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198节

  宏大的命题谁都能想到。但不是谁都能做到。

  但一个对于几何朗兰兹猜想都有独到见解的年轻数学家,有这种想法,成功概率还是很大的。

  而且万一能成功的话,就等于打通了几何跟数论之间的壁垒。

  这意味着研究数论跟几何的数学家未来交流会更紧密,更意味着也许有很多目前看来很困难的一系列数论难题,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井喷式的解决。

  当然这只是洛特杜根的一些预计。至于是否真能有这种效果,还得看研究的细节。

  但不管如何,洛特杜根相信这个构想只要在数学界提出来,就会引来无数的关注,甚至是轰动。

  因为从乔喻这封邮件描述的内容看来,他提出的这套公理体系,似乎并不像朗兰兹纲领那么深刻而复杂,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让数学界理解其潜力。

  这也让洛特杜根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乔喻究竟是如何论述的。于是他的手已经搭在了键盘上,打算给乔喻回一封信,首肯他的想法。

  不过刚打了个“Dear”,洛特杜根突然留意到这封邮件是大概四十分钟前发来的。

  巧的是华夏京城时间正好比普林斯顿早十二小时,所以都不需要仔细去计算便想到了此时不过华夏晚上八点半……

  显然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打电话很冒昧或者失礼的时间。于是洛特杜根干脆拿起了办公桌上的电话,直接拨给了乔喻。

  相对于邮件来说,显然一通电话更为便捷,更方便他将长者的智慧传递给下一代的数学家。

  电话接的很快,不到三秒钟,洛特杜根便听到了乔喻热情洋溢的声音。

  “你好,哪位?”

  “小伙子,也许你应该记一下我的办公室电话。我给你的名片上有的。”

  “哦,我听出来了,杜根教授,你好。等会我一定把这个号码记到手机里。你是看到了我的邮件吗?”

  听了这个回答,洛特杜根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扬。

  “是的,我刚刚才看完你发的邮件。说实话我对你说到的那个广义模态数论系统很感兴趣。至于你提出的问题,好吧……

  事实上我觉得这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第一篇论文可以介绍框架的核心思想,公理体系,以及潜在的应用。

  只要能够能让人们看到你的这个系统的确在数论跟几何之间能起到桥梁作用就够了。

  至于第二篇论文,主要内容可是在这个特定的框架下,对几何结构进行验证,让人们相信这个公理体系的逻辑的确具备自洽性。

  不过为了保证完整性,这两篇论文最好是能在同一期的期刊上同时发布。如果你跟你的团队能够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完成的话,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洛特杜根首肯了乔喻的想法。

  是的,这位严肃且古板的数学界大佬自动从脑海中屏蔽了既然两篇论文可以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写完,为什么不可以合并成一篇论文这个疑问。

  既然乔喻想要发两篇论文肯定有他的理由。显然乔喻也没打算隐瞒这一点。

  “太好了,杜根教授。你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你不知道,我们华夏在学术审核的方方面面更看重第一作者。

  如果论文不能分成两篇的话,这对于我的团队一些合作者很不公平。毕竟虽然这个构想是我提出的,但验证工作是他们做的。

  所以分成两篇论文发表更能体现我们团队内部个体的贡献。对了,还有一个问题,这套体系很复杂,我没法一次性就把它论述完整。

  所以我打算用多篇论文来构建这个这套公理系统,第一篇论文可能只有关于这个体系的基本性质,跟一些相对简单的定义,公理化结构这些。

  第二篇论文则会涉及到模态空间数学性质,包括空间结构、特性、模态卷积运算等等这些东西,然后第三篇……我预估大概要八到十篇论文完成这个命题。

  当然每篇论文也会跟第一篇论文相同,分成理论跟验证两篇论文对整体构造进行验证的形式,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听了乔喻的描述,洛特杜根大脑出现了短时间的宕机……

  毕竟很少有数学家会这么干。

  就好像之前对几何朗兰兹猜想的证明,虽然也是用了五篇论文才完成,但课题组是同时放出来的。

  乔喻的构想似乎是把一个完整的命题分批次证明出来?

  沉吟了片刻后,洛特杜根问道:“你是说像J.K.罗琳出书那样吗?”

  “啊?J.K.罗琳是谁啊?”

  洛特杜根解释道:“她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畅销书作者,代表作是用十年时间写出的七部《哈利波特》。好吧,对不起,或许我应该用你跟熟悉的华夏作者举例。”

  “杜根教授,不得不说您的形容很准确,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会搭建出一个框架,然后一步步丰满这个框架,但肯定不需要十年这么漫长的时间,毕竟十年后我都二十多岁了!

  相信我,不会把如此长的时间浪费在搭建一个框架上。毕竟我设计这套公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困扰大家的数论问题。”

  犹豫了片刻后,洛特杜根开口说道:“我觉得也许可以试试。当然前提是这个系列的前两篇论文,能够通过审核。这里我要认真提醒你一句……。

  说到这里洛特杜根加大了音量,显得更为肃穆:“乔喻,我不会因为对你很看好,就放低了对文章的要求。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论文的质量,以及你的设计是否真的如同你说的那样,能够在数论跟几何之间架设起桥梁。”

  “太感谢你了,杜根教授,你的要求恰好是我最不担心的!不瞒你说,我的导师跟袁正心先生都说应该申请重点数学项目。

  等我的好消息吧,我会尽快准备,争取九月就能把两篇文章完成。再次感谢你的指点杜根教授,再见。”

  “我很期待你的文章,再见。”

  挂了电话,洛特杜根的心情更不错了。他是真的很期待乔喻能交出怎样一份答卷,在他看来理论数学界其实已经得沉闷太久了,是该有一些惊喜了。

  ……

  燕北大学,挂了电话的乔喻心情了也很不错。

  导师跟老薛说的没错,多认识一些有能力的朋友果然是有帮助的。

  类似的问题他是不太好意思去请教田导跟袁老的。

  哪怕他有非常合适的理由,但跟导师去说把论文这么细致的拆分去写,多少有些讨骂的嫌疑。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得到了一位世界公认顶刊主编的肯定。

  哪怕自家导师也是一些国际重量级期刊的编委,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乔喻觉得还是洛特杜根这样的主编更为专业。

  于是乔喻第一时间又给陈师兄打了一通电话,不只是告知了师兄这个好消息,顺便把两篇论文的题目都想好了。

  他为第一作者,陈师兄做第二作者的论文题目是《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的基础理论构建》。

  至于陈师兄做第一作者,他做第二作者的论文题目则为《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下的几何结构验证与基础性测试》。

  第一篇论文对于乔喻来说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还是很轻松的。

  毕竟前期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他甚至还要把一部分留到第二篇论文。

  真不是乔喻想水更多,主要是如果把更多内容加入进去,那陈师兄那边需要验证的东西就更多了。

  第一篇论文乔喻只打算详细阐述三个核心思想的内容模态空间、模态距离跟模态密度。

  相对应的,陈师兄需要做的工作也就较为简单了。验证模态距离的数学性质,包括非负性、对称性、三角不等式这些。

  其次就是模态空间的连通性跟完备性,以及模态密度函数的测试。

  因为是说明性的论文,所以需要具体的案例,这块乔喻也已经把陈师兄找好了。

  直接构造一个简单的模态空间,将素数对分布映射到模态点,并以此来测试模态距离和密度的规律。

  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式,还要感谢张远堂与陶轩之两位教授。

  前者证明质数有限间距,虽然七千万这个数值大了一些,但起码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后者则已经将七千万这个超大值缩小到了六百。而且这个结果已经被广泛认可。

  所以只要用他的方法在这个简单模态空间中,最终测试并通过公式转化后的结果,跟这些数学家推出的结果相符就足以说明这一框架的正确性,以及应用前景。

  怎么说呢……

  虽然说前人的研究成果,属于已经把果树底下的果子给摘光了,让后人只能登上梯子才能去找到果实。

  但起码这些已经摘下的果子可以给后人在攀爬的途中充饥,支撑他们爬到更的位置去寻找更丰硕的果实。

  总之,乔喻就是这么理解的。

  所以最后跟陈师兄交代的时候,语气也格外语重心长:“陈师兄,这篇论文怎么写你大概有谱了吧?”

  电话里,陈师兄立刻回复道:“放心吧,小师弟,你都说到这种程度了,我要是还搞不定,明天我就自己去找一块豆腐撞死!”

  “不光是要能写好,关键是效率啊!陈师兄这次可不是为了我,或者为了咱们课题组,是为了你能在学校里抬起头来做人!

  我可是直接为了你专门给Ann.Math的主编杜根教授打了电话的。原本我打算论文写的更完整的,现在也为了你要去掉很多已经完成的内容,所以一个月,有问题没?”

  “放心吧,小师弟,从今天开始我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一个月,咱们就一个月!”

  “嗯,那加油吧,陈师兄,你也不用每天给我发进度了,一周一次就行了。加油!咱们争取这学期结束之前论文就能上刊!”

  “不说了,小师弟,我先去干活了!”

  “去吧,去吧!”

  挂了电话,乔喻能感觉到陈师兄此时的驱动力有多足。

  果然,人还是要适当的逼一下,不然大概陈师兄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潜力有多大。

  当然也需要找准方法。

  最重要的是,乔喻相信等他跟陈卓阳的这两篇论文真的在Ann.Math上发表之后,老薛大概也会坐不住了。

  然后就会有更强烈的斗志。起码据乔喻在燕北大学文献数据库搜索结果,老薛虽然论文发了不少,但也没有文章发在公认的数学四大顶刊上。

  这突然被课题组的陈师兄超过了,竞争意识不就来了嘛……

  这样到时候他在群里再说什么,起码就有两个人会及时响应了。

  至于乔曦……

  好吧,乔喻很清楚这种竞争意识对于自家老妈大概率没什么用,她压根不在乎这些。

  不过无所谓,乔喻其实比任何人都清楚乔曦的弱点。其实他已经开始动作了。

  乔喻已经跟袁老沟通过,让他有意无意的表现出对乔曦的期待就足够了,慢慢的乔曦自然会对数学成就这件事越来越上心。

  没错,乔喻非常清楚他老妈其实最怕的就是让那些对她特别好,能让她清晰感受到温情的长辈们失望。

  至于原因自然不需要多说……

  无非是建立这种长辈跟晚辈间的感情羁绊需要些时间而已。尤其是亲情的建立,跟爱情完全是不同的逻辑。

  前者如春雨潜入夜,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但一旦建立可能持续人的一生,久而弥香;

  后者则很容易便突然迸发,然后快速攀升顶点,并开始持续回落,甚至因爱生恨,跌入负值区间。

  这也是乔喻一直不太相信爱情的原因。

  因为会让他无法判断到底是在荷尔蒙刺激下,让大脑产生错觉,还是他真的喜欢上了某个人。

  毕竟大脑是真会被各种荷尔蒙这类东西欺骗的……

  这大概也是他下意识里喜欢让夏可可叫“爸爸”的原因。跟爱情相比,亲情显得更为可靠……

  好吧,想的有些远了。反正乔喻其实并不着急,毕竟现在制约他发展的未成年。

  ……

  对于很多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子来说九月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军训终于结束,大家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大学生活。

  当然对于一些没参加高考就来到燕北大学的孩子其实也差不多。

  毕竟是人生一个全新的阶段。

  当然对于那些早已经习惯了大学生活的老生们跟讲师、教授来说,新学期其实没什么不同的。

  已经习惯了燕北大学生活的老生们忙着认真上课,争取在考试的时候能多拿些绩点。

  毕竟对于能考上燕北、华清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大都对未来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会为之努力。

首节上一节198/3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