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而且电影有两个小时,票价还比一般电影贵五毛钱。”
“失望,太失望了。”
听到这些观众的讨论,尚文雅眉头紧皱,一副想要上去理论的样子。
李媛媛却云淡风轻的,她可比尚文雅看得清楚,她知道,不管什么电影,都会受到批评。
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一样东西能够获得所有人的喜欢,电影就更不用说了。
别看刚才那几个人踩《时空恋旅人》的时候,把《放牛班的春天》拉了出来,事实上,《放牛班的春天》在上映的时候,同样遇到了很多质疑跟批评。
……
《时空恋旅人》上映之后,票房表现非常好,虽然全国的票房数据一时半会统计不上来,但是各地电影院一票难求的盛景却是有目共睹。
如此盛景,票房肯定不会差。
一时间,关于电影票房大卖的新闻出现在各大媒体上。
【惊!周彦新电影引爆电影院,一票难求!】
【《时空恋旅人》或成“抗美”希望!】
【机构预测,《时空恋旅人》内地票房或超四千万!】
【《时空恋旅人》内地票房有望超五千万!】
【……有望超六千万!】
这些新闻,写什么的都有,真真假假,让人看不明白。
吹的最厉害的,是说《时空恋旅人》有希望超过8000万票房,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数字,是因为今年最卖座的电影《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的票房就是8000万人民币。
如果《时空恋旅人》的票房超过八千万人民币,那就意味着能拿下今年内地票房第一。
……
《时空恋旅人》的票房这么火热,按理说评价应该也不错,但事实上,这部电影的社会评价并不怎么高。
而那些负面的评价,主要针对以下几点。
一,电影使用的插曲全部都是英文歌曲,有讨好欧美的嫌疑。
二,影片没有逻辑,其中的科幻元素弄巧成拙。
三,影片没有一以贯之的主线,就像是个抒情散文一样。
四,电影的主题表达不够深刻,不如《放牛班的春天》。
不少“影评人”对周彦的新电影表达了失望,他们认为这不应该是一个柏林电影节上获得评审团特别奖的导演拍出来的东西。
他们认为,周彦应该继续关注社会问题,而不应该聚焦在情情爱爱上面。
除了“影评人”之外,这次竟然还有文学评论界的人发声。
电影刚刚上映才几天,青年评论家张颐武就在《为您服务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精神的妥协》的文章。
文中,张颐武批评周彦照搬欧美的电影模式,所拍摄新电影完完全全是向西方妥协的作品,是弯下了脊梁的体现。
他还批评周彦的音乐西化严重,完全是对西方音乐的学舌,没有中国之内涵,电影如果没有人看也就罢了,如果看的人多将会是一场大灾难,会对多数朴素的观众产生恶劣的影响。
周彦并没有第一时间看到这篇文章,还是余桦打电话告诉他的。
电话打通之后,余桦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也被骂了。”
这话把周彦说的一愣,什么叫他也被骂了,他被谁骂了?除了他还有谁被骂了?
听了余桦解释,周彦才知道,是骂了韩少功的那个张颐武,把他也给骂了,而且还专门写了篇文章,名字看起来都跟骂韩少功的《精神的匮乏》像姊妹篇。
周彦经常被人骂,倒也不太在意,只是有些好奇,“张颐武他一个文学评论家,干什么要来骂我?”
余桦笑道,“你难道不是文学界的?”
“这……我们之前也没仇啊,他跑来骂我的电影,是不是有点越界了。”
“你不了解张颐武这个人,他什么都懂。”
什么都懂……周彦大概明白余桦的意思,张颐武这人大概嘴比较碎,不管是不是自己专业上面的东西,都要上去评价几句。
这也是很多人所谓评论家们的通病,总是喜欢在专业外的事情上置喙,经常会出丑。
当然了,有些评论家,在其专业内也未必能说出什么高见来。
第476章 一场混战
因为韩少功的事情,余桦他们都不太喜欢张颐武这个人。
文学家跟批评家关系不好,这本来就是正常,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双方是“敌对”关系。
只不过张颐武这个人吧,在作文学评论的时候,不太讲道理,也不讲基本的原则。
而且这个张颐武有点敢做不敢当,现在韩少攻还没有到法院去起诉张颐武,不过周彦以前看过相关的报导。
一开始韩少攻没有起诉的时候,张颐武跟其他几个所谓评论家非常嚣张,气势很凶,因为他们根本不觉得韩少攻真的会起诉他们,他们也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违法了。
在他们看来,言论是自由的,他们的文学评论,更加是自由的。
不过当韩少攻真正去法院起诉他们之后,他们就怂了,开始辩解说他们并没有说韩少攻“抄袭”。
周彦看过张颐武跟王干接受采访时说的话,他们认为张颐武所发表的文章《精神的匮乏》里面用的是“完全照搬”一词,而不是“抄袭”,所以他们认为韩少攻起诉他们污蔑韩少攻抄袭,是不合理的,荒谬的。
其实当时周彦也不知道韩少攻到底有没有抄袭,因为张颐武说的《哈扎尔词典》那时候并没有中文版,周彦也没看过。
只是周彦看到张颐武跟王干的言论时,差点笑出声来,他真的无法理解两个搞“文学研究”的专业人士,竟然觉得“完全照搬”这个词的性质覆盖不了“抄袭”。
他们竟然坚持认为,他们说韩少攻的书完全照搬《哈扎尔词典》,并不等同于说韩少攻的书抄袭了《哈扎尔词典》。
这完全是睁眼说瞎话,是纯粹的狡辩。
如果张颐武跟王干能够在法庭上面,坚持自己的言论,而不是敢做不敢当,周彦倒还能高看他们一眼。
“这个《为您服务报》是什么来头,效率倒是挺高的。”周彦说道。
《时空恋旅人》刚上映几天的时间,这个报纸就把张颐武的文章给放上去了,不仅仅是张颐武效率高,他们这个报纸的效率也高。
余桦笑道,“这个报纸是前年才弄的,他们报纸经常喜欢搞一些创新,也就是想要出名,所以总是发一些胆子比较大的评论文章,要的就是争议性。”
周彦点点头,现在大众类的报纸越来越多,大多都是从晚报、城市报慢慢衍生出来的,这类报纸跟一些娱乐报纸本质没有区别,喜欢发有争议性的文章,意图引起社会舆论。
这样的报纸,能够刊登《精神的匮乏》和《精神的妥协》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周彦的名气大啊,张颐武跑来骂他几句,肯定能够吸引到大量读者。
事实上,他们的目的达到了,这篇《精神的妥协》一发出来,就在文学圈跟影视圈引起了关注。
对于张颐武,周彦没心思去搭理,他这几天都在赶《别让我走》的稿子。
张守仁虽然没有直接催稿,但是隔一两天就要打电话来“关心”一次,问周彦需不需要什么帮忙。
周彦就想着赶快把稿子给写出来,省得天天被张守仁骚扰。
“张颐武想骂就让他骂吧,我现在没空搭理他,而且他可能就希望有人搭理他,这些年轻的‘评论家’们,目的就是要出名。”
余桦忿忿不平道,“这种人也不能让他这样肆无忌惮,韩少攻说要准备起诉他们,我跟铁笙他们商量,准备联名要求法院给个公道。”
周彦想了想,说,“起诉他们可以,但是联名去给法院施压就没有必要了。”
“我们不是给法院施压,只是希望能让韩少攻有个公道。”余桦辩解道。
“你们的想法肯定不是施压,但是所造成的事实就是给法院施压了。这件事情,你们还是少掺和,想要支持韩主席,有的是其他方式。”
“我们也不想掺和啊,就是担心……”
“没什么好担心的,交给法院就行了,你们要是掺和了,还不知道后面媒体会怎么编排你们。其他的不说,肯定有人要说你们这些作家抱团在一起欺压青年评论家。”
听到周彦这话,余桦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随后说道,“你就不担心,张颐武的文章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很多人可能会因为他的文章不去看你的电影?”
周彦哈哈一笑,“余桦同志,你对舆论宣传还是不太了解,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跟你的想法完全相反?”
余桦疑惑道,“完全相反?你是说,张颐武的文章不但不会降低你的电影票房,反而还会让票房提高?”
“有这种可能。”
“我还是不太相信。”
“你要是不相信,过几天看看就行了,不用太久,一个礼拜就能有效果。”
“行,我倒是想看看。”
“好了,不跟你聊了,我正在赶《别让我走》的稿子,张先生又得来催稿了。”
“哈哈,习惯就好,这些编辑们,越是成功的越是黏人。当然了,他越黏你,就越说明看好你的作品。你快点写吧,写完之后,先别给张先生,先给我们看看。”
“行。”
……
挂了电话之后,周彦又埋头赶稿。
这时王祖贤端着水壶过来给周彦杯子里面添水,“刚才余桦大哥的电话?”
“嗯,他跟我说,有个青年评论家批评了《时空恋旅人》几句。”
“青年评论家?是影评人么?”
“不是,是文学评论人。”
“文学评论人,也会评价电影么?”王祖贤奇怪道。
“有些是这样的,他们喜欢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看法,不局限艺术的类型和范围。”
“没什么影响吧?”
“没有,放心吧,现在看电影院那边的反馈很好,普通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错,这就够了。”
王祖贤对电影票房倒是没有太多担心,只要周彦不担心,她就不会放在心上。
拍了这么多年电影了,什么样的舆论她没经历过?一点点骂声,她完全不会在意。
她在意的是周彦,毕竟周彦是导演,她不希望这些声音影响到周彦。
不过周彦的内心一直很强大,对这些骂声向来不在乎。
“我听洪欣姐说,她已经在大街上听到《时空恋旅人》的盗版原声带了。”王祖贤说道。
周彦点点头,“我听说了,是有这么一回事。”
相较于盗版录像带,盗版原声带这玩意更好弄,因为只需要带个录音机去电影院就行了,不但成本低,而且不容易被察觉。
只不过之前一直没有人去弄什么盗版电影原声带,因为这玩意盗版出来也很少有人买。
但是《时空恋旅人》不同,这部电影的配乐热度太高,关键是里面的歌曲密度高,很容易就能录出来一张像模像样的磁带,购买的人也多。
“不过,听说质量不太行。”
“他们没有原版拷贝带进行拷贝剪辑,效果是不可能好的,能录到无杂音的已经不容易了。”
如果只是带着录音机去电影院录制,很难保证现场观众不说话,所以基本上录制出来的录音带里面都有大量的杂音,效果很差。
想要质量高的盗版带,除非他们能够跟电影院的人合作,弄到原版的拷贝。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自己包一个场次,然后在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录制,这种方法录制出来的效果虽然比不上原版拷贝,但肯定比一般的盗录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