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23节

  不过这些问题也还好,将来总归都有法子解决,而这样的洋房要是错过,日后怕是就再难遇到了,所以高加林看完就决定买下来。

  而在此之前,高加林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这房子的屋主是什么情况?手续全不全?”

  “屋主以前是上海滩的大商人,只有一儿一女,他俩都准备去香江投奔舅舅,将来都不会待在上海,手续也全得很,喏,都在这里了!”谢超打开档案袋给高加林看。

  档案袋里的文件上清清楚楚写着,这两个人就是屋主,没有其他产权纠纷,这下高加林总算是放心了,“房子还不错,就是这个价格能不能再让一让?”

  “这才看了一家,你就决定了?不多看看?”谢超忍不住提醒,这可是两万块,他花二十块买件衣裳还得考虑好几天,高加林买两万块的房子怎么就这么随意呢?

  “接下来那几套肯定还要看,价格也可以先谈着么!到时候哪栋划算就买哪栋呗!”实际上只要有合适的,高加林都想买,可惜他现在钱不凑手,而且买这么多房子也有点惹眼,只能先看看再说。

  “也是,那我回头帮你问问!”

  仨人今天的时间全花在看房上了,另外两套洋房虽然没这栋好,可搁在后世,那也是大几千万、一个小目标的超级豪宅,高加林暂且把这些资料都记在心里。

  看完,高加林请谢超去饭店大吃一顿,临走还让饭店再做几道菜打包,让他带回去给老婆孩子吃,谢超很满意,这连吃带拿的,今天的忙活算是值了!

  临走前他主动提出,“明天上班,我再多翻翻资料,多问问其他同事,要是有合适的房子,就打电话给你,咱们约个时间继续看!”

  “那就劳烦您了!”高加林巴不得他能给自己找到更多房源。

  谢超一走,牛新亮马上提醒,“加林,新书你可得加点紧啊,不然买房的钱从哪儿来!”

  “放心,大纲我都想好了,第二部我打算把重点放在大学毕业到进入单位工作这段时间,来描写新时代大学生在从象牙塔到社会过渡期间的悲欢离合,你觉得这个主线怎么样?”高加林问道。

  牛新亮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很不错!大学生涯最能引发读者关注的就是大一刚开学,和大四临近毕业这两个时间段了,你上本书写了大一,这本写大四正好!”

  “就是你现在才大一,能写好这段时间的故事么?”牛新亮觉得这个选题非常好,唯一的顾虑就是高加林的年龄和阅历了。

  “我这几个月可没闲着,一直在找大四还有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聊天,光谈话记录就记了一大堆,写这些应该不成问题!”

  高加林在公文写作培训课上认识了不少人,再通过他们的介绍,又认识了一些毕业的大学生,和他们聊聊天,素材就凑齐了。

  “你先把大纲写出来,我看了要是觉得可以就拿去给总编看,他也觉得行,就直接写吧!”牛新亮还是有点不放心。

  “行,我下周给你!”

  回到宿舍,铺开懒人桌,拿出稿纸,高加林就写了起来,给钟跃民他们安排未来,这简直太容易了,照着原著写就行了。

  宋运辉想去金州化工厂为国家的化工产业发展添砖加瓦,却不知道同宿舍的虞山卿也看上了这一职位,他觉得金州化工厂是国内化工领域龙头企业,厂子待遇好、发展前景广阔,自己去了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只是金州厂今年在沪上学院只有一个招生名额,虞山卿走后门拿到了这个名额,宋运辉只能强笑着恭喜自己的舍友,然后独自一人暗暗失落。

  大帅哥祁同伟被学校的辅导员梁璐看上,梁璐向祁同伟暗示,只要答应跟她好,就能动用家里的关系,把他留在大城市。

  祁同伟此时已经有了暗恋的对象陈阳,他想和陈阳一起返回汉东省发展,便果断拒绝了梁璐。

  谁知道梁璐的父亲就是汉东省的大领导,直接就把祁同伟发配到了乡下的司法所,还美其名曰年轻人要先去基层锻炼,等将来锻炼好了再提拔重用。

  周秉义就比他明智得多,一毕业就回了老家江辽省,和高中同学郝冬梅结婚,此时郝冬梅的父亲已经平反恢复了工作,在他的照应下,周秉义进了好单位。

  只是周秉义也有自己的烦恼,老丈人和丈母娘看不上他普通工人的家庭,两个家庭之间产生了很多摩擦,两个年轻人夹在其中左右为难。

  田晓霞回了老家当记者,周晓白去了部队的医院,周蓉进了一家杂志社,认识了一位比她大很多的诗人。

  其余配角都想好了,唯独钟跃民让他有点为难,咋安排这小子呢?

第64章 玉兰花开的路口

  按照原本的轨迹,最适合钟跃民的肯定是去当兵,可现在允许大学生当兵么?这个可得好好调查下,不然写出来的东西不符合现实,编辑读者看了也会觉得违和。

  这时候高加林之前搞“帮军属写信”活动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联系了几位部队上熟人一问,如今大学生入伍政策便弄得清清楚楚,人家还给介绍了一位去年大学毕业、如今进入军队的学长,让高加林去找他了解情况。

  通过和这些人的交流,高加林搞懂了当下大学生入伍的情况。

  在南边的那场战争中,咱们的军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基层干部文化水平薄弱、无法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表现地比较明显。

  针对这一情况,徐帅提出建议,招收地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充实到部队基层干部队伍中,提升部队干部的文化水平,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经过一番研究,从83年开始,军队连续三年从大学招收毕业生,只是规模比较小,每所学校只有极少的名额,而时下的年轻人,对从军充满向往,所以争夺还是比较激烈的。

  当然,以钟跃民的身份背景,就算全校只有一个名额,他也肯定能拿到,所以钟跃民大学毕业再入伍当兵并不违背现实,是可以实现的。

  根据这些信息,高加林开始写钟跃民的经历,他一听说沪上学院今年有一个入伍当兵的名额,立刻前去报名,结果赫然发现,负责来学校招兵的竟然是他父亲钟山岳在东野当师长时候的警卫员。

  这下钟跃民当兵的梦想就没跑了,只是入伍之后还不能直接去前线,他和同一批入伍的大学生还得在军校培训一年,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和雷达兵部队初级军政指挥干部的培训,实现从老百姓到现役军人、地方大学毕业生到军队干部的转变。

  钟跃民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轮到主人公孙少平,这个就没法抄了,孙少平都考上大学了,咋可能再和原著里一样下井挖煤?他就算去煤矿,也是坐办公室当干部。

  不知道该给他安排个啥前景,那就让他继续读书吧!这么多主角配角,也该有个继续深造的。

  于是,这部小说的主角配角就都有了安排,钟跃民进入军队,宋运辉也赶在最后时刻去了金州厂,周秉义当了干部,田晓霞当了记者,周晓白进了医院,周蓉成了编辑除了祁同伟,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写好大纲,拿去《萌芽》编辑部,牛新亮和总编都很满意,只是提醒高加林,不要再犯上部作品的错误,一定要协调好主角、配角的戏份比例。

  接下来半个月时间,高加林以每天一万字的速度书写,写完感觉手都不是自己的了,可一想到五百多平的大洋房就在眼前,高加林就觉得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草稿写完了,再请舍友们帮忙检查誊抄一番,高加林便拿着整整齐齐的稿子来到巨鹿路675号交稿。

  牛新亮看到厚厚一摞稿子吓了一大跳,“你怎么这么快?你该不是急着买房应付差事吧!”

  这话可不兴说啊,我哪儿快了。

  “您就放心吧,这些故事我从去年就开始酝酿,现在只不过是把脑子里已经琢磨成熟的故事转换成文字罢了,能花多少时间?”

  “我先看看吧!你去接待室自己稍微坐一会儿!要是嫌无聊,自己出去逛逛也行,三小时后再来找我。”现在俩人都熟了,牛新亮便随意了许多。

  “行,你自行车借我,我去泰安路再看看!”高加林也不跟他见外,接过钥匙就走了。

  巨鹿路到泰安路只有三公里多点,骑车十来分钟就到。

  站在花园里,美滋滋地看着这栋大洋房,幻想着自己在这里面写作的场景,再看看周围的环境,不知不觉三个小时时间就到了。

  返回编辑部,牛新亮满脸喜色,“质量还真不错,我这边基本上过了,现在正在给总编看,最迟后天会给你一个修改意见,到时候你再过来改稿吧!”

  “尤其是最后一段,上一部的结尾是他们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声中正式融入大学生活,而这一部他们同样在歌声里迎来了新的未来,这个呼应做的极好!”

  “就是有一个问题,这首《玉兰花开的路口》到底是谁的?我怎么没听过啊?”

  “我写的!”

  毕业季自然要有适合毕业季的歌,现在倒是也有《毕业歌》、《送别》之类的歌曲,可高加林总觉得这些歌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书中角色当时的心境。

  那就只能抄后世的歌了,思来想去,高加林觉得《凤凰花开的路口》最为适合,只是凤凰木是热带树种,在如今的沪上并不多见。

  要是书中角色是在厦大读书,那原样照抄肯定不成问题,在沪上读书再用凤凰花开四个字就不合适了,只能换成上海随处可见的花种。

  所以凤凰花开就变成了玉兰花开,因为这是上海的市花,上海许多高校都种植了大片大片的白玉兰,浦江学院也不例外。

  在上海市民心中,白玉兰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这简直太符合大学毕业生的身份了。

  而且花期也合适,白玉兰4到9月盛开,花期持续了整个毕业季,上海的大学生也都是在玉兰花开的季节告别师友、离开校园迎接新的生活。

  “你写的?别说,这歌词还真不错,要是单独摘出来,都能当成诗歌发表了!”牛新亮细细品味一番,也觉得这首歌词简直太适合上海的大学毕业生了。

  “你要是真打算这么做,我可不介意!能白赚一份稿费谁不乐意啊!”高加林打趣道。

  “这个确实可以,先在下一期登出来,顺便给小说做做宣传,说不定还能增加销量!”牛新亮竟然真的考虑起来。

  他去找了总编,总编也没意见,于是高加林又领到了一笔稿费。

第65章 广播电台的邀请

  歌词当成诗歌发表也不新鲜,鲍勃-迪伦还拿诺奖了呢,而且《凤凰花开的路口》歌词写的确实不错,完全能达到发表的标准,还能帮下一期杂志做宣传,总编又何乐而不为呢?

  诗歌的稿费并不是按照字数算的,不然全国的诗人都得饿死。

  十行算一千字,不足一千字算一千字,所以顾城那首《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二十三个字就能拿到一千字的稿酬,从这个角度来看,性价比简直高到了极点。

  《凤凰花开的路口》全文一共二十三行,算三千字,按照千字十八的稿酬标准,高加林拿到了五十四块块,顶得上一名工人整月的工资了。

  领稿酬的时候,高加林有点后悔,要是早知道这样,他就把“成长的坎坷、分享的片刻”、“有时快乐、有时落寞”之类原本一行的歌词拆成两行了,这样说不定还能再多拿十八块稿酬。

  估计古龙也是按行数拿稿酬的,不然谁会写这样的台词啊。

  “你来了。”

  “是的,我来了。”

  “你本不该来的!”

  “可是我已经来了!”

  这样的文字在古龙小说里层出不穷,短短几个字就能拿到一整行的稿酬,性价比这三个字简直让他玩出花了。

  说是第三天,结果第二天牛新亮就给高加林打来电话,说改稿意见已经出来了,让他赶紧给学校请假去巨鹿路改稿子。

  高加林赶紧去找张长青请假,张长青一听说要改稿,二话没说就给他批了,还说需要改多久就批多久,让他放心地在巨鹿路改稿子。

  到了巨鹿路,上次改稿的房子正好空着,高加林便又住了回去,接下来十来天,高加林的日子过得非常逍遥,早上醒来先吃早餐,吃完溜达一圈儿消消食,回来开始改稿。

  改到中午就不改了,喊上牛新亮去吃顿好的,再骑上他的自行车满市区溜达,拿着他刚买的相机,瞅见有意思的场景就赶紧拍下来,等若干年后,这些都是回忆八十年代的宝贵资料。

  快下班的时候再回来,喊上谢超,要是有合适的房源就先去看房,看完再一起吃饭,蹭了几顿饭,谢超干活就更有激情了,甚至跑到其他区的住房交换所,帮着高加林打听大洋房。

  过了十天,牛新亮的肚子明显鼓了一圈儿,而高加林的稿子也终于改好了,很快审核通过,编辑部确定在下一期杂志上发表。

  这次高加林写了128765字,拿到了两千三百四十块稿费。

  总编告诉他这个好消息的时候,还专门聊了歌词的事儿,“这期的杂志才刚刚发行几天功夫,我们就收到了好多读者来信,他们很喜欢《玉兰花开的路口》这首歌词,还问既然是歌词,那歌到底是怎么唱的?”

  “就连市广播电台也打过来电话,说这首歌词特别适合毕业季,他们打算在毕业的时候把这首歌送给全上海的毕业生,所以想让我问问你,能不能给他们提供磁带?”

  “我光写了歌词,还没谱曲呢!”高加林有点为难,他跟马传杰学吉他进步挺快的,现在已经能自弹自唱了,可作曲牵扯的东西很多,这些他还不会。

  “大概的曲调有想法没有?要是有的话,我可以给你介绍几位作曲家。”总编是文化人,自然认识很多文化圈的人,找几个作曲家还是很容易的。

  “有,我可以哼唱个大概,谱曲、编曲这些就得请他们帮忙了!”

  “好,我这就打电话问问,看看谁有兴趣,然后约个时间,你们见面聊一聊。”

  打了几个电话,最后找到一位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的老师,她听完歌词非常感兴趣,马上就邀请高加林过去商量。

  巨鹿路675号到上海音乐学院也就一公里多点,十来分钟后,高加林就带着歌词出现在梁婉婷老师的办公室。

  梁婉婷刚才在电话里听到歌词就挺感兴趣,所以坐下来没寒暄几句,她就让高加林哼唱一遍,听完评价道,“演唱技法很粗糙,不过大概的曲调我基本上听明白了。”

  她倒是也没感到奇怪,因为音乐学院的老师经常外出采风,在采风途中,她见过很多不识谱却能创作演唱歌曲的民间艺人。

  “走,跟我去琴房,然后我唱你听,要是有唱得不对的地方你就指出来。”梁婉婷拿着刚刚记录下的曲谱,带着高加林出去了。

  到了琴房,先试了音,然后便弹唱起来,每次高加林指出错误,她便不厌其烦地一个音一个音试过去,直到找到最合适的音调。

  忙活了一个下午,这首曲子的主要旋律基本就出来了,接下来还要细化修饰,这些都需要时间,于是梁婉婷便让高加林下周这时候再过来。

  又去了几次,曲子终于做好了,梁婉婷顺便把编曲也做了,并找来几名学生演奏乐器,帮高加林录了一盘正式的磁带。

  高加林带着磁带前往上海广播电台,原本想着把磁带交给他们就完了,没想到电台的领导又跟他说起了另一件事,“高加林同学,你这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很受读者欢迎,所以我们就想把这部作品改编成广播剧,在毕业季播放,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咦,这么快就有IP开发了?

  高加林听到这话暗暗窃喜,电台想做IP开发,那是不是得给我改编费啊?

  只是他一个学生,而且还是毕业后准备混官场的学生,直接和电台谈钱容易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高加林没有马上答应。

  “你们愿意把我的作品改编成广播剧,我当然高兴,只是《萌芽》那边也打算把上下两部合起来出书,要是书还没开始卖你们就提前把后面的内容播出来,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书籍销量,所以我得先征求下《萌芽》的意见!”

  高加林自己不好谈,那就让《萌芽》出面,他跟牛新亮熟得很,让他帮自己要钱就是。

首节上一节23/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