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长津湖开始 第66节

  坑道口,一名战士跑了过来,“夏远同志,排长叫你。”

  夏远正眯着眼休息,察觉到有人靠近就睁开了眼睛,“排长叫我?同志,你知道排长叫我是什么事情吗?”

  战士摇头道:“夏远同志,我也不太清楚,你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哎好。”

  夏远抱着枪,弯着腰来到坑道深处,见到了九连的连排长和指导员。

  林指导员坐在地上,挥挥手道:“夏远同志,快过来。”

  夏远走近之后,蹲在地上问“指导员,连长,排长,你们找我。”

  高连长点头:“对,你们排长啊,刚刚把你的一些坑道想法告诉了我们大家,我们大家觉得都挺好。”

  夏远眼前一亮,蹲在地上说道:“连长,是这样的,我以前有了解过地道,地道就跟蚂蚁窝一样,纵横交错的,我想,咱们既然挖了坑道,何不把坑道和地道结合一下,这山体也并非都是岩石,我们寻找薄弱点位置挖就行,没必要非要把坑道挖直,歪歪扭扭的就行,最好是在阵地前挖一个坑道口,在反斜面挖一个坑道口。”

  “这样,敌人上来,我们就能够从正面坑道口抵达阵地的堑壕里,对敌人实施快速打击。”

  “除了正面坑道口,我还察觉到坑道里一些岩石地面很湿,有水渍,这说明有一些深埋在地下的水湿气渗透了上来,只要我们往下挖,一定能够挖到水源,这样我们就能够避免从山坳里取水。”

  “就算是敌人封锁了坑道口,我们依托着坑道里的水源,也能安稳的渡过一段时间。”

第111章 战前动员

  挖坑道,找水源,这是夏远目前能够做的,实际上即便是他排长,能做到的事情也不多,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改变一下坑道,最好是能够找到水源,水源目前压在他头上的一块石头。

  实际上水源是有的,在上甘岭到597.9高地之间有一个十余户的村子,村子里就有水井,只是从597.9高地下到小村庄太远,往往等到坑道里的水喝的差不多,才会派人去取水。

  如果能够在坑道里解决水资源,的确是一件好事,但说起容易,做起来难。

  坑道多岩石,坚硬,很难开凿,想要弄水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九连的指战员稍稍沉思,林指导员:“那就讨论一下吧,目前我们九连并没有什么作战任务,挖堑壕和坑道,是我们目前主要任务,不过根据上级下达的作战命令,最近我们将要组织进行小规模打击战,所以,挖坑道还是要提入日程。”

  高连长道:“既然是夏远同志的建议,那挖坑道的事情就交给二排,一排协助二排,三排四排负责地面堑壕,并等待上级下达的作战任务。”

  “是!”

  坑道里的环境并不好,空气闷热,墙壁阴冷潮湿,微光是坑道口透进来的,里边只有几盏煤油灯工作,坑道里有不少的武器弹药,还有粮食。

  1952年的朝鲜战争伴随着五次战役的结束,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志愿军转入防御作战,在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同时,在战场上采取战术上积极活动方针,营连规模不断主动出击,抢占阵地,狙击活动等等。

  坑道要挖,仗也要打。

  第二天一早,二排长带着二排来到一号坑道,众人聚集在一块,商议如何挖坑道。

  夏远给出的策略是,挑选比较容易挖的地方往里延伸,不要嫌弃挖的坑道大,坑道越大越好,最好是四通八达,如果能够挖到正面战场的山体上,开辟出来一个个地堡,那就更好了。

  夏远说道:“挖水源只需要挑选地面潮湿的地方挖,越潮湿,说明有水源的可能性越大,另外挖坑道,我们可以挖一个‘u’型坑道,一条坑道口不遮掩,另外一条坑道口用碎石堵上,敌人发现我们的坑道口,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坑道口。”

  孙排长道:“夏远同志的提议不错,挖坑道,要讲究省时省力,挑选山体薄弱的地方去挖,以班为单位,大家现在开工吧,一定要掌握好方向。”

  他又说:“老胡,你带着夏远同志去尝试挖水源,他对这方面比较了解。”

  “是!”

  胡班长点点头,让二班的其他战士去挖坑道,自己则带着夏远拿着铁镐来到昨天待的位置。

  夏远把枪放在一旁的墙壁旁,伸手摸了摸地面,道:“班长,就从这个地方开始吧,这个位置是我观察了整个坑道,地面湿度最大的位置,挖水源可能一次是挖不到,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尝试。”

  胡班长对这方面不是很懂,听夏远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地面越潮湿,代表着出现水源的可能性越大。

  实际上,夏远的这种想法还是比较乐观的想法,当他真正的开始动手挖之后,才感觉自己把所有的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岩石异常坚硬,狠狠凿下去,只在坚硬的岩石地表留下一个印痕。

  夏远伸手摸了摸,眉头皱了一下,这个位置比他想象的还要坚硬,难怪在整个上甘岭战役的坑道里,明明有挖掘出水源的可能,但就是没有如此例子。

  “愚公尚能移山,我夏远开了挂,如果再凿不出一口水井,哪怕是水池,尚可一头撞死。”

  夏远放下铁镐,伸手抚摸着地面,既然这个位置挖掘难度大,不妨换一个位置斜着挖下去。

  人毕竟是活的,还能被一块大石头挡着路不成?

  认真思考了确定可行的方案之下,夏远在距离这块地面越三米的位置,找到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胡班长差异的看着夏远的动作,夏远解释道:“班长,从那个位置挖掘的难度太大,挖一天进展会非常缓慢,我从这个位置斜着往下挖,情况应该会有所不同。”

  夏远举起铁镐,开凿地面,胡班长则用铁锤和铁钉协助,两人挖掘的速度并不快,一点一点的进展,一点一点的推进,半天时间,往下挖掘了半人深,位置非常小,只能够容纳一个人蹲着。

  换了一种方法的挖掘速度还是可观的,上甘岭的山体并非都是岩石,也有松软的泥土和碎石块,越往下挖掘,夏远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泥土越来越潮湿。

  三天时间,挖掘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因为他又挖掘到了岩石层,岩石异常坚硬,挖起来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距离上甘岭战役打响的时间也越来越近,夏远知晓挖掘工作还是要继续,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后,战争最为残酷的一面才会凸显出来。

  夏远所挖掘的位置已经有一人高,并没有挖到水源,往下挖是坚硬的岩石层,这是他试的第二个位置了。夏远有些颓然的靠在岩壁上。

  “三天时间,两个坑,挖掘水源的方法行不通。”

  他尝试过,这个方法行不通,坑道太过狭窄,岩石太过坚硬,个人力量有限,在半个月内想要在这样的山体内部挖出一口井,基本不可能。

  “行不通吗?”胡班长把夏远从坑里拉上来。

  “行不通。”夏远摇摇头:“又挖到岩石层,依靠手里的工具,很难将其破开。”

  “最近连里也没有什么作战任务。”胡班长安慰道,“慢慢来好了,有困难,咱们就去克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夏远抬起头看着胡班长,重重点点头。

  二排在坑道里如火如荼的挖坑道,凿水井,一排协助二排挖坑道,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第二条坑道被他们用铁锤、铁钉和铁镐硬生生的凿了出来,夜以继日的开凿,开辟出来三个坑道口,两个在反斜面,一个延伸到597.9高地一号阵地的堑壕里。

  夏远的水井也有了一点进展。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终于突破了岩石层,但随之而来的一个大问题出现,那就是湿度虽然够了,但就是没有见到水源出现,甚至底坑搁置一夜,都没有蓄水,如此情况,只能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位置不对。

  夏远只能蹲在自己挖的水井坑道里琢磨,一琢磨就是一个多小时,胡班长会给夏远拿过来煤油灯,坑道里本身就黑,夏远又在坑道里挖了一个往下延伸的坑道,里边伸手不见五指。

  夏远也没有拒绝,就把煤油灯留在自己身边。

  实际上,夏远并不需要这玩意儿,具备夜视的他在这样的黑暗中,几乎和白天没啥区别。

  他伸手到处摸,每天都琢磨。

  夏远并没有挖水井的经验,但根据崖壁和泥土的湿度,他是知道一定有水,只是挖掘的深度不够,想要挖出水,需要达到一定的深度。

  “夏远同志,上来吃饭了。”

  上边有同志叫他,夏远应了声,决定吃完饭继续向下挖掘。

  战士们的午餐还是较为丰盛,有蔬菜,有白馒头,甚至有的时候还可以吃到肉,过节的时候,后勤基本上会给志愿军战士准备一些特殊的食物,比如51年的春节,志愿军战士们在一块包饺子,还吃到了饺子,朝鲜人民也给志愿军战士准备了一些他们的特色美食,还组织了慰问表演团给在前线的志愿军战士表演民族特色舞蹈。

  1952年,志愿军战士的后勤基本上能够跟得上,这个阶段,朝鲜战场已经到了第二阶段,志愿军不论是单兵配置,还是吃穿方面,都在和美军压缩着彼此之间的差距。

  坐在坑道里的战士们抱着小碗,脸上洋溢着笑容,一天挖坑道虽然让他们身心疲倦,但一顿简单的食物,就能够让他们感到异常满足,驱散一天的疲惫。

  但今天,坑道里的气息明显不同,王勇猛当上通讯员之后,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和后方团部进行联络,估计是上级要下达什么作战任务,午饭时间,排长被叫去开会,直到吃完饭,会议都还没有结束。

  夏远吃着饭,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坑道里的战士基本上是老兵了,二班战士感觉到夏远神色有点不太对劲,便笑着问:“夏远同志,你的水井挖的怎么样了?”

  他们企图用这种方式来分摊夏远的注意力。

  新兵嘛,第一次打仗,紧张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现在这个时间段。

  今天的会议很特殊,老兵们基本上都察觉到,明显要有大动作了。

  夏远喝着汤,闷闷的回应:“还差一些。”

  他又问:“你们挖的第三条坑道怎么样了。”

  一战士回答:“后天就差不多能够挖通了。”

  三条坑道,在原有本的上甘岭战役中,1号阵地下的坑道也不过两个坑道口,一个坑道口朝着南方,一个坑道口朝着北方,而现在,朝着北方的坑道在原有的基础上多了一条,这一条坑道则被他们隐蔽起来,当做一个反击的隐蔽坑道。

  夏远琢磨着时间,距离上甘岭战役爆发,只剩下七天时间了,而他挖水井的进度也才达到多少,距离出水还早着。

  最关键的一点,他们连很有可能要进行小规模的夜间运动战了。

  果不其然,孙排长回来之后,立即召集了二排的所有班长,“上级要求我们连配合537.7高地,于今晚向下甘岭方向的南韩军发动小规模突袭战,这个任务落在了我们二排头上,我们的目标是无名高地上的小建制敌军,时间是晚上十点,四点前撤离。”

  胡班长咧嘴笑道:“早就想干特娘的一下了,这段时间可是憋死老子了!”

  其他三个班的班长脸上露出喜色,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现在就提着枪去干他们。

  孙排长笑着说:“坑道要挖,仗也要打,不能因为打仗,就不去挖坑道,大家先回去动员一下,最近我看咱们排的战士们情绪不高。坑道挖的好,功劳少不了。坑道有利于我们藏兵囤积武器弹药,也是战斗中的决胜关键,咱们把坑道挖好了,连长都会看到的,等到打仗了,立功表现的机会就到了。”

  “大家回去之后好好动员一下,然后到我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报告,我去和连长商议一下作战任务。”

  孙排长顿了顿,叫住胡班长:“老胡,你们班有一个新同志,咱们都是过来人,知道第一次上战场都会有胆怯,做好思想工作,第一次战斗嘛,做的不好也批评,以鼓励为主。”

  他又笑着说:“当初我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那不是被子弹追着打,哭爹喊娘的。班长就让我跟着他,看他怎么打。”

  他道:“面对新同志,我们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仗打得不好,没关系,战后去总结,各班班长也要注意,本来仗打得不好,战士们的心理可能会自责,这个时候你们还去批评他们,起不到一点效果,反而会让战士们更加自责,打仗总有打不好的时候,常胜将军也不是每次都能够大胜仗的。”

  孙排长脑海里想着刚刚指导员教育他们的话,并一次不差的再说给各班班长。

  指导员告诉他们:“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最好思想工作,调动战士们积极应战的情绪,以战士之间的情感作为纽带,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这样才能够打好仗,打胜仗!”

  二排四个班的班长点点头,在听完孙排长的建议之后,纷纷开始回去,以班组为单位动员全班的战士,连至排,排至班,班到个人,彼此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装备不如敌人,吃穿不如敌人,但我们拥有顽强的战斗意志!

  胡班长的一班是二排的先头班,突击班,火力班,全班十四名战士加一名新兵,可以组成五个战斗小组。

  感谢‘书友20211203024059505’的打赏,感谢!

  感谢‘魔皇’‘孤锋者’‘爱笑的胖子101’‘吴’‘勇一天下之凶德也’‘白石山’‘吨啊吨吨吨’‘齐安小刀’‘书痴i看书’‘秦巴散人’‘书友20191217102946369’‘子丑寅卯w’‘圣奇妙’‘书友20170903143328193’‘血染的旗’‘书友20170517171037318’‘闹书荒啦~’‘chentie981’‘人生如此迷茫’投来的月票,感谢大家,谢谢!

第112章 二排的夜袭任务

  狭窄昏暗的坑道里,战士们抱着50冲,蹲在坑道里的地面上,听着胡班长说的话,内心的战斗意志更加坚定!

  胡班长看着他们,说道:“今天晚上,十点我们对南侧的无名高地发动小规模突袭战,咱们排作为本次行动的作战部队,这一仗,也是这个月咱们连主动出击的第一仗,更是咱们排第一次担任主力部队向敌人发动突袭战,咱们啊,不仅要打得好,打得漂亮,打得顽强,更要打出咱们的气势!让所有人都看看,咱们二排,也是拥有顽强的战斗意志!”

  “我们要学习‘英雄精神’发扬‘英雄精神’,以英雄为榜样!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碑!不当窝囊废,争做英雄人!”

  战士们士气高昂的喊道:“争做英雄人!”

  狭窄昏暗的坑道里,一盏煤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映得战士们的脸庞一片明亮,胡班长看着战士们热切、充满战意的脸庞,继续道:“同志们,咱们的身后就是咱们的国家,家的方向,打洋鬼子,就是保卫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园,咱们身后,万万同胞都看着咱们,他们不会忘记咱们,因为咱们是大英雄!如果立了功,全家光荣!”

  “挖坑道,艰难吗?艰难,但咱们还不是照样克服了!还记得英雄的誓言吗!”

  胡班长开口道:“不相信有.”

  战士们跟着喊:“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胡班长道:“在艰难的困难,我们要去克服!再不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也要完成!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要战胜他们!”

  “挖坑道还要继续,这就是咱们二排的任务,副班长组织好大家,坑道挖的好,功劳少不了,坑道挖的妙,打的洋鬼子嗷嗷直叫,咱们要把上甘岭变成一道铜墙,让敌人的炮火落在我们头上,不能伤我们分毫。”

  “夏远同志留下,其他人回到各自的位置上。”

  “是!”

  各排各班的动员非常顺利,新入连的四名战士也被所在班的班长叫去进行简单的思想辅导,战士们畏战,害怕战斗,对付这样的胆怯心理,各连排采取不批评,不痛骂,以战士彼此之间的感情为纽带,激发战士们内心的战斗意志。

  胡班长看着夏远年轻的脸庞,道:“今年多大了?”

  夏远认真回答:“24了。”

  胡班长乐呵:“呦呵,这么大了,找婆娘没?”

  夏远摇头:“没有。”

首节上一节66/5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