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茹见到来人,连忙起身相迎。
赵玉明看向陆正,满脸堆笑道:“这位就是陆正,陆秀才吧,哎呀,真是一表人才……”
“赵县令!”陆正起身行礼。
“坐坐坐!别客气!”赵玉明笑眯眯招呼道,“早就想见一见你了!”
赵茹挥手屏退其他下人,亲自侍奉在一旁。
赵玉明坐到陆正的旁边,说道:“你的那些政令规划,我都看过了,好得很!我琢磨桐县也该跟着变变,我准备……陆公子以为如何?”
陆正认真听讲,发现赵玉明想改变的并不多,只是想施行几个简单的规划。
陆正不禁道:“县令可以做更多的。”
“没钱啊!”赵玉明为难道,“咱们桐县,不像你们开阳县,单是你,听说都捐了好几十万两银子?我可找不到那样的人……”
“官府的钱呢?”陆正询问道。
赵玉明掰着手指头,细说道:“收来的税,上交一大部分,县衙官吏们的俸禄,还有县学……这哪有什么剩余。”
“别看桐县富庶,但很多乡绅大户,都会免一部分税收,所以官府收上来的钱财,其实并不多。没钱,那就办不成事……”
陆正不禁道:“县令收不到大户的钱,所以就从其它地方想法收税?”
赵玉明尴尬一笑,叹道:“实属无奈之举啊。”
陆正淡淡道:“桐县多乡绅,他们占有大量的财富,上不利国,下不利民,已非癣疥之疾,实乃附骨之疽,不可不除也。”
“呃……”
赵玉明神色微变,这是让他向那些乡绅大户动刀子?
有些事情,他并非不知晓,只是难以下手。
赵玉明低声道:“话虽这么说,可我拿什么理由,让他们出钱啊!”
陆正道:“县令派人去抓十个大户,恐怕十个中至少有九个,都干过欺压良善、侵占良田、贱买贵卖等罪,县令还找不到理由么?”
“这个……”
赵玉明无奈道,“此事,非是我没有想过,那些乡绅大户同气连枝,关系往来可达州城,我纵然是县令,但也奈何不得……不好办,不好办啊!”
赵玉明还以为陆正能有什么好的建议,结果都是些老生常谈。
有些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就难咯。
陆正不禁道:“县令是太安都城人氏,难不成一点关系没有?还怕这些小人物闹腾?”
之前听赵茹说起自己的父亲是太安人,这都城的人,做事还这么畏畏缩缩,难不成在太安一点人际都没有。
赵玉明便道:“是有点关系,但太安离桐县之远,俗语有言,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年轻人,你没有入官场,不知人情世故,有时候,过刚易折啊!”
“县令当宁折不弯。”陆正道。
赵玉明神情一滞,一时无言以对。
他就是想做出点政绩,好调回太安。
可不想因为一些事情,得罪本地的某些乡绅,然后哪天莫名暴毙家中,或是被弹劾贬去清苦之地……
这类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旁边的赵茹听到两人的谈话,不免秀眉皱了皱,莫名对自己的父亲有点失望。
赵玉明喝了一口茶,缓缓道:“陆公子是个聪明人,希望能理解我的难处。”
陆正表情平淡地点了点头,他不能指望为官者,都那么刚正不阿,会为民着想,不惜得罪权贵。
他想了想,道:“这样吧,县令若是有心,我可以写一封信给开阳县的李县令,让他给你谋划谋划,你们可以商量一番……在这种事情上,李县令还是很有经验的。”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陆正也无法帮到什么,便想着让李元给出出主意。
“哦?那就麻烦陆公子了。”赵玉明闻言一喜。
他从赵茹那里知晓到开阳县最近发生的不少事情,听说李元因为什么妖鬼案子,可是大动干戈抄了不少大户,愣是没人敢站出来反对。
赵玉明与李元见过几面,不过关系不熟。
赵玉明笑眯眯道:“我也写封信,等一下让心腹快马加鞭送去……小茹,好生招待陆公子,我去去就回。”
赵玉明离开客厅,找到自己的一位心腹幕僚,长谈一番,又特意嘱咐了不少话。
之后,这位幕僚带着陆正和赵玉明的书信,飞速前往开阳县。
第201章 狮子大开口
正午,赵玉明热情拉着陆正留下做客,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
席间,赵玉明也不再提及政令之事。
他知晓陆正的为人,给出的建议那肯定是打打杀杀。
便转而讲了一些人闻趣事,调和一下关系气氛。
其中,不乏他年轻时在太安城遇到的事情。
陆正倒也听得有趣,好奇问道:“赵县令对太安这么熟,可知晓一位名为徐寿的道人。”
“徐寿?”赵玉明闻言一愣,“道人,好像没听……哎,等等!”
赵玉明不禁道:“是哪两个字?”
陆正抬起手指画了两个字。
赵玉明瞪眼道:“你说的,难不成是徐大宗师?太安城同姓名之中,也就这位最有名气了。”
“徐大宗师?”陆正道。
赵玉明低声道:“钦天监的大人物,据说千年道行,曾为帝师,一手推演之术了得,能算天地未来……”
陆正眨了眨眼,心道他之前在野外遭遇到的道人,难不成就是这一位。
听赵玉明说得这么厉害,但那道人,似乎也没有算出来他是谁啊。
赵玉明道:“陆公子怎么问起他来?”
“有所耳闻,好奇。”陆正回道。
赵玉明笑眯眯道:“这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连太安城那些权贵,都很难见到徐大宗师。说起来啊,太安城藏龙卧虎,厉害的人物如过江之鲫……”
陆正微笑道:“毕竟一国之都。”
“我这些年在外任职,难得回去待上几天……”赵玉明道,“若我能调回太安,陆公子来太安的时候,我带你好好逛逛,见识一下都城的繁华!”
“好。”陆正点头道。
赵玉明乐呵呵招呼道:“来来来,吃菜,吃菜,别搁筷子……”
一顿酒足饭饱之后,陆正没有多留,直接离开了赵府。
赵玉明知晓陆正还有事去往洪州城,倒也不好强留,将陆正送出了门。
等陆正走后,赵玉明这才慢悠悠回去。
他看向身边跟随的赵茹,道:“此子修有浩然正气,确实是个人才。可惜官场不是书院,他还是太年轻,不懂世故……”
“陆公子可是做了很多为民之事……”赵茹忍不住道。
赵玉明幽幽道:“年轻人无畏无惧,初出茅庐,做了些事情,还来不及让人注意罢了……如此长久下去,是祸非福也。”
赵茹欲言又止,却是无法反驳。
赵玉明摇头晃脑,又道:“对了,你刚才说他送了一份文宝,正好有空,拿出来看看。”
赵茹道:“东西让人放在了父亲的书房。”
两父女便是同去书房。
赵玉明见到桌上的一个木盒,伸手打开,里面有一卷纸。
他忍不住伸手去展开文宝,只是刚一触碰,便是清晰感觉到其中蕴含的一股悲意。
“嗯?”
赵玉明下意识地缩回了手。
“怎么了?”
旁边的赵茹见父亲的异样,低声询问道。
赵玉明深吸一口气,手上覆盖起一层文气,然后去拿文宝。
展开一看,一首诗文映入眼帘。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赵玉明看到这首诗文,眼睛有些刺痛,嘴唇止不住的颤抖。
赵茹只是看了一眼,顿时目光瞪圆,心中泛起哀伤。
赵玉明好似拿到了烫手山芋,又迅速卷起文宝,将其放到了木盒之中,合得严严实实。
赵玉明内心受到冲击,神情复杂无比,好一会儿才勉强平复心情。
“此子……”
赵玉明张了张嘴,终究什么也没说出口。
……
开阳县衙,李元坐在房间里批复公文。
“那些猴子倒是识实务,还真愿意出力……”
就在这时,一个官差从外而来。
“大人,桐县县令的一位幕僚过来,想要求见大人,说是带来了陆公子和赵县令的书信,有事要和大人商谈。”
“嗯?带人过来!”李元连忙道。
一听到有陆正的书信,李元就来了精神。
很快,幕僚来到房间,说明了来意,然后将两封书信呈给李元。
李元展开书信仔细看了看,又转而道:“你且下去歇息片刻,我召人商议一下,等一下给你答复。”
“好的。”来人连忙应道。
然后,幕僚就被带着去它处休息。
李元眼眸闪烁精光,让人把县尉和县丞都叫来,家中的一个心腹也喊来。
李元将两封书信摊开,就谈及刚才的事情。
赵玉明的信很长,说明了桐县的一些情况和难处,想让李元做为同僚,相互帮衬一二。
而陆正的来信就很简短,只是告诉李元,若有余力,帮助赵县令一二,必要的话,可以拿去一部分好处。
李元压低声音道:“桐县是富县啊,我们帮忙打压那些乡绅大户,能分一杯羹,很不错啊,几位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