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兵对北营做了些安排:
李岩的两万秦军布署到城寨的北面,也就是对外防御。
大梁军则安排到南面对寿春防御。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沈兵猜此次突围若是没有便罢,有就一定是项燕策划的。
这并不难猜。
此时的楚国已处在“树倒猢狲散”的状态,各贵族人人自危只顾保存实力以应对将来秦军有可能的进攻,哪还会去想救楚王出来。
有心救楚王的也就只有项燕了。
话说这项燕也是一个木鱼脑袋,他项氏在江东呆得好好的却偏要趟这浑水?
从楚国整体形势来分析,楚国各贵族最不应出力的就是项氏。
因为项氏绝大多数的封地都在长江以东密林水网之处,如果说有还有别的什么封地,那就是在寿春旁给项氏建寨经营的一小块封地了。
但这一小块封地便是不要又能如何?
这封地设在寿春旁其实是有勤王之意,此时楚王都已被困,自然不需要勤王。
秦军的攻势,应该是先夺淮北楚王的富庶之地再取淮南各贵族封地,然后才会将兵锋直指江东进入百越。
甚至到时嬴政打不打百越都不要紧。
原因是百越穷山恶水食之无味,此时甚至都不能算是中原……嬴政就是在尚未打下百越时以为完成统一大业称秦始皇的。
因此,项燕完全可以退回江东坐等秦楚大战,而项氏则保存实力或是考虑经营百越,到时秦军攻百越时就不只是“损失惨重”了。
可这项燕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力保穷途末路的楚国,最后落下个兵败自刎的下场。
此时的沈兵就在想:如果是项燕策划的这场突围战,那么定是有备而来。
而他这“有备而来”的“备”,自然就是侦察清楚了秦军的情况,知道守在北营的是两万大梁军。
另一方面,项燕又与大梁军打过仗……这是发生在沈兵守汝阴时的事。
项燕先是从项梁那了解到了大梁军的战法,接着就尝试着用长戟兵克狼筅。
其结果是什么就不用说了,当然是以失败告终。
因此,这一回项燕来战,其针对的也应该是大梁军的狼筅。
既是如此,沈兵当然不会还傻到继续用大梁军拿着狼筅上,以李岩的正统秦军对项燕才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沈兵没有对李岩多说什么,只是交待了声:
“若有战事,将军莫要过早参战,待楚军攻破城寨再反攻不迟。”
李岩虽是不明所以,但还是很干脆的应了声。
沈兵这是担心项燕发现情况有异及时改变对敌策略。
但如果等到楚军都突破城寨并发起进攻才发现对手是正统秦军……这时再想改变就太迟了。
李岩那边安排完了,沈兵就将注意力转到了寿春城。
寿春城其实很好解决,如果是不知道楚军会突围及两面夹攻的话,那寿春城可能会是个麻烦……到时寿春就是背后的一刀。
但现在沈兵已有防备,那寿春就是投石机和弓弩手封锁城门的问题。
难就难在沈兵要的不只是封锁城门,他要的是……楚王负刍。
这要是把城门直接封锁了,楚王负刍不也出不来了?
楚王负刍要是不出来,那沈兵也就没必要搞这么神神秘秘的偷着调兵了,他所有的安排也就是白费心机了。
于是就会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想要楚王负刍出城,必须假作让楚军突围成功。
之后还要保证能将楚王这头大鱼抓住,否则这场战就算是败了。
假作让楚军突围成功还可以做到,因为大梁军有狼筅在手,且战且退也不会有多少损失。并且随时想停就停,必要时还可以反攻。
问题是在这黑夜中如何才能抓住楚王……
北、西、东三门,沈兵认为楚王会自东门出城。
原因很简单:
西门是秦军的补给线,往西逃一路都会有秦军把守。
北面是大片平原,虽是逃跑的好方向,但若是项燕带兵来攻的话必然是自北而来。
到时北面就是秦楚两军厮杀的战线,楚王想从这方向逃走并不容易,甚至就算能穿过秦军防线也有可能被楚军误伤。
于是只有东门。
楚王一旦出城,其右翼就是淮河,可以不用提防一个方向的进攻。
另一方面,往东就是直奔洞庭及项氏的江东,到时秦军便是想追只怕也追不上。
于是沈兵就有了主意。
他当下就找到了李岩,说道:
“城寨东门一角交由大梁军。”
李岩有些不解:
“副将,这两军混杂只怕……”
同一防线上的确比较忌讳两支军队尤其是编制战术不同的两支军队混杂。
因为在某种情况下,对秦军来说适合进攻而对大梁军适合原地防守,到时是该进还是该退?
甚至在夜色中还会出现敌我识别困难以及指挥混乱等种种问题。
沈兵也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他回答道:
“不要紧,我等可在东门一角划清界限并演练上几回。”
既然沈兵坚持,李岩也就没话说了。
于是东门一角大概百步距离就由大梁军防守。
当天夜里,沈兵就命大梁军在城寨内侧构筑陷阱。
这陷阱便是两步余高的深坑五宽,自淮河边往北延伸百步,也就是整道大梁军的防区。
上面盖着木板覆着土,下方并与机括相连。
平时行走作战等都没有异样,但只要将机括一拉,那一块块木板掉下,接着道路就形成一个难以逾越的断层。
魏对此表示不解:
“副将,自古陷阱多设在城寨之外,哪有设在城寨内的?”
沈兵却呵呵一笑,道:
“城寨外陷阱是捉小鱼,城寨内的陷阱却是用来捉大鱼的!”
这话只听得魏一脸懵,虽然他知道沈兵说的“大鱼”另有所指,却不明白会有什么“大鱼”能到寨内还要用这个陷阱来捉……
布置完这些后,沈兵就忍不住想着另一个问题:
若项燕要助楚王突围的话,昌平君不可能不知道。
那为何昌平君没有示警?
这是不是说……
第二百五十二章 消息
沈兵隐隐意识到昌平君依旧在摇摆中,甚至昌平君还有可能想借项燕之手除掉自己。
所以他才会直到这时也没声音。
不过沈兵又觉得这很正常。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这原本就是个物竞天择的世界,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不这么做的坟头草都有几尺高了。
所以沈兵不认为昌平君这么做有什么错,甚至沈兵还在想……如果自己是昌平君,只怕也要为是否降秦感到为难。
沈兵要做的,就是让昌平君明白站在秦国的对立面是没有前途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死了复国的心。
一切布置妥当后,沈兵就这么等着。
第三天夜里,老天像知道有事发生似的又下起了小雨。
楚国地处南方雨量较大……确切的说这分界线就是秦岭淮河。
淮河以北雨量较小,淮河以南雨量较大,气温也差不多是这样……秦岭淮河大致就是零度等温线,一月时淮河以南气温在零度以上,以北则在零度以下。
不过当然,这时代还没有气温多少度之说。
此时已进入春季,于是绵绵春雨首次在淮河一带体现。
是时沈兵正在帐蓬内睡觉,睡的是吊床。
因为沈兵实在习惯不了这时代那种硬梆梆的床,第二早晨一起来不是这痛就是那痛的,有时脖子都是歪的扭不回来。
相比起来吊床就好多了,只需要将麻绳四脚拉紧一些,再铺上一层粗布……一张松软适宜的棕床就制成了。
至于枕头,沈兵可不会像古人一样用木枕。
随便拿个袋子来,将用来填充被子的芦苇、柳絮往里一塞……这不就是枕头吗?
哪一天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沈兵还希望弄个鸭绒枕头来享受一下,现在是战时前线,整这玩意就有点过了。
就在沈兵睡得正香时,仞在帐外叫了声:
“副将,有敌情!”
见帐蓬里没动静,仞又加大音量重复了一遍。
这时沈兵才应了声:
“进来!”
身在军营可不是开玩笑的,任何人包括亲卫在内没得到允许都不得进入帐蓬,否则这要是有刺客混进来,沈兵稀里糊涂的在睡梦中就要丢掉性命了。
仞得到允许后就进帐拱手道:
“副将,寨北三十里处发现大批楚军,正朝寿春逼近。”
寿春以北就不是秦军控制的地盘了。
原因是秦军兵力不足……出征时七拼八凑才凑到了二十七万,被蒙武攻城父浪费了几万,接着又一路与项燕军拼杀折损了几万,此时只剩下不足二十万人。
这二十万人原本根本就不足以灭楚,因为楚国的地盘太大了,一路占领那些城邑以及保护补给线就要十万人。
所以杨端和就采用集中兵力围寿春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