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 第225节

  当会谈室内只剩下了英国和日本领事之后,吴川这才起身说道:“那么对于日本方面提出的两份通牒,我现在就可以做出回复了。

  第一、本次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战争,我认为不过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不义之战,双方谁也不比谁更正义,所以中国人民不会加入到任何一方中去;

  第二、中国人民虽然不参与这场战争,但也不代表会容忍有人打着对德战争的名义入侵中国,不管入侵者是谁,入侵的军队有多少,中国人民一定会同入侵者交战到最后一人为止。

  第三、任何敢于入侵中国领土、领海、领空的侵略者,中国人民都有无限自卫权,我们不会为此给出一毛钱的赔偿。而且我还要警告你们,不要阻扰中国船只在公海的航行自由权,否则我们将视联军的行动为对宣战,我方将会采取同等措施进行报复。

  第四、对于昨日日本飞机入侵青岛领空并向中国领土投下炸弹一事,我们要求日本政府作出解释,并赔偿我国居民之财产损失。

  第五、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上千年的友好往来,我国人民对于在日本残暴统治下的朝鲜人民一直抱有同情之心理,我方从1911年以来就一直向日本政府抗议,贵国军队在朝鲜犯下的累累罪行,但是贵国军队不仅不加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的迫害朝鲜人民,更是对于我国旅朝商人予以加害。

  故我代表革命委员会正式向日本政府下达以下通牒:9月1日之前贵国军队撤出北朝鲜自治区,恢复今年5月以前的双方分界线,惩罚军中向中朝平民施加暴行的军人,并向中朝受害平民做出赔偿。如果贵国继续一意孤行,那么就莫怪我们言之不预了。”

  吴川的回答不仅让日本领事难以忍受,就连英国领事也立刻起身向吴川威胁道:“革命委员会这是在向协约国发起战争宣言吗?”

  吴川瞧了一眼斯拉依冷峻的神情,语速缓慢但声音清晰的说道:“我已经说过了,我们无意参加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但是我们也不会畏惧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战争…”

第626章

  东京神田猿乐町北城馆的一个小院门口挂着一块“东京新闻社”的汉字木牌,但是走进小院之后只能看到两间老旧的日本长屋和一小片杂草丛生的空地,看起来就衰败的很,一点也不像是时髦的文化人居住办公的地方。

  不过拉开了和门走进长屋之后,和室内倒是贴墙堆放着一叠叠的报纸、书籍,看起来倒是确有几分书香陋室的味道了。只是今日报社内的几名中国留学生却无心写稿看书,只是不停的拿起报纸查找着关于国内对于山东问题的报道。

  只是他们不管怎么翻看,这些辗转从国内送来的报纸都没有报道什么好消息,越看越是让人心塞气闷,“…宇宙间最屈辱最无意义之事,孰有逾于我国之局外中立者乎?…我国中立之不可守,是权利义务之放弃也,是无主权也,是非国家也。吾人以中国之国民而不得不认中国之非国家,宇宙之至悲,孰逾于此?”

  “…日人于此扬眉吐气大可一雪前耻矣,独我中国政府,群公高供无为,集无数膏血所养之海、陆军队,舍残杀同胞,焚烧奸虐无他长…”

  “…朝野昏昏然,以瓜分不易实现为可喜,而不知日本蚕食吾国之谋之毒烈于瓜分万倍。”

  一名年纪较大的中国人终于失望的放下了报纸对同伴们说道:“没什么可期待的了,袁大总统和他的北洋军只会顾着自家的权势和财富,何尝把这个国家的前途放在心上了。只要日本人和英国人不反对他继续当中国的大总统,区区半个山东在他眼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名年轻的留学生愤怒的握拳狠狠的砸在了面前的小方桌上,然后无力的说道:“这样的中华民国和满清到底有什么区别?那么多革命志士的血都白流了吗?”

  方桌前的其他两人也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报纸,不过他们是已经什么话都不想说了,四人沉默的枯坐在房间内,只觉得中国的未来已经看不到一丝希望了。

  就在四人闷坐着的时候,和室的门突然被拉开了,一名相貌英俊戴着一副夹鼻眼镜的年青人夹着一份报纸走了进来,阳光从他身后照射了进来,将这名年青人衬托着充满了活力。

  四人中年级较大的那位赶紧起身向来人问道:“飘萍,国内可有什么新消息传来吗?山东之事到底有没有转机。”

  邵飘萍一边把手上的一个纸袋放在桌上,对着几人说道:“你们应该还没吃早饭吧,我刚在街口买的红豆馅饼,你们趁热吃吧。转机么,眼下还看不到,不过我倒是得到了一个新的消息。我给你们念一念吧。”

  四人都无心吃食,只是一个劲的催促其赶紧把新消息念出来。于是邵飘萍拿起报纸不慌不忙的念道:“昨日上午,无耻支那人悍然偷袭我大日本海军,和田秀慧海军大尉,藤濑胜、大崎教信两海军中尉不幸陨落…”

  听完了这则新闻之后,几人不由面面相窥,好半天才有人说道:“这不是日本人栽赃陷害吧?袁世凯政府什么时候这么有胆色了,居然敢派出飞机和日本人交战?”

  马上就有人附和道:“是啊,是啊。北京政府要是有这样的决心,之前这一个月时间又何必向日本、英国卑躬屈膝,白白让国人咒骂了这么久。难道说袁世凯这是被国人骂醒了?”

  邵飘萍折起了报纸放在桌上,顺手拿起了纸袋为给人分发起了红豆馅饼,然后才慢悠悠的回道:“击落日本飞机的可不是北洋的飞机,而是被咱们认为在东北坐山观虎斗的革命委员会。”

  这下几人倒是真说不出话了,他们都是南方人,虽然同情于革命,不过却始终把同盟会视为了革命正宗,至于其他革命党人,老实说在民元之后都是颇让人失望的。许多人在革命成功之后很快就堕落了,不是忙着争权夺利就是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所作所为和前清的官吏并无什么区别。

  或者说比起前清还有所不如,毕竟前清至少还有个朝廷在官吏的头上,百姓还能指望朝廷出面加以约束,但是这些革命党人则是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根本不理会中央政府的约束。这也是为什么国民党号召二次革命时,几乎没人响应,因为民众已经失去了对于革命的信心。

  至于东北的革命委员会,一来关外实在太远,南方想了解关外的事情,大约比了解日本还困难。至少日本上海之间有着定期班轮,而日本的报纸也是能够在上海、汉口发行的。因此南方民众对于关外的革命委员会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二来就是革命委员会不肯同旧文人们妥协,不仅要废除繁体字实行简化字,推行拼音,呼吁白话文写作;而且还口口声声要打倒孔孟思想,推翻伦理纲常。这自然是得不到旧文人的好感,还把革命委员会视为了另一个太平天国。

  三就是革命委员会在政治方面实施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了自由主义者和共和主义者一致批评,认为这不过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帝皇专制制度的变种,国外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制度。这些人大多是留学归来的精英,可以说是具有新思想的文人。

  于是得罪了新旧文人的革命委员会,在关内的舆论中几乎就成为了和袁世凯狼狈为奸的革命背叛者形象。特别是二次革命失败之后,逃亡海外的革命党一开始还是感激革命委员会的,至少有着革命委员会的出面,他们在家乡的亲戚和财产总算是没有被株连进自己的案子。

  但是随着革命委员会轻易的击败了北洋第五师,并迫使袁世凯不得不承认了革命委员会对于胶东三府的治权之后,许多在国内失去一切的国民党人就开始对革命委员会产生不满了。

  他们的不满来源于两点,第一个是陈其美的死亡,许多人认为是革命委员会逼迫其去巡捕房自首造成的,此时国民党人已经自动忽略了陶成章的死亡原因,只记得革命委员会迫害了本党的得力干将;

  第二个就是,明明革命委员会有着这样强大的力量,居然不响应孙、黄两位领袖的革命号召,导致国民党孤掌难鸣丢掉了国内所有的实力。而更为可气的是,革命委员会还趁着北洋分散了力量,硬生生的从袁世凯嘴里掏出了一块肉。这不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吗?

  于是除了革命委员会的治下,其他地方的舆论都是一边倒的抹黑着革命委员会。当然在若干年后,这些抹黑造谣的文章又会被当做历史资料来证明,革命委员会是如何如何的恶劣,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的领袖们是如何因为人格高尚,所以才斗不过毫无底线的革命委员会。

  不过现在么,对于充满了悲情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革命委员会的行为倒是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将要沉沦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管之前革命委员会的名声有多么坏,现在只要他能够抗击日英联军,维护山东的主权,那么革命委员会就是好的。

  特别是在北京当局放弃了自己的责任,采取了和前清一样的装死外交后,中央政府的权威遭到了空前广泛的质疑,这个时候有一个地方势力站出来表示要采取和中央政府相反的立场,不管他做不做的到,首先这种勇气是得到了中国各界的称赞了。

  因为听到了这一点振奋人心的消息,几人才觉得肚子确实有些饿的发慌了,七手八脚的把邵飘萍带回的红豆馅饼分食了干净。这才有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这革命委员会虽然敢站出来和日英联军拼命,但是他们到底能坚持多久?先不提英国,光是日本所拥有的军舰和武力,我国恐怕也难抵挡的住吧?”

  “打不过也要打,难道还要眼睁睁的看着日本人和英国人把山东当成战场吗?交战双方在中立国的领土上开战,哪有这样的先例,这就是赤裸裸的入侵。要是这样都没有人敢起来拼命,中国不就完了吗?我们可不就成了朝鲜人了吗?”

  “对,吉安兄说的对。被日本和英国这样羞辱,我们都不同他们拼命,那么今后还有谁能看得起中国人?我决定了,我要回国,去山东投军去,不能让革命委员会孤身应战,这是四万万中国人的战争,不是革命委员会的战争。”

  “子善,我和你一起回去,要是国家都亡了,还念什么书。我现在就去订船票…”

  看着几位同伴群情汹涌,邵飘萍赶紧出声安抚道:“子善、阿雄回去倒是不妨,吉安和学仁兄还是留下吧,你们距离毕业也就剩下一年不到的时间了,现在回去未免可惜了。

  再说了,眼下时局还没有坏到大家想象的那种程度,我看日人的报纸对于革命委员会虽然口诛笔伐,但是几乎没有什么报纸认为可以轻易消灭革命委员会的,倒是有不少文章认为革命委员会狡诈凶悍,切不可当成无能的清国军队或北洋军看待云云。

  所以,还是让我和子善、阿雄先回去看看,等我们看看山东事件到底会如何发展,到时再写信给两兄斟酌是否要归国,你们看如何…”

  此时的青岛,从龙口返回的沃尔贝克少校正在向瓦德克、张榕、张孝准等人讲述自己的作战修改计划:“想要在龙口阻击日军登陆,我看是行不通的。因为那里缺乏炮台和大炮,而日军的军舰却可以轻易的摧毁在岸上修建的简陋工事。如果我们坚持原先的计划,就是等于让士兵白白去送死。

  我们应该放日军上岸,然后控制丘陵地带,让日军只能朝着平度方向前进。然后尽快派人收购道路两侧的未成熟庄稼,撤走邻近道路的村子,确保日军无法从本地获得补给。

  接着以小股部队分散于远离道路的地区,确保日军无法派出小股部队深入内陆获取物资,也无法从当地的民众那里获得情报,但是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和日军进行任何形式的决战,我们的部队存在于日军的侧面,迫使日军不断分散兵力,就是成功。

  龙口到平度100多公里,我们至少可以设置5-6道防线,每道防线支持2周,日军想要看到平度就需要2个月之久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在平度这里和日军对峙下去,我们背靠胶济铁路,可以远远不断的获得物资,而日军则需要穿越100公里的道路补充物资,还要遭到我们小部队的袭击,只要拖上2个月日军就该难以为继了。

  待到日军疲惫不堪时,我们就发起全面的反击,切断龙口和平度之间的联系,把这一路日军完全消灭掉。没有了这一路日军,日英舰队想要依靠封锁胶州湾让我们投降,是不可能做到的。当然,日军也可能会从烟台、崂山湾等地登陆,不过这些地方丘陵密布,只要动用小股部队进行封锁,日军就难以前进了…”

第627章

  吴川对于日本的反通牒,让日本政府极为愤怒,但此时的英国政府却有些退缩了。此前因为欧洲大战眼看开战在即,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于是在1914年7月28日下令扣押奥斯曼海军委托英国建造的两艘战舰,以补充皇军海军的力量。

  但是这两艘战舰的款项都是以奥斯曼帝国向国人发行的公债付清的,已经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财产,英国的举动顿时激起了奥斯曼帝国举国的愤慨。奥斯曼帝国于是宣布禁止协约国的军舰通过海峡,并在8月10日收容了两艘德国战舰戈本号和布勒斯劳号进入达达尼尔海峡。

  虽然英国对待奥斯曼帝国的态度依旧傲慢无比,奥斯曼帝国也没有宣布参战,但是英国内部已经在讨论为了两艘战舰将控制着海峡的奥斯曼帝国推向德国人,到底值不值得的问题了。

  如果现在再因为山东问题,再把中国也推向德国的一边,英国政府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抽不出更多的力量再去围堵中国了。更何况,俄国的反应过于激烈了,在没有得到俄国盟友的谅解之前,英国自然不会去支持日本发起这样一场战争,对于现在的英国来说,俄国可比日本重要的多。

  因此英国的外交大臣格雷向日本政府要求,暂时推后登陆山东的计划,再次和北京政府进行协调。加藤高明外相主导的外务省虽然主张对华强硬,但还是立足于日英协调的外交基础上的,在英国政府表现出强硬反对态度之后,加藤的态度就有所软化了。

  但是以参谋次长田中义一为首的陆军强硬派却不肯放过这个天赐的良机,在陆军的策划下派往朝鲜作战的师团已经达到了4个,动员起来的人力超过了14万人,这样庞大的兵力自然不是为了仅仅对付北朝鲜的乱民。

  革命委员会的表态在田中义一看来,正是陆军跨过中朝边界进入满洲最好的借口。因此陆军以发布作战的诏命离开东京后就不应当停止,以防止打击将士们的士气为借口,依旧决定按照计划于9月2日在龙口登陆,正式实施山东作战。当然,陆军这么做也是有先例的,西乡从道入侵台湾时就是这么拒绝东京令其停下出征的命令的。

  而且,实施山东作战的主力,正是亟欲洗刷满洲战败耻辱的第五师团。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休养,这支部队已经差不多恢复了元气,陆军希望第五师团能够趁着这次机会挽回自己的名誉,才迫不及待的把它推了出来。

  虽说陆军正式登陆龙口的日子是9月2日,但实际上在8月28日日军就有小股部队试图登陆龙口,预备先抢占码头将之扩建成适合大部队登陆的港口了。这一行动自然遭到了驻守龙口港的革命军的攻击,日军虽然被击退,但是鉴于当时日军的登陆并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同意,也没有通知英国盟友,因此日军压下了这一事件。

  不过随着29日的空战事件和30日同革命委员会的交涉失败,陆军决定不再有所顾忌,于是30日晚强行占据了长山岛作为大军的后勤基地。长山岛被占的消息被刊登于报纸之后,国人对于日本的蛮横举止更为不满,原先对于北京政府的批评,开始转向对于日英联军,这倒是让焦头烂额的北京政府松了一口气。

  而这几天里,从彼得堡传来的消息越发不妙了,第二集团军几乎肯定是完蛋了,司令官萨姆索诺夫已经自杀。现在彼得堡只能希望第二集团军能够多逃一些人回来,然后就是保住第二集团军北面的第一集团军,防止整个西北战线完全崩溃。

  俄国驻日大使和日本政府紧急磋商的结果,就是从日本这边获得了一批军火,虽然日本人为自己更换下来的有坂三十年式步枪开出了45日元每支的天价,但俄国人不仅一口答应了下来,还表示数量有多少就要多少。

  俄国人的举动倒是把日本人给吓到了,因为南满战争的缘故,日本的库存步枪已经从100万支下降到了90万支,其中还有近半是更为古老的村田式步枪。欧战开启之后,英国和俄国在大举动员的同时,立刻就发现了枪械不足的问题,英国从24万要扩充到100万以上,俄国则是从134万扩充到500万,这对于两国的库存来说,都是个噩梦。

  比如俄国在战前拥有429万余只步枪,这已经超过了俄国自己的计划数目,但是当真正动员起来之后,俄国陆军部立刻就发觉自己制定的计划出现了问题。因为俄国只计算了本国的需求,没有把巴尔干的盟国军队供应也计算进去,而显然没有俄国的武器支持,巴尔干各盟国是无法组织起一支大军抵抗奥匈帝国的进攻的。

  英国也是同样,不仅自身的陆军扩张需要大量的装备,其在亚、非等地的殖民地武装也同样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这种对于武器的庞大需求,使得像美国、日本这样能够自己生产军事装备的国家,成为了协约国首要的求助对象。

  而对于协约国来说,先把中立国的武器装备给买光了,也等于是断绝了同盟国向外求购军火的渠道。对于美国这样的工业国来说,对于这样的军火订单自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对于日本这样的半工业国,心里就有些发虚了。

  先不说这场大战将会扩大到什么程度各国心里都没数,除了美国这样拥有大规模生产能力,且有着两洋作为防御的工业国可以肆无忌惮的向外出售军火外,其他国家无不在囤积军火,唯恐战火会燃烧到自己身上。

  比如革命委员会就在欧战爆发后禁止了武器外售,在日本向德国宣战之后又宣布禁止一切和军需有关的物资向日本出口,包括大豆、油脂、猪鬃、汽油、羊毛、棉花、丙酮等。实际上按照革命委员会的审查方式,等于是向整个协约国禁运了。

  虽然革命委员会的禁止令并不能干涉到南方各省,但是随着山东问题被广泛的宣传,南方各省的反日情绪也在不断的高涨。迫于舆论的压力,一些商号开始宣布联合抵制日货和响应对日本的军需物资禁运运动,当然革命委员会花了不少资金购下了大部分的物资,也是促使这些商号响应号召的重要因素。

  作为在长江流域深入耕耘了数十年的老牌殖民者,英国人还是有办法绕过这种民间自发的抵制,比如把出口地改为香港。但是对于才成为列强不久的日本来说,面对这种商业上的抵制,除了一味向北京施压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办法。

  但也正因为如此,日本的政治精英们才急于想要干掉革命委员会,以防止这个充满了活力和组织性的地方政权成为中国的主心骨。偏居一隅的时候,革命委员会就已经爆发出了这样惊人的政治控制力,一旦让这个团体掌握了中国,那么可想而知日本的在华利益将荡然无存。

  只是,在日本休养生息的这两年中,革命委员会所爆发出来的建设速度,老实说是真的吓住了不少日本精英的。青岛的变化就暂且不提了,这座被日本人早就惦记上的城市虽然发展的极快,但日本人认为这主要还是德国人的功劳。

  不过东三省的建设就无法再让人回避革命委员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了,这是一个和满清时代完全不同的政府,甚至于连日本人最自豪的维新之初政府也难以企及,虽然两者都是在旧政权被推翻之后由革命者或维新志士组建的新政府。

  但是在效率上,双方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明治初年的各维新志士虽然充满了活力,可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建设一个新的现代日本,因此只能一步步的从头摸索,中间还是走了不少错误的弯路的,只有在日清战争之后,日本才算是慢慢摸到了一些如何建立一个工业国家的边。

  而革命委员会这个尚未掌握全国的地方政府,几乎连战争的枪炮声尚未停歇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建设当中去。一开始日本上层精英都认为,吴川虽然能够带领着共和党建立了东三省的政权,但并不意味着能够迅速的把东三省的统治带入正规,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的表现,无疑证明了这种这种判断的正确。

  可是东三省这两年的变化却粉碎了这个预言,革命委员会为东三省做出的规划,不仅很好的解决了东三省开发所需的资本问题,还成功的把东三省的民众组织了起来,并让他们投入到了建设当中。清末东北一直根绝不掉的土匪和烟馆,在革命委员会强大的统治力下,几乎不到两年就已经在东三省的核心区消失了,只能在一些边缘地区存活着。

  而佳木斯、哈尔滨、长春、吉林、抚顺、营口、大石桥等城市的工业建设,就好像是南方一场雨后冒出的春笋一样,稍不留神就已经茁壮成长了起来。日本此时看待东三省的心情,大约和德国看待俄国的心情差不多,再不动手估计就要打不动了。

  可虽然决定了要趁着欧战的机会收拾掉革命委员会,但日本也还真不敢说自己可以轻易的拿下革命委员会。因此在看到革命委员会拼命的扩充军队,似乎真要和自己来一场持久战的时候,日本陆军自然也就反对继续向英、俄出售军火了,他们得为战事发展不利时留一些余地。

  欧洲战场的不利,加上中日之间因为各自备战导致的军火禁售,就更让彼得堡不乐于看到这场战争爆发了。俄国公使开始和法国、美国公使接触,试图阻止这场不理智的冲突。

  法国政府的态度很是微妙,他既不能放弃俄国这个主要盟友,也不愿意得罪英国这个盟友,前者决定着这场战争的最终胜负,后者则是当前法国最有力的保护者,因此法国人只能向中国方面施压,希望中国政府作出让步,以消弥双方的战争风险。

  至于美国公使芮恩施,虽然他从个人意愿出发,是希望站在中国一边遏制日本势力扩张的,但是威尔逊总统及其顾问豪斯上校却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插手远东的问题。因为现在的欧洲比远东更为重要,总统并不希望因此激发英美之间的矛盾。

  其次就是中国实在是太弱小了,美国如果站在中国的一边,显然要付出太多的代价,这有可能削弱美国在大西洋方面的力量,因此为了美国的安全只能暂时放弃对于中国的支持,当然在道义上美国政府还是对中国抱以同情的。

第628章

  9月2日清晨,当安娜被敲门声吵醒时,窗户外面还是一副群星璀璨的景象。虽然她还是瞌睡的睁不开眼睛,不过在达吉亚娜夫人的催促下,安娜还是起床洗漱了。

  在达吉亚娜夫人的巧手装扮下,安娜很快就荣光焕发了起来,看着镜子中稍稍有些陌生的自己,安娜顿时完全清醒了过来。

  瞧着安娜目不转睛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副不能置信的样子,达吉亚娜夫人立刻弯下腰对她说道:“安妮亚如果肯花点时间打扮自己,我想没有人会不被你迷住的。”

  安娜有些害羞的说道:“不,那是夫人您的手艺太出色了,我哪怕花再多的时间也做不到这个样子的…”

  安娜话没有说完,就听到一阵猛烈的敲门声,然后一个年青人怒气冲冲的走了进来,对着她不满的说道:“安妮亚,我不同意这门婚事,父亲让我过来的时候可是叮嘱过我,要把你好好带回去的,我不相信他会在电报里又同意了你和那个中国人的订婚,他甚至还没有亲自见过吴,这实在是太莫名其妙了。”

  “不,父亲是见过他的。”不过安娜很快就有些心虚的转回来看着镜子说道:“安德烈哥哥请不要再说了,中午我就要同吴订婚了,现在又怎么可能反悔呢?你还是出去换身衣服吧,可别在我的订婚式上胡说一通,那样我会很丢脸的。”

  安德烈还是不肯放弃的说道:“只要你反悔,我现在马上就去买车票,先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再说。”

  安娜转回头,看着哥哥叹了口气说道:“那还不如我自己去拒绝吴呢,要不是我向吴请求把你从海参崴弄回来,搞不好你还在海边钓鱼呢。我想,谢尔盖上校是不会让我们那么轻易的离开了。而且我已经和吴约好了,不,我是说我们谈的很愉快,我并不讨厌他,这是我同意的订婚,我会履行约定的。”

  安德烈一时都不知该怎么说服小妹了,事实上家中三兄妹中最有主意的还是这个小妹,一旦下了决心就连父亲都不能让她改变心意。更何况现在还是离家万里,身边只有自己一个人,就更是难以劝得动她了。

  看到安德烈似乎已经无话可说,刚刚安静的待在一边的达吉亚娜这才上前对着他劝说道:“安德烈,安妮亚需要换衣服了,今天还有很多事要做呢,我看你还是先避一避吧。”

  安德烈终于还是怏怏不乐的离开了房间,关好了房门的达吉亚娜这才走过来,给安娜弄起了头发。就在她摆弄着头发的时候,安娜突然向她问道:“夫人,您觉得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达吉亚娜的双手丝毫没有停下,口中则不假思索的回道:“你知道的,虽然我们住在这里,但是斯拉夫人的生活圈子,就连犹太人的圈子和波兰人的圈子都没有什么交集的,更何况是一位中国人。而且吴又是一个很少交际的人,所以我们就更加不了解这位了。

  不过,在哈尔滨有三位大人物是不能冒犯的,霍尔瓦特局长、总领事先生,还有谢尔盖上校。但是,据说谢尔盖上校在霍尔瓦特局长和总领事先生面前是很随便的,可是有几次他和吴一起出现的时候,却让人觉得他就像是一个提包的跟班。

  能够让谢尔盖上校这么尊重的人,特别还是一名中国人,我想他至少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作为哈尔滨上层人士最喜欢用餐的地方,马迭尔宾馆今日却意外的不对外开放了,一队中国警察在马迭尔宾馆外围设置了路障,只准许手持请柬的客人入内。

  在宾馆内的宴会厅内,则坐满了衣冠楚楚的宾客们,站在二楼内阳台上的俄国总领事看着下面济济一堂的哈尔滨名流及诸多中外记者,总算是松了口气对身边的同伴们说道:“尼古拉能搞出这样的场面,至少说明了他还不打算和我国翻脸。到时给那些记者打个招呼,让他们把这场订婚宴写的精彩一些,多宣传宣传这场订婚是代表着中俄之间的美好未来。霍尔瓦特局长怎么还没到?”

首节上一节225/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