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魔怔人公主 第71节

  而奥匈帝国还要维持东线漫长的战线。

  希尔德却摇摇头。

  “不,是火炮。”

  “为什么?”

  “因为你并没有去过伊松佐河的前线,你从小接受到的军事理念都是以法国作为假想敌,在与法国的平原上,重炮才是决定性的火力力量。但意大利不是,亚平宁半岛遍地都是山地,这意味着意大利的作战方式都是围绕着山地作战,所以他们更多是制造适应山地作战的轻型火炮。奥地利的火炮则需要制造更多重型火炮去面对沙俄。”

  的确如同希尔德所说,他很容易被德法的刻板印象所误解,特别是现在西线战场火炮的决定性力量。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

  “没有办法。”

  曼施坦因皱了皱眉。

  “意味着我们只能顶着火炮劣势硬抗?”

  “你有信心吗?”

  “我会让所有背叛者偿还!”

  “那么,我的中尉,我需要你去一座山一座山的去巡视前线,我需要你负责前线每一个防御工事,如果因为你的错误导致失败你将承担所有责任,但你做出来的功绩将不需要你。你觉得如何?”

  曼施坦因不得不说希尔德是世界上最好的上司。

  希尔德这话的意思是说,从今往后希尔德基本上不会管前线的事情,前线的事情交给曼施坦因他来负责。

  要知道希尔德名义上是中校,但实际上掌握的权力可是非常大的,希尔德是威廉二世与弗朗次约瑟夫一世直接任命的,同时还有着第五集团军参谋长莱托夫斯基尔将军的效忠。

  这意味着曼施坦因可以越过中间一系列的晋升,直接通过希尔德的权力来指挥前线。

  对于其他普通军官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塞尔维亚战役不同,这次希尔德并不打算对前线进行太大的干涉,现在希尔德与前线的指挥官考虑的就完全不同了,就像当初的库廷切夫将军。

  曼施坦因只需要考虑如何考虑守住前线就行了,希尔德需要考虑的就更多了。

  曼施坦因右手抚胸。

  向着希尔德单膝跪下。

  “您的意志。”

第26章 伊松佐河

  第二十六章伊松佐河

  有些词语。

  在一听到,就能感受到历史赋予它漫长且无限的悲凉。

  比如索姆河。

  比如凡尔登。

  比如伊松佐河。

  伊松佐河是整个阿尔卑斯山脉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就在不久前,它又经历了创纪录的降雨量,这条河流将持续泛滥到1918年。

  而在伊松佐河背后。

  是神圣的,伟大的,崇高的阿尔卑斯山。

  在阿尔卑斯山的注视下。

  十二次伊松佐河战役将磨碎每一个士兵的灵魂。

  它将为意大利人带来永世的痛楚。

  ......

  ....

  意大利陆军总参谋长。

  路易吉卡多尔纳。

  意大利的陆军和政府严重缺乏沟通,截止到1914年意大利陆军有着5万多人还在利比亚,维持着这个殖民地。

  而根据三国同盟的约定,作为陆军参谋长卡尔多纳将军自然需要组织随时可能发生对法国的进攻,而政府并没有提前告知卡尔多纳将军他们准备放弃三国同盟,也导致第一批动员令被推迟。

  一直到1915年五月份,意大利才正式下达总动员令。

  到1915年5月23日时。

  意大利已经拥有35个步兵师,9个地方民兵师,4个骑兵师,一个特种步兵师,52个山地步兵营,14个工兵营,几个营宪兵队和金融卫队。火炮有467个连和近2000件火炮,包括大炮和榴弹炮。

  按照卡尔多纳将军的计划。

  他的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将轻松突破奥地利薄弱的防御,然后迅速向着斯洛文尼亚内部进攻,从那里可以直接威胁到维也纳。

  前期的进攻的确如同卡尔多纳将军预料的一样顺利。

  只不过。

  当抵达伊松佐河之后。

  意大利的第二集团军需要夺取北伊松佐河上的桥梁,只不过这座桥被奥匈帝国给摧毁,第二集团军需要跨过伊松佐河冲击奥匈帝国的高地。

  说的简单点就是。

  跨河冲山夺碉堡。

  而第三集团军则更加糟糕,伊松佐河的常年降雨,以及奥匈帝国的刻意为之,导致整个多托里运河地区被洪水淹没。

  到1915年七月份的时候。

  卡尔多纳将军只能宣布意大利取得阶段性胜利。

  然后准备组织第二次进攻。

  ...

  不过真正让卡尔多纳将军感到困扰的并不是最前线的情况,而是自身军队内部的情况,军队严重缺乏重型火炮和现代化火炮,面对奥匈帝国的防御工事,意大利的重型火炮严重不足。

  以及军队内部因为临时总动员,导致军队内部充斥着大量南意的农民,卡尔多纳将军收到大量的军官汇报,士兵的素质不行,无法执行作战任务。

  甚至要求执行十一杀律。

  卡尔多纳将军怒斥了这种情况。

  所谓的十一杀律是古罗马的法律,指对犯错的队伍当中每十个士兵抽取一个杀死。意大利军事刑法当中确实允许军队最高统帅发布在战区具有法律效力的通告,不过这个十一杀律意大利从未使用过。

  只不过。

  战争会将每个人变成鬼。

  只不过。

  在敌对的奥匈帝国对意大利军队的评价是。

  意大利的士兵具有非凡的勇气与作战意志,而意大利的军官却没有相匹配的指挥水准。

  .........

  ....

  奥匈帝国。

  斯洛文尼亚。

  托尔明。

  第五集团军总指挥部。

  托尔明位于伊松佐河流域,这里距离前线非常近,将指挥部放在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非常危险,但对指挥和协调防御作战相对有利。

  这一次奥匈帝国士兵对于希尔德来说还是欢迎的。

  毕竟这是第五集团军。

  希尔德陪他们打完了塞尔维亚的战役,对第五集团军来说,希尔德就是战友,是带他们打赢了那场赢不了的战争的战友。

  莱托夫斯基尔将军一举获得骑士头衔,埃特尔亲王成为所有男人梦想中的英雄。

  希尔德本身就赋予这场战争更多的传奇色彩。

  不过。

  对于第五集团军总指挥博罗耶维奇将军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

  他本身就是属于空降到第五集团军,第五集团军肯定更认可带他们重进沙巴茨和贝尔格莱德的莱托夫斯基尔将军,现在希尔德来了,博罗耶维奇自然担心希尔德和莱托夫斯基尔将军把他完全架空。

  当来到托尔明的时候。

  希尔德率先去见了莱托夫斯基尔将军。

  “你不该和他起冲突。”

  两人一起走在军营当中,莱托夫斯基尔将军跟在希尔德的身后。

  “我没有和他起.......我不信任他。”

  “作为捷克人,你应该能够理解这种不信任。”

  “我的忠诚问心无愧,但他的忠诚,不值得信任。”

  “即使你不信任他对帝国的忠诚,但他是克罗地亚人,他也不可能为了意大利背叛帝国。”

  这就是奥匈帝国民族的复杂性。

  同样作为帝国高层。

  莱托夫斯基尔将军是捷克人,博罗耶维奇将军是克罗地亚人,希尔德则是德意志人。

  既然希尔德这么说了。

  莱托夫斯基尔将军只能接受。

  “我会服从他的命令,殿下。”

  “好了,我去见一面博罗耶维奇将军。”

  .......

  ....

  当看见希尔德时。

  博罗耶维奇将军本身就充满警惕性,面前这个未成年的小公主,可不是什么人畜无害的小女孩,是打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和塞尔维亚战争的魔女,希尔德这战争履历,很多将军都比不上。

  “中校,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我是来对莱托夫斯基尔将军与您的不和,来为您道歉。”

  博罗耶维奇将军皱了皱眉。

  他没有想到希尔德会这么直接,不过希尔德这话也说明了几层意思,是指希尔德是作为莱托夫斯基尔将军的效忠对象,可以为莱托夫斯基尔将军道歉。

  那么同样也代表希尔德可以命令莱托夫斯基尔将军将他完全架空。

  博罗耶维奇将军回答道。

首节上一节71/2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