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第477节

  “原来你是打的这个主意。”六耳猕猴笑了起来,“不过,既然孙悟空都败在了你的手下,我又凭什么认为我能胜过你呢?”

  林楠环顾四周,笑道:“这里是车迟,是我所立道庭的所在地。我能借助道庭之力,实力更胜一筹。你以为,在这里你能胜过我?”

  “胜不胜得过,还要试过才知道。”六耳猕猴傲然道,“我只是要证明,我比孙悟空要强得多。”

  林楠摆了摆手,笑道:“你的实力,或许与孙悟空不相上下,但也不会强到哪里去。而且,孙悟空有佛门加持,有佛陀菩萨暗中照料。你若与他冲突,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若是不信,你尽管去找孙悟空试试,岂不是比和我动手更加直观?”林楠继续说道。

  然而,六耳猕猴却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盯着林楠:“若是之前,我或许真有那样的心思。但现在,听了大国师的一番话,我却有了另外的想法。”

  说着,六耳猕猴的眼中闪烁起光芒:“我想请大国师教我,该如何才能胜过孙悟空?”

  这话一出,林楠不禁有些意外,但随即赞叹道:“你倒是有些机智。不过,要胜过孙悟空,并非没有办法。”

  林楠沉吟片刻,继续说道:“你六耳猕猴的价值,并非非要从孙悟空身上得到体现。你所缺的,只是一种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你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

  “而且,你要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是胜过孙悟空,还是获得一种认可?”林楠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让六耳猕猴陷入了沉思。

  林楠瞅准时机,引领三仙与六耳猕猴一同步入三清观内。这清幽之地,正适合六耳猕猴静心思索。随后,林楠便留在了三清观,一晃便是三日时光。

  而那六耳猕猴,在这三日里,心中似有明悟。林楠那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如同晨钟暮鼓,让他心中泛起了涟漪,如今,他心中已有了些许答案,于是再次寻到林楠。

第328章 开山门传道统

  “大国师。”六耳猕猴的声音在三清观内响起,两人盘膝而坐,相对而视。

  六耳猕猴缓缓开口:“我已经想清楚了。”

  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坚定,“我想到了大国师之前所问的问题。”

  林楠闻言,眼眸微抬,看向六耳猕猴:“哦?你想明白了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六耳猕猴郑重地点了点头:“正如大国师所言,我之前有些迷失,一味地想要与孙悟空一较高下。”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自嘲,“但经过深思熟虑,我意识到,我所渴望的,其实是认可和认同。”

  说着,六耳猕猴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仿佛回到了过去:“自出生以来,我便孤身一人,游离于天地之间。然而,我却能听到孙悟空的声音,听到他的生活,听到他去拜师学艺的经历。”

  这一点,对六耳猕猴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启发。他本也想去寻找高人拜师学艺,却听到了菩提祖师为孙悟空传法时的那句话:“法不传六耳。”

  “从那以后,这句话便像一道魔咒,时常在我耳边响起,让我心生怨恨。”六耳猕猴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苦涩,“为何天下的高人,诸多的法门,都对我六耳猕猴避之不及?他们虽不传授,但我六耳之下,却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于是,孙悟空学了什么,我也就跟着修了什么,心中始终存着与他一较高下的心思。”

  六耳猕猴继续说道,“甚至,如同大国师所言,我起了想要取代孙悟空的念头。”

  说到这里,六耳猕猴盘坐在那里,神色逐渐平静,开始深挖自己的心路历程:“但大国师的一番话,却让我如梦初醒。我意识到,我所渴望的,其实是像孙悟空那样,被人需要,被重视,被认可。”

  “我一直心有不甘,为何我们的神通相似,修为也相当,他却在人前风光无限,而我却始终孤寂于天地之间?”

  六耳猕猴叹了一声,“说到底,终究还是羡慕嫉恨作祟罢了。”

  听六耳猕猴这番肺腑之言,林楠心中颇为意外。他没想到,自己随意的一番话语,竟然能让六耳猕猴思考如此之多,简直是将自己彻底剖析了一番。

  然而,林楠面上却并未表露出太多情绪,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赞赏道:“你能够想到这些,说明你的本质并不坏,只是环境所限,才生出这般想法罢了。”

  六耳猕猴却看着林楠,目光炯炯有神:“不,是大国师点醒了我。而且,早在之前,当我见到大国师与孙悟空相遇时,我就开始关注大国师了。”

  “从大国师身上,我发现……原来只做自己,也可以畅意天地间。”六耳猕猴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敬畏和憧憬,“那西天取经之事,的确如大国师所言,不过是一场自我慰藉,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而大国师所言所行,才是真正的能够改变天地之举。”

  林楠闻言,心中颇为意外和吃惊。他没想到,六耳猕猴竟然对自己有了如此深入的了解。

  要知道,他曾与唐皇、唐三藏等人交谈过,但他们都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

  就连一直支持他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这三位大仙,也未必是因为彻底理解他的观念而支持他。

  现在,一个之前素未谋面的六耳猕猴,却看透了这种本质。这让林楠不得不感到意外和惊喜。

  “大国师不愧是当代道子。”六耳猕猴认真地说道,“比之唐三藏那佛门佛子,大国师之存在,对天地的作用更大,至少对人族来说,意义更为深远。”

  说着,六耳猕猴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忽然翻身跪拜而下:“既然那孙悟空拜佛子三藏为师,要行佛门之道,我便拜大国师为师,愿奉献一己之力,壮大道门。”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绝,“如此这般,也算能和孙悟空一决高下胜负!”

  说着,六耳猕猴连连向林楠磕了几个头:“我知大国师没有凡俗门第之见,还望大国师收我为徒。”

  林楠自己都愣住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一点。他几乎什么都没做,这六耳猕猴就自我“攻略”了,并且要拜他为师。这是他完全没想到的。

  “嗯……”林楠沉吟片刻,心中权衡着利弊。六耳猕猴的加入,无疑会壮大他的山门。而且,从六耳猕猴的话语中,他也能感受到对方的诚意和决心。

  六耳猕猴见林楠犹豫,更是连连磕头,大有一副林楠不同意,他就一直磕下去的架式。

  林楠沉吟一番后,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开口道:“既然如此,那吾便收你入门,为吾九极一脉之护法大弟子。”

  六耳猕猴闻言,抬头望去,面上满是欣喜之色,连连感谢道:“多谢师父!”

  林楠挥了挥手,一股法力将六耳猕猴托了起来:“待准备几日之后,九极一脉正式开山立派,届时再正式收你入山门。你可要想好,一旦入门,受了道,便不容更改。”

  六耳猕猴坚定地说道:“弟子已经想好,诚心拜入师父门下。”

  林楠立了道统之后,一直还没有真正传下道统、开山立派。其中未尝没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还没有遇到什么能够让他满意、愿意收为弟子的合适人选。

  那华阳真人下凡转世,林楠倒是对其有些想法。但华阳真人刚刚下凡不久,都还未出世呢。于是,林楠真正传道统、开山立派的事情,就一直拖延了下来。

  现在,这一点却直接提上了日程。因为六耳猕猴要拜入林楠的门下,认他为师。这样一来,林楠的九极一脉,自然也就有了传承。

  只不过,六耳猕猴并无法作为他九极一脉真正的传承者。毕竟六耳猕猴算是“带艺拜师”,他已经有了一身的修为和神通。因此,六耳猕猴可以成为九极一脉的“护法大弟子”,却不能算是真正的传承弟子。

  饶是如此,六耳猕猴的加入,对林楠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他的到来,无疑会壮大林楠的山门,为九极一脉增添一份力量。

  从这一日起,六耳猕猴便留在了九极山之中。他每日里修炼不辍,尽心尽力地履行着护法大弟子的职责。

  而三位大仙也没有继续去闭关尝试凝结金丹,干脆也一同忙碌起来,为林楠开山立派做着准备。他们深知,这次开山立派,对于林楠和九极一脉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很快,几日时光匆匆而过。九极山中,逐渐多了一些人影。其中就有车迟国的国主,以及一些对林楠行弟子礼的大臣们。

  他们一同来到了九极山,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声势,也不高调张扬。他们只是来做一次见证,见证林楠开山立派这一重要时刻。

  立山门、传道统,并不像立道庭那般动静大,也不需要搞得太过隆重。林楠只是开了法坛,祭了三清和天地,如此宣告了一番,便算是完成了开山立派的仪式。

  “六耳猕猴。”仪式完成后,林楠呼唤了六耳猕猴的名字。

  六耳猕猴闻言,恭敬地上前一步,他身穿一身道袍,与孙悟空的长相几乎如出一辙。

  在那日,六耳猕猴的耳朵不再遮掩,其独特的形貌展露无遗一侧竟生有三耳,合计六耳,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弟子在此。”六耳猕猴听闻林楠召唤,立刻恭敬地走上前去,态度谦卑。

  林楠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我决定收你为九极一脉的大弟子。日后,你需肩负起护佑九极一脉的重任,你可愿意?”这话语,虽似寻常问答,却蕴含着深深的期许与责任。

  六耳猕猴闻言,连忙答道:“弟子愿意!”边说边端起茶杯,行起拜师之礼,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虔诚。

  在众多宾客的见证下,六耳猕猴正式改口,称呼林楠为“老师”。林楠端坐其上,坦然接受了这份敬意,随后缓缓说道:“既入我门,你尚无正式姓名,为师便为你赐名。”

  他略一沉吟,继续说道:“你属猴类,便以‘袁’为姓,如何?”六耳猕猴闻言,心中一喜,连忙点头。

  林楠接着说道:“为师再为你赐予道号‘仁心’,亦通‘人心’。你要时刻铭记,我们这一脉以人为本,此乃立身之本,不可忘却。”

  随着林楠的话语落下,六耳猕猴的名字与道号也随之确定。他忍不住低声喃喃:“袁,道号仁心,袁仁心……俺也有名字了,叫做袁仁心!”他一遍遍地念叨着自己的名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最后甚至忍不住高声欢呼起来。

  一旁,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大仙纷纷上前祝贺:“恭喜林楠道友喜得佳徒!”他们对袁仁心这个名字也是赞不绝口,认为寓意深远。

  车迟国主等宾客也纷纷表示赞叹,整个现场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好一会儿,六耳猕猴哦不,现在应该是袁仁心了才平静下来。他再次朝着林楠重重磕了几个头,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至此,简单的开山门传道统的仪式便圆满结束了。

  传道统、收弟子之后,车迟国主等人并未离去,而是留在了这里,与林楠商议一些重要事宜。

  车迟国主亲自向林楠汇报国内的情况:“大国师,车迟国内的基础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开来,如今凡是达到年龄的孩童,都必须强制进入学堂学习。”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接着,他又继续说道:“如今国内粮食充裕,足以支撑起这些教育消耗。学堂中设立了文理等科目,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说到此处,他略显激动:“多亏了大国师此前移山之举,如今车迟四方平坦,可以继续向外发展开荒。下一年的粮食产量,定将再创新高!”

  在一旁聆听的大臣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林楠对车迟的贡献和影响力。

  在汇报的过程中,他们都保持着恭敬的态度,等待着林楠的点评和建议。对他们来说,林楠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金玉良言,值得他们深思和铭记。

  刚刚成为林楠大弟子的袁仁心也在一旁好奇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感到十分新奇。他之前虽然知晓林楠是车迟的大国师,但却从未见过国王和大臣们对他如此恭敬的模样。

  “他们……在师父面前,也如同弟子一样。”袁仁心忍不住心中暗自嘀咕道。他看了看一旁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发现他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相反,他们还能时不时地插口两句,对车迟的情况了如指掌。

  等车迟国主和大臣们汇报完后,林楠才缓缓开口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的声音平和而深邃,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国主和大臣们一个个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生怕错过林楠的任何一个字。他们深知,林楠的每一条建议都可能是治国良策,都可能是引领车迟走向繁荣的明灯。

  林楠首先肯定了车迟在义务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除此之外,还可在车迟国内建立‘道兵’体系。从孩童时期开始,便可增加道门实用功课,如道医、天文地理等知识。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又能为车迟的未来储备更多的人才。”

  国主和大臣们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林楠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对他的建议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直接答应了下来。

  随后,林楠又谈到了自己所学所悟的精髓所在:“为师之所学融会贯通,化作一篇经文。内里包含符、咒、法等各篇精髓,名为《九极道经》。”

  他的话语中带着深深的自豪和期许,仿佛看到了《九极道经》在未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景象。

  九极山上,全新的山门之内,林楠正式向袁仁心传授起了这篇珍贵的经文。他详细地为袁仁心讲述了《九极道经》的渊源和内涵以及传承的重要性。

  然而,在开始传授之前,林楠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在学《九极道经》之前,你还得熟读一应经文才行。就如同想要授篆一样,须得考核过关,要熟读并理解一些东西。”

  袁仁心闻言,二话不说便直接倒头拜了拜,恭敬地应道:“仁心谨遵师命!”他的态度坚定而虔诚,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就在这时,西天灵山之上,佛音缭绕,香火鼎盛。如来佛祖正在日常讲经说法,却忽然声音一顿,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异样的气息……

第329章 真相

  他心中忽有所感,随手以拈花指轻轻演算,瞬息间便明了了事情的原由。

  如来佛祖不禁喃喃自语:“六耳猕猴,竟投身道门,成了林楠的弟子?”

  “佛祖,可是有何烦心事?”一旁有菩萨察觉到如来佛祖的异样,轻声询问。

  如来佛祖回过神来,微微颔首:“九九八十一难中,又有一难因车迟大国师林楠而生变。这林楠,实乃我佛门的一大阻碍。”

  “又是那位大国师?”迦叶尊者闻言,眉头紧皱,对林楠的不满溢于言表,“那车迟大国师已屡次坏我好事,如今更是创立道庭,意图建立地上道国……”

  迦叶尊者语气沉重:“如此下去,车迟将成为我佛门的心腹大患。”

  “佛祖,难道我们还要继续容忍吗?”迦叶尊者语气中带着不甘。

  如来佛祖端坐莲台,面色平静:“切勿轻举妄动。此时车迟道庭初立,正是道教诸神瞩目的时刻,我们不宜采取过激行动。”

  他沉吟片刻,接着说道:“不过,我们可另辟蹊径。”

  有菩萨闻言,立刻问道:“佛祖,有何迂回之法,能遏制车迟之势?”

  如来佛祖微微一笑:“车迟虽贬佛之风盛行,但目前正处于快速扩张之中。道门之力尚未完全渗透至车迟的每一个角落。”

  他缓缓指点道:“我们可在车迟边缘地区建立佛寺,向百姓传播佛法,如此慢慢渗透,逐渐改变车迟的风气。”

  “只待时机成熟,我佛门定能重掌车迟大局。”如来佛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佛祖所言极是!”众菩萨、罗汉纷纷响应,争相请缨承担此重任。

  如来佛祖点了点头,随即指定了几位菩萨和罗汉前往车迟执行此任务。他们身为佛门高僧,自然无需担心被贬为苦役的命运。他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度化车迟的百姓,而这正是佛门的专长。

  ……

  九极山中,六耳猕猴袁仁心静坐修行,却能聆听三界之音。即便足不出户,他也能知晓外界发生的种种事宜。

  “师父。”六耳猕猴轻声唤道,随即向林楠汇报了最新的情况,“车迟边缘地区,突然出现了多座佛寺,乃是灵山菩萨罗汉亲手所建。他们意图在车迟传播佛法,改变尊道贬佛的现状。”

  他的神通能听遍三界,但这次并非通过窃听灵山的对话得知此消息,而是亲眼目睹了车迟边缘地区佛寺的涌现,从而确认了这一不同寻常的动向。

  林楠闻言,点了点头:“佛门此举,并不意外。”

首节上一节477/5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