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闻听此言,朱高燧阴阳怪气地拉长语调,“太孙,眼下可就剩下七天时间,连凶手的踪影都没有查到,到时候怎么给皇上跟暹罗国王交代?”
砰!
杯盏齐齐一震。
朱第手掌拍在桌子上,目光森寒,“朕倒要问问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朕的北平城,为何会出现邪魔妖祟,赵王,你给朕说说。”
“……”
朱高燧怪笑登时僵在脸上。
“锦衣卫、东缉事厂,皆有武当弟子助其诛邪荡魔,若是人为行凶也就罢了,但是妖魔……”
朱第手指轻敲着桌面,突地出声:
“国师。”
“臣在。”
陆师道起身来到朱第跟前,稽首施礼。
“你,如何看待此事。”
“敢在北平行凶的妖魔,实力估计不低,若是一心潜藏,确实不容易找到。”
飘渺的话音从陆师道口中而出。
“太孙。”
朱第睨了朱瞻基一眼,目光深远,“国师所统的东厂,联合调查此案。”
朱瞻基一愣,连忙应是。
另一边。
朱第几人的对话让李馗心觉古怪,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他先是悄悄看向朱高赤,这位太子爷持着筷子,细嚼慢咽,时不时抿下一口美酒,悠然自得的模样,就差哼起小曲。
俨然稳坐钓鱼台。
紧接着,又看向朱高煦,这家伙嘴角的笑意忽地有些阴沉,而朱高燧则是面无表情。
‘这一家人,有趣!’
李馗心里想道。
……
“国师,随朕走走。”
朱第起身离座,双手负于背后。
“是。”
陆师道自是无不可。
两人的身影渐行渐远。
“国师闭关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朱第似有感叹道。
陆师道只是笑笑不言。
朱第并不在意,他们认识快四十年了,深知对方性格秉性。抬眼远眺,偌大的宫殿映入眼帘,“我仍记得当年张道长带你来燕王府时的情景。”
朱第口中的张道长,即是张全一,武当道派的祖师爷。
当然,他还有个名字,叫做张三丰。
“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陆师道微微一笑,“两年前,臣去庆寿寺见了道衍最后一面,他走得很安心。”
“哈。”
说起黑衣宰相姚广孝,朱第抚着美髯,不禁轻笑一声,“这家伙一身抱负所学尽皆施展,当然走得安心。”
古往今来,想要造反的人,背后都有各种利益诉求,但道衍不同,他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他只是单纯地为了造反,从而一展胸中抱负。
“时间过得真快。”
陆师道忽有感叹。
“是呀,自朕登基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九年,试问当时谁能想到大明有如今的恢弘。”
朱第顿足脚步,扭头看了眼陆师道,“有些事,朕做完了,后人就轻松了。”
嘭!
绚丽的烟花在头顶轰然绽放。
光照彻两人的面孔。
深邃;
漠然;
“陛下,臣先回钦安殿了。”
“去吧。”
人影逐渐被宫殿一角的黑暗吞没,直至消失。
朱第抬头看向天空的烟花。
些许思绪湮灭。
第329章 激锋
奉天殿前。
随着朱第离去,场中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
朱瞻基看了眼朱高熙,眸光内敛,转身回到座位,不由冷哼了声:“得意忘形。”
“怎么了。”
李馗抿了口酒,微微颔首。
确实要比普通官员桌上的顺口许多。
朱瞻基愤愤不平道:“天底下谁不知道汉王夺嫡之心,这一回可真让他涨了威风。”
不难听出言语中的恼恨。
朱高燧及朱高煦两人多年来联手策划了一次又一次的阴谋,若不是以杨士奇为首的太子府官员多次救场,太子之位早就易主了!
“放心,太子应付得过来。”
李馗瞥了一眼老神在在的朱高赤。
这位太子可没有外表看过去那么简单,虽然两人交流甚少,但观其言行,绝对不容小觑。
紧接着,他调侃道:
“倒是两位王爷十多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倒也颇让人敬佩。”
朱瞻基一愣,嘴角翘起,忍不住拍着大腿大笑,“当浮一大白!”
阴谋摆在台面上,谋得人尽皆知,还叫阴谋吗?
早有防备了。
“对了。”
李馗嘴里嚼着小菜,想起件事。“我倒是有个人才想要介绍给你。”
“人才?!”
朱瞻基一挑眉头,饶有兴趣道:“何人竟然能入你李副千户的眼。”
“辛丑科进士,于谦。”
李馗说道。
“于谦?”
朱瞻基念叨两声,一道清瘦的人影浮上脑海,恍然大悟道:“哦,我记得这家伙。”
朱高赤就是专门负责科举一事,辛丑科但凡有点真才实学的人物,他都了然于胸。
“嗯,我刚才在外头与他聊了一会。”
李馗拿起酒杯浅抿一口,“此人性格刚强,有大才,你可以安排到你手下历练历练。”
“好。”
朱瞻基自然信得过李馗的眼光,不免对于谦有了几分兴趣。
倏然。
几道语调颇高的声音将二人的注意吸引过去。
……
……
朱高煦提起酒杯,漫步到朱高赤面前,“大哥,咱们可有好长时间没见了吧。”
“是啊。”
朱高赤手撑着桌子站起来,笑得眼睛微眯。
“算一算也有小半年了,二弟这次可真是扬大明国威。”
“哈哈哈哈。”
闻听此言,朱高熙自得意满地大笑起来,话锋却陡然一转:“我在倭国的时候,听说大哥又在朝堂上哭诉各项支出花销太大?”
提起这件事,朱高赤顿时满脸愁容。
他监国多年,没人比他更了解明帝国的财政状况,大明军队在各地开战,如若不是以战养战的方式增添补给,绝对能把帝国给拖垮。
更别说修运河等一系列工程,哪一项不要钱?
“要我说,那些不听话的番邦直接灭了便是。”
朱高煦狼眸里闪烁着暴戾。
他算是从这种灭国战争里尝到甜头,轻轻松松就能拉一百万石粮食回来救济大明的灾民。
“二弟,你这个想法不对。”
朱高赤大皱眉头,“灭倭国只是个别例子,残暴的杀戮容易失去民心,百姓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几十年的战争。”
“呵呵。”
朱高煦皮笑肉不笑,眼神开始变味。
“我觉得二哥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