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316节

  “我们可以探另一处矿,然后先一步占据制高点建寨。”

  冒顿初时也觉得这话有理,但想了想还是摇头否定了:

  “我们若是占据制高点建寨,能像秦军一样将其守住么?”

  稽粥奇道:

  “秦军都能守住,匈奴勇士又怎会守不住?”

  冒顿苦笑了一声。

  也难怪稽粥会这么说,他只道匈奴勇士比任何人都勇敢,就连秦军也不例外。

  所以,秦军能做到的,匈奴就一定能做得到。

  冒顿不答反问道:

  “如果我们建寨,秦人用三弓床弩、投石机来攻,你该如何应对?”

  稽粥无言以对。

  匈奴没有三弓床弩,也不会制作投石机,虽占有地利也只能以弓箭远战。

  到时秦军虽是在下方不利位置,但三弓床弩及投石机的远射程却足可以弥补。

  于是只要秦军有足够的石弹和铁弩箭,原则上就没有攻不破的城寨。

  匈奴骑兵在草原上或许是王者,但在这山地间作战……那就远不及秦军,尤其这还是城寨的攻守。

  说着,冒顿就叹了口气,道:

  “至少在阴山一带的矿洞都不会属于我们了。”

  “除非我们能在其它地方探到,否则……就只有从中原用毛皮和牛羊换了。”

  其它地方想探到矿就像之前所言,一片空旷的草原探矿极为困难。

  于是最终冒顿只能从中原以物易物。

  原本冒顿还以为这交换会十分困难,因为他以为沈兵必然会尽力阻止,但没想到一切都很顺利,价格虽然微涨却远没想像的多。

  这不禁让冒顿松了一口气。

  对他而言,能换到与探得矿洞自己挖没什么差别,因此甚至放弃了继续探矿的尝试。

  冒顿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其实是掉进了沈兵精心设下的陷阱。

  沈兵没有花多少功夫就将匈奴寻到的几个矿洞废了。

  事实上不能说废了,那些矿洞也是秦军花了数百兵士并且还是用弩箭用补给换来的,怎么说也要收回点成本吧。

  于是马上就转成由秦军经营,组织工人越过阴山去挖矿。

  由于这工作更危险,工资当然比河套内要高。

  其实驻守阴山这问题沈兵也有考虑过。

  当初赵国李牧驻守这一带时就曾在阴山驻过长城,只不过大多年久失修有些还没造好。

  如果要想防住匈奴的话,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向嬴政建议修复长城并像蒙恬一样将几国的长城连成一片将匈奴挡在长城之外。

  但沈兵却觉得此时不应该这样被动防御。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劳民伤财使秦国没有亡于匈奴却亡于内部被激化的矛盾。

  另一方面,则是此时秦军已占据优势,要防守的应该是匈奴而不是秦军。

  沈兵认为更经济实惠的,就是联合西域。

  若能用西域骑兵克匈奴,那秦军岂非坐收渔人之利?

  如果说召募西域骑兵需要消耗钱财的话,这些钱财与修建万里长城相比那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更何况这些西域骑兵本身就可以创造价值,比如从匈奴那缴获物质,又比如为前往西域的商队保驾护航……

  再说了,若能联合西域骑兵把战线推到阴山以北的话,那在阴山一带的长城用来防谁呢?

  所以修长城乃下下之策,那是秦朝蒙恬还不知道有西域可以利用,同时以步兵见长的秦军无法在草原追杀匈奴的情况下的无奈的选择。

  此时沈兵知道这些,当然就要有不一样的打算。

  有许多事是这时代的人所不理解的。

  比如沈兵关于火药原料的处理上。

  沈兵在封锁匈奴矿洞时就想到了匈奴最后必定还是要回到从中原购买原料这条路上来。

  于是马上就让蒙良大肆收购硝石、硫磺等,主要是与匈奴交界的边境地区。

  买到之后尽数运到北地。

  这一点扶苏可以理解,若这些原料都被北地买得差不多了,那匈奴能得到的就少了。

  但让扶苏看不懂的是,沈兵买到这些原料后并没有远回北地,而是就地通过商人及民间低价卖给匈奴。

  扶苏不由奇道:

  “大将军何以如此资敌?”

  “若是这般将原料售与匈奴,我等又何必收购?又何必封锁其矿洞?”

第三百七十二章 控制

  更有甚者,扶苏还说道:

  “大将军如今将这原料售与匈奴,明日它们就会被匈奴制成‘霹雳火球’用于与我军作战。”

  “大将军可有考虑过我军将士吗?”

  沈兵不答反问道:

  “公子以为,我沈兵不如此做,匈奴便得不到这些原料吗?”

  扶苏想了想,就回答道:

  “匈奴依旧会得到原料。”

  “不过……他们要付出更多的牛羊和财富。”

  沈兵又问:

  “匈奴新灭东胡,夺了大批东胡领土、百姓。”

  “多付出一些牛羊,对匈奴可有影响?”

  扶苏又摇了摇头,回答:

  “影响不大。”

  “然大将军此举……”

  沈兵拱手回答:

  “公子不知,沈兵这么做便是为了控制匈奴手中的‘霹雳火球’。”

  扶苏还是不明白:

  “控制?难道大将军给匈奴的原料是假的?”

  沈兵摇头道:

  “匈奴又岂是那么好骗的?若原料是假,他们又如何能长期收购?”

  沈兵这么一说,扶苏就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既然原料是真,又如何有控制之说?”

  沈兵不慌不忙的解释道:

  “若平时匈奴都在我等手中购买原料,到战时我等突然断供……”

  扶苏闻言不由“哦”了一声恍然大悟:

  “大将军此言有理。”

  “战时所需‘霹雳火球’又岂是这些许原料能满足。”

  “若匈奴军已习惯有‘霹雳火球’助阵,战时突然断供便能予以重创。”

  “大将军此计甚妙!”

  这在古时或许可以称得上是个“妙计”,但在现代尤其是军火市场,早就是稀松平常的做法。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想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或是军事装备,那就先得让对方占点便宜。

  比如用低廉的价格将武器装备卖给对方。

  对方一看,还有这好事?

  如果自己研发少说也要投入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金,而且还不一定能研发出来。

  而现在只需要用这点钱就能装备上这军舰、这飞机……

  那还有什么好想的,买!

  谁曾想这一买就停不下来了,因为后续还有升级版本、还有新款军舰、战机,以及保养、维护等一系列问题一环扣一环,价格也蹭蹭往上涨。

  更严重的还是买了个开头,就意味着资金大多流向国外的军火企业,本国军火企业却因得不到资金无法生存,于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技术储备出现技术和人才断层。

  等到发展到四代机、五代机的时候才幡然醒悟:“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军企”。

  于是马上就希望能生产四代机、五代机并提上日程……

  这时醒悟只怕已经太迟了,人才储备、技术储备以及工业打造都需要时间。

  如果强行上马,结果就只会是投入大量资金结果造出来的东西却是连本国军队都拒收的垃圾,而这垃圾的价格却偏偏贵得惊人。

  于是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装备依旧只能靠买,国内军火企业依旧只能混日子,于是依旧造不出好东西……

  更严重的还是。

  若有一天打起仗来,这些武器装备突然断供,那会是什么情况?

  或者这些武器装备的价格提升十倍,买还是不买?

  沈兵现在做的,就是通过贸易的方式控制匈奴手中的“霹雳火球”。

  而想要控制,首先就要与匈奴建立起联系让匈奴对自己提供的原料产生“依赖”。

  否则,如果匈奴长期与中原百姓进行民间交易,到战时沈兵又去哪里找这些源头?

  如果连源头都无法找到,又如何将其切断?

  如果无法切断,又谈何控制?

  沈兵此时这么做,也就是从边境百姓那以更高的价格买进原料,又以较低的价格售与匈奴,实际上就是在边境百姓与匈奴之间形成一道分水岭。

  匈奴能从沈兵这以更低的价格得到原料,自然不会去边境百姓那买。

首节上一节316/44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