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等回去的,人家第一天开业,楚王齐王都来了,咱们可别给人家惹事。”
“对对对,此酒暂且斟下,某回去便斩了他们来!”
一人模仿起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经典句子,逗得同桌之人哈哈大笑。
比起他们的畅快,江南士子们聚集的桌子,气氛就多少有些低落了。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临江楼真的做到了他们夸下的海口。
一个士子叹了口气,“若是这三国演义后续都能有这般品质,他们在门口所写的战书还真的没有夸张。”
众人抿嘴不语,心头都对此深以为然。
若以这本书目前所体现出来的恢弘大气,还真的有资格说牡丹亭只是小门小户的情情爱爱。
另一人抬头看向那面大墙,轻声道:“这首临江仙”
众人跟着抬头,而后心头回想起自己先前说过的嘲讽,更是无奈地扶着额头。
人家这临江楼,哪儿用真的有江,这首临江仙,这本三国演义,那就是滔滔奔涌的文采之江!
旁人说起来,不会有任何人觉得人家附庸风雅,只会觉得这是一件极雅,极妙之事。
众人对视一眼,不知是谁第一个开口,“吃饱了吗?”
“饱也!饱也!”
“吃饱喝足,咱们该离去了!”
在这样的挽尊声中,一帮江南士子齐齐起身,朝外走去。
身后的挽留和笑声,就仿佛在他们身后驱赶的鞭子一般。
随着今日楼中食客们真正吃饱喝足,陆续离开,今日临江楼中的情况也随着他们,传开了去。
在引发了临江楼生意的持续红火之余,也将那首临江仙和三国演义传向更多人的耳中。
第147章 齐政之忧,文宗抵京
临江楼中,凌大管家和岳大管家再度找到了宋徽。
不过这一次,两人眼中那份倨傲都少了许多,怀疑也不见分毫,看向宋徽的眼神更多了几分欣赏。
凌大管家感慨道:“没想到真的被你那位齐公子算准了,楚王殿下还真的来了,如此以来,临江楼生意上的隐患可以说都没了。”
岳大管家欣慰地笑着,“无忧!”
宋徽笑着道:“如今只是点燃了一把火,要想持续的红火,还需要书局那边的加把劲啊!咱们可不能在最轻松的环节栽了跟头。”
凌大管家点头,“放心,已经在催了,稍后我亲自再去一趟。”
宋徽欠身,“那就有劳二位管家费心了。”
二人嗯了一声,便动身离开。
走到临江楼门口,那块大木板还在,但上面贴着的大字已经换了。
【三国演义同名书籍,认准致和书局,精美正版,发售倒计时三日!】
凌大管家看着岳大管家,“服不服?”
岳大管家挑眉,“厉害。”
“那接下来?”
“按他说的办。”
二人一路来到书局,书局掌柜匆匆迎了出来,还没开口,凌大管家就直接道:“不必管我们,事情办得如何了?”
书局掌柜连连点头,“二位大管家放心,这些日子,大伙儿都在夜以继日地忙活,定能赶上三日之后的发售。”
凌大管家又问道:“之前让你弄的精装版呢?”
“您二位的吩咐,小的怎敢怠慢,已经做好版了,明晚便能送到贵府。”
凌大管家终于点头,“好,切莫误了时间。”
岳大管家补了一句,“不得泄密!”
书局管事连忙应下。
等二人回府,将宋徽建议制作一批首发精装典藏纪念版,交给二位国公用以人情交际的提议告诉了定国公和安国公,二位国公都是连连点头。
定国公更是直接问是不是又是那个齐小子的主意。
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这位老公爷忍不住感慨道:“真想早点见见那小子,好好琢磨琢磨那脑子是怎么生的!”
三日时间转瞬便过,这三日中,临江楼的说书还在持续,已经从美人计讲到了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随着故事的推进,三国演义的质量也再无人质疑。
先前被牡丹亭压制的北地士子彻底扬起了头,而江南士子的嚣张气焰也不由落了几分。
“瞧瞧,这就是我们中原大地的底蕴!你们绞尽脑汁出的一本书,我们随便灵机一动,便给你们镇压了。”
“何止呢,咱们就是一家酒楼都有这本事,你们还叫嚣个什么!”
“诶,咱们也别把话说得这么夸张,人家这牡丹亭据说也是在戏园子里扬名的。咱们真正厉害的还是在某些人只要一蹦,咱们立刻就有高人出来将他们拍死。这才叫底蕴啊!”
“对对对,是我失言了,他们也没那么不堪,只是我们太厉害了。”
听着这些话,江南士子们想反驳却又张不开嘴,只能憋屈地默默躲远了些。
就在这些纷纷扰扰的市井讨论中,也有一些言语赞颂起了楚王。
“楚王殿下这胸襟的确厉害啊,世人都说他跟江南士子亲近,但没想到他却能够不计较临江楼先前的挑衅,亲临道贺。”
“这还不止呢,听说在听见了那首临江仙和三国演义之后,楚王更是亲口夸赞,还说,这大梁天下,既要有温婉柔情,也要有金戈铁马,如此方能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这才是人君气度!”
“楚王殿下不愧是一代贤王,这气度,比囿于南北之争的小家子气,要好多了!”
楚王府,楚王默默听着心腹幕僚来汇报自己暗中造势的成果。
他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舆论本就是他和他麾下势力的长处。
但你造势也好,鼓吹也罢,终究需要有东西才行。
这回,终究是输了一局啊!
而齐王府中,则是一派喜气洋洋。
齐王靠在躺椅上,笑着开口,“我那个愚蠢的王兄,自以为靠着江南就能无往而不利,这下子好了,不仅自己坠了江南的名声,还把好些北地其余个州府的人推到了本王这边。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独孤先生开口道:“殿下所言甚是,但楚王也绝非易于之辈。”
他看着齐王不以为然的模样,轻声道:“殿下不妨细想想他那句话。”
齐王眼皮子一抬,“什么话?”
独孤先生叹了口气,“楚王说,这大梁天下,不能仅有莺莺燕燕,情情爱爱,也要有雄浑气魄,忠肝义胆,如此,方能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
齐王被这么刻意一提,也慢慢琢磨过来,“你是说他不仅是在给自己挽回颜面,更是在彰显他自己的气度?”
独孤先生点头,“而且,还是在堵殿下的嘴,如果他亮明了自己这番高姿态,殿下还揪着南北之争不放,那在陛下眼里,在百官眼里,谁是更有人君之气度的?”
齐王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那天魏奇山会连忙开口,不让自己接话嘲讽呢!
独孤先生看着齐王的神情就知道他明白了,再度提醒道:“而且,最关键的是,定国公也是这般想的啊,您想想,他给他家的书局取的什么名字?致和书局,他是朝廷的官,他站的是天下和睦啊!”
齐王缓缓道:“那你觉得,本王该为江南士子开口?”
独孤先生想了想,“若是当日当时,殿下能为他们说上几句好话,或许还行,但如今,却是没太大的必要。”
齐王嗯了一声,“先把定国公的事情弄好吧!”
翌日,天刚蒙蒙亮,当致和书局的伙计睡眼惺忪地卸下门市的门板,就被外面的阵仗吓了一大跳。
在这个鸡都还没起床的时候,只见门市之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甚至还有京兆府的衙役前来维持秩序。
瞧见伙计,排在前面的人,登时叫喊起来,“快开门,快开门!”
整个队伍,立刻一片骚动。
宫城之中,天德帝吃过了早饭,在御花园中走了一圈之后,回到了御书房。
靠在软塌上,他打开了那个昨夜定国公亲自送进宫来的精美匣子,从里面几本册子中,取出了第一本。
拿在手里,却没打开,而是笑着道:“童瑞,你听过这书吗?”
童瑞躬身笑着道:“老奴倒是听下面人说过,听说颇受追捧呢!”
“那你觉得,是那牡丹亭好,还是这三国好啊?”
“老奴这点文墨,哪儿敢胡乱品评这些佳作。这得万岁爷您才能做主呢!”
“士林的事,便是朕这个万岁爷也不好做主啊!”
天德帝面露感慨,嘴角却勾起一丝轻笑,翻开书看了起来。
随着三国演义书籍的发售,整个中京城也彻底为之疯狂,连带着临江楼的生意也变得愈发红火,甚至每天的说书都得加场才行。
好在宋徽等人早有准备,有四五个说书人轮流候命,也能撑得住。
每日入夜,宋徽都会叫来伙计,汇总今日情报,而后整理归档,直至午夜方歇。
又是一个夜晚,宋徽放下笔,望着眼前黑透了的天空,与天边那轮明月,忍不住想到,也不知道齐公子他们如今到了哪儿了。
而在同一轮明月之下,身在一处旷野之中的齐政,坐在帐篷中央的篝火堆旁,默默翻看着刚刚送来的京中情报。
“恭喜殿下,宋徽已经基本完成了咱们起初的构想,已经送来了第一批的情报,对我们如今之后,能有大用。”
这消息卫王自然已经先看过一遍,熟练地给面前火上烤着的兔子刷着酱料,笑着道:“该我谢你才是,都是你的谋划。”
齐政欠身,“殿下言重了,还是在下那句话,都得您信任才成得了事。”
凌岳哼了一声,“你们两个,你谢他的信任,他谢你的聪明,合着就我没事呗?”
卫王笑着撕下一个兔腿,“最该谢你,没有你,哪有这些啊!快吃吧,堵着点嘴。”
一阵笑声之后,齐政将情报看完,又聊了几句,便回了帐篷。
躺在帐篷里,他却久久没睡下。
一切的事情,似乎都在他的算计之下,但让他意外的是,声势却比他计划的要大了太多。
中京城的士子之争,看似是他让宋徽挑动起来的,但那几乎波及整个中京的声势,却让他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难不成天下南北之争已经这般汹涌了?
可他在苏州并未有过这样的感受啊?
如果不是本身的民意,这当中又是有谁在推波助澜呢?
这样的局势又对谁有好处呢?
中京这潭水,果然够深够浑啊!
朝堂正殿,又一场朝会正在召开。
这一次,没什么意料之外的弹劾,也没什么横生枝节的争吵。
除了京兆尹因为还没抓到飞贼被陛下严厉呵斥了一顿之后,其余一切都称得上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