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1939 第230节

  从第109师团的阵地取得突破,重型旅这个箭头转头向北,带着华北八路军的部队从鬼子的防线后方向内席卷而去,切断了第1军向山海关的退路。

  唐山县城里,第一军司令部已经乱成了一团,所有的阵地都在告急,南方防线被敌人迅速突破的事实,让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焦头烂额。

  消息是参谋长栉渊一少将亲自送来的。

  “司令官阁下,第109师团与我司令部失去联系,他们发来的最后电文是:敌军拥有重型战车200到300台,我军势不能挡,阵地已被突破,全体将士将战至最后一人,天皇万岁。”

  “纳尼!”

  梅津美治郎并不是没有想到这个结果,但是没料到会是这么快,前后才一个小时,以第109师团所构筑的防御纵深,哪怕是直接冲过去,也需要这么长时间,那也就是说,第109师团战到了最后一个人,却没有阻止敌人哪怕一分钟!

  这是什么样的重型战车?

  其实,在修筑防线的时候,他更重视北面的防御阵地,因为面对的是赤露军的机械化军团,除了T-26、BT-5这类苏军主力装甲,还有为数不少的战机。

  因此,他把第一军建制中,唯一的一个常设师团第20朝鲜师团放在了北部防线,抵御赤露军中亚集群的攻击。

  第20师团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战斗打响之后,他们冒着苏军航空兵和大炮的狂轰乱炸,死死顶住坦克师的攻击,利用各种手段炸毁炸伤苏军坦克20多辆,使得苏军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也未能突破他们的防线,双方在几道战线上反复拉距,阵地多次易手,虽然损失惨重,但好歹还是守住了,为了巩固北方防线,他早就把手里的预备队派了过去,因此,当第109师团告急的时候,梅津美治郎就是想支援也没有多余的人手,就凭军司令部里这十来个参谋?

  栉渊一忧心仲仲地说道:“我们的重心在北面,可是敌人却从南面突破了阵地,假如他们抄了我们的后路,第一军5个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可就都被包围了。”

  梅津美治郎郁闷不已:“这是明显之事,但是我们能怎么办,命令第1军突围?放弃现在的阵地,就会被赤露军和敌人的战车师团追杀,或许敌人正盼着我们这么做,再说了,我们要向山海关进军,势必与敌人的战车师团迎面碰上,野战我们拿什么去对付?”

  栉渊一也想不出对付的办法,因为这不是一个战术问题,而是一个技术问题。

  对付坦克最好的武器其实是长身管的高射炮,可是日军最不重视的就是防空,为了防备赤露军,第1军仅有的一些高炮也都调到了北方,这才造成南方阵地的轻易失守,现在再想去堵漏洞已经太晚了。

  第109师覆没之后,大量华北的八路军部队从他们的阵地上涌过去,一下子绕到了整个日军防线的后背,在前后夹击之下,南面的阵地一个接一个崩溃。

  首当其冲的是3字头的新建师团,这些师团组建于38年底到39年初,都是三联队制的治安师团,从人数到质量都无法与野战师团相比,被重炮团一轰,重型旅的坦克一冲,再加上华北八路军从正面发起的进攻,哪里还撑得住。

  第36、37两个治安师团一垮,和他们相比,质量上差俅不多,数量上又隔了一层的几个独立混成旅团也没有坚持多久,他们是与八路军打交道最多的部队,自然知道对方的战斗力,一个加强了战车和重炮的八路军,不跑还等着被打吗?

  于是,整个南方防线的崩溃比梅津美治郎想像的还要快,战斗开始三个小时,第一军还能维持的,只剩下第1军军司令部所在的唐山县城和北方防线,分别由第108师团和第20师团防守,他们的对手分别是傅作义的绥远军、于学忠部原东北军改编而成的东北挺进纵队和苏联中亚集群。

  “什么,共产党已经突破了鬼子的防线,把他们赶到了唐山?”

  傅作义不相信,八路军是个什么水平他并非一无所知,双方当年在山西有过合作,沂口战役时并肩作战,平型关、阳明堡这样的战斗的确很漂亮,但那都是伏击战,与正面作战是两回事,八路军很少会打那种硬碰硬的阵地战,这一回,他们才会如此分工,无论是唐山县城还是北方防线都比较硬,西南方的防线要软上一些,但也就是一些而已,以八路军的攻坚能力,他并不指望什么,然而事实却是,他们还在进行攻城前的准备,八路军就攻破了整条防线,击灭、击溃3个师团和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强大兵力,从侧后方包围了唐山县城,也威胁到了北方防线的腹背。

  于学忠部在易帜之后改编为东北挺进纵队,下辖三师一共4.5万人,东北军虽然是杂牌军但是武器装备并不差,在918之前,因为拥有东北兵工厂这个全国第一大军事工业,甚至比没有整编的中央军还要强,如今落魄落魄了,好歹底子还是有的,因此,于学忠才会主动请缨去啃硬骨头,与傅作义一起攻打唐山县城。

  当然他比傅作义要多了解一些,知道共产党拥有山东部队这一强军,但是唐山战场并没有山东部队的出现,华北八路军才是主力,当然,组织上的考虑是山东部队不能包打天下,更不可能让海南的部队包办了,别说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日本不过是个练兵的机会,真正的对手还在大洋彼岸,那些来自于现代的武器,能少用就少用,让所有的队伍都有成长的机会,才符合我党的根本利益。

  于是东北战役将以华北八路军和东北解放军为主,再辅以新成立的海军和空军来完成,目前的战局发展表明,这一计划是成功的,唐山战场上的八路军除了贺龙的120师所部,全部都在这里了,他们从山区、平原游击战的模式中转变过来,需要这样的过程,对手又是曾经不可一世极难对付的日本兵,心理上也将拥有更大的优势。

  就这样,十多万八路军在突破日军西南战线中获得了宝贵的战斗经验,并且进一步通过缴获壮大了自己,虽然有着重型旅这样的尖刀,但是大部分地面战斗还是由步兵来完成的,无论是占领还是巩固,还是防守敌人的反扑,都少不了步兵的影子,正是这些部队在未来成长为地表最强轻步兵,海南没有那么多的人力,最重要的作用是让他们发扬光大,建立起比历史上更加伟大的功绩,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出风头,再说了,也出不过来啊。

  于是,做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垫脚石,第1军很不幸成为第一块石头。

  八路军的神速突破,不光震撼了傅作义、于学忠,也让苏联人刮目相看,中亚集群指挥官彼德罗夫斯基主动通过苏方联络官找到彭德怀,要来他们的战役计划和过程,一看之下惊讶万分。

  “这是大纵深理论?”

  “有一点,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实践,贵军不是已经推翻了这套理论吗?我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时候还有这方面的教学,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你们不光打倒了他的发明者,也取消了装甲兵集中原则,而我们自己在这些理论的基础,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并付诸实践,这次战斗又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在未来发展成为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战争形式,纯粹的地面突破,或是单一的空中打击都会有其局限性,那样的话,目前的理论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落后,当然了,这只是我党我军的一已之见,仅供参考。”

  左权的俄语发音很地道,彼德罗夫斯基对于这位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华夏学生也很欣赏,但欣赏他的话,苏军突破不利,武器上的劣势是个很大的原因,目前苏军装备的两种主力坦克都是淘汰货,当他得知,苏联国内已经在量产新型坦克时,马上把刚刚得到的战场经验向国内反馈,以期获得更好的产品。

  反馈归反馈,战争还在继续,解决了西南防线的八路军与傅、于、苏军各部密切合作,马上发起了对包围圈内日军的最后一击,通过这种合作,各方也直观地看到了我军的战斗力。

  八路军强大的炮兵和坦克部队,给了三方一个定心丸,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本来就在苦苦支撑的日军终于崩溃了,唐山县城首先被攻破,绥远军、东北军、八路军分别从三面攻入城中,与日军打了一场艰苦的巷战,逐屋逐屋地清剿,一直打到第1军的司令部,走投无路的梅津美治郎和他的部下在绝望中自杀,他们的灭亡反过来又影响到了仍在城外苦战的第20师团,苏军一鼓作气终于实现了突破,将这个顽强的敌人消灭在唐山城下,也宣告了第1军的完全覆没。

第四百九十五章 新华通讯社

  徐丽英走入唐山县城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飘扬在天空的红旗。

  她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再过30多年,这里将经历一场大地震,无数房屋倒塌,居民死伤惨重,就像眼前的模样。

  到处都是八路军战士,他们没有换装,穿着灰白色深浅不一的旧式军服,许多战士的帽子上还缀着青天白日徽章,他们和城里的百姓一起将屋子里的尸体抬出来,大部分都是日军的,也有少部分是我军的牺牲战士,放眼望去,整条街没有一幢完整的屋子,墙壁上弹痕累累,可见战事有多激烈。

  “都拍下来,我不要摆拍的假新闻,最好有种抓拍的感觉,对对就这样,来来,这边给个长镜头,用广角镜头,注意景深。”

  徐丽英已经不再是初来时的那个见习小记者了,也知道该怎么取景,怎么控制场面,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恒派来了他自己的警卫连,让新华社女记者也有了足够的人手可用,他们一方面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帮她维持秩序。

  他们的到来引起了一些注视,一些孩子围着摄影机跑来跑去,徐丽英制止了战士们的驱赶,她将早早就准备好的糖果分给孩子们,让他们不再捣乱而是成为自己的助力,帮助她找到合适的街道,甚至是急需的电力供应。

  “这位女同志,你们很有经验嘛。”

  徐丽英转过身,一个身穿八路军军服的男子微笑着站在面前,他身后还有一大群人,竟然有一半是洋人。

  这是组团来作战地采访吗?

  “对不起,你们是?”

  “喔,认识一下,我叫向仲华,新华通讯社社长,从延安过来......”

  听到他的名字,新华社见习记者徐丽英有些发懵,怪道说这么熟悉,敢情眼前这位是当年她毕业后走入实习单位新华社大楼里的那个画像啊。

  向仲华已经看到了她的胸牌,那几个字还是主席的手笔,他诧异地左右一看,无论是话筒上还是摄影机上还是警戒线上还是别的什么装置上都打着同样的铭牌。

  “你们是新华社的采访队?”

  “是的,我们是新华社战地采访小组,我叫徐丽英,向社长。”

  好在来自于延安的向仲华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很明智地没有去问她的来历,而是将身后的人群介绍了一遍,每一个都是新闻界大名鼎鼎的人物。

  新华社早期的记者华山、仓夷、冯森龄,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爱泼斯坦、哈里森福尔曼、冈瑟斯坦因、夏南汉、普金科,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弗雷达阿特丽、田伯烈,瑞士记者瓦尔特博斯哈德,德国记者汉斯希伯……

  这些人的关注点并在她的身份上,而是她采取的方法。

  “这是拍纪录片吗?很奇妙的构图,天哪,这是彩色的取景框,真想看到成片,一定很震撼。”

  “这就是成片,你们在镜头里看到什么,最后显示的就是什么,当然会做一些后期处理,剪片或是修图什么的,不过我一般不这么干,原汁原味的最有保存价值。”

  39年,彩色胶片还是昂贵的奢侈品,并这些记者还是很有见识的,虽然形状有些怪异,但是一眼就猜到了那个大机器是用来干什么的。

  他们注意到,徐丽英在工作的时候,并不需要用一个小本子记下,采访工作通过话筒直接传到画面上,一位工作人员甚至现场将这些素材配上字幕,以便让听不懂当地口音的观众理解。

  “这是TV,华夏已经在制作电视节目了吗?”

  从美国来到华夏战场的合众社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想起世界博览会上的未来科技,电视走入家庭,人人通过一个方形的小盒子收看到动感的画面,而不仅仅是广播,但是这种科技还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中,就连美国都不曾普及,华夏人应该听都没听过吧。

  “No,电视已经过时了,我们在制作网络节目,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需要用海量的新闻来填补,现场的采访不用任何修改就能被所有人看到,谁能抢到第一手独家,就能成为时代的宠儿。”

  编辑师一边工作,一边向他们普及真正的未来科技,本来打算去云岭采访新四军,因为皖南事变的提前发生而未能成行的史沫特莱诧异道。

  “这一切在哪里可以看到?延安吗。”

  “是的,延安,华夏的未来在那里。”

  这些老外大都有过好几年的华夏生活经历,多少懂一些汉话,就算不懂,延安两个字的发音还是很清晰的,史沫特莱不相信。

  “我在那里呆了好几个月,“清贫”是华夏共产党的标志,怎么可能出现你说的未来科技?”

  “女士,共产党人的清贫,是为了华夏的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先进”才应该是它的标志,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再去延安看一看,与几个月前相比,它有什么变化。”

  史沫特莱把他的话与其他老外分享,众人一听之下议论纷纷,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了全新的新闻采集模式,他们只会认为这是个笑话,现在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哎哟,我们的大记者来了啊。”

  一口四川话的邓政委从设在城里的联合指挥部走出来,看到年轻版的邓政委,徐丽英停下了自己的工作,恍惚看到对方朝自己走过来,亲切地伸出手。

  “早就接到通知,说你们要来,没想到,人还没看到,已经在工作了,欢迎啊,小同志。”

  “邓政委。”

  两人握了一下手,邓政委又与向仲华带来的中外记者团一一打过招呼,记者们问得最多的还是战事过程,他干脆就站在街头,向他们宣布。

  “大家看到了,我们已经消灭了这股日军,根据目前点算出来的数目,一共击毙日军4万7千多人,伤俘3万9千2百多人,缴获嘛,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因为很多部队直接用于作战了,我们会督促他们统计以后上报,日军第1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中将的尸体已经得到确认,这说明这个第1 军哪,成建制地被我们消灭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他标志着日本侵略者在关内的力量已经荡然无存,华北全部国土都被我军收复。”

  “邓先生,我是英国共同社记者弗雷达阿特丽,请问,贵军下一步的方向是哪里?”

  “相信这也是诸位的疑问吧,我可以清楚地告诉大家,接下来,我们将进军东北,与我党东北人民解放军和苏联远东军一起,解放东北,消灭盘踞在我国国土上的每一个日军。”

  “邓先生,我是瑞士《新苏黎世报》记者瓦尔特博斯哈德,我曾经去过延安,拍下过那里的一切,现在有人告诉我,延安与之前不一样了,你能说说,怎么个不一样法吗?”

  “喔,这个问题,恐怕我回答不了,因为你们是记者,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不应该只听别人的描述啊,如果想知道,不妨自己去看一看嘛。”

  徐丽英和他的团体忙不迭地将镜头对准他们,这是一个小型的现场新闻发布会啊,简直太难得了。

  “邓先生,如果完成了你所说的东北解放,那么华夏与日本之前的战争是不是可以认为已经结束了?”

  “不能这么说,战争是侵略者强加给我们的,消灭他们的力量只是第一步,什么结束,就要看日本政府能不能答应我们的条件了。”

  “请问贵党的条件是什么呢?”

  “很简单,五个字。”

  邓政委举起手,张开五指:“无条件投降。”

第四百九十六章 果府的绝世武功

  我党第一次提出“无条件投降”的战争结束条件,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消息传到重庆,更是让蒋某人暴跳如雷。

  “娘希匹,共产党想干什么,以为他们是中央政府吗?无条件投降,要提条件,也应该是我们的外交部来提,他们越殂代疱,这是赤果果的篡位、越权!”

  “委员长,我们该怎么应对?”

  外交部长王宠惠等他发完火,直截了当地问道。

  “你们就没有一个主意?”

  财政部长宋子文答道:“英美要求我们加快进军脚步,不要和伪军讨价还价,特别是上海,不能落到共的手里,他们已经在要求西方放弃特权、租界,西方列强都视其为洪水猛兽,必会加速援助我们,通过滇缅公路的物资已经由每月一万吨上升到5万吨,足可以装备20个师。”

  “不够,远远不够,我需要300个师的装备,你去和他们谈,除了轻武器,还要飞机大炮坦克,总之,共有的我们都要有,不然我没有办法保证他们在华夏的利益。”

  宋子文苦笑道:“阿姊虽然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深受欢迎的演讲,但主题是抗日,如今我们要美援用于内战,只怕难以说服美国人。”

  “当然是抗日啦,日寇不是还没有投降吗,只要他们没有投降,我们就要抵抗,果军是正面战场的主力,战果有目共睹嘛,你们外交部可以做做文章,告诉西方人,我们即将收复南京,还都仪式都在制订中,界时一定会广邀各国领事参加。”

  王宠惠摇摇头:“可是现在怎么办,共产党已经在扩大影响,华北光复与我们没有关系,更麻烦的是,果民政府还不曾对日宣战,就算是外交谈判也是师出无名地,日本人如果真得投降,主体只能是苏联和华共。”

  “岂有此理,共产党的部队还在果军序列之中,我才是华夏最高领袖,获得国际社会一致公认的合法政府首脑,华北的胜利就是果府的胜利,我们是应该要想个办法了,不能让共产党把风头都出尽了。”

  蒋某人在屋子里走了两步,停在他的面前。

  “亮畴,外交部可以马上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向各国领事和中外记者宣布,华北部队在最高国防会议的指挥下,发起对日军的致命一击,一举收复全部国土,歼敌无数,傅宜生、于学忠还不是共产党吧,那就是我们的安排。”

  宋子文愕然:“这,记者要是发问,我们很难应付啊。”

  “不会的,共产党不是讲统一战线吗,他们的华北部队不是八路军吗,就是果军的一份子,没毛病,你只管去做,舆论不就是讲嘴皮子吗,打打嘴仗总好过打真仗嘛。”

  蒋某人苦口婆心地劝说道:“子文啊,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武装我们的军队,没有实力西方人不认,共产党也不会认,日本人一完,你以为接下来是什么?”

  “你不要同我讲,军队怎么样我不管,我只提醒你,把所有的钱都拿去武装军队,国民经济怎么办?沦陷区受日本人荼毒多年,百姓民生困苦,急需政府加大投入,假如明年有个什么天气变化,收成不好,救济的钱也要准备一些,国家收入为负,还有那么多的企业、学校要维持,政府官员的薪水要开支,你告诉我,没钱怎么办?”

  蒋某人见他油盐不进,有些恼火地说道:“钱钱钱,果民政府再没钱,也比共产党那帮泥腿子强吧,他们是怎么维持政府运作的,又是怎么养军队的,难道共军可以不吃不喝?”

  “我跟你说不通,总之,没有钱,我这个财政部长是做不下去的,你另请高明好了。”

  说罢,竟然一转身拂袖而去,王宠惠都没拉住,蒋某人气得够呛,又不好在外人面前发火,强抑着说道。

  “亮畴,你看看,你看看,这就是我的好亲戚,危难之际都不愿想想办法,一甩手就撂挑子,自己人都这样搞,国家怎么搞得好?”

  “委员长也勿要忧心,我看子文兄只是情急罢了,国库里没有钱,换谁来也会发愁,发发牢骚罢了,哪能真撂挑子呢。”

首节上一节230/37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