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彦他们拿着玉米回宿舍的时候,陆树名跟李靖非立马上来嘘寒问暖。
“没事,没为难你们吧?”
孙彦君翻了个白眼,“你们两个小子可真够义气,把我就这么扔了,还好周彦老弟靠谱,不然我现在都在派出所了。”
陆树名呵呵笑道,“还不是回来了嘛,你们俩一看就不像是偷玉米的……这玉米怎么回事?”
“一根十块钱,买的,一会儿你们一人给我十块钱。”
李靖非连连摆手,“这么贵的玉米,谁吃得起。”
周彦笑呵呵地说道,“那两位农家朋友送的。”
一听是送的,李靖非又有了笑模样,“这有四根,那说明还送了我们的。”
孙彦君指着李靖非骂道,“你脸皮怎么如此之厚。”
李靖非嘿嘿一笑,“我去打水煮玉米。”
……
第二天上午,周彦跟孙彦君一起去拍摄现场,因为是古装戏,还要戴头套,所以要多花点时间。
周彦的装束跟妆容比较简单,头套也是那种比较次的,不过整体的上身效果还挺不错。
张忠一看到周彦的扮相,也在感慨,都说人靠衣装,但衣服也要看谁穿。
周彦穿的这套衣服,不少人群演都穿过,但周彦是穿的最好看,一看就挺有型。
这也挺好,如果刘备府中报信人穿的跟一个店小二似的,效果倒真不行。
后面排练的时候,周彦再次让张忠一感到惊讶,排练的几次,周彦每一遍的台词竟然都一字不差,而且除了台词之外,走位、情绪都很到位,原本非常普通一个角色竟然给周彦演的挺有样子。
再之后的正式开机拍摄,周彦的表现已经非常不错。
因为周彦表现好,张忠一还给他加了点戏,也没加多,原本报信人汇报完情况之后一直都是半跪着的,张忠一给加了一段,叫刘备让他起身。
虽然没有给周彦加台词,镜头也没加,但是因为刘备这个动作,就让周彦这个角色显得重要一点。
等到戏收工之后,张忠一还感慨,让周彦只演一个报信人,实在是浪费了。
听到张忠一这么说,周彦吓了一跳,他生怕张忠一再给他找活,客串一个小角色就行了,要是再客串戏份多点的角色,那消耗的时间可就不好说了。
要知道,徐庶的戏只有六集,但是演徐庶的翟万城却断断续续在剧组待了接近一年时间,周彦可耗不起啊。
拍完了这场戏,周彦跟李一丁又在影城待了两天,观看了一场大戏,这一场戏是“夺取西川”,也是刘备第一次跟马超见面。
这是周彦第一次见到调度这么多演员的戏,所以他一直在旁边学习,想要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而看完这场大戏之后,周彦也跟李一丁在一起讨论了很久,讨论的主要内容还是配器的使用以及整体风格的确立。
李一丁的配乐,有些太面了,太柔情了点,而周彦的配乐又太激烈、太新潮了一点,两人在寻求一个平衡点、共振点。
周彦最近也在改《七剑》,除了配器改了些,还将乐曲的拍子做了修改,让节奏稍微降弱一点。
还有周彦自己写的那首《纵马》,节奏也稍微快了点。
之前周彦给《天堂回信》配乐的时候,电影拍摄可以往配乐上靠,但《三国》可不行,毕竟难度太大了,现场的阵型转换,人马奔走,不可能按照周彦想要的节奏来。
既然如此,只能周彦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修改。
临别的时候,周彦将剩下的一个猪肉罐头跟肉酱留给了孙彦君他们。
陆树名拉着周彦的手,满眼的不舍。
“老弟,一定要时常过来看看老哥们啊,你那床铺我给你留着,绝对不给其他人睡。”
李靖非补充道,“下次来就不要带那么多东西了,什么罐头、肉酱少带一点就行了。”
周彦刚刚还有点感动,瞬间就没了,他翻了翻眼皮,得,这哥仨爱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罐头。
其实陆树名他们也是在开玩笑,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他们还真挺喜欢周彦,特别是那天周彦转头去救大哥的背影,现在还印在陆树名跟李靖非的心中。
这小子,够义气啊,大哥有事,他真上。
……
回去的路上,周彦跟李一丁还在讨论配乐的事情,这次来剧组,两人都有不少灵感。
一直到到车子进燕京地界的时候,周彦口袋里的传呼机响了起来。
他掏出一看,竟然是梁宇打来的,让他有时间回个电话过去。
回到家,周彦第一时间就给梁宇打了个电话。
电话接通之后,周彦笑着问道,“梁科长,你找我有事?”
“格林斯潘已经回美国了,不过他十一月份还会过来,那时候他应该就会给出宣传片的拍摄方案。”
“好事啊,临走的时候,格导有说什么么?”
“也没说什么特别的,我打电话给你,主要也不是说这个。”
“那是?”
“现在我们有个想法,让你跟燕京电视台的孙秦一起担任申奥宣传片的副导演。孙秦就不用说了,他有不少拍摄宣传片的经验,甚至独立完成了好几部质量很高的片子。而你呢,虽然之前没有拍过宣传片,但你的那部《想飞的钢琴少年》表现非常不错,如果让你来做其中一位副导演,也是填补了空缺。”
周彦意外地挑了挑眉毛,他没想到梁宇他们竟然想让他来担任宣传片的副导演。
“这事何主任知道么?”
梁宇笑道,“当然知道,我跟何主任说了你的具体情况,你自己的意见呢?有没有信心接下这份工作?时间上你不用太担心,片子拍摄肯定花不了太久。”
这么好的一份差事落在头上,周彦哪有不接的道理,他一点都没犹豫,立马应道,“我当然是愿意为申奥宣传贡献更多力量的,而且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既然如此,那这事暂时就这么定下了,找个时间,你、我还有孙秦再碰个头,仔细聊聊这个事情,格林斯潘的拍摄计划,我们未必要完全遵循,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格林斯潘自己也说,希望我们能够多提意见,毕竟他对中国不是那么了解。”
周彦明白梁宇的意思,他笑着点头,“好的,我明白了。”
第134章 再给我来三十张
周彦一开始对于奥申委找他担任申奥宣传片副导演这事还感觉挺意外,但是后来仔细想想,他确实是比较合适的副导演人选。
不管是四代还是五代导演,以他们的咖位,让他们当副导演,恐怕他们都不太愿意。
周彦年轻,没有这个心理负担,而且他名气也够,其他的年轻导演也有,但是名气比得上周彦的不多。
另外周彦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的电影在香江跟台岛卖的不错,这也是梁宇他们决定让他担任副导演的最主要原因。
跟梁宇通过电话之后,周彦简单收拾了一下,把脏衣服都拿出来放进洗衣机洗了,然后给自己泡了杯茶,便去了书房开始改《三国》配乐的谱子。
吃过午饭之后,周彦又接到了张有安的电话。
“周彦,你的助理已经给你找好了,明天就过去找你。”
电话刚接通,张有安就跟周彦说了这么一句。
几个月前徐风就说过要给周彦找一个生活助理,但这事迟迟没有落实,倒不是因为张有安没帮他找,而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生活助理这个职位要干的活,看似挺简单,其实挺难的,而且能力还在其次,关键是人要可靠。
“男的女的?”周彦问道。
“女孩子。”
周彦愣了一下,“女孩子不方便吧。”
生活助理,基本上天天要在周彦身边转,他感觉如果是个女的不太合适,也容易让别人误会。
张有安笑道。“女孩子比较细心,你放心,长得比较普通,不会跟你闹出绯闻来的。而且很多时候,男助理更不方便。”
“我是不是得先看看人?”周彦问道。
张有安笑呵呵地说道,“放心吧,有试用期的,一个月时间,你先用着,如果不满意随时跟我说,我再给你换一个。”
听张有安这么说,周彦点点头,“那行吧,那我明天在家等她?”
“嗯,上午她会过去。”
“她叫什么名字?”
“姜霞,我一般叫她阿霞。”
说完了生活助理的事情,张有安又说道,“《钢琴少年》这张唱片上个礼拜已经在霓虹发行了,销量跟听众反馈都还不错。这段时间我们也在加快跟霓虹那边的发行商谈,电影有希望今年之内登录霓虹,高丽那边可能要迟一点。”
周彦点点头,这样一步一步来,其实也挺不错的,汤臣手头上的电影少,所以对《想飞的钢琴少年》的宣传也比较用心,徐徐图之,一点都不急。
“上次你说的在香江跟台岛的音乐会,没忘吧?”周彦又问起了音乐会的事情。
“当然没忘,我最近已经联系几家系承包公司,正在谈这个事情,有进展了就跟你说。”
这种音乐会,当然不可能汤臣自己去联系场地,联系宣传,这样效率很低,最好的方法是在当地找一个承办活动的公司,把音乐会打包给这家承包公司,后面联系场地,音乐会宣传以及票务都让这个承包公司做。
当地的这种专业公司,对本地情况比较了解,组织活动的经验也足,比汤臣公司自己来做肯定更好些。
当然了,这些承包公司也不是什么人的活动都接,他们的目的就一个,能挣钱。
周彦也没有多问,他只要确定张有安没有把这事忘了就行,别等他带着乐团把曲子练了一边又一遍,最终这些学生得不到上台演奏的机会。
乐团的这些学生,愿意过来,自然不可能是为了那一点经济上的补贴,更多的是为了周彦这个人。
但是对个人的崇拜跟喜欢,是无法一直持续下去的,想要把这个乐团做起来,肯定要给他们上台表演的机会。
而且他们是为了自己而来乐团,周彦肯定也不能让他们吃亏。
其实张有安还有些话没跟周彦说,他确实去联系了几家承包活动的公司,但是谈判的结果都很一般。
因为《想飞的钢琴少年》在香江跟台岛的票房表现是还不错,但并没有到很红的地步,所以这些承包公司即便愿意承包周彦的音乐会,但也不愿意给出高价。
而他们愿意给出来的价格,是张有安没办法接受的。
钱倒还是其次,汤臣公司也没有指望靠音乐会挣多少钱。
主要是这些承包公司对音乐会并不是特别看好,自然也不可能花太多钱在音乐会的宣传上。
他们搞这个音乐会就是为了宣传周彦,要是承包公司对宣传都不上心,那不是白忙活么?
总不能汤臣把音乐会外包出去之后,然后还要自己花大钱去做宣传吧,那还不如干脆自己做呢。
当然,这种事情也没必要跟周彦说,反正张有安已经想好了,就算最后跟这些承包活动的公司谈不拢,音乐会也一定要做下来的,就算不赚钱也要做。
就当是花钱做宣传了,也要比交给不重视的公司放心。
……
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周彦刚准备去重新倒杯茶,休息一会儿,就听到外面传来敲门声,随即听到方秀的声音。
“周彦师兄,在家么?”
周彦起身去将院门打开,只见门外站着方秀、于然以及汪锋。
“你们怎么知道我回来了?”周彦有些意外。
去涿市的事情,周彦提前跟他们讲过,但是回来的时间可没有说,他们怎么就来得这么巧?
方秀笑道,“不知道啊,就是来敲门试试,没想到你真在家。”
“那还挺巧,我今天刚回来。”周彦笑着让了让身体,“你们进来吧。”
三人一进来,就往琴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