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了女儿,江成是自己的名声不好,女儿长大了不好做人。在这个年代别说做那些不要脸的事情了,就算是一个离婚的父母,子女都会被人说。
刘花莲的后事,江成出了不少钱财。入葬的时候,办了好几桌,一些江家那边的堂亲来帮忙总要招待。
反正是江成这边光钱就花了上百块,还不算出的东西和肉,最后就是江长河那边得到了一床旧被子和两个凳子。
钱主要是花在棺材上面,这年头一口棺材不便宜,最差材料的都要五十块左右,对于农村人来说这不是小数目。
很多没钱的农村人过世,没棺材的也很正常,铺一个草席,最后包裹一下埋了就了事。
也有一些是族群人数多的人,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辈去世了,下面的晚辈共同凑钱承包后事。
还有一些老人,会自己攒棺材本,到了大概的岁数,一年存点钱,然后是在活着的时候,就真的买一口棺材放家里。
有棺材在家里,那些老人反而心安。但年轻人看见家里放棺材,会得慌。而家里放棺材的老人,一般是年轻人没跟他们一起居住的。
周灵莹是在老人去世第四天吃了席就先带女儿回去的,江成在老家差不多是待了一个星期。姑姑江小溪在事情办理完后,还差点跟大伯江大海那边闹翻。
因为江长河也才分到一床旧被子和两个凳子,姑姑江小溪那边直接是啥也没分到。而刘花莲的后事,虽然江小溪没出什么钱,但忙前忙后出力不少。
虽然江小溪也知道这年头大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父母有什么东西也是留给儿子的。可她觉得哪怕不分娘的什么东西,就江成探望的时候,给的水果,奶粉什么的。
还有办席的时候,农村人哪有什么肉。没江成出力,就算办席,农村弄八个菜恐怕六个是素的,剩余两个也可能是半荤。
可办白事宴席,江长河为了尽最后一次孝心,弄的场面点。江成也依了他爹这次,在守灵的第三天,江成开车‘离开’了半天,回来是直接搞了半扇猪肉过来。
江小溪到最后是连菜都没打包到,剩菜和没有用掉的食材,全部被江大海的儿子女儿瓜分了。
江大海那边的子女倒是客气的询问江长河要不要打包些回去,江长河没有要多少。至于江小溪,按照江大海的说法就是嫁出去的人,老娘办后事,也只要她出力没出钱的,分她东西做啥。
关键是剩菜也没多少,就这个年代,肉骨头啃得狗都会嫌弃,哪有什么剩。还不是请人做饭的时候,多弄了一些留在厨房里根本就没端上去。食材也会有一些剩,但也不会太多。
江成是不管那些,反正是事情处理好后,他回昌城了。而江昭昭也刚好开学了,周灵莹给她买了书包。
这个年代书包也有这个年代的特色,单肩的军绿色帆布书包。当然了,这种书包也不是谁都用的起的,家庭条件不好的,都是家里人自己用粗布缝制的书包。
江成看到女儿背书包的样子,还专门拿照相机给拍了照片。
这个年代的学生,单肩包就够了,小学总共就四本课本,数学,语文,思想品德和自然。在城里也有体育,音乐和美术课,但不需要课本。
课本也不大不厚,再加上几本作业本,一个文具盒就齐全了。
江成记得自己小时候还好点,但他长大后,亲戚的孩子还在读小学的,书包加课本能有二三十斤重。一个小学生装了书的书包,猛力砸出去,力气不大的人都很难接住。
简单的看了一下女儿江昭昭的课本,内容也很简单。而且这个年代小学还是五年制的,其实江成也看了侄女江娟的课本,主科也就多了一个政治,副科虽然有不少科门,但除了物理化学,这还是初二才有,其他的就是历史地理了。
历史地理只要了解,平时考试是开卷。体育音乐美术,这个年代的老师身体倒是挺健康的,不怎么请假,但考试也就考体育。其他的音乐和美术老师,到了期末考试阶段,也会因为身体问题消失。
反正江娟也是一个单肩的书包,比小学多不了几本书。
江成觉得他要是在这个时代读书,不说是学霸,但感觉考上大学不难。本来小学就少一年,学的东西也不多。
当然了,这个年代的教学方式也不同,学生压力没那么大。真换成后世那教学力度,还有老师的水平,这个年代很多人都能轻易上高中。
像后世真是动不动就做卷子,在这个时代卷子都没有几张。出张卷子,还得几个老师在一起想题目。
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老师出卷子都是手写的,然后拿去印刷。出卷子的老师还能拿‘报酬’,每个学校平时考试的卷子都不一样。
因为江成是个穿越者,苟的很,在文化上面,他是一直藏拙的。江娟的课本他看的懂也装不懂,反正周灵莹是高中文化,这带孩子甚至辅导功课都是周灵莹的事情。
甚至江成在香江待了这样多年,以前只会半中文式的英语,现在在香江能用英语流利的问候别人的家人。
在家里,江成是活成了一个老六,贼的很。
而周灵莹其实这几年也一直怀疑江成文化水平到底如何,按照在江成他爹娘那边打探的消息,江成就是在村里读了几年小学。而且他读书的时候,语文都还不教拼音的。
认字没有拼音,没有字典,他那个年代就纯靠硬记。
但周灵莹是见识过江成的普通话的,比她还标准。这年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跟人家探讨问题都显得高大上。
而且除了普通话之外,书桌上有很多读物也是江成打发时间弄来看的。在这方面,也不像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
还有就是江成经常有一套一套的歪理邪说,周灵莹这些年跟他在一起,没怎么吵过架。那是因为打又打不过,在打人方面周灵莹可比后院的刘翠娥聪明。
明明打不过男人,还去动手,不管是对是错,吃亏的最后肯定是女人。因为就算你是对的,动手的话,男人要面子的,很容易恼羞成怒,然后进行反击。
可讲道理,周灵莹的思维根本跟不上江成。关键是江成还会打太极,你讲道理,他会跟讲道德。你去讲道德,他会讲人性。你讲人性,他来句要法律干嘛。
当年周灵莹第二次跟江成见面,就被江成忽悠的牵手了一样,绕着绕着大多时候会是周灵莹的不对。
周灵莹不是后世的人,否则肯定会说‘你个老六’。
但现在江成是不是‘老六’先不管,真正的老六其实已经出现了。
江成跟周灵莹是商量好了的,再生一个就不生了。在八月份周灵莹发现怀孕,其实那时候已经怀孕快一个月了,到现在九月份,已经快三个月了。
然后周灵莹去拍B超了,B超在三个月是看不出性别的。甚至这个年代的B超因为是黑白的,加上图案也没后世的清晰,就算是五六个月都看不出性别。
而且拍B超在昌城,也就是昌城市区有,下面的医院可能还没有设备。
周灵莹去拍B超,是检查胎位问题。周灵莹总感觉这次不对劲,肚子才三个月就开始大了,以前最少是四个月的。
可能是老六知道,这次不出现,就没有机会出现了。这老六是真六,硬是赶上了最后一班车,让周灵莹怀了一个双胞胎。
江成自然也是很高兴,他有钱,养子女不嫌多。就是以后长大了,又多一个要操心的。
第285章 带妹妹和妹夫去深圳
农村改革,包产到户。
在赣省全面实行其实是在八二年,但是前期探索其实八零年就开始了。
应该说八零年属于前期探索阶段,算是向隔壁省学习,先在一些比较贫困,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地方开展。
而金河公社这边,因为地理环境问题,产量一直是倒数。义安县这边决定让下面倒数的几个公社先实行一部分包产到户,看看能不能带动农户的积极性,增加产量。
江成还以为他们村那边最少要等到明年才开始分地,没想到在今年十一月份之前就要开始分地了。
不过这样算时间也正常,昌城这边的农村秋季水稻收割就是在十一月份。这水稻收割后,把地分好,要再次种水稻,也是明年开春了。
并且既然是要包产到户,十一月份把挣的工分粮食一分,也不需要再去挣什么工分了。
而在金河公社开阳村,实际上江成的户口因为参加工作的时候早就迁出去了。江长河这边的户籍上就没多少人,这包产到户一个是按照人数,另外会根据劳动力的多少来调整一下。
在江长河家,把年龄大的都算上也就三个人。小孩也有分,但跟成人有差异。等小孩长大了,可以去村里申报,还能再进行分配。
现在小孩有地分,主要还是给小孩的长辈去种,这样多种一点地,小孩起码也多一些口粮。就跟城里的小孩也有定量,但定量不高是一个意思。
但是~~,什么事情就怕出现但是~。
江成是住城里了,户口也早就迁出了村。可别说是村里,就算是整个公社,都还是把江成当家乡人的。人家可是司机,难道就因为工作原因把户口调去了城里,村上就不认这个人了嘛。
破例这个词是干什么用的,就是照顾特殊人员的。因此村上也给江成算上了名额,甚至他的女儿也都算上了。
不过江成这边分的都不多,就跟小孩分的一样。因为知道他不可能回来种地,这分一点田,就是让江成家人多种点,让江成吃上家乡的大米。
最后江成家是分了一块靠近镇上的荒地,一块两亩多的田地,还有一块菜地。
地只是提前划分,真正到手上其实是等到将近十二月份了。田地里的稻子还有集体菜地里的菜都收上来分了后,再把地给大家分了。
而江长河这边是分到地后,就去申请把荒地改为住宅用地,也就是宅基地。其实宅基地也是可以申请的,甚至没改革开放之前就可以申请。
但江成的户口不在村上,他是真的没资格申请宅基地。江长河的宅基也不算小,他也没资格申请,而且侄子江林他们年龄小,还是不够资格。
也就是借助分地后,地属于江家这边了。而且还是荒地,不算破坏耕地,再加上是江成要建设房子用。江成有自己的房子在这边,那永远属于开阳村的人。
更改用地,算是特殊照顾,也就通过了。
这地是有了,但要建设楼房,也不容易。在农村这个年代找不到有建设楼房经验的人,泥瓦工倒是有人会,主要还是楼房的设计,用什么材料。
好在江成认识的人多,到住建局要一份楼房的图纸,再找一个退休了施工员,或者能抽空去指导建设的人员都行。
不就是钱嘛,江成在空间里放的钱都是用麻袋装的。他是不会去存银行的,一个是说明不了来路,一个是看不上那点利息。
在这个年代,其实银行存钱要是定期的话利率挺高的。定期三年利率就有将近百分之五了。存五年,能高达将近7%的利息。
可是利息高又如何,现在的人民币最大面值的可是十块的。是第三版的人民币,江成不刻意去搞古董收藏,因为这里面的水很深。
但第三版的人民币要是用不掉,放在空间里坐等升值也比在银行吃利息高。
甚至在未来大家都可以随意做生意了,银行里有上百万的人也正常了,江成也不会在银行里存多少钱。
存在银行里,就暴露了江成的财富。私营企业家银行里有太多钱,就容易被人盯上,别说银行保密性好,保密只是对普通老百姓。
真要查你,随便一个由头就可以冻结你的账户。
有钱人也是有烦恼的,烦恼的就是钱太多,而有钱人的快乐,是穷逼体验不到的。
起码目前江成是在低调,但身边的人都以为他是在高调,在农村第一个建楼房的人。
要是不外汇一直由周灵莹在跟她娘家人兑换,一个月就能挣两千多块。江成花几千块在农村老家建房,一年才回去住几天而已,都会想着值不值得。
农村包产到户,就不记工分了,江成的妹妹作为记工员,这工作也到头了。分了地,明年又要去地里干活了。
不过江成打算先拉妹妹江燕一把,还有妹夫陈长根也顺带带上。
江燕和她丈夫都没多少文化,但简单的写算是还可以的。国内现在算东西,都是用算盘,小学数学到了三年级左右也教这个。
江燕是不会用算盘,但香江现在一个计算机就可以解决这问题了。
这妹妹和妹夫都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能力有限,想帮衬也帮衬不了太多。
好在江燕和陈长根愿意听江成这个当哥的,肯背井离乡去外地工作。
在十二月份,江成开着轿车,带着江燕和陈长根前往了深圳。
“哥,我跟长根去深圳做什么呀,进厂上班嘛。”江燕坐在后车坐,带着她最小的女儿说道。
“带你们去白拿工资的,到了那边,听我安排就是了。”江成开车着笑着说道。
“是呀,燕子,我们听哥安排就是。”妹夫陈长根有点巴结的开口道。
江燕的其他子女都在上小学,就最小的女儿没上学,也就跟着带去深圳了。江成说给她和她丈夫安排工作,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哪怕一个人一个月挣三十块钱,也比在农村地里刨食要强。而且种地还要靠老天爷赏饭吃,讲究风调雨顺。碰到有旱情的时候,要减产,碰到雨下多了,也减产。
上班多好呀,旱涝保收的。陈长根的大舅哥是城里的司机,前些年给陈长根可是长了很大的面子。
这些年来吃的穿的也受大舅哥照应,孩子起码每年有一身新衣服,逢年过节吃顿肉不难。
但时间长了,村里人看待陈长根的态度也平淡了下来。有个开车的大舅哥又如何,不就是帮衬了点穿的吃的嘛。陈长根还不是跟大家一样,天天要去地里挣工分。
也就江燕,当了一个记分员,挣工分比较轻松。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陈长根没有想到他升天会是在这个时候,坐在副驾驶上,想着上班挣钱的场景就觉得美妙。
现在是十二月份,天气有点凉,江成在十一点四十多先到达了樟树市这边。
江成把车停到了饭店旁边,下馆子是司机的常态。但对于江燕和陈长根来说,一年到头都难得有一次。
不过一个多月前,江成给他女儿江思思办周岁宴席,就是在饭店里办的。江燕这个当姑姑的也去了,带着丈夫和子女一起去的,她一家子就坐了好几个位置。
而江成在昌城给女儿办周岁宴,请的好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还有几个关系不错的邻居,总共办了四桌。
那个宴席菜品是真多,整整十二个菜。而且基本上都是硬菜,别说江燕她们没见过市面的。就算是那些有地位有脸面的人物,也一样是被震惊到了。
很多菜的食材都是江成提供的,墨鱼花生排骨汤,这墨鱼在内陆可不容易买到,哪怕是干货。还有很大的基围虾,是新鲜的,对于内陆城市来说就没多少人吃过。
怪味鸭,算是赣省的一道招牌菜,弄起来很麻烦。清蒸鲈鱼,这年代领导也不尝吃到。
还有拳头大的狮子头,一口一个的肉丸子。还有牛肉,羊排等等。
就这样的菜,连人家当领导的,都忍不住在宴席后,主动开口要求打包点回去给家里人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