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25节

  拿到证件,高加林小心翼翼地贴身收好,又去买了一堆礼物,去火车站找熟人弄了张硬卧,舒舒服服地踏上了返家的旅程。

  到了西安,找到银夏邮局谢科长的熟人,搭上顺风车便回到陕北,去教育局刘科长、邮局谢科长家里坐了坐,第二天继续坐邮车回到宽州县城,再转班车回家。

  进了村,又是一番鸡飞狗跳,村民们一个个热情地打招呼,喊高加林去家里吃饭。

  到家门口一看,崭新的三口砖窑已经盖好了,红彤彤的砖墙围出一个小院,院子中间用水泥抹平,上面晾满了新收割的小麦,窑洞门口也嵌了一圈儿红砖,看起来格外气派。

  “回来咧,娃他妈,杀鸡做饭,给娃用新麦面蒸馍吃!”看到孩子回来,玉德老汉高兴地咧开了嘴。

  吃虫子长大的走地鸡,配上新麦子磨面蒸的馒头,高加林胃口大开,一连吃了好几个。

  村里人也都知道他今天刚回家,肯定有很多话要和家里人说,也没人过来打扰,吃完饭,高加林继续给父母说着大学里的趣事。

  正说到高兴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呼喊声,“玉德叔,听说加林回来了?”

第69章 高加旺

  “娃今天才回来,加旺就来找,有啥事不能等明天?”母亲听出了来人的声音,还有点不高兴。

  高玉德压低嗓音提醒道,“肯定是有急事,不然谁会这时候来找人!我估摸着啊,怕是为他爸的事儿!他爸前阵得了大病,他来咱们家好几次,一直没好意思开口,今天看你回来,怕是下决心了!这事儿你自己看着办,不用顾虑我跟你妈!”

  “我知道!”高加林懂了,高加旺这是准备借钱来了。

  高加旺的爷爷和高加林的爷爷是亲兄弟,他父亲高玉亭和自家又走的比较近,先前家里的差地就是交给高玉亭帮忙种,如今麦子收了,人家也是第一时间把粮食送过来。

  这家人的品性都很不错,要是能帮,高加林也不介意帮一把,于是就起身出门,把高加旺迎了进来。

  母亲给他添了碗筷酒盅,让高加旺坐下一起吃喝,不高兴归不高兴,该有的礼节还是得有。

  “你这大老远的回来,路上辛苦了吧?”高加旺年纪不大,却很懂礼,一进来没有马上就开口借钱,而是陪高加林聊了起来。

  “还好,花的时间多了点,不过一路都是坐车,倒也没多累!加旺哥,我常年不在家,屋里好多事情都劳你操心,来,咱哥俩喝一个!”高加林端起了酒杯。

  “你这话说的,我当侄儿的,给亲叔帮忙做点事,那是应该的,这都值不得你一句话!”高加旺嗔怪道,说完才和高加林一饮而尽。

  又聊了一会儿,高加林主动问起了他家里的情况,“伯和婶身体还好吧?你这边有动静没?要是结婚可得给我说一声,我还想喝你的喜酒哩。”

  “我”高加旺挣扎一番,最终还是说了实话,“我妈还好,我爸前阵得了大病,还是玉德叔帮忙找了架子车拉到镇上卫生所看的,大夫给开了些药不管用,就说我爸这病他们看不了,得去县里!我家的钱在卫生所已经花干花净了,出院时候,还是玉德叔帮忙补得钱。”

  “加林,我知道你今天才回来,肯定有一肚子的话要跟叔和婶说,我实在是不该这时候来打扰你们!可我爸的病实在是.我天天听他疼的直哼哼,心里难受的就跟刀割一样!”

  “加林,按道理说我这当哥的没脸问你这个当弟弟的借钱,可我现在实在是没办法了!你要是有钱,能借我点让我带我爸去县里看病,等看好我就去银夏市里揽工扛活去,咋也要把这钱还上!”

  “你要是兜里不宽裕,那就当我今天没说过这话,我再另想办法,等忙完这事儿,我再找你来家里喝酒!”

  高加林听了这番话,心里颇有好感,借钱最重要的是说明还款办法,如今外出揽工干活,只要肯下力气确实能挣到钱,高加旺能这么说就证明人家真打算还钱。

  而且也没拿出啥哭鼻子抹眼泪甚至给人下跪的道德绑架手段,这才是借钱该有的样子。

  “加旺哥,你爸也是我伯,他得了病,我帮忙不是应该的么?我这就去拿钱,你赶紧找人借个拖拉机,咱们连夜送人去县里!”高加林不带半点犹豫就答应下来。

  原本只凭两家的关系,高加林也不会坐视不理,现在高加旺这么说,那就更该帮了。

  “你才回来,这又是大晚上的.”

  “莫说这些,你去了县里的医院,知道咋找医生看?医生说话你能听懂?早点去看就能早点治好,你赶紧去,钱的事儿放心,等病看好了再说!我还能信不过你?”

  高加旺急匆匆地走了,高加林连忙翻开箱子拿钱,顺便还取了两罐麦乳精、两罐罐头装上,高玉亭肯定要住院,刚好给他补充营养。

  他收拾东西的时候,高玉厚在一边解释,“家里其实还有钱,你给的还剩了不少,就是我跟你妈都觉得,这是你挣的钱,得你做主才好。”

  “爸,我知道,别人看咱家箍了新窑,有啥事情就都会来找你们借钱,该不该借确实为难,今后就这样吧,谁要是平时处得好的人家,有人得了急病,或者娃娃念书缺钱,这个可以借,其他的就算了,不然咱家钱再多也填不完这些窟窿!”

  高加林还要念三年的书,就算把他俩接到上海也没时间陪他们,而且他俩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就算去了上海也会觉得不畅快,还不如暂时让他俩待在老家,等将来条件合适再一起去大城市生活。

  而留在村里,就少不了会有这样的事儿,高加林今天也算是定好规矩,免得他俩为难。

  做人不能太滥好人,也不能太冷血,这么处理以后父母留在村里,要是遇到什么事情,那些受过恩惠的就会过来帮忙,高加林在外面也能放心些。

  至于那些白眼狼,相信高玉德也能分出来,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谁该帮谁不该帮,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不一会儿,高加旺就带着拖拉机过来了,兄弟俩一起去了他家,弄了几床被子垫在车斗里,让高玉亭躺在上面,连夜送到县医院。

  急诊医生检查后告诉他们,是急病,现在做手术很快就能恢复,要是晚几天送来可就不好说了。

  高加林马上交钱,第二天一早就送进手术室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高玉亭在医院住上个把星期,就可以出院了。

  高加旺喜极而泣,醒转过来马上给高加林打了欠条。

  接下来几天,几户走的比较近的人家,轮流来县里照顾高玉亭,高加林来的时候发现,高加旺学东西挺快的,几天时间就把医院里的规矩摸得清清楚楚。

  这时候他才想起来,高加旺以前读书的时候成绩也不错,可惜他家里非常困难,实在是没钱供他读书,他才辍学回家务农。

  认真考虑几天,高加林觉得高加旺是个很合适的人选,于是便瞅了个机会,把他喊出来,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问道,“加旺哥,等伯出院了,你打算咋办?”

第70章 刷名走全国

  “还能干啥,去银夏揽活挣钱呗!邻村有人在银夏,等回去问问看能不能带上我!”高加旺此前从未离开过宽州县,连去县城都少,现在为了挣钱,不得不去自己从未去过大城市闯荡。

  “大工一天五块,要是一直有活干,一年到头也不少挣!可人家都有技术,你只有一把力气,怕是只能当小工,一天两块,活还不好找!就算到了银夏,怕是也不好混啊!”高加林想起了孙少平去黄原揽工的经历,一时有些感慨。

  高加旺却会错了意,沉默片刻道,“不管再难,我肯定会想办法把钱还上!”

  “你想啥呢,我给你说的不是这个!我的意思是想给你找个赚钱更多的路子,就是要出远门,看你愿意不愿意!”高加林想来想去,觉得高加旺人品可靠,又懂得学习,很适合跟自己去上海。

  “加林,是我说错话了,这么大一笔钱压在头上,你不急着要,我可是想着早还早轻松,只要能挣到钱,再远的地方我也愿意去!”想到自己刚才的话,高加旺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你把加林想成啥人了?

  “不急,咱是一家人,互相帮衬也是应该的!你好好想想,想好了再跟家里人商量下,要是他们不反对,那过几天等伯病好回家,你就跟我去上海!不过你要是走了,家里咋办?”

  “家里还有我弟呢,地里的活干的完!先前跟他说的就是我去银夏揽活,他留下种地照顾俺爸妈,现在你让我去上海,那我就跟你去,我爸妈肯定也不会反对!”高加旺连干啥活都没问,他知道高加林肯定不会坑自己。

  几天后,拖拉机把高玉亭拉回了高家村,当天下午,婶婶就杀了家里下蛋的老母鸡,做了一桌子菜,喊高加林一家去他家里喝酒。

  吃完饭,高玉亭把高加林和高加旺、高加升兄弟俩叫到床边,“加林,加旺的东西已经收拾好了,你啥时候走,他就啥时候跟你去!加旺,到了上海要听加林的话,你要是敢不听,过年回来我把你腿打断!家里的事情你放心,有加升哩,咱们两家就这点地,他种的过来,再说还有我哩,医生说了,我再过一个月就能下地干活了。”

  “伯,你还是先把身体养好,可不敢逞强,不然又得去医院,安安心心把身体养好,加旺在外面也放心!等去了上海,我让他每个月都给你们写信。”高加林知道,高加旺在那么远的地方,他的家人肯定担心。

  高加林陪他聊了一会儿,约好后天出发去上海,这些天家里该忙的事儿已经忙完,是时候出去了。

  两天后,高加林就带着高加旺准备离开,除了还要养病的高玉亭,两家老老少少一起出动,把他们送到村外的公路上,一直看着他俩坐上班车,才一步三回头地回去。

  然后班车换邮车,邮车再转火车,一路上高加旺看着窗外和黄土高原截然不同的景致,惊讶的嘴巴几乎就没有合拢的时候,还不停地发出赞叹。

  “这么好的地,这儿的人家肯定天天都吃白馍馍吧?”这是路过关中平原的时候。

  “我滴个天神爷哩,咋有这么宽的河!”这是火车越过黄河的时候。

  “.”

  等进了上海,高加旺终于闭嘴了,因为他已经被如此繁华的城市震慑得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才好了;此前,他去过最繁华的地方不过是只有两条街的宽州县城,哪见识过这种场面?

  直到进了高加林的大洋房,高加旺才恢复了说话的本能,“加林,这是你的房子?你这.你现在成资本家了?电影里大资本家的房子怕是也没你这么宽敞吧?”

  “我那是资本家啊,就是写书挣了点钱,这房子也不算贵,你要是肯干,将来也会有这样的大房子!”高加林趁机开始画饼,不过他这个饼是可以实现的。

  “不敢想不敢想,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给俺家也箍几孔你家那么好的新窑!”高加旺连连摇头。

  暑假前,高加林就买了两张床,被褥也准备好了,旅途劳累的俩人闷头就睡,醒来高加林去巷口打了两个电话,等下班的时候,带着高加旺去见了牛新亮和谢超。

  “这是我哥,来帮我收拾房子的,过几天我要去广东采风,他要是有什么事情,劳烦你们照顾下!”

  二人爽快地答应下来,谢超还给高加林介绍了几个靠谱的木匠、瓦工,高加林见了见,觉得他们的技术确实不错,便让他们过来干活,高加旺一边帮忙干活一边监工。

  装修方案是高加林找人做的,这种老洋房最好是按照原来的风格进行装修,好在这时候还有一些解放前的老建筑师在,做方案也不算难。

  高加林继续待了几天,见这些工人还算踏实,高加旺也慢慢摸到了门道,便放心地离开了,买了一张去广州的硬卧,登上了49次特快,这趟车全程36个小时,在当下已经算是很快了。

  一天半后,晚上七点多,高加林顺利抵达广州站,一下车便感受到了阵阵闷热,买了张地图,按照上面的指引坐公交来到新港西路,在中山大学的招待所出示介绍信,要来个单人间睡下。

  早上醒来,高加林便准备去看看八十年代的广州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他一个从未来过广州的北方人,知道该去哪儿逛么?

  对此,高加林早有准备,他大摇大摆地走进中山大学的校园,遇到学生就问,“同学,请问你知道有哪些学生会的干部暑假没回家,还在宿舍待着么?”

  “知道啊,你找他们什么事儿?”

  “我叫高加林,写过点小说,这次来是想了解中山大学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有广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变化!”

  “啊!您就是高加林老师啊!哎呀,我可是太喜欢您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了,走,我这就带您去找他们!”

  这一幕丝毫没有出乎高加林的预料,以他现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完全可以刷名走全国。

第71章 希望之地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在大学校园里最受欢迎的是作家、诗人、歌手等文艺明星,他们完全可以只凭名气就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蹭吃蹭喝蹭住完全不成问题。

  矮大紧当年和老狼一起去海南闯荡失败,流落到厦门,就靠自己的名气被厦门大学的女生供养过一段时间,直到多年以后,他依旧很怀念这段时光。

  所以在电影《那时花开》中恋恋不舍地回忆当年的美好:那个时候的大学,就像唐宋时代的青楼,流浪江湖的诗人歌手画家屡屡得手。

  这句台词把大学比作青楼着实不妥,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大学生们的审美喜好。

  高加林作为全国知名的青春文学作家,如今来到中山大学,自然会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很快就见到了暑假依旧留守的学生干部们。

  这也正常,如今交通不方便,很多家境比较一般,或者热心学习的学生在寒暑假也会待在学校,比如《大江大河》里的宋运辉,大学四年也就只回去了一两次而已。

  坐在中山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常建辉的宿舍里,闻讯赶来的学生们把宿舍挤得满满当当,听高加林侃侃而谈,聊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又拉着高加林去食堂美美地吃了一顿。

  回来就在常建辉的宿舍午休,醒来后常建辉听说高加林想看看广州在改革开发时期的变化,便联系了几个广州本地的同学,带高加林把城里城外逛了个遍。

  高加林看到街头行人匆忙,车流不息,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朝气,做生意的人明显比内陆城市多得多,人们或是在人流密集处摆地摊,或者推着小车吆喝,一个个脸上都满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累了,高加林请他们去路边的茶摊喝茶,一个小细节引起了高加林的注意,只见茶摊顶棚下挂着醒目的横幅,上面写着“如发现茶杯无消毒的奖五角”。

  和其他地方那些“不得无故殴打顾客”的警示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广州现在已经意识到服务意识是决定服务行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晚上七八点以后,内陆绝大多数城市已经安静下来,广州却依旧热闹,小商小贩在路灯下摆起了地摊,把牛仔裤、墨镜等商品摆出来,大声喊着“出口返内销”之类的噱头,一下就吸引了大量顾客前来购买。

  他们在挑选的时候,嘴里还时不时蹦出几个港台明星的名字,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广东人可以说是最早接触这些信息的人群。

  其它地方的老百姓还在为龚雪、周里京、唐国强着迷的时候,他们聊的却是成龙、周润发、徐小凤、邓丽君。

  逛完地摊,常建辉神秘兮兮地带着高加林钻进一条小巷,每人交了五毛钱,进去看录像,一瞅见这个高加林顿时不困了,李丽珍、邱淑贞等人的倩影在他脑海中不断徘徊。

  可惜今天播的不是他想的那种片子,而是一部狄龙主演的武侠片,里面有句台词让高加林大开眼界。

  狄龙扮演的主角强暴了林珍奇扮演的女主,醒来后,女主委屈地道,“我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整个心已经是你的了,你何必还要强暴我?”

  狄龙冷冰冰地擦着宝剑,“我习惯了!”

  这四个字看得高加林直拍大腿,这台词太绝了,到底是哪个鬼才想出来的啊!

  逛完广州,又坐火车去了特区,下车直奔深圳大学,故技重施又找到一批免费的向导,陪着他四处参观。

  这里的活力比广州更加蓬勃,“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宣传语随处可见,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整个城市几乎一天一个样。

  甚至就连公共厕所也跟其它地方的不一样,这里的厕所门口除了男女,还有gens、Lady之类的字样,想来肯定有外宾跑错过厕所,而能注意到这种小细节并及时进行纠正,或许就是特区能迅速腾飞的原因之一吧?

  路过特区中学的时候,正巧碰到学生放学,高加林特意多看了一会儿,可惜没瞅见那个叫腾腾的孩子,不然找他问个路,听他喊声叔叔,这感觉肯定不错。

  白天参观,晚上回到蹭住的宿舍,赶紧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准备等参观结束回去之后,就把这些素材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整理成文章,请张立峰帮忙投递给合适的报刊杂志。

  他并不打算只做一个单纯的作家,还有其他野心,而这篇文章就等于是敲门砖。

  特区逛完,又去了海南,如今海南还没有独立建省,依旧属于广东管辖,只是行政级别比较特殊,并不像其它地区那样由地区行署管理,而是统合成海南行政区。

  现在整个岛都处于癫狂之中,当地老百姓疯狂地追逐着汽车批文,只要能弄到一张批文,转手卖出去就可以赚个上万元。

  班不上了,工作不干了,甭管是幼儿园的老师还是机关的干部,人人争跑批文,个个倒卖汽车,就连一些大学生也参与进去,甚至连课都顾不上上了,不少学生期末考试都挂了科。

首节上一节25/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