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三国:开局桃园四结义 第29节

逆旅主要接待来自各地的商人以及各地求学的学子。

陈元所住的便是私馆,名为南阳之风,据说背景非常雄厚,没有人敢在此地闹事,就算是街上的混混泼皮,也不敢来南阳之风打秋风。

因为但凡是来过的,第二天尸体都凉的透透的了,洛阳令都不敢过问。

这也是陈元选择这个南阳之风的原因所在,清净安全,就是

044,忽悠蔡邕

只不过,这南阳之风虽然有些贵,但是服务态度的确好,让人有如沐春风和宾至如归的感觉。

陈元在此地住下,准备明日就去太学拜访一下。

现如今陈元也是有官身的,刘备在做了骑都尉之后,也给陈元申请了官职,封为长史,也是一个六百石的官了。

虽然官职不高,但好歹也是有身份的人。

第二日,陈元在田冲和许横的陪同下,直接来到了太学门前。

陈元是有卢植的手书的,这手书是用来敲门的,不然的话,陈元怕自己进不去太学的门。

卢植的名头还是很管用的,陈元拿出了卢植手书之后顺利的进入了太学并见到了太学的祭酒。

太学设置五经博士,选取名望高隆,博学多才者任之。

而祭酒便是众位博士之首,说明白点就是太学校长。

这位祭酒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蔡邕。

只不过按照原本的历史,此时的蔡邕应该在江南避难才是,而且在江南避难的时候还收了一个徒弟,那就是顾雍。

等到董卓掌权的时候,才会强行征辟蔡邕回洛阳做官。

这显然是比历史提前了好多年啊。

不过这段历史陈元并不是太清楚,因此当知道眼前的儒雅老头是蔡邕的时候,他脑袋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蔡文姬在哪里?

妥妥一个老色批。

蔡文姬,三国才女,命运坎坷,先嫁给了卫仲道,奈何这是一个病秧子,根本没有圆房,这家伙就挂了,后来蔡文姬就寡居在家中。

等到后来董卓乱政,蔡文姬就被南匈奴给抢走了,一直待了好多年,直到曹操把她救回来。

曹操之所以会救她,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名气,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曹操曾经跟蔡邕学习过,严格来说,蔡文姬是他的师妹。

被曹操救回来之后,嫁给了董祀。

陈元对于蔡文姬是抱着一种同情和悲悯的态度的,如此才女不应遭受这么多的苦难。

根据记载,蔡文姬不仅精通音律,而且博闻强识,记忆力十分强悍,凭借记忆书写出了四百卷的古籍。

这样的女子,我陈元救定了。

而且蔡邕这个儒雅的老头也不应该再待在洛阳了,跟我去荆州吧,那里才是你的净土。

此时陈元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与其一个个的去忽悠那些太学生,还不如直接忽悠这个儒雅的老头,只要这老头愿意跟自己去荆州,肯定能带走一大批学生啊。

所以,陈元顿时来了心思。

跟蔡邕见礼之后,把卢植手书奉上。

蔡邕看了卢植的手书,微微一叹:“子干文武兼备,帅兵征伐,为国除逆,不愧所学啊。”

感叹了一句之后,蔡邕温和的眼神看向陈元:“你所来之目的,子干在心中已经悉数写明,我自然是不会阻拦,只不过你能带走多少,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陈元这个时候的心思已经不仅仅是那些太学生了,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能把这些博士拐走几个,那可就赚大了。

因此,陈元对着蔡邕躬身一礼表示感谢之后,并没有急着去找那些太学生。

而是与蔡邕交流起来。

一是要了解如今太学的状况,二也是在思考如何忽悠这个老头。

经过与蔡邕的一番交流,陈元才发现,自己有些东西想差了。、

此时的太学经过两次党锢之祸,已经远远不及鼎盛时期,人数只有一两千人了,与鼎盛时期的两三万人相去甚远。

而且质量上跟之前有了很大的差距,按照蔡邕自己的观察,百里之才倒还是有一些,至于说千里之才已然凤毛麟角。

更不要说九卿和三公之才了,一个也无。

当然,这只是蔡邕自己的一家之言,到底如何,陈元一会还要自己去观察一下。

现在吗,自然不着急,在一番交谈之中,陈元已经想到了如何忽悠蔡邕了。

这个时候,自然不能说什么天下大乱在即,洛阳就要成为是非之地,您老人家快跟我去荆州避乱去吧。

这样说,那就是妥妥的找死啊。

对付蔡邕这样的学者,最吸引他的并不是什么官职,而是古籍音律和书法。

陈元决定装一下逼,忽悠这老头跟自己去荆州。

也不说让他长居荆州,就说让他跟自己去荆州待一段时间,只要熬到董卓乱政那就行了。

也没几年了。

陈元准备用书法和音律来忽悠蔡邕了。

说真的,陈元对于音律和书法还真懂一点。

要说东汉时期的书法,绝对绕不开蔡邕,他的飞白体名闻天下,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飞白体乃是隶书的一种。

隶书在汉代是一个巅峰,后来在唐代和清代各有发展。

陈元直接祭出了有开元第一隶书之称的大智禅师碑。

当然,写法是这个写法,内容就不是了。

陈元选定了大智禅师碑,就对蔡邕说道:“听闻蔡师书法高妙,元不自量力,现有一篇文章请蔡师指点一二,也好全了小子一番心思。”

蔡邕听到陈元要向自己请教书法,顿时高兴起来。

“子初有何妙文,尽管写来。”

有一说一,蔡邕此人真是一个不错的老头,不仅学问高深,而且待人温和,还喜欢提携后进,真是宽厚长者也。

蔡邕这里边有笔墨纸砚,自然不用去他处去取。

陈元持笔在手,稍作沉思,一篇雄文便出现在了笔下。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一篇语言精练工整,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气势雄浑的阿房宫赋,直接把蔡邕给震惊了。

此文不下于两汉名赋。

045,乱世才刚刚开始

陈元挥挥洒洒写下了阿房宫赋,不仅文好,书法更是好。

史唯则的大智禅师碑老劲端严,骨神遒丽,正适合用来写阿房宫赋这种历史反思雄文。

因此,当陈元写完之时,蔡邕已经看的入神。

陈元看到蔡邕的模样,将笔搁下,心中暗暗一笑。

我这是双重暴击,就不信还打动不了你。

阿房宫赋的杀伤力自然不用多说,对于蔡邕这种写过史书的人杀伤力自然更强。

陈元也没有打搅蔡邕,由他沉寂其中。

良久之后,蔡邕回过神来,眼神激动,拍案而道:“大善。”

陈元微微一笑:“蔡师,可还入眼否?”

蔡邕点点头:“子初真乃雄才也,此文气势雄浑,文采飞扬,借古思今,兼之书法超群,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老夫观之如饮美酒,不觉而醉也。”

行,你喜欢那就好办了。

陈元对蔡邕的夸奖,谦虚了几句。

不过,蔡邕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一皱:“子初,你的书法我看着很眼熟,不知道你师从哪位大家?梁孟黄?师宜官?还是毛大雅?”

蔡邕说的这三个人都是当世知名的书法家,在隶书上都有不凡的造诣。

因此,蔡邕这才询问陈元是否是这三个人的徒弟。

陈元摇摇头:“非也,我师父远在天地近在眼前?”

蔡邕眉头一皱,难道说洛阳还是自己不知道的书法大家吗?

看到蔡邕似乎陷入到了牛角尖中,陈元叹了口气:“蔡师,我正是学的您的飞白之体啊。”

蔡邕文言顿时一愣,然后又迅速的看向写好的阿房宫赋,顿时恍然大悟。

难怪他看着这书法很熟悉,是了,这书法有自己飞白体的七八分神韵,只不过其中还加了其他的东西,故此蔡邕才并没有第一时间认出来。

蔡邕越看这书法越是惊喜,因为陈元的这书法已经在飞白体的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别出机杼,堪称绝妙。

蔡邕从纸上收回目光,看向陈元:“子初真乃是天才也,自学至此,邕钦佩之至。”

蔡邕记性还是很不错的,他自然记得自己从来没有收过陈元这样的弟子,那陈元肯定就是自学的自己的飞白体了。

在没有自己的指点的情况下,不仅学的如此之好,还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这可真是书法天才了。

此时的蔡邕忍不住动了收徒之心。

陈元谦虚道:“蔡师过誉,元比蔡师还差得远,还请蔡师能够多多指教才是。”

蔡邕听到陈元这么说,索性直接开口道:“子初,我观你在书法一道天资卓越,有成为一代宗师之姿,可愿拜我为师?”

陈元一愣,旋即大喜。

好家伙,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

陈元立马双膝跪地叩拜:“陈元陈子初拜见老师。”

三叩九拜的大礼。

那叫一个利索,蔡邕还没反应过来,陈元已经行完了拜师礼。

蔡邕见此也很高兴,连忙把陈元扶起。

“子初,今日你拜我为师,为师也没有什么好赠给你的,只有这部熹平石经赠你了。”

说着,蔡邕从怀中掏出一部经书递给了陈元。

陈元一惊:“老师,这熹平石经乃是你生平大成所作,弟子怎敢妄取,请老师收回石经。”

熹平石经乃是蔡邕把儒家七部经书《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而成,这是原本,正本肯定是立在了太学门前了。

只不过,这原本比那石经更为珍贵,乃是蔡邕最为珍视的宝物之一。

蔡邕笑了笑,将经书递给陈元:“子初,这经书老夫已经铭记于心,与我不过是一个怀念之物,而与你却是一个可以提升你的书法修为,所以,此物交给你,老夫最为放心。”

首节上一节29/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