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一笑:“好妹夫,四哥跟你保证,今后武昌、汉阳.不,湖北一省,都是你萧家的天下!”
“谢四哥!”
萧朝贵、洪宣娇闻言都是一脸惊喜,一起向杨秀清道谢。
“朕用不着他!朕是天父的儿子,是天兄的弟弟,朕睡稳都能有江山,用不着他这个天使帮。朕倒要看看,他这个天使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他有本事就用天上的法术把朕给收了.”
正在发出怒吼的,当然就是太平天国的人间真圣主,上帝在人间的次子,号称睡稳都能得江山,精神一定有点不正常的“千古第一宅王”洪秀全了。
而正在听他怒吼的,则是受了杨秀清的指派来搬弄是非的洪宣娇了。
不过没等洪宣娇开始嚼舌头,洪秀全自己就先“炸”了!
这位和杨秀清、萧朝贵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真的相信自己是天父的次子!
最近罗耀国从“天上”下来的事实,更加坚定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认知!
他就是上帝之子,天命之人啊!
杨秀清、萧朝贵知道自己在跳大神,知道上帝、耶稣和他们没什么血缘关系,而洪秀全不知道,他就以为自己是真的这可麻烦啊!
杨秀清、萧朝贵知道自己是假的,所以他们不敢玩脱,多少得收着一点儿。因为玩脱了没人替他们兜底,要让清妖逮了去,都得落一千刀万剐。
而洪秀全不知道自己是假的,以为天上真有天父、天兄帮着兜底,所以怎么玩都行。大不了就拼爹!
咸丰的爹是道光,他的爹是上帝!
这不是躺赢吗?
所以他不怕玩脱!
要不然历史上,他也不可能整出天京事变这样的烂活啊!
这下洪宣娇也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和这个“癫佬”二哥分说了
第72章 天王,您真记清楚梦里的事情了?
“天王殿下,南王殿下求见!”
洪宣娇正不知道该怎么忽悠洪秀全的时候,忽然外头响起了一声通报,南王冯云山来了!
冯云山是风尘仆仆,轻车简从地从道州赶来的,除了他的几个亲信,谁都不知道,连罗耀国和苏三娘都没告诉。
而他急匆匆赶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给即将爆发的“争父名”斗争划一条红线!
这次的“争父名”是免不了的,因为这“父名”相当于“国本”不是“太子”的意思,而是字面上的国之根本的意思!
涉及到的是太平天国的根本路线!
如果“父名爷火华”,那太平天国就是洋教的异端这个定位非常糟糕,因为对天启三教来说,异端比异教还可恨!
那帮洋鬼子怎么可能承认洪秀全是“爷火华”的二仔?这要承认了,以后太平天国的天王去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他们的国家元首都得跪下磕头了。
这还怎么处?
同时,“爷火华”之名也不可能得到国内的读书人的认可读书人不仅是秀才、举人、进士,什么时候都是学渣多啊!太平天国争取不到学霸,争取到学渣也行。
学霸打架也不一定比学渣狠不是?
可是一个洋上帝爷火华闹出了,就把学霸、学渣都给否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宗族体系,甚至江湖上的会党,都和拜上帝会冲突了拜上帝会不仅砸孔庙,他们还砸关帝庙!真要深究起来,天地会也得和拜上帝会闹掰。
所以冯云山其实并不反对把“爷火华”变成“昊天上帝”,只是他也知道天王洪秀全有点“癫”.就是“疯”!
是个半疯子.
“天王,”冯云山见过礼,然后就小声地问,“您是在梦里见着咱在天上的父亲的?”
“对!”洪秀全点点头,一脸自豪,“那是咱们的天父!罗耀国只是天父的义子,我们是亲儿子!”
“那咱们的天父和您说的是什么话?”冯云山又问,“什么方言?”
“当然是客家话了!”洪秀全道。
洋上帝说客家话.冯云山暗忖:“洋上帝应该说洋人的话啊!说客家话.客家上帝?客家人供的上帝那就是昊天上帝!原来是你个‘癫佬’记错了!”
“天王,要不”冯云山提点道,“要不今晚上再梦一个?”
洪秀全瞪了冯云山一眼:“山胞,你什么意思?天父入我梦来是天父想来便来,不是我想天父来天父便来的!”
那你不会骗吗?冯云山真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天王,”他琢磨了一下,提醒道,“那天父有没有说过天使手里有一样可以连通天界的法器?”
“无有!”洪秀全摇摇头,旋即就是一愣,望着冯云山,“山胞,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冯云山正想着要不要把“通天镜”的事情和洪秀全挑明了,一旁的洪宣娇突然来了一句:“天王,宣娇知道八弟手里有一个紫金钵盂,似乎有些玄妙”
“紫金钵盂?”
“那是.拜上帝的法器?”
洪秀全、冯云山都是一愣.紧接着洪秀全就是一声冷哼道:“什么紫金钵盂?天父即便要赐宝物,也不会赐个钵盂,天父又不是佛祖!”
他望着冯云山,冷冷道:“山胞,你我才是天父之子,他只是契仔!”
此时此刻,罗耀国已经将道州城的政务暂时交托给了曾添养、何大妹和张三祥,自己则领着苏三娘、焦鸿、许月桂等人和几十个女兵,搭乘一条大木船,一起回到了湘赣粤根据地开始的地方鹅塘镇一带。
他准备先再鹅塘镇周围的乡村里面考察一下“分田分地分浮财”的情况,然后再去鹅塘镇上见冯云山,商量下一步的行动。冯云山这些日子一直守在鹅塘镇,主要替罗耀国盯着鹅鹅塘“分田分地分浮财”和建设根据之地的试点。
身为一个读历史的“天使”,罗耀国是懂得无论什么样的好政策,都得先试点,再总结,最后才能推而广之。
可不能一拍脑袋直接就上了!
哪怕这些政策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也不等于能轻易复刻出来。
且不说这些政策会不会因为“时代不同”而水土不服,单说罗耀国手下的草台班子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不得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慢慢摸索和成长?也得给他们犯错误和交学费的机会啊。
所以,罗耀国虽然把“分田分地分浮财”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还让人编了个《迎太平》的歌谣到处去唱,但是真正开始分的,就只有鹅塘镇和周围的几个乡。
被分掉的主要还是那个倒霉的黄老爷家的浮财和田产。
而“分”并不是目的,“管”才是目的!
只“分”不“管”,那对太平天国而言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有通过“分”换取贫苦百姓的拥护,以图迅速建立太平天国的基层,将人口、土地牢牢抓在手里,并且能从中汲取力量,用来推翻清妖,推动工业化这才有意义!
而要“管”好,那可比“分”好难多了。
而这个“分”好,则是“管”好的开始,同时又是发掘和考验干部的过程.
鹅塘镇南边,紧挨着潇水的黄家村,也是“分田分地分浮财”的一个重点村。
管这一摊的就是罗耀国在鹅塘镇办的那个“讲师班”的班长王琰,他不到一个月前还在要饭,还差一点就成了饿殍,可现在已经是拜上帝会鹅塘镇支堂的代理讲师了。
算是入了太平天国的编制!
根据罗耀国的安排,拜上帝会的省分会、府(直隶州)支会、县(散州)堂、乡镇支堂都实行“长、师共同负责制”,也就是会长、堂长和会堂讲师一起管事儿,“长”为正,“师”为辅,重要决策得两人一起决定。
不过现在鹅塘镇的拜上帝会支堂长由冯云山的心腹吴如孝兼任,上面还有个“半神”南王冯云山看着,所以王琰、张宝这些鹅塘当地的“代理讲师”、“代理讲士”就被派下乡村去管分田分浮财了。
而现在分给王琰管的黄家村的“黄”和那个被罗耀国打跑的黄老爷黄世杰的“黄”是一个黄!全村都是一个族的,属于“江夏黄”的“零陵分黄”,族谱上老祖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黄盖,明末清初时从零陵迁到鹅塘镇外的黄家村。
早些年这一族也号称“义门”,也就是整个宗族不分家一起过日子,搞族内平均。不过搞到乾隆年间就搞不下去了人丁繁衍太多,而土地就这么一点儿。于是就只能分家各过各的,不过还是保留了一部分土地当族田、学田。
再后来黄世杰这一支去广东做生意发迹了,成了道州数一数二的大财主。而黄家村里面的其余各家大多都越来越破落,遇到什么灾年或是婚丧嫁娶,就只好把地押给黄世杰这一房借钱应付。
不过黄世杰和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大善人”,怎么都不能把同族亲人给逼死吧?
所以黄世杰一家给了宗亲们一些优待,把他们的土地“拆”成了“田皮”和“田骨”。
抵给黄世杰一家的称“田皮”,类似于使用权,而留在各家的部分称“田骨”,类似于所有权。
把“田皮”抵给黄世杰他们家的黄家人,可以不交押金,并以优惠的价格租用“田皮”继续耕种,而且他们还可以随时赎回“田皮”虽然几十年中也没几家能赎回“田皮”,但终归有个念想,还能自以为是个“中等之农”啊!
另外,黄世杰一家看在黄盖的面子上,也不会逼这些穷亲戚缴租还债,有点什么好事儿比如招伙计、招家丁、招团丁什么的,也会让穷亲戚们优先。
正因为有这些优待,所以黄家村就理所当然成了“黄老爷”在鹅塘的最后堡垒了。
对于王琰和他带来的“分田队”,黄家村上下都是极为反感的,他们可都姓黄,和黄老爷是一家人啊!
如果不是村里的壮丁大多跟着黄世杰去当团丁了,也许早就把王琰他们给打出去了。
而就在黄家村的“分田分地”陷入僵局的时候,一条从道州城方向开来的大船,悄没声的靠上了聚集了不少村民的黄家村码头。
第73章 你也配姓黄?
黄家村的码头边上就是黄老爷家的老宅,这可是风水宝地啊!
黄老爷的老祖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在广东做买卖起家,开创了道州首富的家业。
虽然黄老爷家发迹之后就举家搬迁到鹅塘镇上去了,但黄家村的老宅依旧修缮维护的极好,老宅外面还修了黄家供奉有零陵黄老祖黄盖牌位的黄家祠堂,还有一所黄氏家塾。
老宅、祠堂、家塾和码头之间,还有一大片开阔地。每月初一、十五,附近十几个村的村民都会来这里赶集。而平时这块开阔地就是黄家村的黄姓人聚集的地方。
今天不是赶集的时候,但这里也聚集了二百来号的黄家人,看着都没什么钱,穿着破旧的衣衫,一个个面色枯黄,身材消瘦,男人们脑后都拖着又细又长的辫子剪掉辫子也是“分田分地”的一个重要项目。
先剪辫子后分地,以后都是太平人!
在“慈眉善目的太平军”好言规劝下,鹅塘镇周围的乡村已经有一多半剪了辫子,分了土地,还分了浮财.每个村子里面都有一些心思活络,又不愿意受苦受穷一辈子的青壮年加入了太平军或拜上帝会。
其中加入太平军的,现在都在鹅塘镇上训练,很快就是天国栋梁了。
而入拜上帝会的,则成为了“候补讲士”,要么去鹅塘镇参加培训,要么在本村深入推进“分田分地”他们将会成为太平天国在基层的支柱。
不过黄家村这边的封建势力显然有点顽固了.在几个世字辈的黄家老人主持下,二百来号黄家男子就没人剪辫子。
还真是又臭又硬,搞得带着几十个太平军开进来的王琰都不知道该怎么好了?
他总不能真的动用武力屠村吧?
都是鹅塘的老乡而且王琰当初要饭的时候,也吃过黄老爷的粥!
所以,他也不愿意黄家村扛到背后让太平军给屠了.这王琰想来想去,还是准备用分化瓦解的办法,从黄家村里面几个又穷又懒,干不了农活,快要饿死的书呆子那里找突破口。
这两日,他天天都找几个“世”字辈或“守”字辈的“脱底棺材”吃吃喝喝,还许了他们一些好处.现在就看他们敢不敢站出来揭露黄世杰的罪行了!
站在黄家老宅门外一张八仙桌上,看着底下一群实际上已经陷入赤贫,但还以为自己是中等人家的黄家人,王琰就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
听见王琰大笑,底下的黄家人都是一愣,马上就有人应声道:“姓王的,你笑什么?”
王琰瞄了那人一眼,那是个须发花白,满脸皱纹,穿着件长衫的枯瘦老头。
这人名叫黄世诚,是穷书生,考了一辈子秀才都没中,穷得家徒四壁,有个儿子名叫黄守仁,也是个累试不中的学渣,都三十多了,都没娶上媳妇。
黄世杰看他们父子可怜,让他们在黄氏家塾里面当教书先生。
可现在黄世杰都跑路了,自然没人给他俩发薪水了眼看着就要断顿,却还脱不下长衫,剪不掉辫子。
“老先生,您贵姓?”王琰眼珠子一瞪,就明知故问了。
“老夫免贵,姓黄!”黄老头挺着骨瘦如柴的胸脯说。
“什么?你姓黄?”王琰一脸鄙夷地说,“你是哪里的黄?不会和黄世杰一样,都是零陵黄吧?”
“你什么意思?”黄老头一瞪眼珠子,“老夫当然是零陵黄!我们黄家可是永州名门.”
“我呸!还名门.你个老家伙都快成饿殍了!”王琰张口就骂,“你儿子今年多大了?三十多了吧?碰过女人吗?还能娶上媳妇吗?可别到饿死还是个童男子吧?他这样下了阴曹地府还有脸面去见黄盖黄公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