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633节

  “完全没有问题。”韩三坪爽朗一笑。

  他之前给这部电影定下来的目标,就是票房达到三千五百万人民币,而按照现在这个情况,超过三千五百万不会有任何问题。

  把茶递给周彦之后,韩三坪又笑着说道:“这次我们可以说是打了个胜仗,我估计,《时空恋旅人》的票房有可能还会超过《放牛班的春天》。”

  “我当然希望票房越高越好,风姐答应我要捐钢琴,现在看来,二十架肯定是有了。”

  “那肯定是有了,再加上之前小贤捐的二十架,你们学校一下子多了四十多架钢琴,校长要开心坏了吧。”

  “主要是学生们开心,这次捐的琴都不差,可比琴房的那些破烂要好多了。”

  “你居功至伟。”韩三坪笑了笑,又说,“如果《时空恋旅人》的票房超过五千万人民币,我准备弄个庆功宴,你觉得怎么样?”

  周彦想了想,说,“我看还是先不要举办庆功宴吧,毕竟首映典礼才弄完没多久。”

  “我也是因为首映典礼刚弄完,所以才有些犹豫,但是如果真超过五千万,不办个庆功宴,又感觉有点遗憾。”

  周彦当然理解韩三坪的心情,他为了这个贺岁档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如果电影票房能够超过五千万人民币,代表他这次大获全胜,既然如此,当然要宣扬一下战绩。

  韩三坪的本意,就是要把贺岁档给弄起来,这么好的宣传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

  “我看这样吧,今年先别搞庆功宴,等到电影在香江、台岛以及霓虹上映,票房超过一亿人民币之后,再搞庆功宴吧。”

  “要等到霓虹上映啊。”韩三坪显然有点不乐意。

  “当然,如果后面香江、台岛表现好,早些达到一亿,也可以。”

  “加上香江跟台岛的票房,有希望超过一亿人民币么?”韩三坪问道。

  “呃,有希望。”

  《时空恋旅人》想要在香江、台岛跟内地一起票房达到一亿人民币,后面主要就是看香江的发挥,因为台岛的票房潜力在那儿。

  只不过香江的票房不好把握,一口气起来上个四五千万没什么问题,但是一口气没上来,提前下画,只有几百万票房都有可能。

  所以周彦只能说有希望,但无法确定希望有多大。

  韩三坪听周彦这么说,也有点心动,毕竟后面香江跟台岛就快要上映了,结果也不用等多久就能出来。

  如果内地加香江跟台岛的票房真的能够超过一亿人民币,那时候再举办庆功宴,更有意义,也更有噱头。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再等等,看看后续香江跟台岛的表现。”韩三坪端起杯子喝了口茶,又说道,“正好问你一件事情,肖灿在厂里面报了一个项目,这事你知道么?”

  周彦点点头,“他是跟我说过这事,不过剧本我还没有看。”

  “剧本我看了,还不错,你既然知道这事的话,我直接就给他批了,正好厂里面还有指标,他要的成本也不高,只有八十万,厂里面能满足。”

  肖灿虽然是燕京厂的人,但是跟周彦合作紧密,所以韩三坪看在周彦的面子上,也愿意给肖灿一个指标。

  周彦想了想,问道,“你这有他的剧本么?”

  “有,我拿给你看看。”

  韩三坪起身,从办公桌抽屉拿出一份剧本来。

第478章 给你找个制作人

  周彦接过剧本大致翻了翻,是个挺切时代脉搏的剧本,主要讲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如何辍学进城打工,又如何在十七岁的时候成为小偷最终被抓住的故事。

  说实话,肖灿的文本能力一般,故事看起来不错,但是剧本写的并不出彩,包括一些台词的设计都感觉要差点意思。

  当然,电影最终如何,剧本并不能完全体现,肖灿的实操能力肯定要比他的文本能力强的,拍出来的东西可能要比剧本所体现的更好。

  本来电影剧本跟文学剧本就不一样,电影剧本只需要考虑到能够拍摄就行,不像文学剧本还要考虑文学性。

  看完了剧本之后,周彦点点头,“确实还不错,不过八十万的预算是不是有点少了。”

  要是往前倒几年,电影厂拍一部电影投资八十万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现在这光景跟前几年完全不能比,什么东西都在涨价,影视圈涨价更利害。

  所以现在要拍一部电影,八十万根本不够看。

  而且周彦也注意到了,肖灿可能也受到了预算的影响,剧本写的束手束脚,有点放不开的感觉。

  很多地方,明明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但是可能因为比较费钱,所以肖灿没有选择。

  韩三坪笑着说道,“我当然也想给肖灿更多支持,只不过厂里面刚刚缓过一口气,资金也不是很充足。而且厂里面这么多导演,我把指标给肖灿说不定已经让很多人不满,要是再加大投资,那他们得更不满了。而且,这个预算还是肖灿自己申请的。”

  周彦点点头,韩三坪说的也在理。

  肖灿虽然在燕京厂待了不少年,但是论资历什么的厂里面一大堆人比他强,很多老资格的导演现在都没电影拍呢。

  韩三坪把指标给肖灿,背后一定有人骂他任人唯亲。

  之前陈志谷当家的时候,给了不少指标给夏刚,也是一样私底下被人骂。

  再者说,肖灿自己都只要八十万,韩三坪是不可能给他涨价的。

  “这样吧,厂里面这八十万别动,汤臣跟我的工作室一起再出一百二十万,总共加一起两百万。”

  “你要这么说,我当然没有意见,不过这是肖灿第一次独立执导,两百万是不是有点多了?”

  周彦摇摇头,“也不算多。”

  韩三坪笑呵呵的地说,“确实,跟你比是不多,你当年第一部电影就有六七百万的预算吧?”

  “非也,我第一部电影的预算其实才几万块钱。”

  韩三坪愣了一下,说道,“你说的是《蚁蛉》啊,短片就不要往里面算了,你要这么说的话,那你连副导演都没当过,可是直接当的导演。”

  周彦的导演之路,跟绝大部分人都不一样,在他拍摄第一部长片之前,他只拍过一部几分钟的短片。

  而且他是一步到了导演,既没有当过副导演,也没有当过导演助理,还有什么场记之类的就更没有了。

  放眼全世界,周彦都是独一份。

  不过周彦在《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里面受到的洗礼并不少,有那么一段时间,周彦在剧组基本上承担了副导演的角色,所以后面他拍《想飞的钢琴少年》时上手才那么快。

  当然了,《想飞的钢琴少年》之所以能成功,摄影师赵飞功不可没,拍那部电影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周彦请教赵飞。

  “肖导虽然没有独立执导过长片,但是他的基本功扎实,为人沉稳,也经历过一些大项目的洗礼,这类小项目他应该能够拿捏住。”

  “既然如此,那我让肖灿来一趟,把事情跟他说一下,正好也聊聊剧本的事情。”

  周彦点头,“行。”

  随后韩三坪给导演办公室去了个电话,让他们喊一下肖灿过来。

  过了大概三四分钟,肖灿来了厂长办公室。

  “厂长您找……周导也在啊。”

  韩三坪指着椅子笑道,“肖导,坐。我跟周导说了你电影的事情,他看了剧本,也觉得很不错。”

  新电影的事情,肖灿只跟周彦提过一次,之所以后面没有再提,也是担心周彦误会他想走后门。

  “我其实一直想让周导帮忙把把关,不过周导实在太忙了,我怕周导没时间。”

  周彦笑道,“老肖你太见外了,剧本我看了,故事很不错,而且主题正好切中当下的社会情况。这个剧本是原创么?”

  “嗯,是我自己写的。”肖灿点点头,“其实我也是因为《放牛班的春天》才产生了写这个剧本的想法。当时拍《放牛班的春天》时,我还大量翻阅了跟儿童教育有关的资料,其中有很多都是关于童工的。”

  当时拍《放牛班的春天》时,很多小演员都是童工,比如李海宁跟夏国保,之前都在饭店工作。

  肖灿除了翻阅了很多资料之外,也跟李海宁他们聊过不少次,知道了很多关于童工的情况。

  这次他写的这个剧本里面,有些故事的原型就是出自李海宁他们口中。

  “厂里面已经准备批准你这个项目申请了。”韩三坪说道。

  肖灿眼睛一亮,“谢谢厂长。”

  “你先别急着谢,虽然厂里面准备批准你的项目,但是预算上可能有点问题。”

  预算……肖灿心一沉,他递交的申请上要的预算是八十万。

  这个数字是他考虑了很久才定下来的。

  按照他的设想,这部电影八十万拍起来肯定很难,但是如果要高了,他担心厂里面不会给批。

  所以他综合了厂里面的情况,以及电影的拍摄情况,确定了八十万这个数字。

  如果再低,也不是说电影拍不了,就是肖灿没有信心能保证拍出让自己满意的电影。

  沉吟片刻,肖灿咬牙道,“厂长,至少也要五十……四十万,不然的话真拍不了。”

  韩三坪知道肖灿误会了,不过他还是决定逗一逗肖灿,“到底是五十万,还是四十万?”

  “四十万。”

  “那就给你四十万。”

  “好。”肖灿松了口气,至少这个项目是确定下来了。

  只不过成本被压缩到四十万,后面的拍摄有他头疼的,之前他的计划要重新编写了。

  周彦在旁边笑道,“韩厂长,你就别逗老肖了。”

  韩三坪也笑了起来,“哈哈,肖导,刚才都是逗你的。是这样,除了厂里面的八十万之外,周导跟汤臣还决定一起投资一百二十万,合计两百万。”

  肖灿一下子愣住了,前一秒他还在操心成本被压缩到四十万电影该怎么拍,后一秒韩三坪却告诉他不但八十万不减,还另外增加一百二十万,预算翻了个倍都不止。

  忽然间大起大落,让他有点恍惚。

  “真的么?周导。”肖灿看向周彦。

  周彦点头,“嗯,所以你现在要想想,多出来这一百二十万应该怎么花了。多了这些钱,剧本是不是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我看你这个剧本上,出现的角色比较少,场景也比较单一,是不是因为预算方面的限制?”

  “是啊,预算有限,所以尽量不用太多群众演员,场景少也能大大减少投资。”

  “现在你可以适当地做些修改了,剧本里面主角的同学出现的非常少,这一点对他学生身份的塑造很不利。另外,也不能把所有视角都集中在主角一个人身上,孩子们辍学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他的同学中应该有很多情况差不多的。如果你把主角的遭遇当成典型来拍摄,也失去了意义。”周彦说道。

  肖灿点点头,“我记下了,这一点我会做调整的。”

  周彦想了想,又说,“老肖,要不要我找个人来帮帮你忙?”

  “给我找副导演么?”

  “不是,我准备给你找个制作人。”

  很多导演都不喜欢有制作人存在,因为制作人会限制导演的发挥,不过肖灿知道制作人对剧组的作用,便点头道,“当然好,不知道周导你准备找谁当这部电影的制作人?”

  “霍建起。”周彦说出了一个名字。

  肖灿想了想,点头道,“我觉得没问题。”

  他跟霍建起是老熟人了,两人从前就认识,后来一起跟随周彦拍了《放牛班的春天》,关系也非常好。

  因此,他对霍建起的能力是了解的。

  霍建起这个人,是具备剧组协调能力的,还有分寸。第二点非常重要,如果制作人没有分寸什么都要插手,导演是非常难受的。

  另外,霍建起的资历以及跟周彦工作室的关系,来做这部电影的制作人,都非常合适。

  “既然如此,择日不如撞日,我现在就把霍建起叫过来,咱们一起开个会。”

  “我没有问题。”

  ……

  霍建起这会儿就在工作室那边,周彦给他打过电话之后,他很快就到了。

  后面的讨论,韩三坪就没有参加了,周彦他们三个单独找了个办公室。

首节上一节633/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