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1939 第207节

  孙梦兰也只有一顶八路军的旧军帽,山东解放军换装以后,把旧军装脱给了民兵,她就是那时候分到的。

  徐丽英见到她也很高兴,来到山东几个月,就是这个小妹妹陪她走遍了解放区,采访到了很多优秀的素材,两人甚至有过生死患难之情。

  “大姐你来卫生处,是生病了吗?”

  “当然不是,我从司令部出来,刚好看到他们在装卸,就过来瞅瞅,你呢?”

  “我就是来接收这批货的,咱们同路。”

  山东军区卫生处处长邱国光正与来人交接,两人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方大夫,啥叫疫苗?”

  “种痘听说过吗?”

  “当然,预防天花嘛。”

  “疫苗起的就是预防传染病的作用,这批疫苗一共有17个种类的烈性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鼠疫、天花、霍乱、黄热、疟疾等等,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不光邱国光听明白了,后面赶来的两个女孩也一清二楚,因为他说的每个病种都十分可怕,徐丽英也许是从历史教科书或是网上听过这些病,但是对于1939年年仅16岁的孙梦兰来说,对方说得每一种疾病都是最可怕的噩梦!

  海口防疫站主任方清华是跟随这批疫苗一块儿来到青岛的,这也是海南医药集团生产的第一批烈性传染病疫苗,他深深地知道,在这个时代,还存在着很多后世人想都想不到的病毒,那些建国后经过党和人民付出了巨大努力和代价才消灭的烈性传染病,如今正在华夏大地上肆虐,更可怕的是,日本人正在利用这些病毒作为武器,并在东北建立了细菌战培养工厂,用我国人民的活体来作实验!

  731!

  孙梦兰可能不明白这三个数字背后的意思,徐丽英却听得浑身发抖。

  “731部队,很可怕吗?”

  “他们是魔鬼。”

  方清华只用了一个单词就概括了这支部队的全部特点,如果说普通士兵在华夏村庄的烧杀抢掠是一种战争罪行的话,这只部队的所作所为就超过了人类所有的下限,只能归咎为魔鬼的行径。

  他领导的团体专门负责细菌防疫这一块儿,趁着这次大战,在国内推行防疫检疫措施,消灭那些传染源,普及个人卫生,建立起深入乡村一级的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培养基层医护人员,切实地帮助军队和群众打赢这场不亚于对日决战的另类卫生大决战。

  “我要去前线。”

  徐丽英再次走进司令部,向罗荣恒当面提出要求。

  “徐同志,我们无法保证你的安全,指挥中心的实时画面,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不,我需要记录下战士们最真实的状态,他们的战斗和牺牲,不应该毫无留存,我来到山东,亲眼见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下土改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打倒地主阶级,为什么要没收他们的土地,农民为什么在分到土地后,会死心塌地拥护党,甘愿把自己的儿子、丈夫送上战场,现在,我要去前线,记录下他们所做的一切,将来把这些最真实的影音留给我们的后代看,让他们深刻地理解,为了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在负重前行,有多少人在用生命铺就,如果我真得不幸被子弹或是别的什么打中,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份子,我很光荣,司令员同志,请不要剥夺我的权利,你很清楚,有很多十多岁的孩子都在那里,而我已经20多岁了,没有遗憾。”

  罗荣恒深深地看了这个女人一眼,对于她在山东的一举一动,他一清二楚,这个与本地人格格不入的女子,深入到了田间地头,与很多农民平等对话,她做出来的记录片,让司令部的每一个人印象深刻,听说中央点名要他们多拷贝一份,跟着固定班机送到延安,成为中央土改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因为很简单,真实的影像资料能看到很多,文件和报告中的不一样的东西。

  既然这样,万一她的纪录片也会送到中央军委呢?

  “徐同志,你说服我了,这样吧,军区重炮团马上就要开拔,你跟他们走,我只有一个要求。”

  “司令员请说,我一定遵从。”

  “很简单,一切行动,请在警卫员的安排下进行,做不到的话,我就是拼着中央的批评,也不答应你的要求。”

  徐丽英很爽快地答应下来,至于以后怎么做,再说呗。

  

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型旅到达青岛

  傅胜蓝在码头上工作了一夜,做为工会积极份子,他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坚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上级的信任。

  “嫂子来了。”

  “哎,给他送点吃的,你们也来点。”

  “谢谢嫂子,哇,这饭菜太好吃了,大哥真有福气。”

  丁履贞提着一个大篮子,里面放着一个个瓷碗,为了保温都包上了厚厚的毛巾,送到他面前时,还是热气腾腾的,虽然现在不算热也不算冷,但是能吃到一顿热饭热菜,让这些付出了一天劳动的工人胃口大开,也多少驱散了身体上的疲乏。

  “又让你破费了。”

  “哎,我是你夫人,做点饭菜不是应该的吗。”

  丁履贞放下篮子,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停靠在码头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船只。

  他们在青岛沦陷之前就在这里了,两年多以来,经历了果党、日本人和共的三方统治,比较而言,无论是果党还是日本人的治下,这个码头都没有今天这么热闹。

  是的,对于一个不怎么懂经济的情报人员来说,判断好坏的标准就是热闹。

  热闹说明什么,说明来往的船只多,说明工人的干劲足,不管心里怎么想,这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以至于,他们在发给上峰的情况汇报里,都不敢写出这种真实的状况,丁履贞不知道,这样失实的情报有什么用处?

  “别看了,小心被他们怀疑,以后你也不要每天都来送饭,隔个三五天来一次吧。”

  “那今天的情报?”

  “随便写啦,今天下来的全是打包货,绿色的箱子可能是弹药,长一点的可能是枪支,共产党不知道买了多少苏联货,出卖了多少国家利益,触目惊心哪。”

  触目惊心的确是傅胜蓝的真实感觉,但与苏联无关,在那些箱子上,他看不到任何一个俄文字母,在那些船上,更是没有一个俄国人,但是怎么解释这一切?只能乱编了,至于上头怎么想,他们也顾不上。

  傅胜蓝吃惊的是共产党为这样战役所准备的一切,物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最能说明问题,能从日本人占据绝对优势的大海上运来物资,本身就说明了很多,他们不得不相信,日本人是真得不行了。

  他们的晚饭还没有吃完,码头上又有船到港。

  “准备接船,都做好准备了。”

  青岛港的港机自然还是老式的那种,不过基本的起重设备是有的,有些大宗货物需要先从船上吊下来,再用别的工具或是车辆运到后面的堆栈区,仓库或是别的地方,而稍小的一些的货物则由码头工人用人力、推车等分拆运走,傅胜蓝所在的这一组人就是如此。

  听到召唤,他们纷纷起身,把吃饭的饭碗筷子放到一边,傅胜蓝朝丁履贞使了个眼色,抹抹嘴走过去,状似无意地问道。

  “兵船?”

  “恩,老傅,带你的人去那边集合,干得利索点。”

  “得嘞。”

  傅胜蓝马上来了精神,与同组的工人一起跟着走过去,果然,一号码头附近已经戒严了,手持长枪的警备旅战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封锁了码头,他们这些工人也被挡在后面。

  丁履贞慢吞吞地收拾碗筷,眼睛不时地朝码头的方向瞟,不多时,汽笛长鸣,来船缓缓靠上码头,这是一条滚装船,同样的船他们一早就见识过多次,知道上层装人下层装货或是车辆,只要码头的高度合适,可以直接靠上来后,打开舱门,里面的车辆便能驶上岸。

  所以这种船是反向靠上码头的。

  “吁”

  船身到位之后,前后要用缆绳固定在铁锭上,岸上的工作人员吹响哨子,通知船上可以了。

  丁履贞看到,尾舱门向两边打开,从里面开出来一个圆滚滚的大家伙,履带、低矮的车身、半圆形的脑袋以及,从脑袋里伸出来的长长的炮管子。

  战车!

  和他的女人一样,傅胜蓝也看傻了,以至于没有第一时间欢呼。

  济南警备司令兼警备师师长杨勇也有些愣神,军区通知今天到港的船只会有一批重要物资,他一兴奋就带上了师里的车辆来抢物资,为了不让别人抢先,干脆自己亲自来一趟,没想到,是这么重要法。

  他是见过132旅的那些突击车和两栖战车的,心里羡慕得不要不要地,但是也清楚这样的装备不容易,有炮就不错了。

  “注意前面有人,向右拐。”

  “318”号车组的车长洪战魁打开顶盖露出半个身体,朝车外不停地摆手,示意他们让开。

  愣神中的杨勇和他的卫兵赶紧跳到一旁,看着这个大家伙灵活地从身边绕过去,“哗啦哗啦”地压过马路。

  紧接着,一辆接一辆的坦克从船舱里驶出来,很快就在码头上停成了一长溜,最后下来的是一辆装甲车,只装了一门速射小炮,在一干坦克的队伍中显得十分精干。

  “没人接船吗?”

  坦克团长鲁中胜从装甲车上跳下来,大声喝问,杨勇赶紧上前,自报门户。

  “杨......杨司令,请给我们安排一个营区,要大一点,后面还有几船。”

  他的团一共拥有95辆“59”式中型坦克,由于坦克的体积大,占用的位置较多,一条滚装船装不完,加上维修车辆、指挥车、备件等等需要三条之多,在他们后面还有装载着62轻坦、63水陆两栖坦克的船队,每种各一个团,加起来刚好是一个重型旅。

  这个旅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什么时候投入战斗,延安说了算。

  下船后的坦克在杨勇的带领下通过城区的主要街道,开进早就准备好的营区,三百多辆坦克隆隆驶过城区的景像,让青岛的市民和其他人士着着实实惊诧了一把。

  近距离一辆辆看着他们下船的傅胜蓝、丁履贞二人更是惊讶得失了语,直到第二天回到家,两人都是失魂落魄,两人在床上呆呆地坐了半晌,丁履贞颤抖着声音说道。

  “胜蓝,怎么办,要上报吗?”

  “怎么报,共一夜到来三百辆重型战车?戴老板一定会让我们设法搞清楚型号、性能,你我就完了。”

  “那......”

  “这样上报,查共军疑似获得一些日式战车,数目不详,因防守严密,难以接近,属下等正在努力,望上峰另派高手,以免误党误国。”

  丁履贞点点头,这是要把事情推出去,派来人就是来人的事,不派,自己能力有限,查不到。

  但两人都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有种沉重的失落感。

  共产党的实力竟然恐怖如斯,难道他们真能消灭日军主力?

第四百四十七章 反战同盟

  山东分局组织部副部长谷牧只有25岁,不过在我党早期领导人都非常年轻,不乏20岁的军团长、军长,不到20岁的师长等等。

  “孙怡,孙同志,欢迎哪。”

  “部长好。”

  见识了总理的风采,孙怡已经没有了对于领导人的不自然感,何况两人差不多年纪,她落落大方地伸出手去与对方握了一下。

  “副部长,李部长(李林)才是正职领导,不过他下基层了,李书记(李富春)特意叮嘱我,对于海南过来的同志,要认真接待,你的关系落在组织部,级别定为副科,具体工作单位是干部处第一科,主要工作为山东分局干部的调配和档案管理,各城镇乡村干部资源的组织和安排,在领导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合适的人选,与你的申报的这个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像,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你有什么意见,咱们可以交流,相互学习吧。”

  孙怡有些愣神,她原以为自己是来干个企业的HR,没想到会是一个省的干部调配,不用对方解释,她也明白省委组织部是个什么部门,原本平静的心突然间“”乱跳起来,哪怕是分到妇联也不至于如此。

  “我......我还不是党员呢,这样合适吗?”

  “资料里说,你在大学就是预备党员了,后来没有转正吗?”

  “没有,我毕业之后就进了私企,没有再与组织发生联系。”

  “这样啊,我接到的指示是,你的组织关系落到部里,那就从现在开始考察好了,预备期一年,行政级别不变,孙怡同志,你还有什么想法?”

  “我觉得我还需要学习,现在的岗位担子有点重。”

  谷牧笑了笑:“现在到处都缺干部,你知道山东局组织部一共有多少吗?”

  “100?”

  “加上你十个人,每个人都要管一大摊子事,李部长还兼着青岛市组织部的部长,下面的城市更惨,济南这样的中心城市,组织部一共只有3个人,许多县城更是缺得一塌糊涂,都怪山东解放太快,我们也没想到,管理一个城市需要这么多的干部,从积极份子里头培养也是需要时间的,党校、抗大都在对口支援山东,这才稍微好一点,而这些事情最终都要落到我们头上,孙怡同志,我是很盼着你来啊,可不是来享福的,你要做要吃苦受累的准备。”

  “谷副部长,我明白了,请马上给我分配工作吧。”

  她的任命是海南对口支援山东的一部分,副科并不算高,在这个战争的年代,根本不可能像和平时期一样花费多年来考察一个干部的任命,很多时候都是有什么人用什么人,特别是城乡干部,而组织部的作用也远远不像后世那么完善,她处于一个初创的阶段,孙怡的作用是用科技的手段对干部调配进行信息化管理,增加诸如公示之类的措施,加强透明度,

  与孙怡的忐忑不安相比,伊藤幸介就要倒霉得多了,他没有在青岛下船,而是被一条小船送到了海外的一个小岛上。

  山东外海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岛屿,有的连居民都没有,或者是曾经有过居民,在日本侵略的时候被屠杀或是赶走了,离着大连不远的长山列岛就是其中之一。

  当初选择獐子岛是因为这里离东北近,便于开展行动,顺便做为一个中转的海中补给地。

  随着山东战役的结束,大批被俘日军需要安置,放到哪儿都不合适,因为人口密集的地方逃出来一个就会有危险,又不能全都杀了,还要让他们劳动改造,思来想去,没有比海外的小岛更合适了,大海成为天然的障碍物,就算跳下去也游不到山东,最多游到东北,危害不大。

  于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批批在战斗抓获的日伪战俘、特务、反动商人、侨民都被安置在了小岛上。

  他们必须要用劳动唤取食物,没有什么特殊待遇,华夏人民共和国虽然不是日内瓦条约的缔约国,也不承认西方的那些规则,但是并没有虐待他们,这就足够了。

首节上一节207/37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