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恰好有个时间差。
虽然乔喻关于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论文刊载是在去年年底的事情。
但在世界数学界开始流行已经是次年1月份的事情了。学术传播有一、两个月的滞后期很正常。
今年即将颁布的菲尔兹奖获得者2025年年底就已经确定了。
可谁能想到乔喻又突然解决了黎曼猜想。更夸张的是,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学术界便认可了乔喻的证明完美无瑕。
所以乔喻今年大概率是没法陪跑了。
如果解决了黎曼猜想都拿不到一枚菲尔兹金质奖章,那今年其他获奖者大概心情不会太好。甚至怀尔斯都要把他那枚银质奖章还回来。
是的,当一个人厉害到一定程度,就已经不是一个人需要得到某个奖项,来衬托自己的身价了。
而是一个奖项必须要颁发给他才能彰显这个奖项的公信力。
有这个待遇的不止是乔喻。
当年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也曾明确表达了拒绝领奖的意思,但2006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菲尔兹奖还是授予了他。
只是他的确拒绝接受,压根没去领奖。不止如此,就连克雷研究所的一百万美元奖金,这位大佬也拒绝了,然后开始隐居。
显然这位大佬对数学的追求很纯粹,更显然的是这种纯粹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乔喻也能参加这次会议,就会发现对外严格保密的十三位评审团成员有一小半他都认识。
毕竟其中有三位就是他的审稿人。
比如陶轩之,皮埃尔德里尼跟艾略特利伯曼。
本届的评审委员会主席则是马丁海尔,主要研究方向是偏微分方程跟随机分析。
“好了,召开这次特别会议的原因大家都应该知道。七月底的数学家大会上,菲尔兹奖是否应该增加一个人选。
这一议题是由皮埃尔德里尼、陶轩之、艾略特利伯曼三位委员共同发起的,至于理由大家已经看过了。
德里尼教授建议我动用主席的权力直接裁定。但我觉得还是大家商量一下比较好。根据惯例我还是希望能倾向于达成一致。
所以有人不认可将菲尔兹金质奖章授予华夏数学家乔喻吗?”
会议正式开始,马丁海尔便开门见山的说道。
要的就是快刀斩乱麻,虽然说按照规定,出现这种候选人突然解决了某个知名数学猜想,身为主席可以有裁定权。
但一般来说每届菲尔兹奖评审主席都不会动用这个权力。毕竟这种学术大奖还是有讲究的。
就算是评审委员会实在达不成一致,也可以直接投票解决。
他刚问完,就有人要发言。
马丁海尔自然选择了同意。
要求提问的是路易斯卡法雷利,一位阿根廷裔的美国数学家。
“我想请问陶教授、德里尼教授跟利伯曼教授,你们确定乔喻针对黎曼猜想的证明完全没有问题吗?”
“是的,我非常确定。”陶轩之答了句。
皮埃尔德里尼点了点头,说道:“当然,我的团队是抱着挑刺的心态,审核的这篇论文。针对每一个引理都有非常细致的研究。”
艾略特利伯曼则是耸了耸肩:“我喜欢这个问题,因为我不确定是不会同意的!”
马丁海尔笑了笑,再次问道:“那么还有人有问题吗?”
果然,如果这位主席预料的那样,没人有问题了。
等待了近三十秒钟后主席直接宣布道:“那么我宣布,经过特别会议讨论之后,将在今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授予乔喻菲尔兹奖。”
第193章 中年危机
乔喻当然不可能知道一众大佬专门为他召开了一次会议。毕竟每年菲尔兹评审委员会成员都是严格保密的,起码名义上严格保密的……
就是怕有人动了歪心思。
这个世界上有人不在乎拿奖,但也有人做梦都想拿个奖。而且前者很少,后者很多。
毕竟任何顶级世界大奖,只要拿到一个,基本上一辈子就衣食无忧了。
不管是科学类还是其他类。
不过就算乔喻知道了这次特别会议,大概也会觉得这是应有之义。
毕竟他解决了黎曼猜想嘛!
不过他倒是再次收到了来自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的正式邀请函。
正如之前田言真激他的那样,正式拿到了在大会上做开场报告的资格。
当然这份邀请函能直接发到他邮箱,也说明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商议,田言真跟袁正心同意了他去参加这次在费城举办的世界数学家大会。
不过田言真专门跟他交代了,这次去费城参加大会,大概只能待上两天就要回国。
在乔喻的理解就是,专门去一趟装完逼就跑。
不过无所谓了。反正乔喻主要就是想着去一趟把奖金都给拿了。
虽然乔喻并不知道菲尔兹奖评审委员会专门为他召开了一次会议,不过既然解决了黎曼猜想,乔喻猜测今年的菲尔兹奖肯定有他一份。
就算那些数学家真好意思今年不给他颁奖,起码这次去克雷数学研究所的奖金是肯定能拿到的。
这是有先例的。当年克雷研究所也是打算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把奖金直接授予给佩雷尔曼。
毕竟发奖金这种事情,挑这种大场合,也能最大程度的宣传一把。
乔喻可不是佩雷尔曼,百万美元都能给视若无物。更别提他这赚的还是外快。
尤其是国外赚钱国内花,从某种意义上说,乔喻觉得这也算是民族英雄了。
乔喻一直记得外公的话,便宜谁也特么不能便宜了美国佬。毕竟那帮人已经占了全世界很多便宜了。
有件事情,乔喻更不知道,在他的影响下,有些人想回来了。
……
七月的普林斯顿绿意盎然,整个小镇似乎都被绿色覆盖,显得生机勃勃。
虽然是夏季,但普林斯顿的气温其实也并不算高,一般介于二十多度到三十度之间,鲜少有极端温度。
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普林斯顿大学本就是一所开放的大学,直接跟整个小镇融入在一起,虽然是暑假少了学生,但慕名而来的游客让学校不会显得有多冷清。
此时校园内的古朴办公楼内,洛特杜根依然在他的办公室里工作着。
跟华夏高校教授一样,绝大多数美国的高校教授寒暑假也会选择继续工作。
尤其是那些研究主导型的教授。暑假时间颇为宝贵,毕竟没有教学任务的干扰。
每年寒暑假都是撰写和修改学术论文、书籍以及申请研究经费的黄金时间。
更别提洛特杜根目前还身兼着《数学年刊》主编的职位。
不过今天不止他一个人在办公室,还有访客。最让他惋惜的是,这位访客还是来辞职的。
“张,我无法改变你的决定了吗?”洛特杜根坐在沙发上,看着张树文,颇为遗憾的问道。
“杜根教授,我考虑了有近半年,才终于下定决心的。”张树文笑了笑答道。
“但是在普林斯顿一样可以帮助华夏培养很多学生。而且想回去也方便,一天的时间而已。”洛特杜根劝了句。
这句话多少有些自欺欺人了,张树文只能摇了摇头坚持道:“还是想回去。”
“所以,是因为乔喻吗?”洛特杜根追问了句。
张树文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道:“有一部分他的原因。”
洛特杜根叹了口气,说道:“我本来还打算世界数学家大会上,邀请乔喻来普林斯顿做一段时间交流的。结果你却来提交辞呈。张,你知道的,我一直希望能让乔喻来普林斯顿。”
张树文沉默了片刻后,答道:“等我回去了,会帮你跟乔喻提这件事的。不过我觉得起码得等到他正式读博之后。”
洛特杜根抱怨道:“这正是我无法理解的。他们打算让乔喻以什么身份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开场报告?还没毕业的本科生吗?”
听到这个问题,张树文笑了笑,没有回答。
其实他是知道问题答案的,毕竟他一直跟袁正心保持着联系。
按照袁正心的说法,其实乔喻已经差不多拿到了本科毕业的学分,田言真本来也想让乔喻这个暑假就直接毕业。
只是乔喻自己觉得还太早了,他打算等到明年成年再说。
用袁正心的说法就是谁都不知道那个小家伙脑子里打的什么主意。
无非是在田言真跟袁正心看来这种小事情完全没必要去跟乔喻计较,自然随他开心了。
反正是否今年毕业都无所谓,一个名义上的毕业证而已。乔喻现在每天做的事情跟科研型教授没什么区别。
只能说有才是真能为所欲为。
“好吧,既然你决定了,我会批复的。感谢你这么多年对普林斯顿的贡献。”
抱怨完后,洛特杜根给出了最终答复。
虽然他没听说过强扭的瓜不甜这句俗语,但也知道没必要强留一位心思已经不在普林斯顿的数学教授。
“谢谢你杜根教授。”张树文微笑致意。
“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华夏?”洛特杜根问了句。
“参加完国际数学家大会之后,跟华夏代表团一起回去。”张树文答道。
洛特杜根点了点头,这一听就是最合适的安排。毕竟现在距离国际数学家大会也就半个月的时间了。
这次大会肯定会很热闹,起码华夏跟华夏裔的数学家只要有时间肯定都会去的。
全世界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哪怕是放在美国也是要立传的,更别提这还是华夏首个菲尔兹奖获得者。
虽然之前也有华夏裔拿到过这个奖项,比如袁正心比如陶轩之但前者拿奖时候已经入籍美国,后者干脆就是在澳洲出生的。
洛特杜根甚至知道这是很多人诟病华夏教育体系的点。
各种奥数竞赛上硕果连连,但真正拿到世界大奖的科学家寥寥无几。
所以乔喻算是创造了历史。
不但是零的突破,而且一突破就是王炸。就好像某个国家从来没拿过奥运金牌,一拿到就直接破了世界记录一样。
“好吧,这样时间正好充裕。祝你回华夏之后能大展宏图。”
洛特杜根站了起来,跟张树文握了握手。
这也是送客的架势了。
对于洛特杜根来说心情肯定是不太好的。
想把乔喻拉来没能成功,反倒先搭出去了一位极有能力的华裔教授。
如果换了几年前,他可能还要多劝劝,但现在既然张树文觉得回华夏能有更好的发展,他也不想多劝了。
哪怕对外界环境感知再迟钝,也知道现在的情况跟十多年前完全不同了。
在这么一个时候,华夏突然蹦出乔喻这样一个惊世绝艳的数学天才,其实也让洛特杜根有很多感慨。
美国能不能再次伟大,是个大疑问,他总感觉上帝正在抛弃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