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用这么严肃,我们年龄相仿,还是随意一些的好。”高加林客气地说道。
“不不不,中国有句古话叫‘达者为先’,您在文学的道路上已经远远地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尊称您先生也是应该的!”对方依旧坚持,这可万万不能马虎,不然就太失礼了。
他们非要这样,高加林也就不再勉强,舒舒服服地接受了他们的敬意,考虑到这次是友好交流,高加林也说了点他们爱听的话,“我在学校的时候,也读了不少日本作家的作品,其中有几本很是喜欢。”
“诶,先生您最喜欢那几位作家的什么作品?”立刻有人激动地发问,言语之间颇有几分与有荣焉的感觉。
“首先是夏目漱石先生的《三四郎》,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三四郎从一个乡下毕业的高中生成长为一名东京大学生的经历,倒是和我本人颇有相似;我第一部小说写的也是一群不同身份的少年在进入大学后的成长。”
几名东大学生立刻站得笔直,满是骄傲地回应,“夏目老师是我们霓虹的国宝级作家,同时也是我们东大所有学子心中的骄傲。”
“还有川端康成先生的《伊豆的舞女》,那种青春少年似恋非恋的思慕之情实在是让人着迷。”
他们脸上的骄傲就更浓了,“川端老师也是我们东大毕业的。”
看到他们这么臭屁的样子,高加林不禁生出了几分恶趣味,于是便又报出了一名日本作家的名字,“最后是小林多喜二先生的《蟹工船》.”
“咳咳咳咳!”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有人忍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他们不敢让高加林继续说下去了。
因为小林多喜二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蟹工船》更是描写失业工人、破产农民、贫苦学生和童工被骗到蟹工船上,不堪压榨起来反抗的故事。
要是早些年还稍微好点,东大校园里面也有左派,可随着重信房子入狱、中美关系恢复正常,日本的左翼已经逐渐衰落,连带着小林多喜二这样的作家也变得敏感起来。
“Sensei,既然您喜欢夏目老师和川端老师的作品,那我们就去文学部参观交流吧。”这时候也顾不得失礼了,负责接待他的学生连忙岔开话题,带着他们向文学部走去。
到了文学部,一名大腮帮子的学生迎了上来,啪的一个九十度鞠躬,“欢迎各位来到东大文学部,我是负责接待的二年级学生香川照之!请多多指教!”
高加林一个恍惚,差点听成“大哥大嫂过年好”了,没想到一来就遇到熟人了,这时候大和田董事看起来还很稚嫩么。
众人跟随香川照之一起进到里面,看了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人留下的藏品,参观了东大文学部的历史展示,然后就和前几次一样,和东大文学部的学生们坐到一起交流起来。
高加林凭借作家的身份成为此次交流的焦点,许多学生都对他们充满敬意,好奇地询问着高加林的作品内容,以及他写作的经历。
高加林选了几个他们感兴趣的段子聊了聊,现场的气氛很快就变得热烈起来,几名女生眼里甚至都开始冒星星了,高加林不禁有些遗憾,如果这次不是官方活动,恐怕自己只要稍微暗示下,就有妹子会高高兴兴地跟自己走了,甚至几个人一起过来找他都不是不可能。
又聊了一会儿,有人忍不住问道,“Sensei,您来霓虹这几天,有没有新的创作灵感呢?”
“我还真有一个不错的故事。”
感谢落叶情思89的万赏
第94章 昭和米国物语
“哦?老师不愧是大作家,这么快就有了灵感,不知我们是否有幸聆听?”东大文学部的学子们眼神立刻变得热切起来。
他们很想知道,一位来自中国的作家,在他笔下的霓虹人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高加林眼角的余光留意着随队领导,发现他并没有阻止自己说话的意思,反倒跟这些东大学生一样颇为期待,这才开口说道,“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
“诶,科幻小说?这有些上不了台面吧?”有东大学生小声议论着。
一名高年级的学长立刻低声训斥,“说什么呐,小左松京老师的《日本沉没》不也是经典作品么?还有关于未来的故事也不一定是科幻小说啊?乔治-奥威尔先生的《1984》,阿道司-赫胥黎先生的《美丽新世界》不就是这样么?不要说话,安静地听高老师讲。”
高加林没有在意这点小插曲,他继续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昭和六十六年,霓虹挥舞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之剑,几乎买下了整个美国,汹涌而来的移民潮将霓虹文化植入美洲大陆。”
“阿迈瑞肯,曾经是世界舞台中央的领袖,如今却成了霓虹经济与文化的殖民地;两种文明在时光的流淌中急速融合,虽然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也逐渐适应了这种未曾想象的生活;我这个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诶!”
“诶!诶!”
现场顿时骚动起来,东大的学子们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没办法,这个故事实在是太对他们的胃口了。
如今的霓虹,正处于国民自信心爆棚的阶段,人潮涌动的东京街头,巨大的广告招牌应接不暇,涩谷的灯红酒绿和汽车轰鸣奏响了日本经济繁荣的进行曲。
前进!向着美国前进!没有飞机大炮的震耳欲聋,在商业的无声战场上,霓虹人用物美价廉的霓虹制造征服了美国市场。
当美国人站在时代广场,看着大屏幕上日本企业的广告,听着用索尼音响播放的迪斯科舞曲,还有满大街跑着的丰田汽车时,心中一定有个疑问:究竟是谁打赢了二战?
虽然去年刚刚签署了《广场协定》,可大多数霓虹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协定代表着什么,反而因为日元的升值而狂喜,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就可以用同样数额的日元买下更多东西了。
阔气的霓虹人开始挥舞钞票,在全世界买买买,梵高的油画,香奈儿的礼服,奔驰的汽车,甚至是美国的大楼,只要有人卖,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出高价买!
在这样的背景下讲述《昭和米国物语》的故事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后世的霓虹人看到铃空游戏的宣传片,只会当成乐子,而现在的霓虹人却会坚定地认为,这些真的有可能发生!
今年是昭和六十一年,如果按照之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五年后买下米国虽然有些夸张,却也不是完全不现实。
带队的老师听到这儿不安地挪了挪身子,可看到这些学生如此高兴,又重新坐了回去,只是交流么,而且也没说国内的事情,就由他去吧,等回去再批评好了。
“Sensei,下面呢?”东大学子们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下面可长着呢?你们确定想听?”高加林边问边飞快地转动脑子,铃空游戏放出来的信息非常有限,这个故事到底该怎么编啊?
“嗨!请Sensei赐教。”同学们一起鞠躬。
高加林只能先把铃空游戏已经透露的信息放出来,“曾以好莱坞为名的新横滨是千草蝶子和妹妹此次远行的目的地,这名19岁的少女渴望成为一名电影明星,来这里是为了一部新的动作电影的试镜,如果成功她就能作为一名替身演员出道。”
“如今的阿迈瑞肯到处都是霓虹文化的痕迹,新横滨市郊山顶上的巨大广告牌已经从‘HOLLYWOOD’换成了‘NEO-YOKOHAMA(新横滨)’。”
“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身穿和服,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上挂满了写着‘雷门’字样的红灯笼,穿越阿迈瑞肯的大陆公路上,随处可见鸟居的踪迹”
随着高加林的描述,台下的学生们脸上纷纷浮现出幸福的笑容,就连一些年轻老师也不例外,这些画面实在是太美好、太让人向往了。
这就是其他国家对如今日美实力对比的印象么?太好了,简直太好了,我们霓虹人一定会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将米国鬼畜的土地都买下来,让阿迈瑞肯变成霓虹人的天堂。
高加林细致地描绘着游戏预告片里的画面,甚至还自己编了一些,这些素材都是他在国内图书馆里看到的,倒也不怕其它人问。
一口气水游戏画面水了半个多小时,台下依旧静静地听着,富有霓虹特色的文化印记出现在阿迈瑞肯的土地上,这样的画面现场的霓虹人怎么听都不会觉得腻。
实在是没啥编的了,高加林又讲起游戏的主线,“然而千草蝶子抵达机场不久,一群神秘的黑衣人就刺杀了她,将她掩埋于城外的荒野中,妹妹也不知所踪,蝶子的梦想在这里终结了.不知多久之后,久违的空气忽然在她肺部充盈,从土里爬出来,蝶子重新拥有了生命。”
嗯?带队老师皱起了眉头,封建迷信?这可不兴讲啊。
好在高加林很快解释了原因,“不知过了多久,原本已经没有呼吸的蝶子,从土里爬了出来;让她感到十分惊讶的不仅是自己还活着,还有遭受‘灾变’,因为阿迈瑞肯生物公司的违规实验,人纷纷变成了怪物,各种奇异的怪物和残存的人类们争夺为数不多的资源,黑道和土匪的战国时代,庞大神秘的组织试图重建社会秩序.”
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老师又坐了回去。
台下的人都听嗨了,霓虹买下米国已经够爽的了,现在整个米国都崩溃了,那就更爽了,简直比吸了不该吸的东西还爽。
就在高加林编无可编的时候,一名秃了半边脑袋的中年人忍不住冲上台,九十度鞠躬,“高先生,请务必把这部作品写出来!”
第95章 咱也能挣外汇了
上来的人叫壬生平太,二十多年前从东大毕业,现任德间书店图书出版部次长,今天正好有事回母校,听说有中国青年过来交流,考虑到书店老板德间康快和中国的关系一向很好,便过来看看热闹,没想到这一看竟然给德间书店找到了一本注定会畅销的书。
这样的故事,放到1986年的霓虹,怎么可能不火?只要能顺利拿到版权,那就是大把大把的奖金啊!一想到这些壬生平太哪里还能按捺得住?没等高加林讲完就冲了上来。
带队的老师原本打算阻止来着,却被壬生平太一句话就拦住了,“这位先生,鄙社社长德间康快先生一向对华友好,当年还曾经接受过伍豪先生的接见,前两年又和贵国合作,拍摄了反映中日友好的电影《一盘没下完的棋》、历史片《敦煌》,把这样的作品交给我们完全可以放心。”
德间康快一向是和平主义者,二战的时候因为反战被右翼分子打掉过牙齿,中日恢复来往,他又第一时间多次代表霓虹出版界、文化界访问中国。
这样的对华友好人士在培训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过,如今遇到德间康快的下属,老师还真不好阻拦,只能使出拖字诀,“等回去后我们开会讨论下吧。”
“高老师,我们是很有诚意的,我们一定会把这本书做好,拜托了!”壬生平太又是九十度鞠躬。
“拜托了,Sensei!请务必把这部作品写出来。”台下的东大学生们也像是被风吹过的稻田一样,齐刷刷弯下腰来,如此精彩的故事,只听了个开头,这简直太难受了。
就连东大负责接待他们的学校管理人员也过来帮忙说话,“诸位,这样的作品要是写出来,一定会成为我们两国青年交流的一段佳话,所以请务必答应。”
这下带队的老师也被架得有点下不来台了,人家都把这本书的意义抬高到这种地步,我要是拒绝的话岂不就成了影响两国关系的罪人?
“我一定会把诸位的热情传递给代表团。”他只能如此回答。
“拜托了!”在场的霓虹人又是齐刷刷鞠躬。
交流时间结束,霓虹人一路把他们送上大巴车,又鞠躬目送他们离去,直到再也看不到这些人的身影,带队老师才松了一口气,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高加林说道,“你呀你,今天可是把我吓了一跳。”
“对不起,他们实在是太热情了,我脑子里刚好又有这样的故事,一时没忍住就说了出来。”高加林连忙诚恳地道歉,不管心里怎么想,态度一定要做足了。
见他如此懂事,带队老师也就不再计较,“倒也不怪你,要是德间康快先生知道这件事,说不定领导还会表扬你呢。”
德间康快可是知名对话友好人士,有跟国内高层联系的渠道,他要是帮着说句话,这次的来日交流就是莫大的成功,他们这些参与者也会得到表彰奖励。
事实上,德间书店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关心这本书,刚回到住处,德间康快就亲自打来电话,邀请高加林去德间书店参观,顺便聊聊《昭和米国物语》的事。
代表团团长立刻把高加林叫过去,认真地听他讲完了故事大纲,他觉得有点别扭,霓虹买下米国?还有丧尸?这都是啥玩意儿啊?
他忍不住问道,“这些东西你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米国的资料是我在图书馆里看到的,团系统要求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积极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增强对国际形势的了解.”高加林拿出了一个让团长无话可说的理由,米国信息这关算是过了。
“霓虹的资料有在图书馆里看到的,有来日前老师培训的,还有这些天观察到的;至于丧尸这一概念的来源主要有两点,第一是1953年首先发现于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的水俣病,这是由工业污染造成的慢性汞,会造成智力下降、畏光等症状。”
“第二则是写《春风得意梅龙镇》的时候,从一位宝岛编剧口中了解到如今美国比较流行丧尸片,这些影片主要讲述美国进行不人道的人体实验、生物实验,受害者会变成失去理智的怪物”
这些都是真的,高加林确实和那位编剧聊过丧尸片的话题。
1932年,史上第一部丧尸片《白色僵尸》出世,讲述海地的一名巫师借助巫毒术复活丧尸为其工作。
1968年,乔治-A-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横空出世,把丧尸从巫毒教的摆布下解脱,正式开创了丧尸片这个恐怖电影类型。
到如今后世那些丧尸片的基本概念都已经成型,高加林说的内容都能在公开资料里找到。
说完来源,高加林又谈了自己对丧尸片的理解,“我认为这种影片是美国文艺工作者在利用一种隐晦的方式,来批判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普通人被异化成了毫无理智的丧尸”
“好了好了,最后这段话咱们俩说说就好,可不要和外国友人说,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团长连忙摆手制止,他现在倒是信了个七七八八,因为他听完也是类似的感觉。
团长考虑一番,又和国内联系了几次,最终同意高加林去德间书店参观,要是其他书店可能还不会答应,德间书店实在是不好推辞。
没办法,德间康快的面子太大了,人家多次来华访问,促成了多项文化领域的合作交流,还接受过伍豪同志的接见,这可是真正的外国友人,要是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实在是说不过去。
临行前,团长一再叮嘱,“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展示出我们的友好最重要的是,昨天晚上最后那些话千万不要说。”
来到德间书店,壬生平太在门口把他们迎了进去,带着他们参观了一圈儿,重点介绍了那几部中日合作的文艺作品。
然后把他们带到会客室里面,奉上茶水点心,开门见山说道,“在霓虹,作家出书一般可以拿到8%到14%的版税,鄙社愿意给出最高14%的版税,还请高老师千万不要推辞。”
呦呵,咱也能挣外汇了?
第96章 稿费的问题
“高老师,鄙社从事图书出版行业已经35年了,对霓虹图书市场有着非常清晰的了解,根据我们的研判,您这本《昭和米国物语》有很大概率进入年度畅销榜,拿下百万册以上的销量!”
壬生平太开始给高加林算账,“按照1500一册的价格计算,一百万册您就能拿到两亿一千万的版税,以现在的汇率,相当于一百二十四万美元。”
这个数字并不夸张,霓虹如今的图书出版业还是比较火爆的,明年村上春树完成了他的经典之作《挪威的森林》,十年间创下了700万册的销量。
此后,他每次拿出新书,都能迅速登上图书畅销榜前列,获得百万册以上的销量。
以《昭和米国物语》的噱头,取得百万册销量并非夸张,甚至再翻上几倍也不是不可能,现在可是霓虹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他们都相信霓虹真的能买下整个美国,这样的作品正好戳中了他们的G点,想不畅销都不可能。
听到这个数字,陪同的带队老师不由得呼吸加速,因为去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仅有26.44亿美元,现在高加林一本书就差不多能帮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两千分之一,比好些国营大厂忙活一年还多。
一方面是外汇的诱惑,另一方面是德间康快的面子,德间书店同时祭出了这两样法宝,让中方代表团实在是难以抗拒。
参观结束,回去后马上进行了汇报,而德间康快也利用自己的渠道向一些熟悉的中方领导表达了意愿,终于在高加林回国前拿到了肯定的答复,他们同意了这次合作。
高加林也接到了正式通知,“德间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一向很支持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如今有这样的机会,要是没问题的话,你就答应德间先生吧。”
“有问题,我现在脑子里只有大概框架,想要填充细节,拿出完整的故事,恐怕需要阅读很多资料,因为这个故事是以日本和美国为背景写的,我的积累还不足以撑起这样的作品。”高加林诚恳地说道。
团长皱了皱眉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做?”
他心里犯着嘀咕,这高加林该不是想用这个做理由留在日本吧?
高加林可没这么想,“我想请德间书店帮忙搜集素材,同时请您帮忙寻找一位精通日文的国内专家帮我翻译这些素材,以及等我写好后再把这部书翻译成日文。”
听到这话,团长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没问题,只要能能把书写好,我们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