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打碎他们的牙齿
第四章打碎他们的牙齿
希尔德伸出纤细的手指,黑色的饲料从指缝中滑落时,总有一种撩人心弦的感觉。
“您想要什么?”
“我想要参与到战争当中去,而不是留在柏林当一个懦夫。”
“那只是别人的看法,我的骑士先生,我问的是您,想要在战争中获得什么?”
“我只是不想被当成.....”
“我问的是您想要什么?”
“我.....”
“如果您不告诉我的话,我就不知道您想什么?”
希尔德回过头来。
宛如红宝石的眼眸注视着埃特尔亲王,那眼睛仿佛注视着埃特尔亲王的灵魂。
“好吧,希尔德,我告诉你,我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元帅,哪怕是我死在战场上,我的灵魂也可以回归瓦尔哈拉。我只想证明一点,我不比任何人差!”
“那就再等一会儿吧。”
“我现在每等一天都觉得是折磨,”
“难道你想像威廉哥哥一样,在第五集团军充当一个名义上的指挥官,根本没人真的把你当成领袖。还是赌自己像鲁登道夫将军那样,运气好到突然遇到一个旅长去世,接管14旅之后成为英雄?”
希尔德说的没错。
哪怕是以威廉皇储的身份,在这种规模的战争当中,也只不过是以吉祥物的身份作为第五集团军的指挥官,根本不具有实权。
威廉二世明确警告了威廉皇储。
我已将第五集团军的最高指挥权委托给你,你得到康斯坦丁施密特冯诺贝尔斯多夫将军担任总参谋长,你必须按照他的建议去做。
可以说威廉二世从一开始就没给威廉皇储半点实权。
作为皇储的威廉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作为次子的埃特尔亲王。
哪怕是因为运气好接管一个旅的鲁登道夫,还是少将的身份,曾经在施里芬的身旁工作,参与过施里芬计划的修订,也是作为第二军的副参谋长,可以名正言顺接过指挥权。
如果换成埃特尔亲王去,光说是上校的身份,就根本无法接过一个旅的指挥权。
这也是为什么希尔德不去西线的原因。
如果真去西线。
希尔德连陆军司令部的门都进不去。
就算真的让希尔德进去。
那也是把希尔德放在那,当一个花瓶,让希尔德去比利时拍个照,表达一下帝国的荣光所在。
埃特尔亲王痛苦地低下头来。
“那至少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不管是东线战场还是西线战场,哪怕真的打了胜仗,那荣誉也是属于集团军司令的,就算是荣誉给到了威廉哥哥,那样的荣誉您觉得可以接受吗?更何况以我们的身份连陆军司令部都进不去,又何必参与进去呢?”
“可什么都不做不是更糟?”
“我的骑士先生,您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权力,荣誉,功勋都不是争来的。”
希尔德还是一副完全不急的样子。
“好吧,好吧,希尔德,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你至少告诉我,我们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
“鉴于您实在等不及,原来我想等到10月24日,现在的话等到9月7日即可。”
希尔德这话倒是把埃特尔亲王给整不会了。
原本他以为希尔德会说,等那么一两个月,没想到希尔德直接精确到以日为单位。
不过从希尔德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来一点。
“你认为这场战争会持续很久?”
“不。”
“那为什么到11月了?”
“是非常漫长且痛苦。”
......
...
在1914年8月份德军在西线狂暴鸿儒比利时后。
东线的战争也随之展开。
法国要求俄国必须尽快对德国发起进攻。
为了缓解西线面临的巨大压力,俄国派出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对德国的东普鲁士发起进攻,总共约为40万人,而德国防守的只有第八集团军,只有15万人左右。
两个集团军打一个集团军。
不论怎么看都是优势在俄。
作为第八集团军的总司令普里特维茨将军主张撤退,而最高总司令小毛奇在询问过许多人意见之后,认为第八集团军不能撤退。
便让退休的保罗冯兴登堡将军取代了普里特维茨将军。
并派遣在列日战役出名的鲁登道夫担任参谋长。
理论上来说鲁登道夫是有资格担任总指挥的,不过鲁登道夫现在也不过是个少将,以及最重要的是,他不姓冯。
1914年8月22日。
兴登堡成为第八集团军总司令。
1914年8月26日。
坦能堡战役开始。
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战役之一,坦能堡战役也并不复杂,这场战役完全展现了德军和俄军的指挥和执行断层差距。
德军派了一个骑兵师去引诱俄国第一集团军,然后调集整个第八集团军全部去强攻俄军第二集团军。
这场战役的结果便是。
9.5万俄军被俘,3万人伤亡。而德军仅有3436人战死,6800人受伤。
1914年8月30日。
俄国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萨姆索诺夫将军自杀殉国。
比起这场战争本身。
更多的是这场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坦能堡的大胜给予了同盟国巨大的胜利欢呼。
同时也让兴登堡直接成为德国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他被直接擢升为上将,并以此迈步为德国元帅。
哪怕。
他在坦能堡战役当中干的最多的就是睡觉。
毕竟德国老百姓只认总司令。
传闻中坦能堡战役真正的设计者是马克斯霍夫曼将军,当时仅仅是作为第八集团军的一名上校。
而直到死时霍夫曼都籍籍无名。
至少对比起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来说算是籍籍无名。
包括第八集团军的第一军赫尔曼冯弗朗索瓦将军,在坦能堡战役当中两次不听鲁登道夫的命令,导致被冷落。
但也不能说霍夫曼等人的功劳大于兴登堡。
第八集团军的参谋有几十个,参谋只是负责提建议,最高指挥才是决策人,同样如果战败,兴登堡也将背负最大的责任。
从这些可以看出德军高层的明争暗斗的雏形。
这也是为什么希尔德要说不争。
只要看看坦能堡战役的几个人的最终下场就知道。
总指挥的鲁登道夫最后被解除军籍。英勇的弗朗索瓦将军和设计者霍夫曼上校籍籍无名,躺着睡觉的兴登堡成为大元帅。
在整个一战战场几乎都能看见鲁登道夫作为兴登堡的代理人。
不过兴登堡最有名的倒不是这个。
而是在一战战败后的德国竞选为总统,并任命了一位在世界历史上留了点小有影响力的男人做总理。
对于希尔德来说。
在这种权力争夺当中毫无意义。
根本没有参与进去的必要。
权力是被赋予的。
不是抢来的。
.....
在1914年的8月。
除了西线的比利时战争,东线的德俄战争。
还有这场战争真正的导火索。
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
属于让德国眼前一黑的消息。
1914年8月24日。
策尔战役。
同盟国首败!
1914年9月7日。
恰好是希尔德敲定的日子。
奥匈帝国再次发动德里纳河战役。
第5章 巴尔干,我回来了
第五章巴尔干,我回来了
1914年7月28日。
由奥匈帝国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率领第五集团军,第六集团军总计46万人对塞尔维亚发动攻势,他是6月28日与斐迪南大公和索菲亚同行的将军,这使得他有强烈的负罪感与复仇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