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乔喻给自己的规划也没那么着急。他大概预估了一下,以他的学习效率,保证基础足够扎实的情况,本科阶段还是规划一年的时间比较好。
至于研博阶段,倒是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只要基础扎实了,到时候厚积薄发,写一篇足够有分量的论文,等成年了就直接毕业。
那个时候一个教授的身份还是有用的。当然不只是为了当乔曦的老师。主要还是行动上更为自由。
总之大概就是这么个规划。具体未来怎么样,乔喻没有想太多。
不过七月初的时候,又有一个惊喜。
就很莫名其妙的,乔喻看完书,晚上吃饭的时候,突然收到一条银行短信提醒,他的卡上多了一笔大额转账,总计136.7万。
虽然乔喻是挺喜欢钱的,但这么突然就有人打款,多少还是让他有些懵。
于是飞快的把转账截图直接微信上发给了田言真。
“田导,刚刚突然就多了一笔收入,这是什么情况?”
没让乔喻等多久,田言真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那笔钱应该是张教授的课题组打给你的顾问费,前些天他才找我要你的银行卡号跟资料。”
“张教授?”
“你忘了,之前那个新型钴基催化剂项目,我让你去帮了忙的。你的顾问费是应该是两百万,不过项目组转你钱的时候,帮你代缴了税费。下个月你应该就能在个人所得税里查到了。”
这么说的话乔喻瞬间就想起来了。
有些惊讶。
那个问题他记得挺简单的,他就花了一天随便算了算,竟然能拿两百万顾问费用?
“啊?”
“你也别嫌税太高。依法纳税是件光荣的事情。而且你的情况也很特殊,想避税都难。毕竟还没成年,换其他的方式纳税,会有很多麻烦的事情,所以用偶然劳务报酬的模式最好。”
“不是,税不税倒无所谓的。就是两百万会不会多了点?”
“哈哈,张教授说了,你起码帮课题组节省了两个月的时间,而且效果特别好。还让我好好感谢你。行了,这钱已经打给你了。你自行支配。只要不到处乱说就行。”
“那个,您放心,我肯定不会到处乱说的。就是下次张教授如果还有课题需要帮忙,我还愿意去。”
“别光想美事,这种不缺钱的横向项目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是纵向的科研项目,你就算去帮忙了,也就是论文上给你加个作者,能给你几千劳务费不错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安心学习,不要急着赚钱。我挂了。”
说完,田言真就干脆的挂了电话。也断了乔喻的念想。
好吧,果然钱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赚。不过随便去帮助做一下计算,就能有两百万的劳务费,还是让乔喻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虽然陈师兄帮他算过,如果把各种论文奖金跟学校发的奖学金都拿到,一年说不定也能有百万收入。
但毕竟那些钱都还没看到。
这136.7万却是已经实打实的打进了他的银行卡了,而且还缴了63.3万的税。
这也意味着他的个人资产已经突破了160万大关!
这绝对是乔喻来燕北大学之前没想到的。
他来的时候卡里有二十五万多,来了之后他基本上没用过钱。
华清那张一卡通里还有六位数。燕北这边的饭卡虽然没那么夸张,但每个月都固定有三千块存进去,从来就没用完过。
好不容易出次门,也轮不到他花钱。身边总有人帮他把账结了。
包括去法国买的那两块准备等乔曦跟夏可可来之后送出去的手表,田言真事后也没收他的钱。
而且他还有好多钱在外面,比如陈师兄跟母校那里。
这要是全部加起来,能有两百多万了。
虽然这笔钱在网上许多人看来完全不值一提,但对现在的乔喻来说绝对是个大数字了。
毕竟他是真从没见过这么多钱。
如果不考虑他那个远大的理想,回星城啥都不干也能过上好几年富裕生活了。
心情自然是极好的。
虽然乔喻感觉暂时他还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但这笔收入起码意味着他距离自己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唯一乔喻郁闷的是这年头定期存款利息低的可怕。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要用钱。
基金、股票这些他控制范围之外的东西他都不想碰。于是干脆直接办了个智能型七日通知存款。
利息只能说聊胜于无,但胜在稳健跟灵活。能够随用随取。
这笔钱打入他的卡后像是一个信号,事情也接憧而来。
第二天他就被这次IMO的领队周教授拉进了本届参加IMO的群。
显然他是最后一个被拉进群的,因为排在最后。
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个群在CMO后第二次集训就已经建了,只不过周梁一直没把乔喻拉进群里而已。
这也是田言真要求的。接下来许多事情乔喻不用参加,怕群聊的内容打搅到乔喻的学习计划。
不过现在已经快要出发了,自然要让乔喻归队了。
说实话,对于这次乔喻去了澳洲能不能上场,包括周梁这个领队在内,所有人都不太拿得准。
毕竟之前谁也没碰到过报上去的IMO选手在参赛之前,竟然有机会在世界级的数学家大会上做开场报告这种事情。
不止没碰到过,根本是连想都想不到。
尤其是对于这次的领队燕北大学教授周梁、副领队华清大学科学院教授张卓伟跟双旦大学的观察员付少杰来说,最尴尬的情况还在于大家虽然都是教授,但真要论起学术方面的成就好像还不如十六岁的乔喻。
虽然已发表的论文数量肯定是要比乔喻多的。但质量就没法比了。
比如三人都没在世界级的学术会议上做过六十分钟开场报告。也都还没来得及在四大数学顶刊上发表过文章。
两人也都还没那个机会上央媒的七点新闻。
甚至连在官媒的报纸上都没露过脸。
明显这队伍不好带了。
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
乔喻刚一进群就发了一句“大家好”,一帮小选手们就闹腾起来了。
余永俊第一个蹦出来,发了一个“大佬请喝茶”的表情,然后所有人都开始接力。
作为观察员的付少杰可以当没看到,但周领队自然还是要发言的。
好吧,说实话,刚刚周梁差点一顺手也把一样的表情发出去了,还好意识到不对,忍住了。
“好了,都安静。现在这次去IMO的成员都到齐了。晚上我会把这次行程的安排发到群里,还有几件事我要先跟大家强调一下。
首先就是纪律,这次代表国家参赛,大家的一言一行都要特别注意,既要展现出我们团队的良好风貌,也要确保比赛期间集中精力……”
跟往常一样,把这次去参赛的要点在群里强调了一遍,然后把组委会发下来的安排跟规定发到了群里。
周梁作了最后总结。
“好了,接下来就是大家各自做好准备去参加比赛了。这几天的饮食要格外注意,如果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及时向我汇报。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放松心态,尽最大努力就好。我们一起奋斗了这么久,现在也到了展示你们实力的时候了。无论最终成绩如何,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会是最棒的!”
……
大群里安静下来,朋友群热闹了。
龚家涛:“那个,有一说一啊,乔老大,你还没放弃IMO啊?你还真好意思跟我们一起去澳洲?”
乔喻:“我为什么不好意思去?科普一下,IMO的要求是只要未满二十岁的高中生都能去。”
龚家涛:“但你都已经在世界级的数学家大会上做最高等级报告了!还要跟我们争金牌,这合适吗?”
余永俊:“那个,大哥,虽然我是坚决支持你去参赛的。不过你上场的话,的确有种大炮打蚊子的感觉。”
乔喻:“我不是大炮,也不允许你骂自己是蚊子!”
余伟:“乔喻,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你在IMO上失手了,铜牌都没拿到会很丢人?”
乔喻:“你觉得这可能吗?而且就算铜牌我没拿到,你认为谁敢质疑我的水平?现场评委吗?”
……
直接一挑三……
让小伙伴们哑口无言的同时,乔喻其实也觉得意兴阑珊。
竟然连自己人都觉得他没必要去参赛,的确是他没想到的。
不过乔喻觉得这大概说明他带给几个小伙伴的心理阴影还不够。他必须要更加把劲儿才行。
毕竟如果大家都怕他的话,应该是对他的任何决定都不敢反驳才对。
不过不着急。
得等到这次IMO结束了,他的小伙伴们来到燕北之后再说。
总不能真让他们在这种世界大赛前心态崩掉。那周领队大概会拿刀砍他。
但不管怎么说,IMO乔喻觉得他还是尽最大努力参加的。哪怕真被人投诉了他也要据理力争。
IMO的名单早就报上去了,都审核通过了他才去参加的世界代数几何大会,凭啥不让他参加?
毕竟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需要一份告别童真的礼物。乔喻觉得一枚IMO的金牌就很不错。
还能算是给老好人一个交代。
这可是老好人帮他规划的路线呢!
……
跟去法国不同,这次去澳洲直接是电子签证要方便许多。
不过这次去澳洲的黄金海岸也跟上次旅行不同,不但需要转机,而且很长一段不是那种宽体客机。
虽然也是头等舱,但并不像上次那么舒服。但好在这次身边都是同龄人。
事实证明乔喻有着丰富的跟任何年龄段人打交道的经验。
虽然上次集训的时候,他给大家的观感肯定不是那么好,朋友群里也经常怼人。
但这次IMO集合后,大家线下见面了,其实乔喻并没有任何架子。很快就跟所有人打的火热,就跟他在十三班的时候一样。
乔喻一直觉得学生从来都是最好打交道的群体。哪怕是像余伟这样性格古怪的家伙都是如此。
人总是需要经历过才能成长,智商多高都一样。在羽翼下被保护大的孩子大都很幼稚。
乔喻觉得自己也一样。
现在回头看他小时候就把很多事情想的过于简单了。
而且这次再见面,对于乔喻来说最舒心的还是,大家都很服他了。
不需要他在去想什么招让这帮家伙收敛起傲气,大家都很听他的话。甚至很多时候他说话比周领队更有用。
总之抵达这次IMO的举办地黄金海岸之前,一切都很顺利。
但抵达这次比赛地点之后,跟已经提前来的周领队回合后,乔喻最担心的事情也顺理成章的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