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中午,高加林登上了回国的航班,离开前坪井千夏颇为不舍,眼泪都差点传来了,好在德间书店和高加林约定,等《昭和米国物语》销量突破千万册的时候,高加林会过来参加庆功会,以现在的销售速度,或许这一天并不遥远,到时候他俩就又可以见面了。
下了飞机,高加林第一时间拜会了那位文化部门的领导,领导见到他很高兴,“加林啊,这些天我可是没少听夸你的话,你这次出去替咱们国家争了光,我代表大家感谢你。”
高加林连忙谦虚地回应,领导握着他的手,一直到沙发边才松开,又亲自给他倒茶,也不怪他如此厚待,实在是《昭和米国物语》的影响力太大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没哪部文艺作品能在国外有如此轰动的效果。
还给国家带来了宝贵的外汇,帮国家争取到了派遣人才学习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高加林明明已经在海外名利双收,却没有丝毫沉迷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纸醉金迷,约定的时间一到,就毫不犹豫地回国了,让他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如此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才,那自然要好生对待。
要是高加林听到他的心里话,恐怕会有些惭愧,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纸醉金迷可是沉迷得很呐,现在还在怀念跟坪井千夏一起渡过的腐朽时光呢。
领导也没只是表扬,还给了他实际的好处,“你到现在还没有加入作协吧?前两天我去作协开会,提了一句,他们决定马上吸纳你进来,补选你为主席团委员,你明天去趟作协,把手续办了吧!”
“谢谢领导,我明天一早就去。”高加林应了下来。
加入作协不光听起来好听,最主要的是作协主席团的成员也享有一定的身份待遇,这些待遇能给他带来很多福利,最直观的就是买机票和火车票了。
以前高加林根本没资格坐飞机,火车票也得找人才能买到硬卧票,现在亮出全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的身份,就能光明正大的买飞机票和软卧火车票了。
等领导讲得差不多了,高加林从包里拿出一摞稿子递过去,“我在日本期间,和日本文化界人士交流后,写了对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看法,还请领导指正。”
“哦?这我可得好好看看,你上次写的对日本经济的看法就很有见地,这份稿子也一定言之有物。”领导接过翻看起来,只大概扫了一遍就连连夸奖,“写的确实不错,这里面有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等看完了我转交给内参发表,让其他领导也读一读。”
在京城待了几天,向有关领导汇报了这段时间的工作,去作协领了自己的证件,高加林就登上了返回学校的火车,拿着委员证,他直接在窗口就买到了软卧车票。
一路舒舒服服躺回上海,高加林把东西往大洋房一放,就去家门口的公共电话店给上影厂打了个电话,史淑君接到电话连声客气,“应该我去拜访你,怎么能让你来找我呢?”
“应该的,您是长辈么,而且我还没去电影厂,正好过去长长见识。”
到了电影厂,三言两语就敲定了改编事宜,高加林还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学学怎么写剧本,他倒不是想要写作费,有了《昭和米国物语》的稿费,他已经看不上这点小钱了。
主要是锻炼自己的能力,万一将来去其他世界当导演,这本事不就派上用场了么?
“我这学期缺的课比较多,接下来一段时间要专心学习,恐怕到暑假才能把剧本给您。”高加林讲了自己的进度。
“没关系,电影筹备也需要时间,暑假交稿足够了,等准备工作做好,正好是上戏新生入学的时间,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挑演员,小说是你写的,人物你最熟悉,我们也得尊重你的意见。”史淑君很客气。
“好,您一个电话,我随叫随到。”高加林满口答应。
哎,来的不是时候,龚雪已经从上影厂离开了,高加林只好去上戏看看,有没有能让自己眼睛一亮的姑娘了。
回到学校,把小礼物给舍友们发了发,高加林就拿起他不在这段时间积攒的信件看了起来,一封来自四川的信吸引了他的注意。
写信人是《科幻世界》的主编杨潇,她在信里郑重地感谢了高加林,从改开到83年,可谓是国内科幻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科幻作家。
可惜这种好时光随着“清理精神污染”运动戛然而止,《科幻世界》也陷入困境。
而最近,因为《昭和米国物语》在日本的畅销,对科幻文学的束缚有所松动,《科幻世界》终于能喘口气了,所以杨潇专门来信感谢。
没想到还会有这样的影响?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销假、上课、学习、考试、组织学生活动.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一转眼又到了暑假。
这几天两更,让我缓缓,缓好了回来加更
第110章 选角
这个暑假高加林过得很是舒服,回家直接买机票,先从上海飞西安,再从西安飞银夏,原本好几天的路程,如今两天就到了。
陪了几天父母,高加林再次外出进行社会调查,上次去的是南方,这回飞东北。
如今的东北,发展速度已经被南方甩在身后,但还没有十年后那么严重,很多地方依旧保留了老大哥的风光,比如说美食。
当下手艺最好的厨师不在京城、不在上海,而是在沈阳,1983年的全国名厨大赛,辽菜大师刘敬贤力压陈宗明先生的师傅颜景祥、大董创始人董振祥的师傅王义均,位居全国十大名厨之首。
经济基础越好的地方越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能培养出刘敬贤这样的名厨,和沈阳过去的积累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而十多年以后,除非是本地人或者资深老饕,其它人谁还听过辽菜啊?
一下飞机就直奔刘敬贤掌勺的鹿鸣春饭店,这时候写《春风得意梅龙镇》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一说明自己的身份,刘大师亲自出来招待,亲自下厨为高加林做了兰花熊掌、游龙戏凤等拿下全国冠军的名菜。
这要是换成一般人,能吃上刘大师徒弟的手艺就不错了,哪有机会品尝大师尽心尽力亲手烹饪的美食?以后高加林再去其他知名餐厅吃饭,待遇绝对比隋坡高。
在东北三省转了一圈,高加林明显能感觉到这里的暮气有些重,民营经济远没有南方那么发达。
后世很多人分析东北没落的原因,有人将其归结于领导的守旧腐败,有人责怪工人偷懒,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关键在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是国内内循环,东北基础好、重工业发达,理所当然地当上了老大哥。
现如今国内经济开始慢慢和全球经济相融合,外循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此一来气候更适宜、地理位置更优越的南方沿海城市便占据了上风。
依旧沉迷于过去辉煌的东北便逐渐被拉开了差距,就算他们能及时反应过来,也无法改变东北缺乏优质良港、冬季气候过于寒冷的缺陷。
纵观全球经济格局,高纬度的经济发达城市可谓少之又少,这个问题谁来都难以解决。
高加林将东北所见所闻整理出来写成稿子投递给内参,在这篇文章里他指出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根本性的缺陷他解决不了,细节问题还是能提供一些解决方案的,若是能让一部分人的生活好起来,那也算没白来。
这趟旅程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然后便返回上海,又通过谢超的介绍拿下了几套不错的大洋房,把房子交给高加旺等人去收拾,他自己则待在泰安路,安心地写起了剧本。
按照史淑君导演的规划,她想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拍成两部电影,第一部讲述主角孙少平从陕北山沟里来到上海,和钟跃民、宋运辉、祁同伟、周秉义等人结识,逐渐融入大学生活的事。
第二部在讲他们临近毕业,从大学到社会的过渡期发生的种种故事。
这一安排正好和高加林当初写书的经过相吻合,因为电影时长有限,要是把他们从大一到大四的故事全塞到一部电影里,就显得太仓促了,很多东西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交代。
而且重点也会产生冲突,你到底重点讲刚入学还是临近毕业啊?讲了这个另一个就得省略,两个都讲不光时间不够,观众看了也会犯迷糊。
所以一部电影最好只讲一个重点,按照顺序,第一部自然是讲他们入学前后的经历。
剧本的写作和小说不同,小说通过文字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使读者能够通过想象进入故事世界,可以直接阅读,不需要另外加工。
剧本则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所有描写的东西需要能用画面和声音呈现,读者直接看剧本会犯迷糊,因为这并不是成品,而是用来执导拍摄的,最终的电影才是成品。
高加林请史淑君帮忙介绍了一位资深编剧来给自己进行指导,一边学习一边完成剧本的写作,等初稿完成后拿去给史淑君和其他剧组主要成员看。
他们看过又给高加林提了一些修改建议,高加林再拿回去修改,经过两三轮修改,剧本终于完成了。
剧本里的校园场景基本都是以浦江学院为原型写的,这样等电影开始拍摄的时候,剧组就会来浦江学院取景。
将来电影上映,全国观众都能从中领略到浦江学院的风采,这也算是高加林给母校的回报吧。
史淑君对此并无异议,浦江学院就在上海,将来剧组去拍摄也方便,她立刻拿着剧本去办理审批手续,申请资金、设备,争取尽快把这部电影拍出来。
高加林则回到了浦江学院,报到登记,组织同学们去火车站、汽车站迎接新生,参加校学生会、市学联的换届选举,在这几次会议上,高加林大获全胜,顺利当选浦江学院校学生会主席,和市学联主席。
等再过一阵儿全国学联开会,他几乎肯定可以成为全国学联主席团成员,原因很简单,他是上海所有学生的代表,以上海在全国政治领域的地位,只要主席团成员超过两个,那就必定有一个是上海的。
上课、去图书馆看书、主持学生会和学联的工作,高加林的生活恢复正轨,就是给《故事会》的稿子飞快地变少了,《昭和米国物语》源源不断地给高加林带来大笔收入,他现在已经看不上这点小钱了。
只有突然想起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出于释放表达欲的想法,还能给他们写点,其他时候高加林就只能和约稿说抱歉了。
不知不觉新学期已经开始一个月了,这天下课,高加林接到了史淑君的电话,“各种手续都跑下来了,明天你抽个时间,跟我一起去选角。”
第111章 内地第一美女
史淑君带高加林去的是上海戏剧学院,这也是国内影视界最有名的几所院校之一,曾经培养了很多影视明星。
来到用于选角的会议室,史淑君给高加林介绍道,“咱们这部电影要拍的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所以找大一新生最合适,他们最能体会那些主要角色的心情,本色演出就够了。”
“学校的老师原本不想让大一新生就出来拍戏,听我这么一说才同意,咱们这部戏算是破例了;其他剧组想要找人,就只能找大三、大四的学生。”
“今天咱们主要看大一新生,要是实在没有合适的,再看大二学生;其他配角倒是好找,老师、学校领导这些找厂里的资深演员就行,要是你们学校的老师、领导愿意客串,也可以让他们本色演出;诶,对了,你要是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客串个学生会干部之类的角色么!”
“我就不用了吧?”高加林下意识拒绝,他又不是斯坦-李,没有这个爱好。
“先别急着下决定,原本就有这样的角色,让其他人演还真不一定有你合适。”史淑君原本只是随口一说,说完倒是越看越觉得合适。
刚聊了几句,《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剧组剧务唐启东拿着一份名单走了进来,“导演,高老师,学生们都过来了,咱们现在就开始?”
“不用喊我老师,叫我小高就行。”高加林客气道。
在日本,他可以心安理得的听他们喊自己的Sensei,回到国内,还是谦虚一点儿的好,自己才二十岁,就让一群三四十的人喊老师,确实有点不合适,他又不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小鲜肉。
“那我还是叫您高编剧吧,在剧组还是称职务好一点。”唐启东人情练达,马上就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称呼,这样既显得尊敬,喊起来也不会觉得受委屈。
“叫编剧就挺好的。”史淑君接过名单扫了一眼,“咦,这个叫高宏亮的似乎参加过《红楼梦》的拍摄吧?有基础挺好的,让他先进来试试。”
《红楼梦》现在还没有播出,不过作为业内人士,史淑君也听说过一些剧组的情况,便认出了在剧中扮演贾琏的演员。
不一会儿,一位浓眉大眼、鼻梁挺直的大帅哥便走了进来,“导演好,各位老师好,我是上戏大一新生高宏亮。”
他底子不错,演技也扎实,可惜命运不济,一直没遇到啥好机会,出演过最有名的角色大概就是《康熙王朝》里的书生伍次友了,不知道这会能否给他的命运带来改变。
“你是延边人?东北话会说么?”史淑君看着资料问道。
“会,从小在东北长大,肯定会说。”高宏亮说完立马给大家表演了一段。
史淑君给出了个小品,又让他读了几句台词,在他的名字后面打了个勾,“可以了,要是有决定我们会通知你的,出去的时候麻烦把盖丽丽喊进来。”
“史导想让他演周秉义?”高加林问道。
“他之前在文工团工作,身上的学生气淡了点,不过周秉义原本心思就比较深沉,不太像大一新生,他来演倒是刚好合适,而且演技也合格,能帮着带一带其他演员。”史淑君解释了一番。
“确实挺不错。”高加林点点头,也没有反对。
话音刚落,一个长腿妹子就快步走了进来,落落大方的鞠躬打招呼,“导演,各位老师好,我是盖丽丽,山东青岛人,十岁去了北京舞蹈学院学民族舞,后来去了北影厂当演员,拍了两年戏,觉得自己有所欠缺,就报考了上戏”
原来是个青岛小曼,这可是跟巴蜀幺妹儿、南京潘西、长沙妹坨、西域古丽齐名的特产,今天一见果然不错。
盖丽丽演技不错,拿过百花奖最佳女主,得过金鹰奖、金鸡奖的提名,一番测试,史淑君也在她的名字后面打了个钩,“这姑娘性格大气,让她扮演田晓霞挺合适的,能演出田晓霞的性格来。”
高加林在小说里沿用了原著的设定,田晓霞活泼开朗,做事风风火火,有点像男孩子,跟盖丽丽刚才体现出来的性格气质颇有几分相似。
年轻演员经验不足,用他们本身的特点来选择演员是个不错的法子。
又面试了几位演员,史淑君找到了扮演主角孙少平的人选,来自西安的大一新生尹铸胜,他日后演过的知名影视剧就多了。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林九郎,《大秦赋》里的周赧王,《觉醒年代》里的吴炳湘,《风起陇西》里的李严等等。
不过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在话剧领域,先凭借《白娘娘》里的许仙陆续获得许仙“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配角奖、“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振兴奖;后来又依靠在《商鞅》中的出色演出拿到了国内话剧领域最高奖梅花奖。
而且他还会一点儿陕北话,扮演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孙少平正好合适。
钟跃民一角给了来自京城的孙思翰,他一米八的个子,能撑得起钟跃民的气场,而且也熟悉京城顽主身上那股子混不吝的气质,好好调教一番,演钟跃民倒也不错。
周蓉初定为来自广东的杨春荣,她日后不光拿过梅花奖,还拿过话剧领域的金狮奖,名声不显演技天赋却非常高,周蓉性格比较复杂,一般人把握不住,必须得她这样天赋突出的人才行。
宋运辉则由王学明扮演,他身上有股子书卷气,和宋运辉的气质相吻合,他也没辜负这股书卷气,多年以后已经是上戏表演系的教授、硕士生导师了。
到现在,主要角色里就差祁同伟、虞山卿和周晓白了,虞山卿还好点,就算现在找不到,去大二学生里面挑个能演出市侩气的学生就行,剩下两个可不好找。
祁同伟必须是个大帅哥,周晓白也是女生里的颜值担当,外形必须让观众信服。
很快,下一名新生进来了,高加林顿时眼睛一亮,这位可是被港台媒体成为内地第一美女。
第112章 您能给我讲戏么?
八十年代有很多各有特色的美女,很多好事者还评出了榜单,什么南龚雪北朱琳啦,这两位确实出色,其它能被人记住的也不遑多让。
比如说妲己,举手投足、一笑一颦之间都是妩媚妖娆,撩人于无形之中,不光征服了内地观众,在两岸联合制作的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里,她扮演的大隋公主杨吉儿也是艳压群芳,那回眸一笑是多少人心中难以忘怀的梦啊。
再比如刚进来的陈虹,五官精致而和谐,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东方女性的温婉与魅力,兼具端庄大气与艳丽妩媚,以至于港台媒体给她送上了内地第一美女的名号。
“导演好,各位老师好,我是陈虹,来自江西上饶,以前没演过戏,不过我中学一直担任文艺部长,有一定表演经验。”陈虹显得有些紧张。
这也是难免的,盖丽丽、高宏亮等人都拍过影视作品,而她还是第一次参加试镜。
百科上说她去年拍摄过电影《这里有泉水》,很有可能是瞎扯,因为百科原文本身就有矛盾,上一句还说陈虹85年参加《这里有泉水》的拍摄,下一句又讲她86年才考上上戏,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而且单搜《这里有泉水》,只能搜到一部55年的日本影片,根本找不到同名的国产电影,也找不到她在剧中的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