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307节

  这才是最好的赚钱方式。

  至于股市,哪怕有内幕消息乔喻都懒得碰。

  这玩意儿风险太大,栽一次说不定就会被拿捏了,完全没必要。

  更别提那暴涨暴跌带来的利润,会让人心理失衡了。

  郑希文也站了起来,打算把乔喻送出去,没想到他还没开口说句客气话,乔喻亲热的主动伸手握住了他的手,然后又开始口吐虎狼之词。

  “对了,郑叔。您知道的,我年纪小,可以说什么都不懂,也没什么大局观。所以您保护我的时候也一定要盯着我点。

  万一我犯了什么错误,您可一定要第一时间提醒我啊,不然我都不知道自己其实犯错了!您放一百个心,我这人最听劝了!”

  郑希文一脸无奈的看着乔喻,只能点头应道:“嗯,我们能这样保持交流就好了。你去休息吧,明天你还有场报告会。”

  ……

  走到门外,目送着乔喻上楼,郑希文这才一脸郁闷的回到自己的房间。

  很快他一直佩戴的耳机里就传出一个年轻的声音。

  “头儿,你这聊天功力也不行啊。咱们不是要在乔喻脖子上栓个链子吗?怎么我感觉这链子栓您脖子上了呢?”

  “你要是不会说话就别说!陆总已经走了?”郑希文紧皱着眉头,压力山大的对着空气问了句。

  “嗯,刚走,顺便还把你刚才跟乔喻的对话拷贝了一份。”对面很快就回应了句。

  “哦!”郑希文闷闷的答了一句,突然就不太想说话了。

  以他对乔喻的了解,非常怀疑这小子已经猜到了两人的对话会被录音,然后故意把他绕了进去,但是很可惜他没有任何证据。

  郑希文的心里正烦闷着,但跟他通话的那个显然不是个省油的灯,还在疯狂输出着。

  “头儿,你说咱们以后不会就被焊在这儿了吧?”

  于是郑希文直接爆发了。

  “说了你不会说话就别说。什么叫就焊在这儿了?先不说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就算真呆在燕北大学,那也是你们占大便宜了!

  有几个人能天天呆在华夏最好的大学?我跟你们说,就算你们拿到推荐都别想到这里念书啊!真的是,这一天天的!”

  说完,郑希文直接抬手关了耳机。

第229章 幸福的,后悔的

  第二天,乔喻开始正常的参加论坛的数学家活动。

  唯一的变化就是身边又多了个形影不离的人郑希文。

  不过这也并没有给其他人造成什么困扰。

  毕竟对于诸多的数学家来说,郑希文也是熟人了。前不久乔喻去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时候,他就一直以学术助理的身份跟在乔喻身边。

  早就已经跟许多人混了个脸熟。

  其实说实话,已经四十来岁的郑希文卖相还是挺好的。看上去自有一股儒雅的气质。

  起码不动手的时候,还真看不出那有什么凶悍的气息,真没有一般安保人员看上去那么悍勇。所以欺骗性还挺强的。

  乔喻其实并不在乎其他人是否能看出郑希文的真正身份。但气质相近也有好处。

  当其他人围着乔喻攀谈时,不会因为郑希文在旁边有什么顾忌。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

  乔喻大半时间都在各个小厅里晃悠。别小看这次数学论坛只有两天时间,但其实很高端。

  专门邀请来做报告的学者大都是世界知名的大佬。大都是拿过各种大奖的数学家跟物理学家。

  当然也有像余伟、陈哲论、薛松这样燕北跟华清两所大学的优秀学生跟教授,也在会议上做报告,刷刷声望。

  千万别小看在这种学校举办的会议上在小报告厅做报告。

  实际上这已经是极大的荣耀。

  毕竟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乔喻去比。能够随时在各种会议上刷脸。然后被众星捧月一样对待。

  对于诸多相对普通些的数学家来说,想要在国际数学界刷声望,就是从这二十分钟、四十分钟的报告会开始的。

  甚至能在这种场合做报告都已经是一种殊荣。

  更多的数学家,甚至只能自费举办一些报告会来刷声望。这种报告会根本邀请不到几位像样的嘉宾,这才是常态。

  这种现象在学术界其实已经是常态,也不限于数学领域。几乎所有学科的年轻研究人员都一样的。

  世界发展到这个阶段,卷已经是全方位的。一夜成名的终究只能是少数人。

  能在某个小圈子里享有盛名,已经很不容易。就好像之前的薛松……

  对于华夏数学家最大的利好还是乔喻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只要本土的教授报告只要有相关内容,都不乏听众。甚至还很抢手,主要听众都是国外学者。

  当然国外那些知名教授也是一样的,报告厅里不乏听众。大都是华夏学者跟学生……

  也不能说华夏的数学家这是依然崇洋媚外。主要是隔得远了,交流不易。自家人想要讨论相对简单。

  乔喻也就在各个报告厅穿梭,站台,跟人讨论一些技术细节。然后不停地拒绝各种邀请……

  是的,如果说昨天大都是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大公司向他送出一根根橄榄枝,今天就是诸多高校跟研究所诚挚邀请他去做报告。

  之前这些邀请都是田言真跟袁老出面帮他拒绝掉的。

  理由也很充分。

  乔喻身为燕北跟华清人,燕北跟华清又是华夏唯二的超级高校,他还没在自家办报告会,怎么可能去别人的地头做报告?

  毫无疑问这个理由很强大,大家也很知趣。

  但现在乔喻拿到菲尔兹奖之后的首场报告会已经办完了,各种邀请自然纷来沓至。

  这个时候就不太好再拿自家导师跟袁老当挡箭牌了。

  毕竟那样就显得他的师门太过霸道。好在乔喻早有准备。

  他为什么喜欢郑希文?不就是因为这个时候,他这位“助理”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都不需要他开口得罪人,甚至不需要他说话。

  只要有人在他面前提出邀请,郑希文就会不失时机的开口提醒他接下来还有很多重要的科研任务。

  乔喻要做的就是一脸歉意的说声抱歉,然后客气一句“忙完这阵,一定要去做报告”就算应付过去了。

  这是一大早乔喻就跟郑希文商量好的。且在乔喻看来这可是妥妥的双赢。

  毕竟他只要出门,就意味着郑希文的工作量要变大,大家都麻烦。

  最重要的是,虽然郑希文名义上是他的科研助理,但跟学术界毫无瓜葛,就算把人都得罪了无所谓。

  对于乔喻的说法,郑希文深以为然,并贯彻的很彻底。

  反正老郑是真不在乎得罪学术界的大佬们。哪怕是院士也无所谓……

  自古以来都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到了他这儿,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更别提在郑希文看来,全国飞着开报告会这种事,显然没有乔喻定下心在燕北大学做接下来的研究重要。

  他甚至还挺开心,乔喻也是这么想的,自然配合得极为默契。

  效果很好,也的确惹生气了好几位大佬。

  其中还真有主要精力都放在别的地方,压根没搞清楚状况的,还特意打听了一下这个突然冒出的科研助理究竟是何方神圣,谁的面子都不给。

  结果毫无疑问,自然是一打听一个不吱声了!

  甚至有些人还很吃味,说起来很多老人家在学术界也算是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结果待遇还不如一个还没成年的小孩子。

  当然在另一些人眼里看来这很正常,尤其是那些年轻学者。

  只是单纯的理论研究无所谓,哪怕搞定了黎曼猜想,也不需要这么大张旗鼓的保护。

  但这个量子模拟计算,的确会让许多人上头,也让更多的人羡慕跟嫉妒,甚至是恨。

  于总工还是很开心的。

  不管如何,细雨科技公司的机房那可是他的项目组投资建设的,发展得越好,都是他们的项目率先得利。

  他巴不得乔喻不去参加任何学术论坛、会议。就老老实实呆在京城搞技术。

  至于学术理论……

  那不难道不应该是等乔喻四十岁以后再关注的领域吗?

  年轻人就应该放眼现在,毕竟搞技术需要一个好身板。

  总之在众多屁股不同,想法也不同的大佬们期待中,下午四点,闭幕式前半小时,乔喻昨天未完成的报告会终于再次开始。

  虽然时间紧张了些,但对于诸多学者而言,这绝对是最难得的机会。

  尤其是又经过了一天的思考跟讨论,大家准备的问题也更为充分。

  所以对于这半小时时间只要是关心相关理论跟技术的学者们都极为看重的。

  这大概也是所有关心乔喻的人最关心的。不过这半个小时,乔喻发挥的很好。

  对于一个有能力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学者来说,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也是基本操作。

  所以在回答问题环节,乔喻发挥的很好。从高阶频域到奇异解,再从量子无序化边界层到高维群论……

  主打一个有问必答,但每个问题都回答的非常抽象,并引入一些复杂的推导过程。

  最后搭配上“这个在论文正式发布之前,大家可能感觉比较难以理解。但不要紧,我们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未来我将在论文中更清晰的阐述这个问题。”这种几乎万金油式的补充,轻松就把三十分钟内的所有问题都糊弄过去了。

  这还是之前张树文教授教给他的方法。

  当时老张说的是,研究数学问题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复杂化,结论简单化。只不过乔喻反过来用了。

  用复杂的数学推理思路糊弄一下提问者,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当然这个办法也不是谁都能用的。最起码这些理论要是自己的,如果用这一套来解释别人的理论,肯定会被现场的大佬骂到没有朋友。

  但只要东西是自己的就没这个问题。毕竟解释权在乔喻自己手上。

  哪怕提问者是爱德华威腾、皮埃尔德里尼这样的顶级大佬,乔喻都半点不怂的。

  听不懂那就只能怪自己……

  这个方法也的确很有效,起码以乔喻现在的身份,就算不满也没人会那么没脑子,在报告会上公开提出质疑,起码面子上是能过去的。

  田言真鸡贼的地方就在于乔喻补上的这场报告会跟闭幕仪式时间衔接的特别紧……

  半个小时时间说来挺长,但用来提问,也就只够提三、四个问题。尤其是乔喻用了许多时间去解释他复杂思路的时候。

  所以这点时间对于乔喻来说几乎是瞬间就糊弄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盛大的闭幕式。

  反正不管别人是怎么认为的,但从燕北跟华清大学的视角来看,这次大会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

  尤其是对于世界数学界来说,堪称一场数学盛宴。

  不但总结了乔喻之前解决黎曼猜想的经验,更是推陈出新,通过广义模态公理体系推导出了乔喻模态空间,这既是理论性的突破。

首节上一节307/3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