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喻不信微软没有利用量子计算介入到数学定理证明的想法。
好在这个时间点还很合适。
虽然美国此时才清晨七点,不过华夏所在时区只比德国快六个小时。哪怕考虑到西方特有的夏令时,这个时间应该正值德国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
当然前提是彼得舒尔茨的确在德国的情况下。
不过乔喻觉得朋友之间完全不需要顾忌这么多,更别提彼得舒尔茨已经隐隐有把他当成偶像的趋势了……
偶像面对粉丝时,更不需要顾忌时差关系了。所以乔喻抬手就拿出手机给彼得舒尔茨拨了过去。
事实也证明了乔喻的分析没错,因为才响了两声,彼得舒尔茨便接了他的电话。
这足以证明此时这位高冷的德国数学家非常高兴接到他的电话。
“嗨,乔,这是你主动给我打的第一个电话,我不胜荣幸。”
“哈哈,彼得,你要这么说的话,以后我可能随时骚扰你!比如我吃完早餐的时间一般是你睡得正香的时候。”
“好吧,乔,有什么事?”
显然乔喻的玩笑,让彼得舒尔茨有些招架不住。
没办法,虽然时差是相互的,他也能找到时间反骚扰乔喻,但他知道乔喻的电话有多难打通。
这个家伙似乎非常喜欢启用手机的免打扰模式,他如果挑的时间不对,就算打过去也骚扰不到乔喻。
“你注意到微软最新发布的新闻了吗?他们说是今天要发布一款全新的量子芯片Majorana,还说新技术能颠覆世界量子计算格局,你了解这款新品吗?”
“嗯?你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难道你还打算做硬件?”
“不是我对硬件感兴趣,嗯,你可能还不知道,微软主动找我谈关于量子模拟计算合作的事情,他们想聘请我当技术顾问,这事你知道吧?”
“额……知道。”彼得舒尔茨应的有些犹豫。
乔喻大概也知道原因。
毕竟不仅涉及到合作,还有关于他的八卦……
“结果我们还没完全谈拢,他们就突然发公告说要发布这款产品,我觉得他们这可能是在挑衅我。你觉得呢?所以我想问问,你对这个量子芯片了解多少?”
“这个……嗯,其实我在伯克利分校也有很多朋友。如果你看了邮箱的话……你提出的那个条件,说实话,对于伯克利分校来说的确是无妄之灾。”
“你这都是什么时候的消息了?彼得,你的朋友没告诉你,鉴于伯克利分校的反应,我已经原谅他们了。
并将那个条件从合作条件中剔除了。我只要求他们追回这些年发给弗兰克教授的福利,这个要求一点都不过分吧?
而且导致我跟微软没谈拢的也不是因为这件事,而是其他事情。彼得,我在眼里难道是个喜欢迁怒的人吗?”
“啊?好吧……关于这件事,我很抱歉。事实上那位弗兰克教授,也就是你的……哎,算了。我对Majorana知道的也不多。
不过据我所知,这款芯片目前在实验室里主要被用于做一些AI的协同工作。包括我们在做凝聚态数学研究的时候,也测试过利用这款芯片做一些数学验证工作。
对了,这其中就包括对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高维空间优化问题。而且目前Majorana的主要应用也就在这一块。你应该比我更了解,在没有对应的算法给生态之前,量子芯片目前能做的事并不多。
不过愿景规划上,还是有很多应用的。实验室也在尝试依靠Majorana生成各类合成数据,以及尝试做真实随机性训练,以及训练复杂AI模型。
当然以上我所说的其实都还在研究阶段,事实上包括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很多技术障碍。比如经常会有内存溢出、资源超限跟算法不兼容的情况发生。
不过Majorana也的确较为优越的地方。起码在克服退相干缺陷这一块,这款芯片绝对是最优秀的。当然如果不考虑这款芯片目前只集成了八个量子比特的话。”
彼得舒尔茨将他所了解的这款芯片的情况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
这效率显然比教授们去找微软曾经发布的论文要高的多,也让乔喻快速抓住了重点。
“你的意思是其实目前来说这块芯片还没什么用对吧?起码在目前的商业场景下并没有什么太大用处,跟谷歌的技术比起来也先进不到哪去。
那么微软挑这个时候发布这款芯片,就是在挑衅我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权威,对吧?”
显然彼得舒尔茨又一次没跟上乔喻的思维模式。
他想表达的意思似乎是微软这一代的量子芯片虽然代表着最新的技术方向,但暂时不会对乔喻的量子模拟计算造成威胁。
但乔喻领会的却完全是另一层意思……
好吧,对于彼得舒尔茨来说,微软毕竟是合作对象来着……
于是沉默了片刻后,彼得舒尔茨忍不住问道:“乔喻,我有些不懂你了。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如果是金钱的话,我想微软对你应该是很大方的,如果是权势的话?我觉得你这个年纪追求这些还太早了……
如果是学术上的争强好胜,也完全没有必要,微软并不是一个学术机构。不需要靠学术上的成就来证明自己。事实上我相信你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
如果是因为你的家事,你都已经选择了放弃找伯克利分校的麻烦,相当于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所以我真的很好奇,乔喻……”
说到这里,彼得舒尔茨加重了语气,再次问道:“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彼得舒尔茨觉得这不只是他的疑惑,他觉得乔喻可能自己都没想清楚这个问题。
不然不会总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
但显然他判断错了,因为乔喻的回答简单干脆且理直气壮:“这还用问吗?我要的是尊重啊!”
说完,似乎是为了照顾彼得舒尔茨的心情,乔喻还认真的解释起来:“彼得,你是正常家庭长大的,所以你肯定不懂我这样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心里是个什么想法。
敏感,脆弱,多疑,甚至自卑、偏执……等等这些人们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刻板印象,都是真实的。所以我远比一般人更在乎自尊,你能懂我吧?”
第246章 总得先做点什么
能懂吗?不对,应该是能不懂吗?
大脑里只是随便转了一下,彼得舒尔茨便接受了乔喻的解释。
偶像嘛,那自然是说什么都是对的。重要的是,乔喻可没有欺骗他,甚至极为坦诚。
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上稍微有些偏激,全世界的成年人都能理解啊!
哦,对了,乔喻才十七岁,正是人一生最敏感、自尊心最强烈的时候,这属于BUFF叠加了。
虽然微软是他目前的合作伙伴,但站在道理上说话,彼得舒尔茨觉得乔喻说的也对。
一个世界级的大公司跟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谈判,还急眼了。
还想着拿之前投入的,到现在也算不上有多成功的成果出来打压对方,的确是有些不太厚道。
虽然微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赞助他研究的金主之一。
不过没等他安慰两句,乔喻反而慷慨激昂起来:“关于这一点,彼得,我甚至要连你一起批评!你们这些西方人大概是还沉浸在往日的荣光中,表现得太高傲了!
微软这个时候发布所谓的新芯片,就是在挑衅。他们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我,即便不跟我合作,他们依然领先这个世界。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我不喜欢这样。
我不是成熟稳重的大人,不懂韬光养晦那一套。我以善意看待这个世界。当我的善意得不到回应的时候,我会很气愤。然后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反击任何的非善意。”
乔喻的话,甚至让彼得舒尔茨开始自省,自己是否是一个高傲的人。
好像的确是的。
但最重要的是,他自觉没资格在乔喻面前高傲。
“好吧,乔喻,你打算如何反击呢?”
“你还是不了解我啊,彼得。如果我知道如何反击,我还问你做什么?早就直接行动给出回应了。彼得,你还没明白吗?我正在无能狂怒啊!所以你会帮我的,对吧?”
“无能狂怒?”
重复了一遍这个词之后,彼得舒尔茨觉得跟乔喻的气质有些不符。不过还是下意识的说道:“当然,乔喻,我们是朋友,我肯定是站在你这边的。”
“哈哈,彼得,我就知道任何时候我都能信任你。你绝对是我最值得信任的朋友,没有之一!”
当电话里传来这句话,彼得舒尔茨有种莫名感慨的感觉。
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他觉得都应该能相信一个十七岁少年的真诚。因为他也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
他很清楚十多岁的时候,对于朋友有多看重。
“而且知道吗?美国的高科技公司都不是好东西!他们是趴在欧洲身上吸血才发展起来的!你想想看,欧洲有多少知名大学?
波恩大学、法国高师、牛津、剑桥、海德堡大学……太多了,难道你们都没想过为什么欧洲高等教育资源如此之强,但欧洲已经失去了具备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公司?
我读初中的时候就跟我一个同学说过,当一个人发现努力没有得到应有回报的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有人趴在他的身上吸血了。你觉得呢?所以帮我也是帮你们。”
彼得舒尔茨苦笑。
他当然知道乔喻说的在理。
事实上包括波恩大学他的同事在内很多都有类似的看法。但有什么办法呢?
社会主流思潮就是那样。这个世界毕竟不是欧洲主导的。
当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在美国的保护下安居乐业。享受华夏世界工厂低廉的工业产品以及便宜的能源跟粮食,即便发现了不对,也只能抱怨几句。
承平日久,绝大多数人的骨头早就软了。
跟华夏遭受百年屈辱不同,欧洲上个世纪可是抢得盆满钵满。人在没有压力跟动力的情况下,总是特别容易自甘堕落。
历史兴衰莫过如此。
只是想归想,彼得舒尔茨自然不可能去跟乔喻谈这些的,只是情绪复杂的问道:“好吧,乔喻,你想做什么?”
“我在想不如你做中间人促成我们跟波恩大学的合作吧?我妈有一家公司,细雨科技,目前主要就是提供一些算法服务,当然未来肯定会涉猎量子计算这块。
我在报告会上发布的新梅森素数用的就是细雨科技的服务器。这家公司我说话也算数,所以我想聘请波恩大学之前做量子行走实验的团队作为公司的顾问。帮助细雨科技开发新的量子算法。
哦,对了,我在做量子模拟计算的时候,还看到了波恩大学有个计算量子多体物理研究团队发表的论文,我对他们关于量子模拟的研究也很有兴趣,我们之间也有合作空间。所以你愿意做介绍人吗?”
乔喻流利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即便没出微软这个事,乔喻也打算跟彼得舒尔茨聊聊合作的事情。
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工具能事半功倍是毫无疑问的。但之前各方面研究积累下来的数据也很重要。
能够帮助他的项目团队在前期快速试错。波恩大学恰好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补足项目团队前期数据库不够丰富的缺点。
国内高校跟华夏科学院虽然也有相关的研究,不过对于乔喻来说,国内那些数据想要调取很简单。
他跟国内科研界的关系都还不错。尤其是跟管理各类自然科研基金的人很亲近起码他自认为很亲近。
而且国内相关研究大都是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他现在又在做国家重点项目,想要调用国内数据的时候,随便都能找到人帮着协调。
比如一直跟在他身边的郑希文。
倒是国外的资源想要拿到手比较麻烦。
不过乔喻一直觉得只要把格局放大些,这些都不是问题。毕竟现在他在国际上朋友也挺多的。而且都还是在学术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朋友。
事情也正如他想象中那样,听完乔喻的想法之后,彼得舒尔茨并没有过多犹豫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甚至他还松了一口气。
毕竟对于彼得舒尔茨目前还跟微软有合作。如果这个时候直接跟微软对上,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到了他这个年纪不可能像乔喻那么肆无忌惮,快意恩仇了。毕竟他代表的可不止他一个人,而是一个由很多人组成的团队。
“放心吧,作为朋友,这个忙我还是能帮的。我正好跟物理学院很多教授很熟,下午我就过去一趟,帮你问问他们的意向。”
“谢谢你,彼得,我就知道你会是个很好的朋友!”
“事实上,其实你不用谢我。”
彼得舒尔茨如实说道:“据我所知,整个波恩大学做量子物理研究的教授都对你的乔喻模态空间很感兴趣。我想他们会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跟你合作。”
说着,说着,彼得舒尔茨忍不住笑了出来:“知道吗?也许下午我能收获一堆他们的感谢。所以就不用你来谢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