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我求求您,算奴才求求您,您直接一刀先让我死吧,让我死吧,呜呜!”
“给我闭嘴,我不叫爷,我大明没有奴才,让你死,让你死了,我拿什么赚银子,谁让你出卖家国,给鞑子效命!”
这刽子手说着叹了起来:“不过说来也话长,这几年汉0奸也真是多啊,往年我们这些专干剐刑的刽子手是三年两载也难碰一次活,如今这几年倒是好几次了,剐了个亲王和郡王,如今还有你这个总兵,我还得多招几个徒弟咯。”
土国宝在第二日便已经开始奄奄一息,但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朱由检,不,陛下,我错了,我错了,我再也不出卖汉家利益,我真的错了,呜呜,求求你,让我死,让我死吧。”
朱由检这时候自然听不见土国宝的声音。
对于汉0奸的处置,他从来不会轻饶。
在这个时代深受儒家庸与功利思想的国人很少把民族与家国放在心,他必须用这种最严酷的手段让这些人知道背叛自己民0族的下场。
土国宝一被处决完毕,便意味着整个崇祯二十年掀起的大案彻底结束。
整个大明国内再次恢复了宁静。
江南的士绅乃至整个官集团不敢再反抗朱由检,而所谓的满清奸细也大都销声匿迹或者行动更为隐匿。
朱由检也不再担心个人的生命安全。
此时也没有谁再敢去冒风险触逆他这位皇帝陛下,最重要的是,太子的被废黜以及管绍宁等被杀,已让这些对自己有怨言的政治势力没有了夺取政权或者接近自己的机会而不得不销声匿迹起来。
甚至,为了继续加大对江南的化管控。
朱由检已下旨对东林党乃至复社和端学社定性为反动组织。
各地端学社立即取消,社员强制退出。
再打出端林学社旗帜者轻则革除功名重则发配东番为庶民。
与此同时,阮大钺更是奏疏建言朝廷烧掉东林党与复社以及端学社等反动组织的总基地——东林书院。
朝野听闻后大为惊骇,许多官员士子纷纷疏申辩。
但朱由检批准了阮大钺的奏议。
甚至下旨命阮大钺为正使、东厂统指挥使马吉翔为副使专领东厂五百番役前往常州府无锡县烧毁东林书院。
朱由检之所以让阮大钺专门跑一趟,是因为他知道也只有阮大钺这种对东林党恨之入骨者才会尽心尽力地摧毁东林党乃至整个江南士绅人的圣地东林书院。
阮大钺带着马吉翔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无锡东林书院。
等到阮大钺赶到东林书院时,一些依旧还坚持推崇东林党政治理念的士子也赶了来,企图阻止阮大钺烧毁东林书院,甚至不惜大骂阮大钺。
阮大钺自然是不畏惧的,直接让马吉翔带着东厂番役将这些企图抵抗的士子全部直接绑着拽出了东林书院,然后亲自调动了常州府的卫所兵将东林书院全部拆毁,用火油浇满整个书院,再以干柴助燃,又加是暑热天气,东林书院被烧了一日一夜。
最终东林书院成了一片瓦砾场。
江南人士子最后的丰碑被直接摧毁。
许多士子不由得嚎啕大哭,也有咒骂东林书院早该被烧的。
无论如何,从此刻起,私人团体想把控朝政是不会再有机会了。
礼部也开始正式下令,各地私人开设书院与私人组织和团体必须在官府登记,且若是政治团体,政治理念必须得到朝廷承认,一切与朝廷央政治理念相违背者皆为反动组织,地方官府有义务镇压之。
远在偏僻之地史可法也得知了朝廷严厉打击官集团甚至对化管控越来越严格的消息,一时不由得了奏疏,痛斥阮大钺祸国乱政,大明长此下去必定导致江山覆灭等等。
范景也了奏疏,直接言道:“陛下若不杀阮大钺,只怕天下难安,他日必定会为满清所乘!”
包括刘宗周、祁彪佳等皆是如此,说不杀阮大钺,士绅必定不满。
朱由检气得把这些奏疏全都摔在了地:
“朝廷内外皆认为朕是在倒行逆施,认为朕不杀阮大钺必定会导致民怨沸腾,说大明必会此而覆灭,可事实,地方百姓们皆在积极准备生产毫无怨言一说;
来大明央银行交易的士绅越来越多,出海的越来越多,都忙着赚钱何时见他们不满了;
百官们忙着在永王定王惠王间站队,还跟在高弘图阮大钺等人屁股后面为自己的政治前途下赌注,哪有他们说得那么夸张,怎么没有一个人相信朕能赢得这场战争,能不让建奴南征成功!”
“朕知道他们是想让朕输,想让朕知难而退,想告诉朕他们说的才是对的,尊重官才是对的,朕现在需要一场胜利,朕需要以此来证明朕是对的!”
朱由检愤懑不已地说着的时候,吴孟明走了进来:“陛下,清军南下的准确时间已定,是十月十六日,统帅是洪承畴!合计大军有八十万,其绿营六十万,满蒙汉军八旗二十万,对外号称百万!”
364.第364章 关于选妃的真实目的 (第五更)
朱由检从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嘴里得知满清起兵准确时间后便不由得笑了起来。!
现在,他满清还想打这一场仗。
事实,多尔衮再度组织兵力南下更多的是无奈之举,他要想转移满清势力下的满汉之争,要想解决北方粮食危机,必须灭掉大明!
让满清贵族和汉族士绅都得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行。
而这个目标便是一统天下。
但无论是大明和大清的综合国力对还是民心向背对以及基层统治的根基对。
此刻的大清都已没有初次南征时的军事优势。
虽说兵力扩充了不少,但大都是新募与凑起来的汉兵,不少是以前纪律涣散的大明官军。
而反观大明在第一次抗击清军南下成功后,虽然因为朱由检一系列强硬政策使得国内许多层政治人物对此次交战持悲观态度,但底层庶民与庶族地主阶层对大明能够占据南方是有一定信心的。
至少没有崇祯十七年那么悲观。
而且大明已经重新编练了军队,且是不同于以前卫所兵制所形成的旧式军队,甚至是已经经历过实战而且化素质较高甚至已有军魂的军队。
装备制造能力和作战思想更不用说,虽说满清有许多将领是这个时代的名将,但大明近卫军的将领也并非是草包。
因而,明智如多尔衮肯定也知道此次南征成功的难度要第一次难得多,毕竟一鼓作气再而衰的道理也是适用于此时的。
可在政治利益需求和经济利益需求,他不得不选择再次南征。
朱由检现在也是如此,他也很需要打这一场仗来证明自己铁血治国的正确性,增加自己的威望,让大明国内的士绅集团们彻底敬服自己,知道自己这个皇帝陛下是能够带他们抵御外来侵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