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80节

  把祖宅给那几个家伙,说不定过几年就败光了,给许灵均的话,反倒能一直留在许家人手里,许景由如今年纪大了,图的不就只剩下这点东西了么?

  看来以后得好好和许灵均处好关系,这样将来就算许景由走了,自己还能有个保障,这么一想的话,宋焦英看许灵均也是越发地顺眼了。

  因为她很清楚,只要自己表现出一定的能力,许灵均就会允许她一直留在许家的企业中,而那几个二世祖全凭意气做事,搞不好那天就因为一点儿小事儿被开了。

  在南京待了几天,临行前许景由对许灵均说道,“明天我就从上海回美国,争取尽快协调好来大陆投资的事情,等准备好了就给你发电报,然后你带着清清、月月还有秀芝过来汇合,我们一起把这件事办好。”

  “到时候您发电报,我会按照约定好的时间过来。”许灵均爽快地答应下来。

  “董事长,这次我就不跟您回去了吧!您要在美国做准备,灵均要回祁连山忙自己的事业,山东那边也得有人盯着,就让我来做这些事情好了。”宋焦英见机插话道。

  她想的很清楚,今后许景由要把事业重心从美国转移到大陆,要是她能在这一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就能赢得父子俩的共同信任,她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也会愈加稳固。

  “好吧,那就辛苦你了,要是遇到问题,就给灵均发电报。”许景由稍微想想便答应下来。

  许景由是有点舍不得跟宋焦英分开,这些年她一直把自己伺候地很好,离了她许景由的日常生活肯定会有一些不便,可现在许家最重要的是尽快开启大陆事业,宋焦英既然主动请缨,那就最好别打消她的积极性。

  而且大陆这边也确实需要一个能力强、值得信任的手下负责,宋焦英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能因为自己私人的喜好就让她放弃这样的机会。

  第二天,一行人兵分三路,许景由回美国,宋焦英去山东,许灵均则带着家人返回祁连山下的牧场,这次回来待遇就大不一样了。

  荣先生的地位摆在这里,许灵均得到他赞赏的消息如今已经传了回来,刚下飞机就受到了当地领导的热情接待,谈话的时候,许灵均提了提牧场的需求,领导们都爽快地答应下来,一路给他开绿灯。

  不仅如此,许灵均个人的级别也很快提了上去,紧急补选为省人大代表,等将来换届的时候,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他在牧场内部的权力也大大提升,董主任他们现在基本成了吉祥物,福利待遇不缺,开会的时候也有他们位置,只是在具体事务上,还是许灵均说了算,他们负责鼓掌就行了。

  谁要是觉得不服气,想表达点自己看法,基本上今天刚说完,明天就会迎来调令调往其他单位,要是说的过分,提前退休也不是不可能。

  有了这些支持,许灵均终于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了,牧场分工进一步明确,几个主要项目同时发力,生产出来的产品依靠铁路,顺着陇海兰新线迅速输入陕西、河南乃至江苏等地。

  如今的铁路运力可是非常宝贵的,要不是牧场是集体企业,许灵均又得了荣先生的青睐,想弄到这么多车皮几乎是不可能的。

  过了一段时间,许景由再次返回大陆,这次跟他一起过来的,还有从美国运来的先进设备和外汇资金,荣先生非常高兴,再次设宴招待了他们。

  这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如今国家缺外汇缺的很,百万美元级别的外汇就能惊动荣先生,要是再过些年,甭说百万了,怕是上亿美元都不一定有这个待遇。

  “我们现在也算是雪中送炭了。”许灵均指了指上面,对许景由说道,“他们还是比较念旧情的,您虽然比起霍先生他们迟了不少,也可以算是第一批来大陆投资的外商,单靠这份情谊就能保住多年的富贵。”

  “能看得出来,他们确实很需要外汇,只是我的资产远不能和霍先生相比,希望他们将来不要失望啊。”许景由有点患得患失。

  “这其实不要紧,美国的金融市场很发达,我对美国的股市也有一定研究,想让资产增值并不困难。”许灵均信心满满地说道。

  现在尚处于中美关系蜜月期,趁这个时候在美国金融市场上赚点钱在来国内投资问题还不大,只是金融市场上的钱都是虚的,在国内做实业才是根本。

  “我这次回去已经把财产分配好了,他们几个也都签了字,公司的钱将来都是你的,你想试试金融市场也没关系,只是金融市场风险比较大,刚开始还是少投一点儿的好,我先给你五十万美元试试,要是情况好再追加。”许景由有点犹豫,最后还是应了下来。

  山东的工厂很快投产,生产出来的产品正好是牧场急需的,有了这些产品,牧场的饲料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许景由还给牧场运来了一些高质量的国外良种,这些又让鸡蛋、牛羊肉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让牧场赢得了出口赚取外汇的机会。

  整座牧场的发展一下就进入到快车道,短短三两年时间,牧场的销售额、产值、总利润都翻了好几番。

  看到牧场发展如此迅猛,有些领导忍不住萌生出新的想法。

  感谢游尽青楼、从,前彳疒、青栀幽冥的打赏,下一章很快。

第236章 扩张

  省里的领导接着来牧场考察后,当面夸赞道,“小许,你们牧场搞得确实不错,所到之处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让我着实感到欣慰。”

  “这都多亏了领导们的支持。”许灵均谦虚地说道。

  “要是我们支持的项目都能像你们这样顺利就好喽。”领导叹道,自从改革开放后,他们也不是一直就故步自封,也试着做了一些改变,可惜因为地处内陆、思想保守、经济不够活跃等种种原因,最终能拿出来的成绩屈指可数,许灵均几乎可以说是成绩最亮眼的了。

  两相对比,他对许灵均的期待也多了几分,于是便说起了省里目前的困境,“咱们省的牧场,刚刚开始包产的时候还稍微好点,各项指标都有不小的提升,可这几年又开始不行了,产出的提升速度一再下降,个别牧场甚至还出现了倒退。”

  许灵均点点头,“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因为畜牧业还是要讲究规模性的,规模太小的话,潜力就相对有限,没办法进行太大的提升;因为很多投入都是要成本的,个人和家庭往往很难承担这笔支出。”

  “是啊,就比如我刚才看到的外国良种,谁都知道这些良种牛羊引进来养大,能出口换外汇,可又有几家牧场能承担得起引进良种的开销呢?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领导马上就意识到许灵均说的是什么。

  又聊了一会儿,感觉铺垫的差不多了,领导开始试探,“我看咱们的牧场能利用的草场基本都利用上了,那要是再给你们划拨几处草场,你们是不是就能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出口量?”

  “理论上是这样,只是光有草场还无法形成生产力,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才行。”许灵均谨慎地回答。

  领导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就肯定是想给牧场划拨草场,而现在的草场基本都是有主的,划拨草场就等于是要跟其他牧场合并,许灵均可不是啥牧场都想要。

  企业盲目扩张不一定是好事儿,要是领导划拨的牧场狗屁倒灶的事儿太多,那还不如不要呢。

  “当然,当然,咱们牧场搞得这么好,不就是因为有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么!”领导索性把话说开了,他让秘书拿过地图,指着临近的几处牧场说道,“这几处牧场现在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你要是愿意接收,那就划拨过来,交给你管理!”

  “至于原来的管理层你不用担心,到时候统统调走,保证不会给你拖后腿!”领导现在对许灵均寄予厚望,自然要帮牧场的发展清扫障碍。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愿意接受!”许灵均就是担心这些人会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现在领导既然提供保证,那就没啥可顾虑的了。

  对畜牧业来说,人才、良种、技术都可以想办法,唯独草场是独一无二的资源,等再过些年,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弄到手,现在省里愿意划拨草场,那这个机会肯定要把握住。

  要是往长远里想,今后一段时间内,不光本省,内蒙、新疆、东北等地也有大量牧场面临经营困难的问题,许灵均要是能提前做好示范,说不定外省的牧场也会请自己过去承包,就跟全国各地的造纸厂都争相邀请马胜利过去承包一样。

  到那时候,就能打造一个草场遍布多个省份的大型农业集团,这个窗口期可不长,等伊利、蒙牛等企业发展壮大后就晚了。

  要是能把握住这个窗口期,提前占据先手,那就没有伊利、蒙牛啥事儿了,今后国内乳业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糟心的事儿。

  “好,那我们尽快处理好这些牧场的遗留问题,争取把牧场干干净净的移交给你们。”领导听了大为高兴,回去就马上开始着手进行安排。

  过了一段时间,这些牧场陆续移交给许灵均,碍事儿的人都走了,牧民们可是巴不得能加入进来,敕勒川牧场的福利那可是出了名的好,现在他们也跟着过来,那不是天上掉馅饼么?

  许灵均在大会上向他们宣读了牧场的规章制度,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见,这些规矩其实不算严苛,原来各座牧场在纸面上也都是这么规定的,只是没有严格执行罢了。

  现在他们鼻子前面有分红这根胡萝卜吊着,大家也愿意认真遵守这些规矩。

  这几年牧场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郭磊等年轻人也能独当一面了,李兴发、张增祥等人也进步不小,许灵均选了一批人才派过去,常驻这些牧场进行管理,又从这些牧场吸纳了一些人到厂里来上班。

  这几处牧场也很快上了正轨,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还新建了一些工厂,来对牧场的产出进行深加工,第一年就扭亏为盈,第二年产值取得了大幅度增长,成绩非常亮眼。

  省领导大感欣慰,又找到许灵均,想给他们划拨更多的牧场,想要把敕勒川牧场打造成省里的明星企业。

  许灵均去京城开会的时候,遇到了其他省份的领导,他们对敕勒川牧场的模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让许灵均也去他们那里承包牧场。

  早些时候预想的画面逐渐成了现实,许灵均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也没有因为窗口期而感到紧迫,马上就答应所有要求,而是选了几处条件比较好的牧场开始进行尝试。

  敕勒川牧场现在的人才还是比较紧缺,如今的交通、通讯条件也不完善,暂时不具备成立全国性集团企业的条件,要是盲目扩张,只能像马胜利一样死翘翘,还是先稳扎稳打的好。

  就这样,敕勒川牧场先分别在内蒙、河北承包了两处牧场进行试点,又花了两年时间来消化这四块牧场。

  等这四块牧场走上正轨,敕勒川牧场的人才储备进一步丰富,工作模式进一步成熟,国内环境进一步放开的时候,才开始了正式的大扩张。

  吃完饭还有一章

第237章 奶牛

  许景由从车里下来,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草原,心中激荡不以,“我在美国的时候,也曾经去游览过蒙大拿等地的大型牧场,那时候怎么也没想到,我的孩子也能拥有如此广袤的牧场!“

  许灵均忍不住提醒他,“这些牧场是属于集体所有,可不是我们许家的!”

  “我说错话了,应该是你掌管的牧场。”许景由及时纠正了这一错误,然后询问道,“你之前让我从美国、欧洲采购奶牛种牛,是打算在这里饲养奶牛?”

  “是的,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牛奶的消费量就会迎来暴涨,美国、日本、德国都是如此,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乳业很快就会迎来发展高峰期,这几块牧场距离京城等大城市很近,非常适合发展奶牛养殖业,而要饲养奶牛,就必须先解决育种的问题。”

  随着国门渐渐打开,很多人都意识到了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却少有人了解,其实中国和发达国家在农业上的差距同样很大。

  具体到畜牧业领域,差距最大的是育种,就拿奶牛来说吧,如今全球各地区分布最广,存栏数量最多,体型最大、产奶量最高、适应性最广的荷斯坦奶牛。

  荷斯坦牛原产地是荷兰北部的西弗里斯兰省和北荷兰省,以及德国北部的荷斯坦地区,早在十五世纪就以产奶量高而闻名,后来被引进到世界各地。

  十九世纪荷斯坦牛引入到美国后,通过品种登记、生产能能测定、体型鉴定、人工授精等育种工作,开展了100多年的长期系统选育工作。

  育种组织制订了统一的选种标准和综合选择指数,选育优秀种公牛用于奶牛场遗传改良,使荷斯坦牛的生产性能、体型外貌发生很大变化,产奶量显著提高。

  到2020年,美国品种登记的荷斯坦牛平均年单产达到12733千克,乳脂率3.84%,乳蛋白率3.10%。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工作方法也比较落后,后来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却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美国百年的积累。

  如今中国荷斯坦奶牛,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黑白花奶牛,年产奶量仅有四千多千克,到2020年全国奶牛平均单产已达到8300千克,接近法国(9048千克)、瑞士(8724千克)等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水平,距离美国以及德国(9873千克)仍有不小的差距。

  要想解决产量的问题,就必须攻克育种的难关,这无疑是一项长期工作,许灵均现在拿到了适合养殖奶牛的草场,就第一时间启动了这项工作。

  他指着前方正在忙碌的工地对许景由说道,“我打算在这里修建一座育种中心,和当地农学院合作,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牛种,来培育出更适合当地环境、产奶量更高的奶牛,您这次带回来的种牛可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麻烦,我们自己去购买,肯定没有您这么方便。”

  许景由的美国身份还是有好处的,让他去买这些东西,要比许灵均自己出马方便得多。

  “许先生您做这些事情的投入一定很高吧?而且短期内恐怕很难见效。”宋焦英有些难以理解许灵均的做法,在她看来,短期内能挣大钱的项目多了去了,许灵均又何必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多在金融市场上操作一番,赚的钱不比这个多?

  许灵均笑了笑,“有句话说得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正因为这项工作在短期内很难见效,所以才要尽早做,不然等将来大家都意识到的时候,再做可就晚了!”

  “金钱固然重要,可有些时候并不一定是最管用的,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做得再大也要受制于人,对一家畜牧企业来说,只有掌握了优良的品种,才能屹立不倒,不然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根据欧美各国的经验,想要培育出一个优良品种,起码也需要十年时间,而十年后正就好是国内乳业迎来爆发的时间点,如果我们获得成功,就会吞下最肥美的果实。”

  “而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优良品种,就只能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品种,且不说这些品种能不能适应国内的环境,光引进这些种牛的支出,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也会让我们的利润大大降低,两相对比,还是从现在就开始着手研究的好!”

  日后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十亿元从新西兰、澳大利亚、乌拉圭以及智利进口大量奶牛,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这些国家的奶牛质量也不是全球最好的,更好的奶牛花钱都买不到。

  现在欧美国家还没收紧对奶牛种牛的出口,要是不抓紧机会,等将来政策出现变动,许灵均就算拿着钱都不一定能买到许景由这次带回来的种牛。

  “做生意就是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执着于一朝一夕的得失,灵均你能看到十年以后,这就很好么!”许景由靠着许灵均的指点,在金融市场上赚到了他此前一辈子都赚不到的大钱,所以现在觉得许灵均说什么都是对的。

  宋焦英忍不住腹诽,你要是有这样的觉悟,何至于辛辛苦苦一辈子,也只搞出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化工厂?

  “是我想的简单了,等这次回去,我就尽快搜集各种资料,希望能给您提供一点儿帮助。”宋焦英这几年也意识到了许灵均的能力,打定主意要抱紧这条大腿了。

  “那就辛苦宋女士了。”许灵均点点头,宋焦英能力还算不错,她要是干得好,许灵均也不介意给她点好处。

  聊完了奶牛育种的事儿,许景由又满面红光地说起了另一件事儿,“我这次回京拜访荣先生,他提前给我透露了一点儿消息,说今年国庆会举行大阅兵,而我们父子俩都在观礼嘉宾的名单中!我作为海外华人的代表,你是国内集体企业的代表!”

  哦?这还真是好消息啊!

  前几天实在是折腾坏了,状态还没调整过来,明天的更新依旧会玩点。

  顺便问问,下个副本你们想看啥?

第238章 随身空间

  进京之后,他们很快就收到了荣先生的邀请,一家人前往荣先生家里,和他的家人会面,今天算是私宴,主要是两家人联络感情,饭桌上没有外人。

  吃完饭,荣先生的家人带着秀芝还有俩孩子去其他房间休息,许灵均和许景由跟着荣先生进了书房,现在才是谈正事儿的时候。

  寒暄几句,荣先生向他们透露了一个消息,“前段时间,我向上面提交了一份申请,想在中信公司系统下成立一个银行,全面经营外汇银行业务。”

  “政务院和人民银行基本上已经批准了这份申请,准备业务范围扩展到对外融资、外汇交易、发放贷款、国际结算、融资租赁和吸收存款等领域,等时机合适的时候,正式成立银行。”

  “小许你们牧场现在外汇来往很多,存量也大,要是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向上级申请,给你们一部分股份,这样既能方便业务来往,也能多个融资的渠道,怎么样?感不感兴趣?”

  这不就是日后的中信银行么?一家企业有机会入股银行,这可是大好事,许灵均没有半点犹豫,马上答应下来,“谢谢荣叔叔能给我们这次机会,我一定珍惜,等回去就开会讨论这件事,应该可以通过。”

  “那就好啊,成立银行也需要大量资金,要是有了你们牧场的外汇储备,我们身上的压力就小多了。”荣先生发出邀请可不光是看在两家的关系上,敕勒川牧场如今发展顺利,资金实力比较雄厚也是重要原因。

  现在国家到处都需要用钱,他想成立银行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启动资金从哪儿来,已经让他头疼了很长时间,现在许灵均一答应,他就轻松多了。

  “我也想出把力,不知道方便不方便?”许景由连忙问道,他在美国这么多年,自然知道银行的重要性,要是也能入一股,那可就发达了。

  “景由兄如此厚待,实在是感激不尽,只是如今银行尚在筹备阶段,同时由于银行的特殊性质,目前只准备向国有企业募集股本,能让敕勒川牧场这样的集体企业加入进来已经是破例了,暂时还不方便引入其他机构的资金!”荣先生客客气气地解释。

  “等将来银行正式成立,如果有需要景由兄帮忙的地方,我一定开口。”他倒是也没完全把路堵死,日后银行要想发展,肯定会引入外资股东,到时候许景由的企业要是实力足够,让他加入倒也不是不行。

  “明白明白,我也是想出把力,荣贤弟不用想太多,要是不方便那就等以后再说。”回国几年,许景由对国内情况也了解了不少,当即便不再纠缠。

  典礼结束后,许灵均返回牧场,召开会议,会上高票通过了入股的决议。

首节上一节80/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