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战区副总兵官、右都督、皇帝义妹朱昭明握着拳头,咬着牙看着城外被鞑子肆意斩杀的汉民。
同时,又无奈地看着这些百姓跪倒在保定城墙之下。
城内的百姓既惊恐又庆幸地看着城外的悲剧。
谁也不知道下一刻,这些猖狂的鞑子与汉0奸何时会攻进保定城。
河间府、保定府一带斥候横行,鞑子在任意屠杀汉民的同时也在砍伐着这一带的树木,砍伐树木不仅仅是过冬取暖,也是为明年铁骑南下做着准备。
而大明这边的朱昭明也不敢大意,为防止鞑子细作混入,她只能紧闭城门,但同时也暗派出斥候四处侦探。
而在保定城以南,朱昭明则命人拼命种树,挖壕沟,疏浚河道,企图在将来阻滞鞑子铁骑。
大战一触即发。
都在等着这一场大雪融化。
呼啸的北风虽然寒冷刺骨,却也给人以宁静。
李自成拍了拍身的雪花与来自关的黄土,鹰隼般的目光盯着南方若隐若现的一抹绿色。
“陛下,眼前是荆襄之地,过了荆襄,取江南如探囊取物,到时候,我们依旧能坐拥半壁江山。”
牛金星挥舞着鹅毛扇说着又道:“而且,据悉,左良玉近来大有撤兵于武昌之象,貌似也与陛下一样,要与明廷一争,如今天气寒冷,战马难耐,且大军粮草未足,陛下不妨等明年开春左良玉与明廷厮杀正酣时,再大军南下,到时候鹬蚌相争,我们渔翁得利,岂不两全其美。”
李自成听话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他早已受够了在北方苦寒之地被鞑子追着跑的日子,早恨不得打到南方去,找那些江南士绅报仇。
唯独李岩不由得叹了口气,暗道:“崇祯帝南下后,大明即便再怎么烂透顶,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左良玉即便真的以不义之师清君侧也必败无疑,到时候只怕渔翁得利的是鞑子,天这是有意灭我华夏呀!”
……
此时的武昌城,真可谓大军云集,八百里连营。
武昌城内的左良玉却是不由得咳嗽了三声,苍白的脸浮现出一抹残红。
但他同多尔衮、吴三桂、李自成等人一样,也在目光灼灼地盯着南方。
“朝廷让何腾蛟任总督,却让我做总兵,偏偏吕大器、孙元纶等无能之辈能总督兼总兵官,连带高杰这个流寇也能坐拥苏淞,可见朝廷是不能容我呀!”
左良玉说着愤懑不平地一拳捶在梁柱。
南京贡生李犹龙忙凑前低声说道:“伯爷毋怒,这是太子托次辅高阁老和张阁老给您的密信,如今朝奸臣当道,马士英之流忝居内阁,可谓是害群之马,更有流贼高杰祸害苏淞,民心不安,因而太子有诏,望您以江山社稷为念,进京清君侧,诛杀奸臣,重振朝纲。”
左良玉现在差一个进兵南京,控制朝政的理由,如今见李犹龙呈这封密信,顿时兴奋不已地拿了过来,仔细一看后,不由得愤然说道:“请你回复阁老,左良玉虽不过是武将,但也不忍奸臣横行,待明年二月,便挥百万之师清君侧,还望太子殿下与阁老与城策应。”
102.第102章 钢铁工业
外界局势是波诡云谲。
而此时的长江以南则依旧是歌舞升平。
为安定民心,主要是士绅之心。
朱由检明令锦衣卫将主要精力全部集在外界军事情报收集与安插细作。
而东厂在国内也没再大规模高频率抓拿不轨之人。
整个江南变得很是宁静。
除了淮扬一带,依旧是数十万人在进行着训练外。
在应天、苏州、松江、杭州等府,因为大量北方人口的拥入,再加免税一年政策的刺激。
崇祯十七年冬季的江南商品经济出现畸形的异常繁荣状态。
大明央银行的银币不停地加铸。
财富犹如漩涡四周的流水一样不停地往这里集。
仿佛,天下已经太平。
朱由检已经开始让礼部尚书刘宗周预备开一次恩科。
以此来收天下士子之心。
也同时趁着大明还控制有北方土地时,让北方更多的士子南迁。
再加前段时间,对士绅杀伐过重,朝廷又急需大量才俊补入,因而开恩科是势在必行。
这也让天下人以为战事似乎这样结束。
崇祯十七年并非是大明的末日,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毕竟两宋之事犹然在耳,大明或许也会成为南宋那样,偏安东南,成为南明,很多人都会这么想。
要不然,此时的大明帝王朱由检也不会整天待在新成立的军械所,甚至开朝会的频率也没有以前。
只有御史言官们会说一下陛下懒惰了。
但更多的人则乐观的认为了,这是天下大局已定,我们依旧可以南方安稳地过个百年,所以陛下也不会再想最初那几个月那么紧张了,而去关注什么技淫巧。
官们开始将注意力集在朝政政权的争夺。
弹劾马士英等的奏疏越来越多,请太子读书的奏疏也越来越多,还有谏言朱由检选良家女,纳妃嫔的,也有劝谏朱由检不要亲近宦官的。
总之,这些内部的小事开始被这些朝官员重视起来。
朱由检懒得理会朝东林党和阉党与北方籍官员联盟之间的斗争。
作为皇帝的他现在无论谁把谁骂得狗血淋头,多么罪大恶极,他也都是留不发,或者最多以示薄惩。
反正军权与财权都握在他自己手,朱由检觉得这些人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
朱由检有时候也在想,东林党开始这么不要命的搞举报,搞弹劾,是不是故意再放烟雾弹麻痹自己,以此掩盖更大的阴谋。
不过,熟知历史的朱由检认为,最大的阴谋也不过是左良玉会率兵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