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汇总在一起。
袁玉:
流产后大出血、子宫内膜剥脱;
黄疸、脸色发黑、双腿浮肿……
患儿:
黄疸;
双腿水肿;
颅脑增大、颧骨突出、眼距增宽;
发育迟缓;
精神萎靡(不哭不闹)……
……
“遗传性肝病的推断应该没有错,母子两肝损表现高度相似。”莫琬分析过后说道。
许秋回过神来,缓缓说道:“试试双氢克尿噻、硝普钠和米力农。”
“好!”云梅立刻记了下来。
但所有人都是一脸疑惑的表情。
双氢克尿噻,是利尿剂;
硝普钠,则是血管扩张剂。
至于最后的米力农,则是与地高辛类似的强心药物。
这三者合在一起,意味着许秋的治疗措施针对的是心衰,而非肝病!
诊断性治疗,竟然选择了缓解心衰?
莫琬有些无法理解,先前耗费了这么大的精力去锁定遗传性肝病,许秋最后关头给的医嘱,却和遗传性肝病没有半点关系!
难道说,这不是遗传性肝病?!
不对不对……莫琬疯狂摇头。
母子两的症状高度相似,再加上孩子的生父母都没有进行过婚检,孕期也没有进行过产检,不考虑遗传性肝病就太说不过去了。
不过,许秋在急诊科的威望已经根深蒂固,他做出的决定,没有人会质疑。
一直等查房结束,回到办公室后,莫琬才忍不住问起此事。
许秋道:“三种常见的遗传性肝病都排除了,那就该考虑其他疾病。”
莫琬不服气地道:“除了三大类,还有其他少见、罕见的遗传性肝病。”
许秋摇头。
可惜当初诊断克雅病时,莫琬并不在临医。
否则她应该还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常见病的罕见临床表现,比罕见病的常见表现,出现的次数要多得多。
临床诊断,又不是编撰《世界罕见病大全》。
有些罕见病,全国的医生一辈子碰到的次数都不超过一掌之数,哪有这么容易撞见?
俗话说,邪乎到家必有鬼。
当一个病看似诡谲,无从下手时,很有可能是临床医生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是走入了固有的临床思维误区。
比如现在,当看到母子两表现一模一样的肝损症状时,所有人脑子里好像只剩下了遗传性肝病。
然而,只要是肝损,表现就这么几样:黄疸、转氨酶升高、下肢水肿,谁又能保证母子两不是不同疾病引起的肝脏损害?
“这样吗……”莫琬还是有些不相信。
施怜则站在一旁没有说话。
身为旁观者,她看得最清楚。
莫琬确实走入了惯性思维的误区。
这也和她与许秋之间的差距密切相关。
莫琬是肝胆医生,专精,或者是唯一精通的就是肝胆系的疾病。
因此碰到任何病人,首先注意到的一定会是肝胆系的问题,袁玉此前的多次流产、子宫内膜剥脱、大出血等,对莫琬来说,都是为诊断肝胆系疾病服务的。
但许秋却不同。
许老师在各个领域都有涉猎,而且经验、理论、临床本领等都极为扎实,他能从妇科、产科、肝胆科、心外科等等的角度来剖析袁玉,得出一个更全面的结论。
而这,是其他医生怎么都模仿不来的诊断方式。
施怜深呼一口气……难怪其他医生的诊断水平离老师还有这么大一截距离。看似简单的几个诊断,中间可是无数个科室临床思维与能力融会贯通的差距啊!
“等着看治疗效果吧。”许秋没有和莫琬解释太多。
对方同样是天才,想要说服她太难,只能用事实说话。
……
结束一上午的门诊。
护理部那边传来了好消息:袁玉的病情开始好转,皮肤虽然还是泛着黄染的色泽,但双腿水肿的程度肉眼可见地减轻了。
主任办公室。
“水肿已经减轻了?!”莫琬直接从沙发上弹了起来。
施怜则一脸淡定的表情。
年初的时候,她还是一个说几句话就会脸红的小实习生。
在许秋身边跟久了,胆子和性子都大了起来。
施怜一副见惯不怪的模样……许老师出马,结果就该是这个样子的,莫姐姐还是没有领悟“抱紧老师大腿”这个急诊科最高奥义啊。
“一般来说,肝源性水肿的原因是白蛋白不足,需要补充白蛋白,但现在竟然已经缓解了?”莫琬瞳孔放大,脸上充满了不可置信的表情。
第544章 用药如神!
虽然她是肝胆科医生,但,对各类水肿还是有所了解的。
肝源性水肿,机制就是白蛋白减少,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因此水分会从血管进入组织细胞,引起肿胀。
处理措施很简单,补充白蛋白。
水肿能迅速得到控制。
肾源性水肿也大差不差。
但,心源性水肿却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静脉压和毛细血管压升高,心输出量减少,想要控制水肿,需要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等多管齐下。
水肿祛得慢,必须等心衰缓解,心功能恢复后,水肿才能消除。
“到底是不是肝源性水肿……”莫琬犹豫了。
是的话,没有给白蛋白就缓解了?
但如果不是,心源性的水肿,一般而言很难在几个小时内就见到疗效。
“还记得韦定吗?”许秋问道。
莫琬下意识地点点头,突然她眼睛一睁,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激动地道:“你的意思是……淤血肝?!”
如果是心衰引起的肝淤血,进而导致肝损,接着又发展为肝源性水肿。
那么,只要减弱心衰的影响,解除静脉回流障碍,就能迅速恢复肝脏功能,水肿自然也就快速消除了。
本质上还是心源性水肿,但,其中却多了一道弯绕,又和淤血肝导致的肝损联系到了一起。
“竟然是这样!”
想明白这一切后,莫琬呼吸都急促了几分,眼里闪烁着喜悦。
“不对不对……”
突然,她又摇了摇头,道:“这样的话,就完全否定了遗传性肝病的诊断,如果淤血肝成立的话,那岂不是母子两的肝损没有任何关联了?”
显然,心衰引起的淤血肝不属于遗传疾病。
这样的话,两人就无法联系起来,患儿的病就要从其他角度去考虑了。
许秋理所当然地道:“本身就是两个没有关联的病。”
莫琬霍然转头,惊喜道:“你已经有思路了?”
“问题应该不大。”
说罢,他对施怜道:“安排患儿、生父母三方做个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
办公室立刻寂静了。
莫琬呼吸变得急促,眼睛几次闪烁:“地中海贫血,你怀疑是地中海贫血?”
……
与此同时。
妇产科办公室。
黎雪正在展示着袁玉、患儿的病历。
孔慧霞道:“这个病人是许医生收下来的,很有挑战性,各位可以学习学习,积极发表看法。”
“是许医生!”
“竟然是许医生的病人……”
“那就麻烦了,许医生收下的病人,诊断流程都跟破案似的,一环套一环,一般人跟不上他的临床思路啊!”
“看病历似乎是遗传性肝病?不过仔细想想,好像又没有特别符合指征的。”
妇产科医生们议论纷纷。
但最终都没有得出一个合理的诊断。
“主任,您觉得呢?”妇产科副主任也没有头绪,她看向孔慧霞。
孔慧霞盯着手里的病历复印件,愁眉紧锁。
片刻后,她有些痛苦地抬起头来,“许医生的病人……我也有点不敢确定。”
最稳妥的办法,其实还是全基因测序。
但,这个检查太耗费钱财了,临医要做这个,得花九千多,而且至少得等三天的时间。
如果有婚检产检的结果作为参考,那现在就不会这么麻烦了。
讨论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众人在各种幼儿常见的疾病兜兜转转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遗传性肝病上。
“或许是罕见型的遗传病?”
“母子共患,是遗传性疾病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