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308节

  毕竟乔喻模态空间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能替代希尔伯特空间,对整个量子体系进行更精确的推导。

  同时又从事实上证明了量子模拟计算的可行性。不但给了世界学术界一点小小的华夏震撼,还直接震慑到了国外资本市场。

  这可不止是乔喻一个人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华夏学术界的胜利。

  最起码的,做出了这么多成果,年底做次年预算的时候,稍微往科研这块多倾斜点,要的也更有底气。

  更何况这次可不止是乔喻做出了成果。

  还涌现出了很多人才。

  比如薛松关于“群论方法在广义模态逻辑公理体系中的作用”同样在广受好评。

  还有余伟跟薛松合作的论文,直接将质数上界间隔缩小到了2,同样是理论界的重要进步。

  虽然这是建立在乔喻已经将质数上界间隔缩小到6的情况下,做出的成绩,但好歹也比国外要快。

  除此之外还有华清大学的一批年轻数学家,诸如潘敬元,津南大学的陈卓阳……

  他们所做的报告都深受国际学术界的好评跟追捧。

  总之,报告会很成功。

  用网上某些人的说法就是这次燕北跟华清不但又赢了,还直接赢了好几次,简直都特么快赢麻了!

  所以最后一天的晚宴原本按照国际惯例,都是随便应付一下。毕竟一般来说都到闭幕式了,人也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但两所大学依然是定了个较高的标准。用官方的话就是吃能花几个钱啊。反正也就是平时食堂里学生吃的那些东西。

  真不是夸张。

  很多出国参加会议的教授回来都吐槽国外那些高级学术会议晚宴上的那些东西还不如自家食堂平时做给学生吃的。

  主打一个看着像是很贵,就是不好吃。

  当然乔喻照例没参加晚宴。

  主要是这些数学家们私底下应付起来比较麻烦。不过也不会亏待他,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庆功宴。

  虽然导师跟袁老没能来,但乔喻这些年组建的班底一个没漏,都过来了。

  加上乔曦也在,足以让乔喻只觉得志得意满。

  唯一让乔喻感觉颇为可惜的是,这次在华夏举办的报告会,伯克利分校的弗兰克教授没来。

  当然也可能是学校没有跟这位教授发邀请。所以他就没专门赶过来。

  不过乔喻猜弗兰克现在应该挺后悔的。

  毕竟没赶上他发表两个新的梅森素数。失去了一次帮自家公司邀请他加盟的机会。

  事实上,此时远在西大的弗兰克的确挺后悔!

  不过后悔的不是没能来参加这次燕北大学举办的数学盛会,而是后悔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没有直接认亲。

  是的,弗兰克从来就没像这次这般后悔过。

  哪怕之前乔喻解决了黎曼猜想,他也曾后悔,但不像昨天那样,肠子都快悔青了!

  因为这次情况显然不太一样。

  乔喻直接公布两个新的梅森素数,带来的影响太大了。

  这次可不止是学术界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了金融界。

  弗兰克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代表着数以亿计的财富。

  他这么多年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

  从华夏移民到美国,不遗余力的往上爬,正在拿奖,甚至希望拿到菲尔兹奖,最终目的不就是能轻松拿到各种项目,从而过上受人尊敬的富裕生活……

  现在他所追求的一切似乎近在咫尺,又似乎远在天边……

第230章 两难抉择

  是的,当看到了燕北那场声势浩大的报告会视频之后,弗兰克一宿都没睡着。

  他从头开始审视了一遍了自己的人生。

  中肯的说,刚从华夏来到美国那时候他还是感觉很满意的。

  毕竟那个时候他觉得一切都很新鲜,每天呆在校园里的生活过的也不错。不需要他去愁生计方面的问题。

  毕业的时候他又误打误撞的进入了艾森家族。并在其他同学还在为找工作而苦恼的时候,顺利拿到了伯克利的教职,生活稳定,家庭幸福。

  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美国的物价并不高,虽然有着让他都觉得颇为诟病的税负,但以他的收入,还是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虽然之后经历了通货膨胀,但如果按照他岳父的父亲卢卡斯艾森的规划,未来他的收入也能水涨船高。甚至能过的越来越好。

  显然意外就出现在乔喻的横空出世。

  这个华夏的少年天才突然就让他报销了五年的努力。

  这甚至让他在今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没能在诸多大佬面前刷个脸。

  还是靠着卢卡斯的面子,才勉强能在小型分会厅做了一个三十分钟的报告。

  听众都寥寥无几,就更别说什么影响力了,就是勉强刷了个声望。

  本来如果一切顺利,他今年会因为在几何朗兰兹猜想方面的工作,而拿到一个美国数学学会颁发的萨尔维奖以及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拿到一个数学界青年奖。

  这些都是为了他能在下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拿到更高荣誉奠基。

  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没希望了。反正菲尔兹奖已经彻底不可能了。

  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一丝惦念,国际数学家大会之后卢卡斯就直接跟他谈过这个问题。

  鉴于他目前实在不可能做出什么突出成果,卢卡斯也不可能在他拿不出什么有说服力成果的情况下硬推他上去。

  也是没办法,卢卡斯艾森虽然拿到过菲尔兹奖,但还在世的菲尔兹奖得主很多,没谁真能一手遮天。

  甚至比卢卡斯艾森资历更老的菲尔兹奖得主都大有人在。比如皮埃尔德里尼,爱德华威腾这些人。

  年轻一代的菲尔兹奖得主在学界的名声更大。比如彼得舒尔茨、陶轩之、乔喻。

  有这些人盯着,想要运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更别提卢卡斯艾森也品出味道来了,他有种感觉,似乎那颗新兴的数学之星就是在针对弗兰克。

  可他私底下打听过,也亲眼观察过两人打交道,实在没看出两人之间有什么异样,不像是之前有过交集的样子。

  但不管乔喻是否主动针对弗兰克,结果都不可能改变了。

  只能说数学家的黄金年龄太宝贵了,是否有那个天分很早也会显现。大器晚成的例子虽然有,但真把个例当成普遍情况,那就是个大笑话了。

  所以他也只能很遗憾的告诉弗兰克,他的机会很渺茫了。不如把目标放得更实际一点,能在伯克利争取到一个终生教授的身份就很不错了。

  但这显然跟弗兰克对自己的要求不符。

  说个不好听的,在美国没有身份的大学教授一年才赚几个钱?再加上通货膨胀跟根本逃不过的税负,养家糊口都难!

  更别提人还最怕对比。

  如果美国还能跟他刚来的时候一样,依然那么光鲜亮丽,又或者他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愿景跟起伏了,只当个大学终身教授他也认了。

  毕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但现在的情况可不是这么回事。他的儿子现在都已经是菲尔兹奖得主,家底已经足够殷实,未来更是不可限量……

  换句话说,他本来已经可以过上亿万富翁的生活。精神境界本可以直接再上一个台阶。

  未来只需要追求精神方面的东西,压根不需要再为物质发愁。

  但现实情况却是他未来别说直接挤进亿万富翁的行列了。甚至还需要上一代的帮助才能过上勉强小康的日子。

  他甚至都不敢想,如果万一他没能成为终身教授,又或者未来有一天他的祖父挂掉了,学校终止了他的合同怎么办。

  美国可没有兜底那一套,不会因为他失业了,就对他网开一面。

  到时候他甚至可能缴纳不起高昂的财产税。

  他甚至都没法跟其他中产阶级一样,在失业后卖掉自家豪宅,搬到差一点的街区,为维持基本生活。

  因为他的老婆艾琳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的。

  这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从出生开始就会被烙上的认知不同街区的生活必然是截然不同的。

  同样的房子,有些街区能便宜到让人发指。但同时便宜街区的治安、教育同样会差到让人发指!

  就连小朋友都只会跟住在同一个街区的同龄人交朋友,就更别提那些大人了。

  所以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弗兰克用屁股想都知道,艾琳绝对会选择以为了孩子为由跟他离婚。

  虽然她已经没有工作了,但她是一个高知家庭的独女。一个人也能过的不错。

  至于他,只能靠自家父母。但问题是这些年他的父母贴补了他不少,基本上从国内带到美国的浮财都已经用完了。

  两人的工作也不算体面,到手的工资也不高。两个人加起来不过三千多美元一个月。

  他的父母一个60岁,另一个也才62岁。他们想要申请退休金都起码要等到67岁。

  但最可怕的是,因为收入因素,两人都没有401K。两人只有传统的IRA账户。

  说实话,以目前美国的状况,就他父母IRA账户里的那点钱,顾自己都很难,就别说养他了。

  毕竟在美国财产税并不是退休之后就不交了。只要拥有房产就要缴一辈子。

  虽然伯克利的房产税并不高,每年只需要税率仅为房产估值的1.2%左右,但对于退休之后丧失了劳动能力,月收入仅有2000美元收入的老人家庭来说,每个月400多美元的房产税支出依然是很难承受的。

  真的,这一晚上,弗兰克越想越憋屈。他完全想不明白,两年前他还是一位地位崇高受人尊敬且拥有无限未来的数学教授。

  怎么两年之后他就混成了现在这个鬼样子。

  好吧,其实他也知道,一切都是从他在几何朗兰兹猜想的工作被乔喻推翻开始的。

  但如果那个时候他就直接跟乔喻挑明身份,也许现在他的境遇又不一样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当时他真没想到乔喻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在学术界的地位就已经超越了卢卡斯,隐隐已经成为了当代数学界的领军人物。

  这特么找谁说理去了?!

  但现在这个时候再去认亲已经不是拉不下拉得下面子的问题,而是之前他就已经跟乔喻见过面了,为什么当时不认下这个儿子?

  是的,弗兰克正在想该如何找到一个完美的说辞,才能去试探乔喻的态度。

  毕竟万一他无法得到乔喻的认可又得罪了卢卡斯,那他未来大概还真就只有当街头流浪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于是这一晚,弗兰克连自己的父母都埋怨上了!

  如果不是当年他们一定要带着他出国,而是老老实实留在国内,接受他有了一个孩子的事实,现在他哪可能面对这种窘境?

  他都已经可以提前享受人生了。

  想到这儿,弗兰克便觉得一阵气闷。他爹妈的认知,配得上他们的苦难。

  当年他们在星城好歹也有一整栋拆迁房,之前做过包工头的生意,在华夏生活的日子远比当年绝大多数人都要好。

  虽然之后管理规范了,他老爹的包工头做不下去了,但哪怕躺平收租金,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非要一怒之下,变卖了所有房产跑来这边,把生活过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怪谁?

  如果继续呆在华夏,他说不定甚至已经跟乔曦结婚,现在已经可以躺在家里享清福了!

首节上一节308/3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