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42节

  华扬一出周彦他们宿舍,就骑着车向他们单位狂飙。

  到了社里面,他一口气冲到楼上,将稿子拍在小说组组长钟兴华桌子上,“老钟,你,你看看这个。”

  钟兴华抬头看了眼气喘吁吁的华扬,“什么东西?这么着急忙慌的。”

  华扬又缓了口气,说道,“刚收上来的稿子。”

  “谁的?”钟兴华将稿子拿起来,扬了扬眉毛,“这字好像跟《镇长之死》是一个人的?”

  “对喽,就是一个人的。他就在中央音乐学院,我刚才去找他了。”华扬笑了笑,钟组长这认笔迹的能力和记性真让他佩服。

  知道是《镇长之死》的作者新作,钟兴华来了点兴趣,他将稿子展开,然后认真读了起来,华扬就站在旁边等他。

  几分钟之后,钟兴华抚掌笑道,“华扬,你这是捡到宝了啊。”

  ……

  周彦送走华扬之后,又回到宿舍,这段时间《天堂回信》的拍摄进入了后半段,他也在修改之前写的那些配乐段落。

  前面写的那些小段,都是钢琴独奏,最近他把这些曲子加了点其他乐器,现在已经整理出来三段。

  下午他拿着磁带去找燕京制片厂找王军正。

  周彦见到王军正的时候,王军正正对着一张纸抓耳挠腮。

  他走近看了看纸上面的内容,是画了一半的分镜稿,一个小孩在放风筝,上面还画了一些线,应该是表示在下雨。

  “王姐,这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听到周彦的声音,王军正抬起头来,“周彦,你来啦。”

  “嗯,你太专心了,都没发现我来,这画的是最后晨晨放风筝的那段?”

  王军正点点头,“是啊。”

  “这是雨线?”

  “是的,唉,还不是因为你嘛。”

  “我怎么了?”周彦疑惑道。

  “,因为听了《风筝》,我脑海里面总是浮现出下雨放风筝的画面。现在我就考虑,要不要改一下,把这个镜头放在雨天拍。”

  说到这里,王军正叹了口气,“但是雨天拍的话,如果打雷了很危险。”

  “是挺危险的。”

  虽然只要不打雷就没问题,但是安全问题无小事,谁也不愿意冒险。

  “其实利用剪辑手法来实现也可以,先在故宫拍晨晨放线的画面,然后再在其他地方用喷水车拍风筝在天上的画面,不过这样就要舍弃远景,我在考虑怎么安排镜头。”

  如果经费足的话,周彦会建议王军正把两组镜头都拍下来,但显然这个提议不切实际,平时拍摄的时候,王军正都是一遍一遍不停地让演员排练走位,直到排练效果一点问题都没有才开机,一秒钟的胶片都舍不得浪费。

  再说,如果换成雨天的戏,成本就不仅仅是胶片了,一场戏变成了两场戏,安排喷水车也是需要钱的。

  这个时候,只能王军正自己做决定,周彦不好给意见。

  “对了,你来干什么?”王军正问道。

  周彦将磁带递给她,“之前写的一些段落,根据现场改了改,而且还加其他乐器丰富了一下,拿来给你听听。”

  “好,我来听听,在哪面?”

  “b面。”

  王军正拿着磁带走到收录机旁边,将磁带放进去。

  b面总共录了三段曲子,整体旋律跟之前其实没有太大区别,都只是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不过加了乐器之后,就变得丰富很多。

  每段二三十秒,不到两分钟就听完了。

  王军正笑着点头,“确实比之前要好很多,好像第二段里面还加了鼓。”

  周彦哈哈一笑,“那可不是鼓。”

  “不是鼓么?我听起来像是鼓声。”

  “那是我踢水桶的声音。”

  这一段总共用到三个乐器,钢琴、大提琴以及腰鼓,大提琴为主,钢琴为辅,腰鼓只做点缀。

  大提琴找的还是于然,腰鼓不好找,周彦就想了个办法,在宿舍里面找了个桶过去,自己一边弹钢琴,一边踢桶。

  周彦想的是,先用桶凑合一下,后面电影正式配的时候,再用真鼓录。

  听周彦说里面的鼓声竟然是用水桶踢出来的,王军正也觉得有趣,“你真是不走寻常路啊,这a面还有么?”

  周彦摇摇头,“磁带是之前的,a面没有动,还是《风筝》和其他几小段。”

  听说a面有《风筝》,王军正将磁带翻过来,又把《风筝》给听了一遍。

  一遍之后,她似乎还不过瘾,再次放了一遍。

  第二遍过后,王军正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道,“我决定了,必须要改成雨天。”

第62章 求雨、宣传片(第一更3k,求月票)

  王军正的这个决定,让电影拍摄的难度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按照她的计划,要把这一场戏分成两个地方拍,先在故宫广场拍晨晨拉线的镜头,然后再去郊外拍风筝飘在雨中的画面。

  后面一个都还好办,直接找喷水车就能搞定了。

  但是在故宫广场拍摄的画面就难搞了,他们不能把喷水车开到故宫广场,所以只能等着真正的下雨天到来。

  四月份的燕京,雨量很少,想要等到一个雨天并不容易,所以王军正他们只能一边拍其他戏一边等。

  剧组的人每天都在盯着天气预报,期盼着燕京能够快点下一场雨。

  又过了大半个月,到四月底的时候,燕京的天开始阴了,天气预报也说最近可能有雨。

  一看天气预报说可能有雨,王军正就放下手头正在进行的其他拍摄工作,率领团队赶往故宫广场,等着下雨。

  周彦没事的时候,偶尔也会去现场看看。

  只不过天不遂人愿,整个团队在故宫广场待了三四天,虽然天阴的厉害,但是雨还是没下来。

  周彦坐在小马扎上,看着布满乌云的天空,笑着说,“王姐,看今天这情况,很有可能下雨。”

  王军正也抬头看了眼天空,随后摇了摇头,“昨天下午也是这样,后来乌云不还是飘走了么。”

  之前她跟周彦一样,看到有乌云,就满心欢喜地以为要下雨了,但最终收获的只有失望。

  饶是王军正有耐心,这样天天待在故宫广场,她也有些焦躁。

  而且这也不是耐心不耐心的问题,他们这些人待在这里一天,就有一天的消耗。消耗的不仅仅是经费,还有人员的精力。

  电影还有不少场戏没有拍,她也在考虑是否要先去把剩下的其他镜头拍完再过来,但她又担心,这边他们转移之后,雨又下来了,想到要再等到下一场雨来,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团队其他人也都无精打采的,天天这样闲着,确实非常消耗人的精气神。

  这两天,有些人都开始上“玄学”了。

  后勤组的小李,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招,身上披着个大褂子,一边跳舞一边念咒语。

  “风来。”

  “雨来。”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但是这玩意没啥用,该没来,还是没来,不过这稀奇古怪的仪式,倒让剧组众人精神放松一点。

  又等了一会儿,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周彦也准备要走了。

  这时三个年轻男子走了过来,带头的那个笑着跟王军正说道,“王导,你们还在等雨啊?”

  王军正叹了口气,“是啊,没办法,等了这么久了,现在撤太可惜。小孙,你们素材已经拍好了?”

  小孙点点头,“嗯,已经拍差不多,我过来是想问问,能不能拍一拍你们剧组?”

  “我们有什么好拍的?”

  小孙笑道,“王导你们在这里拍电影,不也是展现了故宫广场的文化气象么?”

  王军正笑着点头,“那行,你们拍吧,有没有需要我们配合的?”

  “没有,没有,你们做自己的事情就行,我们在旁边拍,不打扰你们。”

  “好,你们随意。”

  得到王军正的同意,小孙非常高兴,带着另外两个年轻人扛着机器开始对剧组进行拍摄。

  原本无精打采的剧组众人,一看有人在拍摄,连忙打起精神来,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镜头。

  因为大家都在等着下雨,所以也没什么好拍的,三个年轻人着重拍了拍小演员石晨之后就收了机器。

  不过他们没有立马离开,也汇入了等雨的大部队中。

  王军正看了小孙一眼,“你们拍完了么?”

  “我准备等你们开始拍摄之后,再拍一些。”小孙笑着说道。

  王军正笑着摇摇头,“那你可能要等很长时间了,这雨我们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

  “没关系,我们时间还是比较宽裕的,而且,说不定我们一来,雨也就来了。”

  “那我可要感谢你们了。”随后王军正又感慨道,“还是你们电视台舒服啊,你们这次的宣传片什么时候交稿?”

  “最迟九月份。”小孙回道。

  “那确实是时间充裕,几分钟的片子,比我们出一部电影时间还长,这应该是你第一次独立拍片子吧?”王军正问道。

  小孙点点头,“是的,之前一直跟着孙组长后面打下手,不过这次的片子主要也还是孙组长把关。”

  周彦在旁边听他们对话,就好奇问道,“你们拍什么片子?”

  小孙看了眼周彦,只当他是演员,笑着回道,“一部城市宣传片。”

  见他们搭上话,王军正给周彦介绍道,“这是孙秦,燕京电视台专题部的导演,他们台里面今年要出一部燕京城市宣传片,这两天在故宫这边取材。”

  介绍完孙秦,她又笑着介绍起周彦,“小孙,这是周彦,我们这部电影的配乐指导。”

  孙秦愣了一下,随后十分热情地跟周彦握了握手,“周指导,你好。”

  “你好,你好。”

  孙秦比周彦大不少,如果不是因为配乐指导这个名头,他大概会称呼周彦为小周。

  大部分时候,名头这个东西都是很好用的,周彦现在有一个“配乐指导”的名头,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更多的尊敬。

  “周指导看着很年轻嘛。”孙秦笑道。

  “我其实还在读书。”

  王军正接过话茬说道,“小孙你别看周彦还没毕业,参加过的项目可不小,去年张一谋他们拍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配乐就有他的功劳,我也是好不容易才把他请来的。”

  周彦现在是她电影的配乐指导,抬高周彦,也就是在抬高他们这部电影。

  孙秦一听周彦还参加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配乐,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更加热情了。

  这部电影虽然还没有上映,但是关注度很高,他们燕京电视台之前还报道过电影的新闻。

首节上一节42/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