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乔喻这样,有极高天赋的数学人才。不需要花费多少心思去带,就能出极大的成果……
只能说谁都喜欢能够低投入,还能高产出的事情。
人才培养这块也从不例外。
“乔喻,世界代数几何大会上三十分钟报告会?”张树文皱了皱眉头,不过很快又舒展开来。
考虑到乔喻的年纪,他下意识的就想到了捧杀两个字。
不过再考虑到最近乔喻在数学界闹出的动静,又觉得他去会议上做三十分钟报告并不过分。
不管是在Ann.Math发表的那篇关于探讨曲线有理数上界点的论文,还是找出了几何朗兰兹猜想证明的破绽跟不足,都让乔喻有足够的理由登上这个会议的舞台。
但挖人的话……
“对啊,难道你不高兴吗?他现在可是代表华夏。”洛特杜根耸了耸肩。
张树文笑了,说道:“我很高兴。也不介意到时候去介绍你跟他认识,但我觉得你大概会失望。据我所知,之前不止一个人问过乔喻是否有留学的打算,但他都拒绝了。
一方面因为他要照顾妈妈。你可能还不知道,他是单亲家庭长大的,而且能看出他很看重家庭。另一方面,如果他是田的学生,又能得到袁教授的照拂,再加上他的学习能力……”
张树文没把后面话说出来,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乔喻能在华夏过的更为滋润,干嘛要跑国外来受罪?
对于乔喻来说出国留学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拓宽视野,能够更接近数学界最主流的思维。
但在这个网络时代,乔喻通过读彼得舒尔茨的论文,就能完全理解舒尔茨提出的似完备理论,还能直接应用,这个所谓的唯一好处也显得没那么必要了。
“总要试试,说不定能交换呢?每个人都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多了解这个世界。”显然洛特杜根持有不同看法。
张树文笑了笑,没有继续争辩。
预防针已经打了,到时候人邀请不来,这老人也怪不到他身上。
反正下个月的大会上让他邀请的话,他肯定不会开这个口的。
其实如果放到十年前,即便洛特杜根不说,张树文也会给乔喻建议,一定要来这边留学,既能站在世界数学界的最前沿,又能不受外界打搅安静的做学问。
而且那个时候田言真还年轻,说实话,张树文对田言真还没那么放心。
但十年后的今天,张树文说不出这种话。外在的环境在变化,身处其中的人感觉更为明显。
“好吧,看起来你很不看好普林斯顿对乔喻的吸引力,我本以为你会对我这个想法很有兴趣。还会帮我出些主意,毕竟你们华夏人肯定更加相互了解。”
老头有些郁闷的抱怨了句。
张树文端起了咖啡,遮掩住自己的表情。
难怪就这么点事还专门打电话把他叫来一趟,而不是在电话里说。
放下咖啡后,张树文突然问道:“是你向组委会建议乔喻参加这次代数几何大会的吗?”
洛特杜根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是彼得舒尔茨,还有其他几位教授联名推荐的。”
张树文正色道:“那你现在不光要考虑乔喻是否愿意到普林斯顿的问题了,你知道的。乔喻对舒尔茨的理论似乎有特别的兴趣,也许舒尔茨会想办法把乔喻拉到波恩大学去。”
洛特杜根怔了怔,然后突然意识到这似乎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很多时候导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可要比学校大得多。
更别提是彼得舒尔茨这种世界知名的导师了。
但他能怎么办呢?总不能把彼得舒尔茨给抢到普林斯顿来吧?他倒是想,但人家在德国待得好好的,还组建了家庭,大概率不会愿意横跨七、八千公里,跑到普林斯顿重新适应环境。
“好了,张教授,你可以把咖啡端走喝了。”感觉到无助的洛特杜根直接下了逐客令。
张树文毫不意外的端着咖啡站了起来,冲着洛特杜根笑了笑,然后就这么轻松的离开。
老头的脾气古怪整个数学院都知道,他一点也不意外会被下逐客令,而且心情还不错。
毕竟是华夏出了个天才少年,也许还能成为未来数学界的领军人物,毫无疑问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
真要说起来,田言真这两天也挺高兴,很多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真不是说说。
最近田言真就有这种感觉。自从上次他出现在华清大学图书馆的世纪报告厅之后,这两天给他打电话,发消息的人很多。大都在旁敲侧击一些东西。
田言真也都给了肯定的答复,没必要遮遮掩掩的小家子气。
其实只看不管是跟燕北大学合作的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还是跟华清合作的华清袁正心数学研究中心,都没对网上那些自媒体的各种报道发声辟谣就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
事实上很多地方在专业领域,社会上那些大公司往往都比大学要强。
但唯独从公关这个角度说,华夏高校很多时候使用的策略虽然有照着教材生搬硬套的嫌疑,但也要远比那些大公司处理得更得当。
该沉默的时候沉默,该发言的时候发言,就算不能及时处理舆情,但起码不会做出诸多对负面舆情推波助澜的神操作。
尤其是燕北、华清这两所顶级大学。
其实这些年也有很多负面舆情,但大都影响可控。各种处理手段远比某些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要专业的多。
总之,从这次两大数研中心的合作培养,让许多人嗅到了些莫名的味道,对于这个名字也更加关注。
这也是田言真希望看到的。
如果换了别的孩子,他可能还怕压力太大会起到反效果。
但经过这几个月的接触,田言真半点都没有这种担心。
乔喻的心理调节能力跟适应能力都很强,这种人往往能在有压力的环境下迸发出更惊人的创作力,属于抗压圣体。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还可能产生懈怠的心思。
至于乔喻接的第一个正式课题,是华清那边的,田言真就更不在乎了。
毕竟乔喻第二篇独立论文上单位填写的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就算课题研究成功了,论文发表的时候,单位依然是自家,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田言真是在乔喻学籍转到燕北大学之后,才跟对面袁老谈的一系列条件。本科自然还是拿燕北大学的毕业证书。但乔喻硕博连读期间会采用特别的“1+1”联合培养模式。
且在硕博阶段乔喻的研究所有课题由两边分摊经费。
即硕博连读阶段,乔喻会在燕北跟华清各学习、研究一段时间,等博士毕业的时候,直接拿两边数研中心两边颁发的研究生毕业证书跟博士学位证书。
总之,他占了先手,所以掌握了主动权。
哪怕对面不甘心,也只能认了。
此时田言真心情轻松的坐在车上,翻着报纸,今天科学院那边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田言真没有直接去数研中心。
随手放在旁边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田言真看了眼电显,接通了电话,说道:“张教授,早上好。”
“田教授,你好,这次打电话来是专门感谢你的。你的那个学生乔喻效率是真高啊,今天初步试验已经出了结果,问题被彻底解决了。这次可真帮了我大忙了。”
“啊?已经解决了?”田言真有些意外,乔喻还没给他汇报这个事情。
关键是从他把这个事安排给乔喻到今天才三天,所以他也没问。结果这小子直接闷不吭声的把事情搞定了?
“对啊,乔喻没跟你汇报吗?他前天去的时候就把问题指出来了。我们的实验室照着他的方法操作,现在情况已经稳定。而且效果出奇的好。目前只是用活性炭做初步试验就让生产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二十。
如果用更好的材料,把完整的数据做出,实验室数据会非常漂亮!这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了。你知道的,以往其他教授都只是帮着修正下模型,并不会直接给出建议。但这次乔喻不但重新做了模型,还直接给出了试验方面的建议。”
田言真明白了对面为什么会专门给他打这个电话。
如果只是帮着修正模型,实验室那边结果完成之后,请客吃顿饭就差不多了。毕竟数研中心这边只是帮着根据数据调整模型,具体问题还是实验室自行通过模型进行拟合、模拟分析出来的。
而且不管是数学院还是数研中心这边,也有许多应用向的项目需要跟化学院那边合作。
比如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中,类似基于高维统计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抗体类药物筛选和优化新方法;人工智能驱动的锂电池跨尺度模拟和关键材料设计这类课题。
搞数学的教授申请的,但如果没有化学实验室的配合,拿不到第一手的数据,这类课题根本没法完成。
但这类课题完成之后,一般都会给参与帮助的实验室主要人员署名的。
同理,化学课题的实验室操作关键步骤,如果是照着乔喻直接指出的问题做出来的,这其中的贡献就很大了。尤其是这还是横向项目……
乔喻如果是别人的学生也就罢了,恰好又是他的学生,现在还是燕北、华清两大数研中心联合培养对象,对面的确可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比较好。
这让田言真也有些头疼了。
顾不上去思考乔喻哪那么大的本事,去趟化学实验室就能给人家直接出具体建议,还能成功,而是开口问道:“这个项目有签保密协议吗?”
“有,本来就是帮助甲方优化产线的。技术细节肯定是不能公开的。而且这个项目目前来看已经具备了专利申请的潜力。即便要发表论文,技术细节这块也会模糊处理。”
田言真思考了片刻后说道:“我明白了。这样,我先问问乔喻是什么想法再说吧。”
“行,顺便帮我感谢下他。这还真是英雄出少年啊!田教授,我都动了心思。要不干脆让他没事儿也来我们化院听听课,拿个双学位。技多不压身嘛。”
张教授很有想法,不过这个提议田言真直接开口帮乔喻婉拒掉了:“哈哈,行,回头我跟这孩子提一句。不过你可别报什么希望。他对物理可能还有些兴趣,化学还是算了。”
开什么玩笑?
让乔喻去泡化学实验室?乔喻愿意他这个做导师都不可能同意的。
倒不是看不起化学。
但为什么燕北大学的化学新楼要建在东门外,靠近华清那边,化学院的教授自己心里没数么?
不太夸张的说,每一个进实验室的新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作死小能手。其实也没办法,不是每个人的安全意识都能靠老师耳提面命就能建立起来的。
往往只有经历过危险,才会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化工新人到了一个崭新的化学实验室,只会觉得哪里都好奇,恨不得到处都摸摸碰碰。
化工老手进了一个崭新的化学实验室,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找到逃生通道的位置以及确定各类灭火器的位置,细心的还要看看灭火器有没有过期……
巧的是,学校恰好就是培养化工新人的地方。
“哎……下次有机会可能还要请乔喻来帮下忙。帮我转达下,他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这边尽量满足。”
“好。”
挂了电话,田言真闭目沉思了片刻。
然后再次打开手机,拨给了乔喻。
很快他便听到了乔喻颇有朝气的声音:“喂,田导,您好,有什么吩咐,学生正时刻准备着呢。”
田言真说道:“嗯,看来你最近心情挺不错。”
“哎,苦中作乐呗。李教授那边的课题我一点头绪都没有。不过论文我到是又快完成了一篇,就是关于脊络状奇异点分析的,尤其是对奇异性的分析,我觉得写得还挺好的。正打算写完之后看您推荐发到哪里呢?”
好家伙,又一篇论文出炉了。
从影响力上看,这篇论文也的确应该能发比较好的刊物。
于是田言真直接给出了建议:“这篇论文可以考虑Invent. Math。也是数学界的顶刊之一,Springer出版社的期刊。不过我不是问你这个,张教授那边的课题你已经帮他们处理完了?”
“对啊,哎,这事儿也太简单了,我随便看看数据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我都不好意思跟您汇报。我怀疑那些张教授实验室里那些家伙本科阶段肯定没好好学高数,那么明显的问题都看不出来。
您可以建议一下,让他们都来咱们数研中心深造一段时间。把微分方程、线性代数、还有统计原理这些课程都再补习一遍,以后他们就不用来找我们帮忙了。”
田言真立刻开口训了一句:“这话你跟我说就行,其他场合你别瞎提建议!”
“这您放心,我在实验室里的时候很乖的,我都是夸他们技术精湛来着。”
田言真微微感觉有些头疼,第一次感觉原来学生太厉害了也不完全是件好事:“你心里有数就好,刚刚张教授打电话来,问你想要什么奖励。”
“奖励?就是去帮了一下忙,也能有奖励?”
田言真解释道:“如果你只是去帮忙调整了模型,我也觉得没必要讨论什么奖励。但既然你直接给出了建议,该有的奖励还是可以谈的。比如论文二作,不过他们这个属于横向项目,而且签署了技术保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