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厂长的不满,张建国的称呼变得不再客气恭敬,但只是这点细微的改变,如果厂长不是很在乎的话,并不会发现。
毕竟张建国的存在是大领导亲自点名的,就算厂长也不敢轻易忤逆。
再说厂长一直盼望着能通过张建国来巴结大领导,甚至是给自己带来更加光明的前途。
所以,只要不是太明显或者是太过分的事情,厂长肯定不会在乎的。
果然,听到张建国的话后,厂长脸上的笑意未减,仿佛是没注意到这个微末的小细节。
之后抬起头来,对着张建国招了招手,笑呵呵的说道:
“是小张啊,来的正好,过来帮我瞧瞧,物色一下。”
张建国一愣,不知道厂长这是在搞什么幺蛾子。
自己是喊他去办事情的,结果厂长还有心思盯着报纸瞎研究,他想干什么啊?
心里想不明白,张建国恼火归恼火,态度也变得不再恭敬,然而面对顶头上司的招呼,张建国不可能丝毫不理会。
又抬手看了一眼手表,发现时间还算充裕后,张建国只能抬脚上前,看看厂长到底想要干什么。
也得亏张建国办事会习惯性的把控时间,防的就是突然间发生的意外状况,比如现在。
走近办公桌,张建国看到一共六份报纸一字排开,报纸斜上角标明了它们来自哪些报社。
张建国有的时候也会看看报纸,因为这个时代缺乏信息传播的途径,除了报纸以外就是每日大街小巷里的广播。
但广播的不稳定因素太多,有的是时间没赶上,有的是喇叭不好了,有的是播音员口误等等,都容易带来错误的信息或者是无法得知完整信息。
因此,看报纸就成了张建国了解这个时代大事件的主要方式。
既来之,则安之,这话的意思是要适应新环境,重新开始,而不是真的躺平不折腾了。
按照前世的记忆,张建国对这个时代是有些许了解的,然而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了解的肯定不够深刻,光靠脑海中的历史记忆是无法顺利生存下去的。
毕竟张建国是要融入到这个时代,适应这个社会,而非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评判。
而融入时代,顺应社会,提前是要足够了解它们。
以前张建国可以用浏览器,用app来得知自己想要的信息,但现在只有报纸和最新一版的书籍能提供有效且真实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张建国在心里预想过的各种商业活动一直都没有付诸行动,因为他知道不久后一场风暴即将来临,现在并不是一个适合发力的时间点。
但这不代表张建国不想这些事儿了,作为一个成熟合格的商人,未雨绸缪是基本操作。
所以,通过报纸和书籍,张建国可以更加直观且清晰的了解到这个时代各大行业的发展进度,并分析出自己一跃而起的机会在哪里,或者还剩多少。
新时代和旧时代的碰撞,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做减法,用新时代的产物减去旧时代的产物,剩下的就是张建国的机会!
然而,这都是后话了。
融入时代,也要学会顺应时代,张建国没本事去改变历史的车轮方向,唯一能做的只有加快。
而即将到来的那场风暴不是张建国个人能够对抗的,所以该低调还是要低调,大丈夫能伸能屈,有的时候要以退为进!
看着办公桌上的四份报纸,张建国一时间联想到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流连于各大报亭的时光。
这可是前世从未有过的体验。
又因为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了自己日常的一部分,让张建国没来由的想了起来。
如果办公桌上的报纸再多一些,还别说,真有报停亭那味儿了!
第222章 厂长令人无语的回答,事还没办好已经开始做梦了
桌子上的报纸没让张建国看出什么名堂来,却让他勾起了自己部分日常的回忆。
大院里头的文化人没几个,读过书的也很少,因此在大院里没人会去看报纸。
当然了,以他们的段位也没必要看报纸,与其了解和他们不搭边的事儿,还不如把时间花在与人聊八卦上。
仔细想来,好像也就三位大爷有看懂报纸的能力。
一大爷易中海算是大院里除聋老太太以外辈分最高的人,在轧钢厂也干了快二十年,与不少的领导有过接触和沟通,所以他算能看懂报纸的人。
但易中海的格局太小了,他只关注大院里的事情,懒得去轧钢厂那边折腾,只要能在大院里作威作福,他就心满意足!
所以易中海即使有看懂报纸的能力,他也不会去关注,毕竟大院里的事情就够他忙活的了。
其次是二大爷刘海中,他这人呢,还真的不算是一个聪明人,可刘海中有一个当官梦,因为这一点他才会去时刻关注一些国家大事。
可刘海中关注的内容有着极大的限制,和领导相关的,他会反复去看,比如领导发表讲话了,比如领导去哪里访问了,他肯定会关注。
至于其他的事情么,那就不在刘海中的关注范围了,比如什么城内的规划变迁,行业的发展革新等等,刘海中都会直接忽略。
因为这些事情和他的前途没有关系,自然不需要费神费力的去关注。
这么一来,刘海中当然没理由去买报纸来看,而且他也没自行车,更不会大老远跑到报亭去看报纸。
再加上刘海中本身就是个大老粗,虽然读过书,却似乎连小学都没毕业,自然是没有太多文化水平的。
如果刘海中嫌弃看报纸不方便,那报纸都会嫌弃刘海中没文化,一篇文章读下来估计要跳好几十个字。
于是刘海中想方设法的淘来了一个不知道几手的破旧收音机,通过广播来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
用刘海中的话来说,听广播可比看报纸舒服多了,也有用多了,光看报纸有什么用啊,看久了眼睛还累。
可如果是听广播的话,就可以用心的去了解领导们的讲话腔调,用词,表达方式。
什么抑扬顿挫,充满情感,用词恰到好处,都是刘海中认为可学的内容。
说真的,如果刘海中把这份心思放在钻研钳工技术上,搞不好现在都已经和易中海一样,成为八级钳工了!
对于真正想要过日子的老百姓来说,与其想方设法的去当个一官半职,还不如好好的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当一个月工资九十九块钱的八级钳工呢!
可刘海中为了当官已经算是走火入魔了,别说旁人,就是二大妈也劝不动。
再说最后一个三大爷阎埠贵,这是一位教书先生,读书识字的本事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可阎埠贵光有一肚子的文化知识,却没有半点关心国家民生大事的心呐!
要不然为什么会被人吐槽是周扒皮,铁公鸡,阎老西呢?
连自家人的日常开销都要剥削克扣,过年分点花生都要按个来算。
就这么抠门的人,还指望他去花钱买报纸看?
哪怕是路上捡到了一份报纸,阎埠贵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看它,而是赶紧藏起来以免被别人看见,然后带回家去卖钱!
这样一看,仿佛在大院里看报纸都会成为异类。
又因为没有其他人合伙订报纸,单份报纸都没人愿意送,这完全就是赔本买卖。
因此,张建国只能上下班的时候骑车去报亭里看看。
印象里,今早的晨报好像没有登刊什么大新闻大事件吧?
张建国按照记忆思考了一下,搞不清楚厂长在这些报纸上找什么东西。
难道说是报纸上出现了联合技能竞赛的相关报道?
这也不应该啊,毕竟整体的竞赛规划最近在商讨好,而且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就绪。
虽然大领导办事效率高,但他明显不是一个会胡乱吹牛的人。
因此在联合技能竞赛顺利举办之前,大领导肯定会保持低调。
张建国的大脑飞速转动,把能想到的可能性都想了一遍,但还是没有任何头绪。
没办法,张建国探头上去,无奈问道:
“厂长,你说什么呢,这个点了,那些老技术员们应该都到了会议室,可不能再拖时间了。”
在亲自沟通过后,张建国知道这帮老技术员们的脾气并不好。
就算有车间主任在现场维持秩序,也难免会有性格更极端的人耐不住性子闹脾气。
好在张建国预留的时间还算充裕,不然张建国肯定会先去一趟会议室,给那群老技术员们打声招呼再来找厂长。
但预留的时间也就十几分钟,实在是经不起厂长胡乱折腾。
这一次,厂长感受到了张建国的不情愿,但脸上的笑意不减,依旧是笑呵呵的说道:
“别着急呀,我们从这里去会议室不远,走路也就是五六分钟的事情。”
说着,厂长再次招了招手,示意张建国靠近一些。
接着又将这几份报纸的不同版面展示在了张建国的面前,笑问道:
“来,帮我看一看,这几份报纸的版面哪一个看起来最漂亮,最吸引人?”
张建国一愣,隐约间猜到了什么,当即脸色古怪的说道:
“厂长,你想登报纸?”
真正会说话的人都是话说一半,留一半的。
张建国觉得厂长人不行,却也不能表现的太明显,便只说了这么一句。
但张建国心里真正想说的是,你这个糟老头子不会是想提前预定头版头条的最佳位置吧?
就在张建国心里腹诽吐槽的时候,厂长却是立马点头应下,脸上的笑意更盛。
“没错,我正有此意!小张啊,我就知道这事儿应该问你的,别人还真不一定能理解我,意会我的意思!”
“怎么样,帮我先看看呗,到时候我作为第三轧钢厂的厂长,配合大领导把这么有潜力且重要的大事儿办妥了,关于我的独家报道登在哪一版的哪一个区域最合适?”
张建国听着,当即眼皮子一抖,心里差点就要爆粗口了。
我就随便一猜,没想到你还真是这样想的!
明明事儿都还没办妥,这八字都还没一撇呢,结果你这个老东西却先把白日梦给做起来了?
这是什么鬼操作,简直离谱啊!
就你这样的人,和李怀德那样的酒囊饭袋有啥区别?
简直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两的卧龙凤雏啊!
第223章 看清厂长的真面目后,张建国反而镇定多了
这一次,张建国属实是被震惊到了。
之前因为对厂长了解的不算多,所以对方是什么样的性格,有着怎样的人品,张建国都不清楚。
但刚开始厂长的表现还算中规中矩,给张建国的感觉最起码比李怀德那个酒囊饭袋好上许多。
毕竟厂长没有成天游手好闲,也没有在工厂里沾花惹草。
可随着对厂长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后,张建国才明白自己把对方想的太简单了。
的确,厂长不像李怀德只知道在酒桌上吹牛灌酒,也不像他喜欢调戏和玩弄年轻的女工人。
但厂长隐藏在骨子里的对名利的那股欲望,简直强的可怕!
这一刻,张建国想到了大院里的刘海中。
为了能当官,刘海中可以说是魔怔了。
眼看着临门一脚就能跨入八级钳工的行列,每个月多拿二三十块钱的工资,换做其他人都会绞尽脑汁的继续努力钻研,争取早日考上八级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