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之前说的,在这乱世如果没有自己势力多少财富都保不住。
所以沈兵的目标其实一直都很确:势力,或者也可以说是权力。
只不过有时想要势力也需要钱,就比如现在:沈兵缺制盔甲的钱。
既然不能经商,那么……
沈兵问监御史:
“若是我用某些物事来抵工钱呢?”
“这不违法吧?”
监御史一愣,然后回答:
“这确是不违法。”
“但此物也不能是军中之物,比如军粮、盔甲……”
沈兵笑了笑,回答道:
“监御史放心,自然不是军中之物。”
问明白这些后沈兵就放心了许多,他马上请来了那编盔甲的两个老头。
据仞说这两老头是大梁有名的编筐艺人,两人是兄弟,一个叫经一个叫纬。
这名字倒是好记,一听也就知道是出自编筐或是织布世家……古时经纬分指织布或编筐里的横向和纵向线。
这一回这两老头却不像之前那么害怕了,只是还有些畏畏缩缩的。
沈兵问:
“敢问两位老丈,沈兵可否以其它物事抵工钱?”
经、纬两兄弟互望了一眼,然后就小声回答道:
“却不知校尉打算以何物抵工钱?”
“若是能换得米粮,我兄弟二人自是不会拒绝。”
这话说的合情合理。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这时候的百姓平时想的最多的就是能不能活下去。
所以在他们眼里,不管是什么,只要能换成米粮那就没问题,然后再以米粮的量来计算价值。
换句话说,就是这时代衡量物价的标准不是金、银之类,而粮食。
沈兵说:
“老丈放心,此物定可换作米粮。”
说着沈兵就每人数了十张纸分了下去,说道:
“这些便算是定金吧!”
“两位老丈应去有钱人家或是读书人那换才好。”
“老丈尽可去试试。”
“若是换不了,老丈再拿来退还与我便是!”
十张纸虽是不多,但它们可是这世上首次流通到市场上的纸张。
只要还有点眼光都能知道它们的价值。
经、纬兄弟二人愣愣的看着手里薄薄的几张东西,眼里尽是怀疑。
不过反正沈兵都这样说了,换不了米粮就拿来退,那还有什么不行的?
于是二人应了声就将信将疑的退了出去。
走出帐蓬不久,更滑头一些的弟弟纬就小声对哥哥经说道:
“伯兄,你说这校尉……”
说着纬将手中卷起的纸亮了亮:
“他是否是拿这物事来糊弄我等?”
“若我等不答应,他便……”
接着就做了个手起刀落的姿势。
经皱眉想了想,就忧心忡忡的说道:
“你说的或有道理。”
“但是又如何,不是又能如何?”
“若此物换不了粮食却要我等带人编三千套盔甲。”
“便是答应了也要活活饿死!”
“还不如让他砍了干脆!”
听经这么一说,纬就点头说道:
“此话有理,那我等岂非横竖都是死?”
经叹了一口气看着手里纸回答道:
“却也未必。”
“若此物真能换得了粮食,却是揽了一笔大生意。”
“为今之计就只有去试试!”
纬面上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心下却寻思着此事多半如他猜的那样,那秦军校尉是不愿出工钱随便拿些东西搪塞。
更何况,此物薄如蝉翼轻如鸿毛,便是能换粮又能换得了多少?
若横竖都是死,那为何不早作打算……
想到这里,纬眼珠子一转,就抱着肚子叫道:
“唉哟,伯兄,我肚子疼。”
“不若你先把我这份也拿去换粮,稍候我便来寻你。”
经一想:换一份也是换,换两份也是换,于是没做迟疑就应下了。
谁曾想,待经走过拐角,纬就匆匆忙忙的跑回家收拾了下行李,然后雇了辆马车就出城去了。
另一边的沈兵哪里会知道这些,他又叫来了胖子屯。
这一回胖子屯却是连走路都是开着脚几乎是挪过来的……
沈兵笑着问:
“又是骑马练的?”
胖子屯回道:
“正是骑马!”
“现在虽是能上马,可那马一颠一颠的,却把徒儿这皮都磨了一层……”
说着卷起一点裤脚,果然是一片血肉模糊。
其实就别说是这时代了,便是有马蹬马鞍初学骑马也免不了要磨破皮。
尤其胖子屯这腿上特别多肉,骑马时又必须夹紧了在马背上保持平衡,于是才磨得特别严重。
沈兵迟疑了下,说:
“那么你……”
胖子屯倒也机灵,早就猜到沈兵找到必定是有事,当下一抱拳说道:
“师傅有事尽管吩咐,这点小伤算不上什么。”
“据闻此乃骑马必经之苦,别人都能受,徒儿自是不在话下。”
沈兵点了点头,然后就同样数了十张纸递了上去,说道:
“上次我等在云畋那赊了帐,你拿这些去还了吧!”
“若是不够往后再补上。”
胖子屯脸上有些疑惑:
“师傅,这却是什么物事?”
“可以用它来抵债?”
沈兵回答:
“你拿去便是!”
胖子屯应了声,将纸卷了起来,然后又一路抽着冷气踩着外八挪了出去。
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购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经拿着那两卷纸却是找上了云畋。
这其实不能说巧而是必然。
因为云畋正是做米粮生意的……这是白圭留下的传统,也就是所谓“欲长钱,取下谷”的经营策略。
白圭认为,“下谷”等生活必需品,虽然利润较低,但是消费弹性小、成交量大、以多取胜,一样可以获取大利。
这也就是现代“薄利多销”的经营理论。
于是白圭毅然选择了农产品、农村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大宗贸易为主要经营方向。
之后他几乎垄断了这一行业,赚下的家业比那些用珠宝暴利还要多得多。
云畋是白圭的弟子,当然也是守着白圭的这套理论。
又因为他经商的确是“薄利多销”,所以才会受到百姓信赖被称作“良商”。
而名声好反过来又使百姓愿意与云畋做生意,于是便越做越火。
现代人如果会知道这些经商理论似乎不奇怪,但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一批商人知道这么做,那就是相当有远见了。
因为云畋名声在外,担心上当被骗的经才一找就找到了云畋。
接待经的倒不是云畋,而是云畋旗下的盛田米铺。
经鼓起勇气将两卷纸递了上去,战战兢的问伙计:
“小哥你看,这物事可能换米?”
老实巴交的经可不敢问能换多少米,他只希望能换到米。
伙计接过纸展了开来,看了半天也没看出这是什么,于是就将它交给了掌柜。
掌柜初时以为这是赫。(读音:hè tí。古时生产蚕茧时的副产品,可用于书写但价格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