就没有见过闺女与老娘一摸一样的!这姑娘少说也有三四十岁,怎么可能有一个三四十岁的老娘!”
谭婆一万个想不通,却也没有找黄四喜刨根问底。
因为谭婆并不在乎王语嫣与王夫人,她只对黄四喜礼遇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