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无法生育是许大茂的问题,和娄晓娥没有半点关系。
所以将来于海棠就算是跟了许大茂,最后的下场也一样不会太好,甚至会比娄晓娥更凄惨。
当时娄家被许大茂逼的无路可退,最后只能选择离开本土,逃到香江去避难。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实际上一般人根本没这个能力背井离乡。
一路上的车费,船费,还有吃喝用度,根本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负担起的。
也就是娄家了,换做别的家庭估计就得死在许大茂这个坏姑爷的背刺当中。
虽然于海棠现在的工作是不错,收入也还算可观,但她的家庭完全无法和娄家相提并论。
一旦再被许大茂背刺或者算计,于海棠一家子都得遭殃,而且是退无可退!
只是于海棠到底是年轻了,根本不懂的社会的险恶,所以被许大茂这个老奸巨猾的人算计并不算太意外。
但张建国已经多次提醒过了,可于海棠根本不理会,依然选择相信许大茂,这就怨不得别人了。
毕竟人要作死,神仙都难救!
交代过张贴公告的事情后,张建国径直前往就近的车间。
这个时代的宣传手段有限,登报纸,广播,告示栏,公社演说,差不多就是这么多了。
因为联合技能竞赛是在轧钢厂内部举办的,所以登报纸,公社演说之类的渠道可以直接略过,不需要。
剩下广播和张贴告示两种,后者已经办好了,前者手稿交给了广播室,但值班的播音员于海棠受许大茂蛊惑,拒不执行播音任务,这事儿会有别人来处理,张建国不需要费神费力的去管。
之后张建国还需要亲自处理的就是到各大车间去拜访那些濒临退休,或者已经退休但是闲不住又回来返聘的老技术员们。
这些人都上了年纪,同时也是旧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有很强的技术水准,基本上每一个都能拎出来当一个技术团队的核心。
别看他们都只是八级技工,和易中海这些八级钳工同一级别,可他们之间的水平却差了极多。
这些老技术员们之所以是八级,那是因为最高等级只有八级。
如果还有更高的等级,他们绝对能轻而易举的爬上去。
反观易中海这种新晋的八级钳工能考到现在这个级别就已经是极大的运气了。
因为易中海的真实水平并不是真正的八级,他之前考过好几次,考成功的这一次多少是沾点运气的。
所以易中海只能在年轻后辈们面前装一装,却怎么都不敢和这些德高望重且技术高超,同时经验老道的老技术员们碰瓷。
不过老技术员们因为年纪大了,再加上思想老旧,一般情况下都选择低调行事,没人找麻烦他们也就乐得清闲,按部就班的完成自身的任务就拉倒。
因此各大车间的中流砥柱表面上是易中海和刘海中这群七级,八级钳工,但实际上那些身板佝偻,默不作声,不管身边事的老头子们才是真正的技术大佬!
第210章 在职的负责参赛教人实践操作,退休的就教人理论知识
在离开厂长办公室之前,张建国已经拿到了一份关于全厂各大车间老技术员的名单。
说起来厂长也在这里干了十几年,而且是从基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自然对厂里的一些老技术员们有所了解。
全厂有上万人,而且底层的流动人员也比较多,厂长肯定不可能每个人都记住。
但是那些技术水平高超,并且屡次解决技术难题的老技术员们厂长还是比较熟悉的。
毕竟每年轧钢厂都会举办表彰大会,在道德和光荣事迹方面的表彰人员每年都是新面孔,可在技术表彰上那基本上都是老熟人。
因为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这都是通过个人的工作积累,慢慢攒起来的宝贵经验,可谓是千金难买。
所以在每一届的表彰大会上,厂长作为颁奖人,每次都能看到这些熟悉的老面孔。
久而久之,厂长也就熟悉了各大车间的老技术员们。
当然了,厂长给的这份名单并不是最新版本的,其中有的是实在年纪大了,老眼昏花,手脚不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退休。
再说一代接一代,老的走了,新的自然会续上来,因此厂长凭借记忆给的名单只记录了部分人,也不知道走了几个,更不知道新晋了几个。
所以张建国拿来的这份名单只能当一个参考,具体的还得去各大车间问清楚,相比较事务繁忙的厂长,肯定是各大车间的车间主任对这类事情了解的更为详细。
而且关于那些退了休的老人们,张建国打算要一个家庭住址,上门访问。
虽然年纪大了,老眼昏花腿脚不便,没办法继续干活做事,可人只要思路是清晰的就还有价值。
不能操作机床,无法手把手的教学,但这些老技术员们可以当老师,教人理论知识嘛!
毕竟光用眼睛看是不够的,没有那么多的天才,能在没人解释的情况下光用眼睛看出名堂或者门道来。
在前世的技术学校里,一般都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车间进行实践操作。
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互补,就是最快学习技术的办法。
张建国和大领导商量过,在联合技能竞赛顺利举办过后,就顺势而为,找机会建立一所技术学校。
本来张建国还在想该如何为这所学校配备足够多的老师,现在看来,这些已经退休了,无法再继续工作的老技术员们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去车间的路上,张建国也依旧没有停止思考。
很快,车间大门近在眼前,张建国放缓脚步,同时也收束念头,让自己停止思考,准备以通明清澈的状态去和那些老技术员们见面沟通。
第三轧钢厂里的车间大大小小一共有近二十个,其中粗加工车间和精加工车间各占四成左右,剩下的则是组装车间和测试车间。
一般粗加工车间都只是一些级别比较低的工人在干活,比如学徒,一级二级三级工这些技术水平不是很高的工人。
因为粗加工对技术要求不高,精度,表面光度都不需要,唯一的要求就是开毛坯,去除多余材料,只要不是出现特别离谱的操作就无所谓。
而这些车间张建国可以直接忽略,不需在这些车间上浪费时间。
至于精加工车间,顾名思义,对工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都有很大的要求,因为精加工过后就是组装和测试,自然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所以张建国要找的老技术员们大多数都集中在精加工车间,这也是张建国重点要去的地方。
其次是组装车间和测试车间,这两种车间也有老技术员存在,如果没有老手在场,很有可能会出现装配失败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又或者是测试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却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但最后两种车间的老技术员数量不多,差不多就十来个,给到张建国的压力也比较小。
也就是说,张建国要集中忙活的地方就是那近十个精加工车间,预估所有的老技术员们估计有上百号人。
然后再考虑到要上门拜访无法进行实操,但思路活络,头脑清晰的退休人员,那事儿就更多了。
如此看来,这可是一项相当庞大的人力工程!
得亏是张建国的工作提前被马科长给安排掉了,不然张建国白天工作晚上再去拜访,就是豁出老命也赶不上在联合技能竞赛开始前搞完啊!
进入车间,轰隆隆的声音随之而来。
这个年代的机床都是老式的手摇机床,不管是铣床还是车床又或者是钻床,全都要靠人手动操作,因此危险系数很高,而且机器运作时还很吵闹,这年所以头当工人也是挺不容易的。
看着车间内到处都忙活的热火朝天,张建国没有去打扰正在干活的工人,而是贴着边行进,找到了车间里设置的一间小办公室。
能在这里拥有办公室的,那肯定就是车间主任了,别的人可没这个资格。
敲响房门,里面没有动静,张建国又改为用力拍门,这才听到里面传来声音。
“进来!”
回应的声音同样洪亮,估计是怕外人听不到。
张建国随后推门而入,见到了车间主任。
之后张建国把自己的来意说明,并递上了厂长给的名单。
得知是厂长派来的,车间主任立马重视了起来,并且表示会全力配合。
看了一遍名单上的名字后,车间主任立马拿起笔进行了修改,划掉了两个人,又添上了三个人的名字,并且在每个工人姓名后面加上了工位号。
“张领导,您看这样行吗?其实我现在刚好没事儿,我带您去见他们吧!”
车间主任表现的很是谨慎客气,也许是摸不清张建国是什么身份,又可能是因为张建国背后是厂长,他不敢轻易得罪。
但不管怎么说,车间主任没有摆架子,还十分热情的给予帮助,这大大减少了张建国的麻烦。
见车间主任愿意一同前往,张建国自然是没有犹豫的答应下来。
有车间主任帮忙,再加上厂长的名头以及个人提前准备好的话术,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张建国这么想着,跟着车间主任离开办公室,再次来到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头。
第211章 处事圆滑的车间主任,是张建国需要的管理型人才
在车间主任的带领下,两人穿过一个又一个工位。
路上有人张望,但只是看了一眼就继续忙活,似乎对张建国一点都不感兴趣。
张建国也趁机观察了一下,发现这里的工人们大部分都在四十岁朝上的样子。
只有偶尔一两个稍微年轻一些的,但都估摸着有三十好几,不存在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看来精加工车间对技术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的要求相当高,不符合要求的人根本就没这个资格来这里工作。
很快两人来到了一处四台机床摆放成四合院样式的区域,这显得和周围格格不入,相当的与众不同。
别的机床都是井然有序的摆放,形成一条合格的流水线,不同的工位有不同的加工任务,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工作。
可这块区域就不一样了,四台机床的操作台都对准了中央,这样可以一个人同时操作它们,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毕竟这些机床都是手摇操作的,并非是自动加工,那么这样摆放的意义何在?
虽然张建国对这一行也有所了解,可他到底是生活在科技更为先进的时代,在那个时候自动加工就是王道,像这种手摇式的机床早就淘汰了。
所以,张建国只了解更为先进的数控加工,却不知道多少和手动机床相关的东西。
因此在看到这幅画面时,张建国满脑子都是疑惑,并不能理解这么摆放有何意义。
这个时候,一旁的车间主任开口说道:
“张领导,您之前没接触过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吧?”
正在暗自思考的张建国楞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车间主任莞尔一笑,进行了解释。
也许是张建国脸上的疑惑太明显,然后这个车间主任又是一个很擅长看人下菜碟的人。
得知张建国是厂长叫来的,在不清楚张建国深浅的情况下摆出了相当拘谨和恭敬的姿态。
这一路上不仅一口一个张领导喊着,还十分关注张建国的一举一动和任何脸部表情,并且相当积极的去解读,去应对。
就比如现在,车间主任看到张建国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就立马转动脑筋,根据现场的情况来分析,判断出张建国是好奇这里的机床摆放为何如此与众不同。
于是,车间主任及时的做出行动,主动开口搭话,和张建国解释了这副画面的缘由。
如此一来,车间主任可以在素未谋面的张建国面前刷满好感。
哪怕张建国的身份很普通很简单,那车间主任也不亏,至少这样不用担心会得罪人。
可如果张建国与厂长的关系匪浅,那么车间主任的主动就能换来很好的回报,或能得到张建国在厂长面前美言几句的机会,又或者张建国本身就有地位,能拉他一把。
人嘛,不都是喜欢听好话,看好脸色的,这位车间主任明显是这方面的行家,深的社交的精髓。
而车间主任的殷勤行为也给张建国解开了一个藏在内心的困惑,那就是这个车间主任为何如此年轻。
在进入车间时,张建国就观察过,这里的工人普遍都在四十岁往上,只有偶尔几个工人是三十来岁。
可这里的车间主任居然也是三十来岁,这就足以说明他是有本事的人,不然不可能这么年轻就走到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