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632节

  不过这种方法,一般人也办不到,能做到成本也太高了。

  盗版商一般不会投入太多,因为投入太高只会为别人做嫁衣裳,别的盗版商只要拿到带子,就能低成本复制,坐享其成。

  这些盗版的事情,周彦也没有太关心,内地现在的盗版是客观事实,很难改变,其他电影面临的情况也跟他们差不多。

  盗版的消除,除了需要版权意识的培养之外,还得经济水平跟上来。

  现阶段,既然盗版消除不了,还不如把心态放平,将盗版看作是一种另类的宣传。

  如果盗版的录音带效果实在太差的话,周彦倒也不介意放点稍微高清的片段出去,让观众们早点听到音乐。

  他也不担心这些高清点的片段会降低后面正版原声带的销量,反正听盗版的人,大概率不会花钱买正版。

  而愿意买正版的人,也不会因为市面上出来的一些高清片段就放弃正版。

  反而因为听到歌曲的人多了,喜欢这些音乐的观众基数大了,有更多的人会选择走进电影院,或者后期购买一张正版的原声带。

  ……

  张颐武批评《时空恋旅人》的事情,周彦他们既没有回应,也没有打压。

  当然,也没有推波助澜。

  事情出来之后,张有安提议过,不如帮张颐武推一推,让事情的热度变高,不过这个提议被徐风否定了。

  徐风的意思是,让事情自己发酵发酵,如果能发酵起来,就顺其自然,如果发酵不起来,也没有必要投入成本。

  事实证明,他们什么事情也没做,事情还是发酵起来了。

  《为您服务报》刊登了张颐武的文章之后,一些晚报或者城市版迅速跟进,比如《羊城晚报》、《新民晚报》等,还有一些小报,文摘报,很多报纸直接把新闻放在了娱乐版面上,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个娱乐事件。

  不过很快,情况又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一些专业性的报纸也跟进了,比如《文艺报》、《中华读书报》都发表了相关的文章。

  这本来是个影视圈的事情,却忽然变成了文学圈的了,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张颐武在《精神的妥协》里面提到了周彦的小说《树洞》,他认为《树洞》不过是拉美文学的模仿之作,完全没有自己的东西。

  虽然张颐武的文章里面,关于《树洞》也没有写很多,但是就因为这一点,《文艺报》跟《中华读书报》这类报纸就有了跟进的理由。

  《中华读书报》的表现非常中立,基本上只是把张颐武评论周彦的事情给复述了一遍,几乎没有自己的观点。

  但是《文艺报》不同,文艺报上面的文章是一个叫栾树海的评论家写的,他在文章中力挺了周彦,认为张颐武的评论是狭隘的,没有原则的。

  虽然《树洞》中有魔幻的色彩,但是跟拉美文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在写作手法上,具有相当程度的创新,为当代小说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并且,他盛赞周彦的小说在内容上具有乡土性,但是在写作技法上具有国际性,是国内少有的走在国际前沿的青年作家。

  在栾树海的文章里面,百分之九十的篇幅都在评论《树洞》,只有后面百分之十延伸到了《时空恋旅人》上面。

  他认为《时空恋旅人》作为一部电影,配乐歌曲全部使用英文歌,并不能说明任何东西。

  就像周彦的小说一样,周彦试图用一种更为国际化的形式,把中国的作品推到更多国外观众面前。

  除了配乐是英文歌之外,他并没有在电影里面看到任何贬低中国,或者是崇洋媚外的东西,他反倒是从周彦大胆使用英文配乐,感受到了周彦在文化传播中强大的信心。

  而这种信心,是当今国内很多人是不具备的,比如那位“相当敏感的张颐武同志”。

  《文艺报》的这篇文章一发出来,《为您服务报》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连续发了很多文章,都是跟张颐武一条战线的,他们开始不仅批评《时空恋旅人》,同时开始批评周彦的文学作品。

  还有人拿周彦的身份做文章,说周彦太过不务正业,明明是个学音乐的,非要写文章,拍电影。

  甚至他们还暗戳戳地表示,周彦的文章有可能是别人捉刀代笔,不然的话,也不至于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新作品出来。

  这边《文艺报》还没有还手,周彦老家的报纸《扬子晚报》就拍马赶到,上来就把《为您服务报》给骂了一遍。

  《扬子晚报》用词相当露骨,直接说《为您服务报》是毫无营养的地摊小报,完完全全地模仿金陵的《服务导报》,却一点精华都没有学到,反而滋生出来一堆糟粕。

  骂完了《为您服务报》,《扬子晚报》又把张颐武等人,以及燕京大学给骂了一遍。

  之所以骂燕京大学,是因为张颐武就是从燕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毕业后还留校任教,今年刚刚评为副教授。

  《扬子晚报》的措辞很激烈,笔者认为张颐武的写作水平完全不像是中文系毕业的,质问燕大中文系为什么要将这样一个人留校,其中是否有不正当的操作。

  燕大有这样的副教授存在,很难想象其校风会受到如何的恶劣影响。

  那边燕大也很头疼,他们没想到这种事情都能烧到他们身上去。

  当然了,燕大也不无辜,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燕大也不是什么一尘不染的地方,学校里面的龌龊事很多。

  燕大的老师跟学生,这些年出问题的也不少。

  被地方报纸批评几句,他们也只能受着。

  不过,虽然燕大没有出声,张颐武却坐不住了,他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要起诉《扬子晚报》损害他名誉权。

第477章 开门红

  张颐武之所以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出要起诉《扬子晚报》的话,也是因为最近传出了韩少攻要起诉他的消息,他这下算是顺带着隔空揶揄一下韩少攻。

  他之所以如此嚣张,自然是笃定韩少攻不可能真的起诉他,而他自然也不可能真的去起诉《扬子晚报》。

  ……

  周彦是十二月三十一号去的《十月》杂志社,他们杂志社也在北三环边上,周彦开车过去也就几分钟的时间。

  虽然周彦他们叫张守仁为张主编,但现在张守仁才刚当上主审没多久,而且他们杂志社办公地方小,张守仁作为主审连个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只能跟其他编辑一样,在大厅工作。

  不过他毕竟是主审,工位要比一般编辑要宽敞点,而且位置非常好,是在靠里面的角落。

  见到周彦后,张守仁简单寒暄两句,然后就迫不及待地问:“稿子呢?”

  周彦将稿子从包里面取出来,张守仁接过稿子,一屁股坐在板凳上,又对周彦说,“你自己找个地方坐吧,我先看看稿子。”

  “嗯。”周彦点点头,在旁边的凳子坐下。

  张守仁虽然在看稿子,却还能分出精力跟周彦说话,“最近你跟燕大的那个张颐武闹的不可开交啊。”

  周彦笑了笑,“都是他们骂我,我还没回过嘴。”

  “你不回嘴是对的,我这几天就担心这些事情影响到你写稿。现在看来,你定性够足,不但没有受影响,而且交稿时间比预计的还要快。哦,对了,电影票房怎么样,有没有受到影响?”张守仁关心道。

  周彦点点头,“受到了。”

  听周彦说电影票房受到影响了,张守仁抬头看了周彦一眼,随后安慰道,“有时候遇到这种事情也在所难免,我也没想到张颐武的文章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热浪,连《文艺报》他们都掺和进来了。舆论控制这一块我也不是很了解,票房影响大么?”

  “张先生,你误会了。”周彦哈哈一笑,“电影票房确实受到了影响,不过是正向的,这段时间的票房比我们预计的还要高。”

  张守仁一脸的诧异,他没想到电影票房还能因为这事变得更高。在他看来,张颐武都已经把电影批成那样了,读者看到张颐武的文章,大概率不会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呃,既然如此,那就好。”

  《时空恋旅人》的票房确实比周彦他们之前想的要好,他们已经拿到手的数据表示,过去的这段时间里面,电影票房已经达到了两千一百万人民币,观影人次也快达到三百万了。

  真实的数据肯定要比这个好,因为数据有滞后性,有一部份数据他们还没有收到。

  按照当下这个情况,票房超过三千万肯定是没有悬念的,超过四千万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别看以张颐武为首的一批评论家这段时间不停地发文章批评《时空恋旅人》,把这部电影批的体无完肤,但是各大报纸关于电影票房的新闻一直没有停过。

  《时空恋旅人》这次上映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国内的主要城市,而且场次多,票价高,但即便如此,一些城市前面几天还是一票难求。

  部分城市的电影票被炒了起来,比如上沪有个别场次的电影票已经被卖到了十七元,比平均票价高两倍不止。

  如果一个人某天早上,先打开了《为您服务报》,看到张颐武等人的文章,大概会以为周彦这次滑铁卢了,新电影大扑特扑。

  但是转头当他看到其他报纸上关于《时空恋旅人》票房的报道,就会发现,新电影的票房不仅不差,反而非常好。

  两个舆论战场,所体现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不管哪个舆论战场,最终所导向的东西,都是让更多人关注到《时空恋旅人》这部电影。

  只要有足够的人关注到电影,自然会有更多人走进电影院。

  ……

  张守仁因为提前就跟周彦聊过小说后面的内容,这次也就没有仔细看,他花了大概十分钟的时间把剩下的稿子翻了一遍,确定没有大问题之后,把稿子收拾好,对周彦说道,“我大概看了一下,应该没有问题,今天我尽量抽时间先审出来,然后明天就让他们开始校。后面这些事情倒也不用急了,你的稿子已经排在三月份那期里面。”

  这篇小说要在《十月》上连载,第一期不会有太多内容的,周彦之前给的那几万字的稿子,完全够他们用了。

  现在周彦把后面的稿子都完成,张守仁只要再审一下确定没有问题,就能直接确定前面确定排版的内容。

  前面排版的内容,都已经校稿完成,所以张守仁说后面的工作不用急了。

  周彦笑了笑,“嗯,反正我现在是交差了,后面就交给贵社了。”

  “也不能说完全交给我们,这些稿子说不定会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不过应该内容不会多。”

  之前的几万字稿子,也有修改的内容,只不过篇幅很小,而且不涉及核心,基本上他们电话沟通就能解决。

  周彦点点头,“嗯,如果有什么问题,只管跟我说就行了,如果电话里面沟通不了,我就过来一趟,反正离得也不是很远。”

  “不行我去找你也可以。”张守仁笑了笑,又问周彦,“我看新闻说,韩少攻要起诉张颐武,这事属实么?”

  周彦摇头,“我也不太清楚,韩主席已经回琼省了。”

  张守仁深深地叹了口气,“最近文学圈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了,还正好赶在作代会的时候。张颐武的事情,你们准备怎么弄,是准备冷处理?”

  周彦耸耸肩膀,“我其实无所谓,大家吵一吵我感觉也没什么。”

  张守仁笑盈盈地看着周彦,“你本来应该是这次事情的主角,怎么看起来倒像是个旁观者,在旁边看热闹呢。”

  “主要是我个人吧,嘴笨,就算是要跟人吵架,也不知道该怎么吵,最终吃亏的肯定是我,倒不如做个旁观者。”

  “虽然你自己不吵,倒也有人帮你吵,那位栾树海你认识么?”

  周彦摇头,“之前还真不知道他。”

  “也是位青年评论家,从燕师大毕业的,应该是苏瞳的师弟,他们大概还认识。”

  “哦,倒是没听苏老师提起过。”

  “我看了他的文章,写的挺有道理,其中不少观点我也非常认同。而张颐武这个人呢,水平倒也未必有多差,大概就是心态上出点了问题。我们国内现在有很多文学研究者,耐不下心来做学术研究,反倒是看着作家出名眼红,所以才会做出一些离奇的举动。这类人士有很多,而且有可能形成一股力量。”

  周彦笑了笑,“我现在带着看热闹的心,也是想要看看到底还有哪些人会出现。”

  鱼塘里面有多少鱼,丢一颗炸弹下去炸一炸就能看出端倪来。

  张守仁看周彦这么沉稳,倒也没有再说什么,两人又聊了会儿《别让我走》稿子,周彦就起身告辞了。

  ……

  从《十月》杂志社出来,路过燕京制片厂,周彦直接把车开了进去。

  在燕京厂他有特权,一般就算是厂里面的人想要把汽车弄进去都不容易,周彦的车却能直接开进去,门卫都认识他的车。

  就算是开了辆之前没开过的车,只要周彦露个脸,也是可以进去的。

  进了院子之后,周彦直接去了厂长办公室。

  韩三坪正在写东西,见到周彦来了,热情地招呼他坐下,又问他喝什么茶,“还有点猴魁,给你泡点?”

  “我随意。”周彦笑道。

  “那就给你泡点猴魁。”韩三坪一边给周彦泡茶,一边笑道,“就在十分钟之前,我刚得到消息,《时空恋旅人》已经统计出来的票房超过了两千六百万。”

  “还是三哥你这边的消息快。”周彦竖起了大拇指。

  “我不关心不行啊,这次的贺岁档可是我主张弄的。接下来几天是元旦,肯定还有一波票房,不过等到元旦过去,票房估计会快速下跌,毕竟盗版也要开始了。”

  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盗版就要开始大范围铺开了,电影的票房会受到影响,这是市场规律,他们也避免不了。

  元旦这几天,基本上是电影最后一大波票房了,等到元旦这几天过去,电影的最终票房基本上也就能定下来了,后面如果不出什么特别情况,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周彦点头,“至少现在看来,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达成了。”

首节上一节632/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