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761节

  他们怎么敢的啊!

  这让李白一时间心乱如麻。

  他从未想过,国家已经乱成这样,宗室亲近已经在谈论换天子的事情!

  李这个天子,位置就这么不稳当,以至于宗室中人,已经开始讨论将他顶下去了么?

  对此,李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写诗他是把好手,甚至可以说才华横溢。

  但这些政治上的阴谋诡计,则超出了李白的认知范围。

  他只好对李琳叉手行礼敷衍道:“殿下的意思,李某一定会带给永王的。”

  看到李白顾左右而言他,李琳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随即他的面色又恢复了正常。

  李琳有些无所谓的笑道:“这个是自然,太白先生回去以后,将我等的善意告知永王即可,感激不尽了。”

  李琳的态度一下子冷淡了许多,因为他已经看明白了,李白只是个“跑腿的”,根本没有得到李的“全权授权”,不参与外交,亦是不能给他们任何保证。

  这下子,李琳连亲笔信都懒得去写了。

  若是李白被人扣下,只怕他怀里揣着亲笔信反而容易落人口实。

  话不投机半句多,正当李白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李忽然开口询问道:“太白先生,您去找颜相公所为何事,能不能告知我们呢?”

  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推辞,毕竟李琳已经将他们希望拥戴李为天子的事情告知李白了。如果李白还把事情藏着掖着,实在是有些不太礼貌。

  甚至有杀身之祸!

  长安毕竟不是李的地盘,让皇帝一脉的人,想要给李白罗织一些不起眼的罪名,将其收押还是很轻松的。

  无奈之下,李白只好对李琳与李兄弟二人如实介绍道:“永王殿下,欲出兵洛阳,打通河阳三城,让漕运可以通畅。李某拜会颜相公,便是促成关中出兵,与我们夹击洛阳,则大事可成!”

  李白说得激动,就好像是他领兵去教训宝臣大帅一样!

  李琳与李二人面面相觑,这个消息虽然不是他们所盼望的,但也很劲爆啊!

  近段时间长安陷入缺粮缺物资的困境,颜真卿每天都为此焦头烂额又无力应对。若是能夺回洛阳,不但官军有了前出的桥头堡,而且还可以打通被堵塞的漕运节点。

  简直妙极了。

  不过很快,这两人就想到了当初方重勇所想的那个问题:洛阳攻克后,城池到底归谁?

  “那太好了,孤一定会努力促成此事。”

  李琳压住内心的疑惑,抚掌大笑说道。

  不管怎么说,打通关中与关东的漕运,是目前最紧急的事情。

  哪怕再困难,也不能不去做!

  哪怕李琳等人跟李的立场完全不一样,也不妨碍李琳他们全力支持出兵洛阳。

  看到李琳满口应承,李白这才松了口气。

  其实这件事还是挺机密的,若是李琳以宗室亲王的身份从中作梗,少不得会引起一番波折来。不过宗室方面要是能支持出兵,相信关中出兵洛阳这件事,很快便可以提上日程。

  看到李琳与李已经没有继续谈下去的意思,李白客套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他还要去找颜真卿确认一下,此事到底能不能办,而且最好还是得拿到颜真卿的亲笔信才行。

  等李白离开之后,李琳看向李问道:“这件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

  “什么也不做,该操心的是颜相公。”

  李笑眯眯的说道。

  李琳先是一愣,随即转念一想,又觉得确实如此。

  不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是不会赌上身家性命的。

  “说的也是啊。”

  李琳轻叹一声,李白带来的总算还是个好消息。

  谁知道李接着建议道:“兄长,长安粮价,在漕运打通之后,一定会降。不如现在,高价卖粮。既可以博名声,又可以赚财帛,还可以去陈粮,岂不是一举三得?”

  听到这话,李琳总算是回过味来了。

  朝廷出兵洛阳,大概率要成行,因为现在长安缺粮缺得太厉害了。再这样下去,哪怕世家宗室都不反,长安百姓都要反了。

  既然可以出兵,又有汴州那边的兵马配合,至少打通漕运通道应该是不难的。

  漕运通了,两淮与江南的粮秣就可以进入长安了,那么长安城的粮价自然会跌。

  这个时间节点,大概会在明年春季冰雪消融的时候。

  所以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春天,会是长安粮价的高位期,正是抛售陈粮的大好时机啊!

  “卖,一定要卖,甚至要趁早卖!

  得知朝廷要出兵,一定会有其他人也跟风卖粮的!”

  李琳一脸激动说道。

  当统治阶层上下一心想要某件事做成的时候,几乎可以确定,官府一定会花费大力气去办。

  打通运河,是对全长安,乃至整个关中都有利的事情。只看是谁得利更多罢了。

  朝廷一定会推进下去的。

  李琳与李决定利用政策还未颁布的时机,提前动手捞一笔。

  ……

  汴州府衙书房里,刘晏面无表情,将一叠书稿交给方重勇。这是宣武镇六州刺史,送过来的关于本州田亩的初步统计,刘晏再将其整理后的账目。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触目惊心。

  这里的数据只有宣武镇治下六州的,至于原本是归天平军管辖的三个州以及东面靠海的登州和青州,因为本地官府还未完全掌控,所以统计数据暂时没有送过来。

  其中自耕农所占有的土地,居然已经不到一成。

  当然了,那种占地面积特别大的超级豪强地主也很少,他们所占有的土地,也是连一成都不到。

  什么动辄仆从数万之类的大地主,那都是江湖传说,至少在河南是没有的。

  其他的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则很多。

  这些人几乎占到了八成,妥妥的主流,其中自家田里,有几十个佃农在耕作的情况比比皆是。当然了,这些都只是粗略统计。

  这种情况很有些出乎方重勇的预料,关中的大地主估计会有一些,河南这边倒是不太多。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正常,因为大唐一直在执行“非关中非边疆地区去军事化”的策略,关中以外的超级大地主,都是被严打的对象。

  这种大地主大豪强,很容易振臂一呼就拉起一支队伍。他们的存在,实在是让关中豪强起家的大唐睡不安稳。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官衙所属的公廨田,已经沦落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以前租庸调还在运转的时候,河南各州是怎么把税收上来的?”

  方重勇一脸疑惑问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这个土地分配局面,还有国有土地被“归零”的现象,显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下官以为,只要有运河,便可以收商税来补田租,应付差事不难。

  交通不便的区域就难说了。”

  刘晏笑道。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当年他在夏县当县令的时候,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在当地几乎没有收什么土地税。

  这个办法刘晏能用,其他官僚自然也能用。

  当初连郑叔清都用过呢!夔州本地直接把商税当土地税在“平替”。

  “明年的两税,刘判官打算怎么收?情况不容乐观啊。”

  方重勇轻叹一声问道,将手中的账册放到一旁。

  李登基,等同于“开国”了。正好利用这个窗口期,可以强力调整一下土地政策。

  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各州应该保有部分土地归公。

  没有公廨田,就没有义仓。

  没有义仓,官府就无法控制粮价。

  这一点是不能让步的。

  其他的可以徐徐图之。”

  刘晏对方重勇小声提议道。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官府的田收回来,然后请佃户来种田,这样也是一种变相的“均田”了。有利于安置缺少耕地的农业人口。

  更重要的是,这一步改革,可以名正言顺的,对不听话的地主豪强们动手!

  官府要公田,你家田那么多却不肯均一点出来,那只好说句抱歉咯。

  不支持官府的都是刁民,既然是刁民,管你有多少土地,都是严打的对象!

  土地越多越反动!

  “公廨田,至少要占到本州土地的三成,最好是能有一半。

  若是这个都达不到,那官府就连调节粮价的能力都没有了。

  还何谈为政一方啊。”

  方重勇点了点头说道,同意刘晏的看法。

  官府必须要掌控一部分土地,要不然,遇到什么洪灾旱灾这样的事情,方重勇估计得跪在大户家门口磕头求施舍了。

  世间岂有这样的道理!

  “将田亩交给官府,对某些人来说,不亚于割肉。

  节帅是打算用强么?”

  刘晏有些不解的问道。

  这是明摆着的,官府一道政令下去,肯定会命谁家谁家要吐出多少田亩来,要多大比例,具体是哪些田地需要转让给官府。

  无论是谁,看到这样的政令落到自己身上,都会感觉难受的。

  明里暗里抵制是必然,这便是人性趋利避害使然。

  要把政策强力推进下去,不见血是不可能的。需要有一支军队,专门去办这个事情。

  “本帅已经下令编练了一支新军,名叫税警团,兵员三千,由崔乾佑领衔。

  他会配合你的。具体要怎么操作,你来全权负责。

  最低三成,最高五成。其中一些土地,需要转给银枪效节军的家属。

  可以适当给一些盐引作为补偿。

  另外,以后出的盐引,必须加一个延期兑换的日期,比如三个月,半年,一年这样的。

  毕竟海边的盐虽然多,要将其晒出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首节上一节761/8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