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释放成功!
许秋没有停留,又释放了降主动脉内的支架血管主干。
“球囊。”
一助郑主任会意,立刻开始以球囊确认支架是否充分释放,很快就响起了郑主任惊喜的声音,“成功了!”
手术室里响起了低低的庆祝声。
约瑟夫、斋藤野等人也无比欣喜,回过神来时他们才意识到,手心竟然已经出了一层汗。
真的成功了!
双叠三层术……
三分支型支架……
还有短象鼻技术、预留一厘米左右无支架裸区设计等,一项项革新术式,让人眼花缭乱。
“我要学!”约瑟夫疯狂咽口水,眼睛都快瞪干了。
角落里的杨钰恩不禁勾起一抹笑容。
教授啊教授,说好的三个月就回利夫兰医学中心呢?
三个月又三个月,再不走,你就要成临医的主任医师了!
许秋最后做完了主干近端和主动脉弓远端切口的缝合,收尾整台手术。
郑主任等临医自己人震惊的同时,也松了口气。
总算把约瑟夫留下来了……
这几个名医,看着像是在临医白嫖。
实际上,他们仅仅是留在临医,就能给医院带来极大的利益。
有些人只要活着,意义就大于一切了。
约瑟夫显然就是拥有这种资格的人,作为心外科的当代权威,他在哪里,哪里就能获得全球心外科医生的注意与尊重!
“争取在这段时间,把临医的心外科推到全国前三!”郑主任等人信心满满。
有许秋的手术,又有约瑟夫这位活化石在,临医心外科的发展、建设,简直是一片光明!
……
……
之后几天,许秋又利用空闲时间,把两个版本的象鼻支架术都编撰了出来。
一个是留给心外科的,系统技巧性改良版。
同样,许秋也不打算私藏这一技术,打算在下下期《临海大医》面向全国、全球公布手术细节!
作为与主动脉夹层等病变紧密相关的手术,象鼻支架术的重要性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许秋并不打算垄断,推广出去,才能造福更多的病人。
毕竟,主动脉夹层是急症,撕裂患者半个小时内就能丧命,只能选择就近的医院救治。
即便是临医藏着改良式不放,也不会给医院带来更多的病人……免费公开,让更多医院、更多医生掌握,患者才能真正受益。
当然,许秋二次完善过的高级改良版,处理方式就不一样了。
第503章 顶流期刊销量!一个亿!
这东西的学习门槛太高了。
临医内,也只有郑主任等少数几位主任有资格接触。
公开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会催生一大部分对自己医术没b数的医生强行学习,浪费了精力倒是小事,万一被用到了病人身上,那才是真正的噩梦。
没有许秋监督、指导,贸然做高级改良版本,很有可能犯大量细节性的错误,酿成悲剧。
因此,他也只能留在临医内部,作为笼络约瑟夫等名医的独门手术。
当然如果杨钰恩、江麦这类天才有兴趣往这方面发展,许秋也乐意传授。
除此之外。
结肠代替膀胱术,其实也和高级改良版的象鼻支架术面临的情况一样。
难度太高,以至于公开与否没有任何意义。
连原型结肠代替食管术都没几个人能做,更何况是在此基础上的分支,把结肠改造为功能更多的膀胱?
临医内部,廖主任、肖主任、王平等人都快住进了手术室。
不断钻研许秋留下的手术视频。
有什么问题,都会随时来请教。
许秋也没有吝啬,多次答疑、并且亲自演示手术细节……
然而即便如此,三位主任才刚刚入门。
距离真正掌握手术,还有一大截的距离。
再一个,需要重建膀胱的,基本上都不太可能是什么急症。
等个十天半个月的,不至于延误病情。
完全可以送到临医来接受手术。
退一步讲,即便是公开了,又有几个人能学会?
连在许秋指导下的廖主任等人,都焦头烂额,始终不得要领,其他医生即便再有天分,想要靠公开在刊物上的手术教程书掌握,简直是天方夜谭。
许秋这种开了挂的除外。
……
“怎么办,《临海大医》的档期都满了……”
宣传部这边,主任一脸凡尔赛。
王晟德等人也是满面笑容。
下一期是公布《掌指再生术》的手术教程书。
再下一期,又是《技巧型改良支架象鼻术》教程。
个顶个都是足以掀起风云的重大变革。
别说是《临海大医》这种小刊物了,就算是送到SCI这些国际顶刊,除了神仙打架的年代,都能当镇刊之作了啊!
而现在,他们临海一院的刊物就被这种级别的论文塞得满满的。
更别提还有结肠代替膀胱术、高级改良版支架象鼻术等,都可以拿来写论文了。
尽管许秋没有选择公开,但,不妨碍披露其中的一些细节啊。
其他医生学不会这门手术,术中的细节总能学一学吧,掌握许秋做手术的细节、技巧等,同样大有裨益!
“我没想到,最赚钱的项目,竟然是咱们的学术期刊……”
王晟德说完,又赶紧摇了摇头:“不对,我连有一天咱们临医能获准开办学术期刊都没有料到,这太离谱了!”
许秋带给临医的改变太多太多。
要不是他碍于面子,都想叫许秋一声爸爸了……
真就一个人扛着整座医院往上爬!
……
一天后,《临海大医》第三期正式开放预订。
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的刊物比第二期更加重要,镇刊论文正是许秋编撰的《掌指再生术》手术学教程书!
因此,预订通道打开的瞬间,网站就被挤爆了。
短短十分钟内,销量破二十万。
一天后,销量达到一百三十万。
第三天,一辆辆卡车载着从印刷厂出炉的崭新刊物,抵达距离临医几条街之隔的临医邮寄中心。
被临海市特别挂牌、邮政入驻的邮寄中心立刻开始了最大功率的运作。
一共两百二十万份刊物,发往全球各地。
其中,国内就有一百七十多万份。
“不可思议……”
办公室里,王晟德看着宣传部这边紧急赶出的报表,拿着茶杯的手都在颤抖。
两百二十万份……
市里和省里都是下了通知的,这份刊物特许免税。
也就是说,所有收入,都将划入临医的财政。
五十元的售价,两百多万的销量,直接让本月临医收入一个亿!
因为不需要纳税的缘故,再加上印刷厂也是王晟德以临医的名义建的……
从内容的生产者许秋,到刊物中游的排版、印刷等等,全都是自己的人。
因此毛利润非常高,能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
“临医自从建院以来,何时有这么阔绰过?”宣传部的主任也笑开了花。
一切都跟做梦一样。
临医和其他医院不同。
其他医院,财政剩的钱多,跟医生和工作人员关系不大;但如果财政亏钱了,那底下的人肯定要跟着扣钱,“与医院共克时艰”。
但临医却不一样!
有王晟德这么个重视临床、注重风气培养的院长;
更重要的是,有许秋这种惊才绝艳,却又极度纯粹的实际掌控人……
两个保险之下,临医的账面上只要有多余的钱,都会作为奖金、绩效发放!
“感觉今年医院的年终奖要被羡慕死啊!”宣传部主任热泪盈眶。
“低调,低调。”
王晟德喝了口茶,又扫了一眼报表。
一个亿的刊物销售额,让他嘴角情不自禁就上扬。
过了一会儿,他又喝口茶,又看了看报表。
有些爱不释手了。
“突然很好奇,许秋他现在有多少钱了。”王晟德看了半天,脑子灵光一闪,意识到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