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朱高燧施施然走了过来,“就是不知道咱们太子爷有何高见。”
“是呀,太子爷有何高见!”
朱高熙居高临下地蔑视朱高赤,语气不阴不阳。
他本来就瞧不起自己这位大哥,身材肥肿,走路都要人扶着。再看自己高大威猛,能征善战,尤其是靖难的时候,立下多少汗马功劳,难道就因为这家伙生的比自己早?!
“哪有什么高见。”
朱高赤摆了摆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战争、暴力无法带来长治久安。”
话语声顿了顿。
他言语不免带上几分复杂:“你们俩人轻而易举说出的战争,死掉的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哟,大圣人呀!”
朱高熙当即冷笑起来。
“想不到,咱老朱家还出了位大圣人,真难得。”
“太子爷,以咱大军的实力,一旦开战,那死的都是敌人。”
朱高燧夹枪带棒道:“怎么,您这是心疼他国子民的生命了?”
陡然。
“倭国不过是弹丸小国,自取灭亡罢了。”
朱瞻基龙行虎步而来,扶着父亲的手臂,笑道:“孩儿领着五万铁骑,灭了瓦剌十万精兵,这鼻子也没朝天长啊,不像某些人得志猖狂!”
“诶。”
朱高赤拍了拍朱瞻基的手背。
“小子,你说什么呢。”
朱高煦狼眸眯起,高大的身子上前一步。
气氛登时剑拔弩张起来。
“汉王这是何故?”
朱瞻基状似不解,笑嘻嘻道:“我也没说什么啊。”
“你!“
”好了,二弟三弟,我们先回宫了。”
朱高赤连忙出来打圆场,拉着朱瞻基就要离去。
“李副千户,走吧。”
朱瞻基哪能容忍这两人如此欺负父亲,手在鼻翼前扇了扇,“这里的空气,有点臭啊!”
一旁。
李馗嘴角憋着笑,点头应是,“殿下,来了。”
没想到,朱瞻基的嘴遁还真厉害。
“你呀,少说一句。”
朱高赤无奈摇头,拉着儿子走下台阶,不成想脚突然崴了一下差点摔倒,幸亏朱瞻基手臂发力,拉了一把。
“前人失跌,后人知警。”
见这一幕,朱高煦领着心腹走到身旁,讥笑道。
意思是小心你的储君位置,摔倒了,可有我盯着。
怎料。
朱瞻基盯着朱高煦,立即言道:“更有后人知警。”
皇帝轮不到你坐,我在更后头盯着呢!
“哼……”
朱高熙脸色一变,挥起袖袍,径直离去。
“太孙,伶牙俐齿啊。”
朱高燧负着手,瞥了一眼朱瞻基,冷笑离去。
就在这时。
无人注意到,李馗发间钻出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纸人,乘着风,悄然飘到朱高熙的后颈。
“爹,咱们走吧。”
见两人的身影消失在视线内,朱瞻基脸上挂起笑容。
毫无疑问,他又给朱高赤扳回一城。
“李馗,我派人送你出宫吧。”
朱高赤转身对李馗说道。
看来父子俩有私话要讲。
李馗心如明镜,拱手道:“麻烦太子了。”
第330章 共享天下!
钦安殿。
供奉真武大帝的宫殿。
殿为重檐顶,坐落在汉白玉石单层须弥座上。
此处方圆数里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身着青色鹤氅的陆师道突兀地出现在石阶上,面前门扉自动打开,而后又轻轻掩上。
“呼。”
烛光照彻整间大殿。
鎏金真武铜像、披发跣足,端坐于殿堂之上,神态威武,不怒自威。
墙面刻有壁画:龟蛇二将、金童、玉女、三十六天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陆师道端坐在蒲团上,微阖双目。
只见他身躯微微颤抖,凝而不散的寒雾从口鼻里溢出,周围似结了层浅浅的冰霜。
两刻钟。
“渡过了。”
陆师道睁开眼,双眸尽显疲惫,但仍极为明亮,暗藏喜意。
他只手挥去,大殿内又恢复如初。
眼里闪过思绪,
“李馗。”
一本书册蓦地出现在眼前,定睛一瞧,赫然是锦衣卫的名册。书页哗啦翻动,翻至其中一页,上面写的是李馗姓名与生辰八字。
陆师道掐指一算,皱起眉头。
假的!
李馗的命格气数,他竟然算不到。
要知道他的天算之术学自术士袁珙,几十年来采百家之长,早已登峰造极,在他眼中,无论是谁的气运一目了然,若能知晓所生年月,更能知晓死生祸福。
可当时陆师道看向李馗时。
气运飘渺如烟,命格奇特晦暗,根本看不出底细。
奇哉,怪哉。
久久沉默无言。
陆师道倏地站起身子,来到真武大帝座前,心念微起。
但见真武神像竟陡然转了个身子,露出身后的一座石碑,通体幽黑,上面刻写着繁复的文字。
“是他吗?”
陆师道嘴里突然冒出一句话。
只是显然无人回应他的问题。
烛火摇曳,
“踏。”
一双步履悄然落地。
……
……
与此同时。
汉王府,正堂。
金丝楠木做成的桌子上,只有一壶小酒、几碟小菜。
朱高熙、朱高燧两位兄弟正在畅饮。
“老三,事做得怎么样了?”
“二哥,放心吧,保证没有任何问题。”
朱高燧饮下杯中酒,精明的面庞勾起狡诈的笑意,“你从倭国带回来的宝贝,我通过锦衣卫的秘密渠道送进来了,不会有人知道,全都处理掉了。”
“那就好。”
朱高熙唇角扬起,抚起特意蓄起来的胡子。
这不是他会做出来的动作,却是朱第高兴时的下意识举动,但如今已然成为了他的习惯。
不得不说,朱高熙的外貌确实与朱第极为相像。
可除了这点,其他就天差地别了。
“老头子,哼……”
似想起什么,朱高熙皮笑肉不笑地抽动脸部肌肉。
当初靖难,朱第跟他说了一句话:“勉之,世子多疾。”
意思是:努力吧,你大哥身体不好,多有疾病。言外之意不就是:朱高赤万一因身体不好一命呜呼,他是有机会的!
什么机会?
当然是做皇帝的机会!
就是因为这句话,朱高熙发动了长达近二十年的夺嫡计划,然而直到现在,汉王还是汉王,太子依旧是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