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30节

  等家里面的大部队走后,其他人在看春晚,周彦见这边装了电话,就抽着空给几个有号码的熟人打电话,比如刘清、赵季平还有赵飞。

  再之后没多久,周家又变得热闹起来。

  老爷子周悯农退休前职位挺高的,三个儿子又都混的不错,所以来这里辞岁的人很多,这些人也都不多待,坐一会儿就走,但架不住人多,陆陆续续的,从八点半开始到十点钟就没停过。

  周彦是十点半离开的,老太太想留周彦在家里休息,但是周彦拒绝了。

  这两天他刚把家里面床睡贴服,可不想再换床睡,重新遭一遍罪。

  ……

  第二天早上,周彦起得挺迟。

  洗漱,吃过早饭之后,已经十点钟了,他很喜欢这种节奏,生活的脚步不用被某样事情催着,自己的时间自己可以慢慢安排。

  他准备上午把家里面的那些笛子拿出来保养一下,冬天比较干燥,对笛子是一个考验。

  不过他还没有把笛子从储藏柜拿出来,就听到有人敲门。

  “谁啊?”周彦站在柜子前问了一句。

  “我,周宏。”

  周彦关上柜子,又去把门打开。

  门外除了周宏之外,后面还站着两个挎着工包的男人。

  “二哥,有什么事情么?”

  周彦刚才听到周宏声音时,第一反应他是要叫自己跟他们走亲戚,昨天晚上周清就提过这个事情,只不过周彦没有答应。

  但是开门看到后面的两个男人,他又觉得不对。

  “来给你装电话的。”周宏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情况。

  周彦一愣,装电话?现在?

  他侧头看了看门旁边挂着的日历,确定今天是大年初一。

  这年头金陵这边装电话,可不是说给得起初装费几千块钱就行了,还需要排队,即便不说排队的事情,大年初一,邮电局怎么会派人过来?

  还有,为什么突然要装电话?

  “二哥,我又不经常回来,装电话太浪费了。”

  这是周彦的真实想法,这房子他以后肯定也很少回来住,电话装了每个月还要交月租,实在不划算。

  另外,他也不想承这个情,装电话不是什么小事情。

  周宏仿佛是属木头的,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我看你昨晚打了不少通电话,证明还是有需求。而且钱我已经交了,你也不能让师傅们白来一趟。”

  周彦这才知道,原来周宏是因为自己昨天晚上打的那几通电话,所以今天上午特意跑来给他装电话。

  别的不说,周宏这效率真是惊人。

  既然如此,周彦也就没有推脱,“那就辛苦两位师傅了。”

  得到周彦的同意,装电话的师傅开始给周彦走流程。

  当场把手续办了之后,师傅们开始拉电话线,他们这个院子没有拉进来总线,所以要从外面拉线进来。

  好在这栋楼之前装过两户电话,已经在楼外栽过一根电线杆,所以不用重新再栽电线杆,省去了不少功夫。

  师傅们装电话的功夫,周彦笑着对周宏说,“你也是够残忍的,大年初一,还要让人家加班。”

  周宏淡然地说道,“每个人加五十块钱工费,还残忍么?”

  周彦竖起了大拇指,每个人五十块钱,周老板果然豪气。

  这时周彦也大概明白周宏为什么能够管理家里生意,他做事情非常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直接,什么事情都把交易放在第一位。

  装电话这事,找工人来干活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环,就像周宏这样,每个人加五十块钱工费,自然有一大把人愿意来做。

  关键是邮电局那边怎么愿意让他们插队,又是如何能够这么快确定手续。

  单单是出钱么?

  恐怕不行,这大年初一的,如果没有人脉,想送钱都送不出去。

  “总共花了多少钱,我来给你。”

  听到这话,周宏笑了一下,这是周彦自昨晚开始到现在见到周宏第一次笑。

  “哥哥给弟弟帮这点忙,你也不能欣然接受么?”

  说罢,周宏就摘了手套走到供桌面前。

  看着桌上母亲的照片,周宏一张木头脸浮现出回忆的神情,随即他又拿起香点着,对着母亲拜了拜。

  原本周彦还想说拒绝的话,但是看到周宏这一套动作,那些话也说不出口了。

  把香插到了香炉里,周宏侧对着周彦说道,“小彦,留一把家里的钥匙给我吧,你不经常在家,总不能让妈妈的照片落太多灰。”

  周宏之所以没有正对着周彦,因为此刻他的眼眶里面含着泪花。

  母亲去世之前,周宏一直都对母亲有怨念,因为当年父母离婚的时候,母亲带走了周彦,没有带他。

  从小到大,周宏一直觉得母亲更喜欢弟弟,因为弟弟长得像母亲,而且还继承了母亲的音乐天赋。而他不管怎么努力,在音乐上面的表现就是跟周彦差很多。

  他认为,母亲之所以只带走弟弟,就是因为弟弟更加有音乐天赋,而他没有。

  甚至有段时间,母亲回去看他跟周清的时候,他都故意躲着母亲不见。

  现在想来,真是后悔。

  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

  周彦虽然没有看到周宏眼中的泪花,但是能从周宏紧绷的身体感受到他的情绪。唉,他最看不得的就是这些。

  对于这样的请求,周彦没有办法拒绝,他点点头,“马上我把备用钥匙拿给你。”

  “好。”

  周宏吸了口气,转过头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

  这是周彦第二次见到周宏的笑,但是这个笑容,只是为了掩盖他眼中的悲伤。

  ……

  电话装好之后,周彦接到的第一通电话是周清打来的,这丫头在电话里面叽叽喳喳说了半个多小时。

  本来周彦还想说电话费贵,让她悠着点,但是想到这丫头不差钱,就把这话咽了回去。

  不过他也跟周清约好,每两天只能打一通电话,而且每次不能超过五分钟,这丫头也同意了。

  大年初六的时候,周彦一大早就接到周清的电话。

  周彦挠了挠头,说道,“清儿,我们不是约好了,两天只能打一通电话,昨天应打过了呀。”

  周清笑盈盈地说道,“三哥,你也说了,如果是有事情也可以破例的。”

  “一定要是正事……而且正事不包括你某道数学题不会写。”

  “明明就是正事……”周清嘟囔了一句,随后说道,“是有人打电话到爷爷奶奶这边,要找你呢。”

  还真是正事。

  “是谁找我?有什么事情?”

  “那人叫赵季平,没说是什么事情,就说让你知道后给他回个电话。”

  周彦点点头,是上次他过年在爷爷家打过电话过去,给赵季平留了那的号码。

  不过这时候赵季平打电话过来干什么?催自己去长安工作?应该不至于,不说他们之前已经约好了时间,就算周彦不去,赵季平一个人也不是搞不定。

  “好,我知道了。”

  “哎,别挂!”

  “还有事情?”

  “嘻嘻,没有,不过电话都是按照一分钟收费的,不满一分钟也收一分钟钱。这刚刚才一分钟零五秒呢,不要浪费了,咱们再聊五十秒呗。”

  ……

  挂了周清电话后,周彦就给赵季平回了个电话。

  赵季平没想到周彦回电话这么快,还挺意外,“我听你妹妹说你不在家,还以为要等很久。”

  “之前的电话是我爷爷家的,我现在是在我自己家,赵老师你找我有什么事情么?”

  赵季平没有追问为什么那天周彦没留自己家的号码,笑呵呵地说道,“是有好事情跟你说,有人要用你的《永远同在》。”

第51章 毛遂自荐(关键时刻,求追读啊)

  听到有人要用《永远同在》,周彦也挺意外,“赵老师,是谁要用?”

  “王军正你听过么?”赵季平问道。

  周彦想了想,说,“没有。”

  “那《山林中头一个女人》这部电影你看过么?”

  周彦扬了扬眉毛,他看过《山林中头一个女人》,还记得这部电影跟《天堂回信》是一个导演,后者是周彦非常喜欢的一部国内电影,他看过好几遍。

  虽然《天堂回信》的名气并不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这种在国际上拿奖的电影大,但是在周彦心中,这部电影绝对能够排到中国电影史的第一梯队。

  赵季平笑道,“这部电影的导演就是王军正,她也是陕省的人,我们平时都是有来往的。前天下午她到我家来,听到赵嶙弹你那首《永远同在》……你也知道,赵嶙那小子很喜欢这首曲子,王军正听到之后,觉得很好听,而且之前没听过,就问这曲子的由来。”

  “那看来还要多谢赵嶙。”周彦笑呵呵地说道。

  “你先听我说啊,我没有帮你答应这件事情,也没有跟王军正说你的具体情况,想着先问问你的意思再说。有一点我要跟你说清楚,王军正的这部电影是燕京制片厂出品,经费跟《大红灯笼高高挂》完全不能比……”

  “我明白,曲子的授权费没多少是吧?”

  “是的,跟你在《大红灯笼高高挂》拿到的数目肯定不能比。”

  其实周彦在《大红灯笼高高挂》拿到的授权费也不是很高,但是这年头国内的行情就这样,用你一首曲子能给几百块钱就不错了。

  还有一些恶心的制作组,用了别人的曲子,不但不想给钱,反而做出一副“用你曲子是你荣幸”的姿态。

  没问你要宣传费就好了,还问我们要钱?

  周彦其实也不太在乎授权费,倒不是说他不看重钱,只不过几百块钱跟上千块对他来说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少了饿不死人,多了发不了财。

  他更加关注王军正拍的这部电影,“赵老师,我能问问王导这次拍的电影是什么主题么?”

  “我没有看剧本,不过我跟她简单地聊了一下,这部电影主要围绕着一对爷孙之间的亲情展开的。”

  听到这里,周彦露出了笑容,这必然是《天堂回信》无疑,要是能给这部电影配乐,钱再少周彦也愿意。

  “王导是要怎么说,是要当面聊么?”

  “对,她想当面聊。她现在已经回燕京了,我的意思是,等你到燕京之后,直接去燕京制片厂找她,或者让她去找你也行。”

  “我去找她吧。”周彦笑着说道,这时候就没有必要端着作曲人的架子了。

  “那好,我先把她单位的电话给你,你给她打电话联系吧。”

  “好。”

  “那你记一下。”

首节上一节30/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