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558节

同时,这些官僚队伍还会因为权力寻租而不断壮大,如同以前一个衙门里下乡朝农民催征的差役越来越多而想办法投充为差役的人越来越多一样,如今征税的税丁也越来越多。

朱由检虽然不直接管理行政,也通过东厂的调查知道现在应天府一个县的税丁已达万人,但属于正式编制即有俸禄的正丁不到一百人。

朱由检不知道这些超额十倍的税丁是如何活下去的,会让工商阶层拿出多少利益来养活他们。

但朱由检知道这无疑会同以前随着王朝发展进入到后期,随着朝廷官员与享受特权的差役乃至士子的增加,势必会导致盘剥百姓的集团对外越来越大一样,以后盘剥工商的官僚集团也会越来越壮大,最终会导致整个工商阶层的破产,如同百姓们一样起兵造反。

不过,这些工商阶层造反与农民造成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朱由检不知道了。

作为皇帝的朱由检现在很迷茫,按理而言,他应该支持内阁以及内阁代表的整个官僚集团,因为他要依靠这个官僚集团行驶自己的帝王权力,维持自己的统治。

但是他自己也担心这个官僚集团会破坏掉自己建立起的稳态,会因为盘剥无度而激起人民的反抗。

对于资本集团,他又希望他们可以壮大,希望他们可以彻底改变大明小农经济模式,但是又担心他们过于逐利,让大明帝国处于一个人心不齐的地步,甚至因为他们的贪婪而枉顾法令与公众道德。

所以,朱由检又希望他们能够受到法律与官府的约束,迫使他们不敢对工人剥削的太过。

朱由检走出了富丽堂皇的银行大厅,便服来到了一靠湖的茶馆坐下,整个茶馆的装修显得很艺,琉璃窗与汉白玉砌成的墙体昭示了这里的不平凡。

穿着新制羊毛呢子衣且长相俊美的少女走到了朱由检面前:“先生,请问喝什么茶?”

朱由检随意点了一样,看了看四周,四周雕刻精美的红木椅坐着的都是衣着得体的年轻男女,且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但言语间也不忘了对司对时局的吐槽。

“现在是午间,来此喝茶都是几大银行的员工,都是一等公民,最差也是高等学堂毕业的。”

杨名深虽然是大明央银行的行长,但还是跟了过来,显然他是不愿意轻易放过在朱由检面前表达自己政治意图的机会。

朱由检听他这么一说后,也的确看见了门牌写着“非一等公民不准入内”的牌子。

“你们如何区分一等公民与二等、三等公民?”

朱由检随口问了一句。

“按理,大明现在公民是使用身份证明的,一旦造假会除以严刑譬如刺字等,但下官已下过钧令,在应天境内,只准一等公民穿着有颜色的衣服,陛下您一身锦袍,他们自然放你进来,若如不然要被拦住在外面了。”

进来说话的是应天巡抚白允贞,此人明显也不愿意此放弃接近朱由检的机会。

657.第655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对

朱由检指了指在对面湖岸冒着烈日搬运货物的民工:“那些着麻衣的便是二等公民了?”

“不是,他们是一等公民,陛下有所不知,关内不关外,尤其是应天府,鲜有二等三等公民,大部分是一等公民;

如今时代变了,新式学堂给了一等公民孩童们学习的机会,但也因此家里的开支也增加了;

且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人现在不能只满足于吃饱穿暖,还希望能盖房子,再加路引制度取消,所以许多一等公民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或者自己生活的更好会离开家乡来到南京城务工;

所以南京城的许多辛苦活都是他们在干的。

即便一些商人想用更廉价的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毕竟这些公民不用缴纳福利保障金,也不用给他们休假和休息时间学习时间,即便累死也不必承担赔偿。

但这些一等公民不愿意让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夺走他们的工作,说这是夺走他们的活路,要么驱赶走二等公民或三等公民,要么去官府告我们不尊重一等公民,于是迫于无奈,只得用一等公民干这些粗活。”

杨名深说后看了应天巡抚白允贞一眼:“官府为此也要求我们招募时当优先选用一等公民,但其实是违背我们商业规律的。”

“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从商人的角度来讲,肯定想用成本更低廉的二等或三等公民更好,但一等公民和官府不答应是吧。”

朱由检这么一问,一旁的应天巡抚白允贞忙解释起来:

“陛下,这也是没办法啊,南京城去年有外来一等公民一百二十三万人,甚至不少是携家带口的,微臣不能不管他们的死活呀,不能让他们没活干呀,这些作坊工厂如果不用这些一等公民,你让下官怎么办,总不能白白出钱养活他们,那也会把微臣的应天府吃垮呀。”

“抚台大人,杨某承认你说的在理,当你难道没发现,大量工厂都搬迁到了关外与海外了吗,为的是因为有更好的利润,长此下去,你们应天府乃至整个大明的税赋会减少,工业也会因此衰弱的!”

杨名深激动地大吼了起来。

而应天巡抚也不甘示弱地道:“农为本,商为末业,这不是什么衰弱之象,而是大明重归大同的好现象,是因为你们这些商人多了,才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离开了土地,成为了你们盘剥的对象,而你们的贪婪又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累死在工厂,朝廷甚至想加个赋税让百姓们在城镇有个安居之所,你们都要反对!”

朱由检压了压手:“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既然如此,朕想问问,如果取缔公民分一二三等如何?”

“不可!”

应天巡抚白允贞与杨名深同时回答道,完全没有任何思索。

“说说为什么”,朱由检有些怪,这俩人初始还意见相左,现在却为何又出地保持一致。

“陛下,应天府为保证一等公民之福利尚且财力难以维持,若一二三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待遇一样,臣的应天府也只怕得垮了,朝廷估计也支持不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让一二三等和三等公民一样,一等公民肯定不愿意,他们现在很多都是有学识的士子,你让他们抛弃自己的特权,等于逼他们造反。”

应天巡抚白允贞说道。

“若一二三等公民和一等公民一样,商人们依旧没办法通过雇佣低廉价格的劳力来获利,只怕还得去更远的地方开工厂,如果和三等公民一样,如同抚台所说,国内的亿万一等公民不会答应的,他们已经是特权阶层,再让他们放弃特权,他们会没办法接受的,包括微臣自己。”

杨名深说道。

朱由检听后不由得笑了起来,这简直是矛盾的,弄得他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

但朱由检还是不由得问了杨名深一句:

“既如此,为何你们银行还是在南京莫愁湖,而没有去大明新设的东瀛或者乐浪?”

“银行和工厂不一样,我们更需要懂钱法的一等公民,不需要苦劳力;

微臣宁愿和南京和北京的大学堂合作,提前训练与雇佣几个生员为大明央银行注入新的钱法管理人才,也不愿意跑到海外去先让一个三等公民学会汉语再让他学会钱法,然后再让他管理钱财,甚至微臣还得保证对他足够信任;

所以银行用二等三等公民是不划算的,至于一等公民的高成本,对于他们创造的财富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杨名深说着的时候,便有两衣冠楚楚的人过来向杨名深和白允明打招呼:“杨先生好、白丞好,这位先生是?”

“鄙人姓朱”,朱由检戴了大明最新版的墨镜,以此掩饰了自己的身份,避免被这些大明百姓看出来。

而这两人只是回应了一下便离开了这家茶馆。

而朱由检见此便问道:“这两人是?”

“都是我们央银行的职员,一个是京师大学堂毕业的,叫刘廷章,一个是南京师范学堂毕业的,唐旭;

其,刘廷章乃是烈士遗孤,其父死于满清鞑子之手,本人因是烈士遗孤加十分入得京师大学堂,于钱法颇有天赋,但国不甚很好,最厌恶四书,这样的人若搁在崇祯二十五年以前只能做继承其父衣钵,做一士兵而已;

首节上一节558/5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