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感觉到有人在推自己,连忙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博克,连忙用手扯掉耳中的药棉:
“总司令,现在已经快十二点了,炮击已经停止,我们是马上进攻还是让将士们吃饱了在进攻。”
“进攻什么啊!!!让所有将士们吃饭,一小时后继续炮击一个基数的弹药,然后命令三十五万德军,在加上三十万欧盟军队,从十六个方向一起对着敖德萨猛攻,战场纪律按十杀令执行,其他的你看着办好了,我的副总司令,让我在睡到自然醒吧。”
李默说完又把手中的药棉塞进自己的耳朵,开始睡觉,留下目瞪口呆的博克。
“这个,总司令,总司令……”
博克还是很了解李默的,李默不可能瞎指挥自己的部队,因为李默知道历史上的苏联军队此时的坦克对于现在的德国坦克来说,就是垃圾,一无是处。此时苏联的反坦克手段也十分有限,就连鸡尾酒燃烧瓶都没有用,在说豹式坦克的发动机根本就不怕燃烧瓶。
……
第388章反水的乌克兰
至于苏联的大口径反坦克炮,那要等到41年以后,就算此时苏联提前研发,也不可能大量猎装到部队,从突破的三道防线上看,苏联的反坦克炮现在最大口径才50毫米,对于德国的主战和重型坦克来说,真的没有多少作用。
博克虽然相信李默,但还是独自走到巨大的沙盘前,开始仔细分析李默的战术安排。十六路进攻,这样每个攻击群的兵力大约为4万人,在留点预备部队,刚好是一个军的力量,每个攻击群还可以得到德国八十辆豹式坦克支援,还有相应的装甲车,每一个突击群的装甲力量应该是够了。
经过博克的分析,眼下也只有总司令的这种办法可以尽快拿下敖德萨,不让这个城市拖住南方集团军群大量的兵力,既然没有问题,严谨认真的博克就连忙转达了李默的命令。
德军利用这段时间吃饭休息,而苏联那边经历这么久的炮击,没有死的纷纷跑出掩体透气,救助伤员,简单修复下防御工事。可是一小时后,当苏联人正在忙碌的时候,无数的炮弹又从天而降,这下苏联乌克兰方面军的损失就惨重了。
这次猛烈的炮击又是一个小时,可以说整个敖德萨城的破坏极为严重,市区内的房子百分六十被摧毁,没有垮塌的也是摇摇欲坠,乌克兰方面军的军心士气,早就在德国的狂轰滥炸下,荡然无存。
要知道乌克兰方面军里面的士兵绝大多数是乌克兰人。对苏联的认同可不是那样深刻,斯大林的一些政策也让乌克兰人十分的抵触,只是迫于残酷镇压手段,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反抗。
“请看后世的历史: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在会晤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代表团时强调,他希望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能通过专门文件,谴责30年代的大饥荒是针对乌克兰人的民族灭绝行为。尤先科说,乌克兰方面将提供有关大饥荒的所有资料。
由基辅国际社会研究所进行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大约72%的乌克兰人认为大饥荒是民族灭绝行为。目前共有10个国家的议会已经通过决议承认大饥荒是民族灭绝。在1921年到1923年,1932到1933年以及1946到1947年期间,乌克兰曾发生过3次大饥荒。但是1932到1933年期间饥荒最为严重。丧生人数最多。当时共有7百万到1千万人饿死。这一数字相当于乌克兰当时全国人口的1/4以及乌克兰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的一半。
2003年11月,联合国承认了1932年至1933年发生在乌克兰以及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大饥荒。乌克兰方面确信,如果没有当年的大饥荒,那么乌克兰的总人口将是目前的两倍。将达到一亿。乌克兰政府将每年的11月23日定为饥荒纪念日和种族镇压纪念日。”
如此情况下。乌克兰人民怎么可能把苏联当成自己的祖国。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看着自己的亲人饿死在自己的面前,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痛是透彻心扉的。仇恨也是刻骨铭心的。
现在终于有德国这个外力打破斯大林的残酷统治,特别是李默的那个土地政策的推出,可以说乌克兰人将没有一个人还会支持斯大林政权,就算那个乌克兰在苏联里面是高官,看着自己的同袍上百万,上千万地饿死,也不可能真心实意地拥护斯大林。
后世的历史已经证实,为什么苏联一解体后,独联体国家反而比西方国家更痛恨苏联的原因,连续提出反俄罗斯法案,并且积极加入北约,帮助美国建立反导系统,围堵俄罗斯,不是没有道理的。
“轰轰……轰……”
德国的坦克突击群和人海涌入敖德萨城,没有死的乌克兰方面军基本都是打着白旗直接出来投降,如果政委是俄罗斯,就会被乌克兰士兵直接干掉,如果政委是乌克兰人,也会和其他士兵一起,根本就不抵抗就出来投降了。
铁木辛哥很快知道了前线的真实情况,乌克兰方面军里面的乌克兰籍士兵根本就是不战而降,这种情况下纵然铁木辛哥有回天之力,也是没有办法打赢这场仗的,铁木辛哥也开始从心底不在信任乌克兰人,匆忙之间就把指挥权交给了鲍里索夫政委,因为鲍里索夫就是一个乌克兰人,交了指挥权的铁木辛哥和瓦图京就连忙赶到敖德萨港口,乘苏联潜艇离开了敖德萨……
铁木辛哥离开后不久鲍里索夫就下令投降,本来乌克兰人就不想为了斯大林打仗,他们把德国人看成了解放者,作为乌克兰人的鲍里索夫不可能违背所有乌克兰人的意愿,与1941年4月22日下午三点下令敖德萨的所有部队向德军投降。
李默为此专门召开了一个欢迎会,除了参加的有德军师级以上的所有军官,还有乌克兰方面军的所有师级以上军官,这些投降的乌克兰人,李默根本就没有把他们当做俘虏对待,只是暂时性地交出了武器,饭菜管够,比起苏联的伙食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这让投降的乌克兰更加深信,德国是来解救他们的。
另外李默还邀请了布柳赫尔和叶戈罗夫两位德军中将,经过大家的仔细详谈,鲍里索夫同意退出苏联的政党,宣誓加入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同时还宣誓加入德军。鲍里索夫本人被任命为德军少将,着手组建乌克兰德军第一军,军长以下军官的名单由鲍里索夫本人提名,李默签发。这等于李默是完完全全把乌克兰德军的控制权交到了鲍里索夫手上,乌克兰德军的所有军官也将是鲍里索夫提名的。这让鲍里索夫当时就感激涕零,感谢李默这个总司令毫无保留的信任。
这次欢迎会李默还发布了一个《民族平等宣言》和一部《土地法》
“《民族平等宣言》
今天,民族平等不在是一种口号,我们将立即在新苏联境内现实,只有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领导下,才能被赋予了它真实的内容和科学的涵义,成为各民族观的核心思想,成为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ps:鸣谢:
哦哦君子之最
起点币打赏100起点币打赏
hjjggtuj...
投了1张评价票评价票
我为迪蒙而来
起点币打赏100起点币打赏
cadlee
投了1张月票
第389章民族政策
第一,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从一国范围来讲,要求国内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讲,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完全平等。民族虽然有大有小,有的先进,有的落后,但决不能以此来划分优劣、贵贱。大民族与小民族、先进民族与落后民族,在权利和地位上都应该是平等的。
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就是说,各民族不仅在法律上、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实行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也要完全平等。实现各民族权利的平等,一方面要禁止任何民族享有任何特权,另一方面要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禁止对少数民族的任何压迫和歧视行为。我们要求国内各民族绝对平等,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绝对不容许一个民族享有任何特权”。
第三,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权利给予特殊照顾。不仅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上的民族平等,而且要采取措施,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相对后进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真诚地、无私地和长期地帮助原来受压迫的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帮助他们赶上先进民族的发展水平,消灭因历史等原因造成的民族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繁荣。
第四,各民族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无权利的义务和无义务的权利都是不存在的。二者是统一的。各民族在充分行使平等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
“《土改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废除集体农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苏联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第二章土地的没收和征收……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三章土地分配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配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每人二十亩土地……”
乌克兰绝大多数人彻底从心底接受了德国的政策,开始主动帮欧盟军队带路,去抓捕集体农庄主席,然后就是欢天喜地分田土和选举。
而李默当然是指挥德军野战部队快速地向前攻击。欧盟军队扫荡乌克兰地方苏联政权。这些欧盟军队也不用担心苏联大部队的出现。因为此时苏德双方,即将在基辅展开大战,苏联抽调了两个方面军用于基辅方向。可以说整个乌克兰的广大农村和小镇,是没有几个苏联士兵的,扫荡那里就如打酱油一样轻松。
……
德国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同样是轻易突破了苏联的三道防线,北方集团军群攻击顺利,可是中央集团军群遇到了来自基辅方向的顽强抵抗,但德国依仗自己先进的武器和战术,还是在全力突击,只是前进的距离十分的缓慢。
在边境地区一系列战斗和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失利后,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西南方向是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因而把苏联红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乌克兰,有西南方面军(第5,第6、第26、第12集团军)、南方面军(第18、第9集团军)计6个集团军,69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和28个装甲旅,由西南方向总司令苏联元帅布琼尼指挥。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号令,于1941年4月25日开始从西乌克兰退却。
方面军的任务是在1941年4月29日前以野战军队占领构筑于旧国界的科罗斯坚、沃伦斯基新城、舍佩托夫卡、旧康斯坦丁诺夫、普罗斯库罗夫等筑垒地域,并在这一线组织坚固防御。预定在基辅方向行动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坦克第1集群—司令为克莱斯特上将,第6、第17集团军—司令分别为赖歇瑙上将、施普拉格上将)基本兵力的目的,是突破苏联红军在旧筑垒地域一线的正面,前出至基辅地域,夺取第聂伯河的登陆场。然后突击集团转向东南进攻,以阻止西南方面军主力向第聂伯河对岸退却,并从后方实施突击将其消灭。
西南方面军有44个也已在战斗中严重削弱的师与德军40个师(内有1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对峙。德军步兵、火炮和迫击炮比苏联红军多1倍多,飞机多50%。1941年4月30日,德军开始进攻,在主要突击方向,德军在该方面军完成退却和在筑垒地域一线展开前即已到达。早在1941年4月21日,德军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了苏联红军在新米罗波尔以北的防御,傍晚夺占了别尔季切夫。次日。又在沃伦斯基新城以南实施突破,准备夺占了日托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