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52节

  江成也从厨房后面把车开到了修理车间门口,让其他没事干的学徒工清洗一下汽车。学徒工就这样,只要教他们的师傅不在,随便来一个司机都可以指挥他们。

  当然了,在清洗的时候,他们这些学徒工也会把学到的一些东西在车上简单的实践一下,比如测气压什么的。

  江成趁徒弟拆机盖,其他学徒清洗车辆的时间,去了一下保卫科。

  这边的一个队长直接带他去休息室旁的一个仓库,里面放的是一些劳保品,很多枪就随意的摆放在一个角落。

  这些枪只有配合地方巡查有任务的时候,大家才会佩戴一下。平时都不用,子弹用掉了都要登记的。

  没用掉也不行,每个季度保卫科的要会进行拉练,去练习打靶。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跟后时代的经费一样,你不用掉说明有多,明年就消减了。所以哪怕是浪费,拿去打靶用掉,也不会放仓库里发霉。

  枪随便你挑一把,挑好了登记一下就可以,每把枪都有编号的。枪可以坏,但不能丢失,最少丢失了要上报。

  很多单位保卫科坏了的枪都要归拢在一起,达到多少把就上交。反正枪支管理每个保卫科都有自己管理的流程,来确保不会随意丢失。

  江成挑了一把差不多九成新的枪,登记了一下编号和自身的资料就可以拿走了。子弹也领了一盒,一盒十二颗。

  步枪子弹在供销社没的卖的,江成用掉了想补充就得说明用在了什么地方。这有点麻烦,可在供销社没步枪子弹卖,不代表在其他地方就弄不到了,在部队里还有公社的民兵队里都可以弄到。

  拿着枪和子弹,江成回修理车间了。机盖已经被冯华拆开了,就等江成来教导了。

  江成也就学部队的方式,反正上次已经讲解过一次的,讲一次就想让学徒就会不可能。但学徒会不会没有关系,就得按照会的情况来检查。

  “按照流程,检查一遍给我看。”江成直接对冯华说道。

  “好的,师傅。”冯华认真的回复道。

  冯华知道这是又到了师傅考核徒弟的时候了,很多新学徒既期待又紧张害怕的环节。

  开始一样一样的检查,机油,水箱水位,发动机的外观有没有明显的问题。

  一圈下来,冯华挨了江成两脚,一脚是告诉他太死板了。现在发动机没发动,有些东西是不需要检查的,就比如车子没通电,你能检查到汽车大灯会不会亮嘛。

  另一脚踢他是检查外观不细心,要围绕卡车进行外观查看,检查车身是否有明显的碰撞变形、掉漆生锈等情况。

  还要检查轮胎的气压和磨损情况。用专门的胎压计测量轮胎气压,确保气压符合标准。同时,查看轮胎花纹的深度,若磨损严重则需要更换轮胎。

  作为学徒,师傅在身边,就算是一些没有问题的部件。为什么没有问题也要说一下的,得跟做检查报告一样来回答情况。

  比如检查水箱水位,要告诉江成水位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合理范围。如果不是在合理范围,应该加多少。

  江成不知道地方驾驶员司机教徒是怎么教的,但在部队做车辆检查,有教官在的时候,你连车辆有变形的地方,都要先回答原本应该如何的,现在变形成了什么样,然后自己应该怎么处理。

  你光一句这里变形了,就算是检查到问题,屁股都得给你踢开花。

  现在只是车子没启动,后面车子启动后,又要检测什么。

  行驶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仪表,还有加速减收感受一下车子动力,转一转弯什么的。学徒现在没本事通过听声音感受车子什么地方有没有毛病,那就得多做检查。别刚出门没多久才发现车子有问题。

第126章 搪瓷厂

  “把机盖赶紧装好,去加油站加油,然后直接去搪瓷厂装货。明天早上六点,还是七点多到我那边等我。晚上跟家里人说一下,要去一趟九江,后天可能才能回来。自己带好洗漱用品。”江成跟冯华交代道。

  在工厂或者其他一些运输车队,可能跟车的多。但在运输站,货车司机和客车司机都不愿意带学徒跟车,特别是刚开始学的学徒。

  路上要照顾自己不说还要照顾学徒,而且学徒就十几块的津贴,跟车可不会像师傅一样有补贴。

  司机到了吃饭的时候下馆子,学徒怎么办,就算吃饭有粮票。能跟司机平摊的起饭钱嘛。

  一般司机师傅让学徒跟车,基本上都是到了可以简单开车的地步了。司机图个轻松,就坐车里或者开个半天就把工资挣了。

  车子机盖关好,冯华把工具放回修理车间再回来后,江成继续教导他如何摇发动机。并且让他自己想办法练力气,如何把力气练大他就管不了。

  发动机启动后,两人都上了车,在车上江成也是一边操作一边简单说了一下如何启动的。不指望冯华一下就能学会,但有个印象就可以。

  有一个徒弟还是方便的,到了加油站,这是第二次带冯华来了。江成只要去签单一下,加油和拿备用油桶装油都交给冯华就可以。

  加完油,就去了搪瓷厂,搪瓷厂离这边很不远,一个区域的。远的话,邻居张阳也不可能住这边了。

  而到了搪瓷厂这边,江成发现带徒弟来,还有一个意外惊喜。

  到这边登记后,这边的人不但给江成发了香烟,还给冯华也发了香烟。而冯华直接孝敬给了江成,虽然是孝敬给了江成,但冯华也算体验到了他爸以前开卡车时候的风光。

  就一个学徒跟着师傅来装货,人家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的。就凭这个,在单位里面被一些其他司机喊去洗车,有时候帮忙跟人一起卸轮胎,现在一切感觉都值了。

  “带钱没,看上什么说一下,没带钱明天给我也一样。”在搪瓷厂的仓库门口,江成询问着冯华道。

  “师傅,我不用买,我爸当司机的时候,家里弄的东西不少。”冯华回答到。

  冯华知道师傅是在照顾他,其实就算是家里够了,也不嫌多的。冯华也可以处理给别人,可以挣点差价,人家还要欠他人情。

  但跟着师傅出来,除非是自身真的需要,就别想着捞好处。冯华不买,他师傅也不会少买。来搪瓷厂的司机,基本会要买脸盆,因为脸盆好送礼,有些人结婚或者办喜事什么的,送一个脸盆绝对是有面子的事情。

  一个搪瓷脸盆得要两块钱,一些普通人吃席随礼都要不了这样多。所以送脸盆,都是很亲的人才会舍得送。甚至领导家办席什么的,送个脸盆去也不寒酸。

  听到冯华这样说,江成也不客气,找到了安排装货的负责人。

  “同志,能不能卖几个脸盆给我们。有亲戚生小孩了,想送一个当贺礼。还有亲戚要下乡当知青~。”

  “呵呵,师傅,是不是还有要结婚的亲戚。要几个你就直说。”负责人笑着说道,来他们厂拉货的司机,十个有九个是亲戚或者家人有喜事想要买点搪瓷品拿去送礼的。

  反正在搪瓷厂内部,早就拿司机这客套话当玩笑话了。要分辨一个司机是不是老司机,就看他这边是不是有亲戚有喜事要买脸盆了,老司机是直接买的,只有新司机才这样问。

  “要三个脸盆,你们这边生产车间是不是有一个叫张阳的同事。”

  “张阳?什么车间的。”

  “那倒是不清楚,跟我住一个院子的,南锣院那边。”

  负责人听到江成这样一说,还真有印象了。工厂有八百多人,负责人装货的也只是后勤部的一个组长,对于厂里的人大部分部不知道名字很正常。

  但装货负责人还真知道张阳,就因为前些天他竟然弄了一些海带来厂里跟同事换粮食和钱。很多人知道他有一个邻居司机了,现在看来眼前来他们厂装货的司机,就是张阳认识的那位。

  要知道海带在内陆是紧俏货,不光是说它营养高,而是有一些人需要它。

  在这个年代有不少人有大脖子病,专业叫法就是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的原因就是这时代的人缺碘,大家吃的盐也不是碘盐。而且也没什么其他含碘食物吃。

  而海里的海带和紫菜含碘,平时吃一些能防止和治疗缺碘的症状。所以张阳弄到厂里的海带不多,但厂里很多人知道他能从一个司机邻居那弄到紧俏产品。

  装货的负责人让人去喊张阳过来,打算尽量搭上江成这个司机。司机跟司机也是不同的,运输站的司机对于很多单位和工厂后勤部的人来说,能搭上关系是很不错的。

  像一些小单位自己有车来拉货的司机,那样的司机也就客套一下就行了,你讨好关系结交了也没什么用。

  要是江成下次能弄来海带,直接处理给他们后勤部门,都可以拿去给一下领导送礼了。

  没一会张阳就被后勤部的一个职员带过来了,他是没想到江成会来他们厂里拉货。更没想到的是他只是来拉个货,厂里的车间主任竟然安排让帮他顶下岗。只是因为邻居江成来了,让他过来一起聊会天而已。

  货很快装好了,江成要的脸盆人家给也放车上了。按照正常情况,就算江成是运输站的司机,也最多让你在厂里买点产品就是了。

  像运输站的司机,你就算是送他东西。基本上也是厚脸皮收了,也不会反馈你点人情。但既然是厂里职工的邻居,那就值得意思一下了,三个脸盆除外,还放了两个搪瓷杯在脸盆里。都是送江成的,不要钱。

  这次装货,因为带了徒弟跟车,想放空间里是不行了。不过厂里也可能怕人偷,是用木箱装的,木箱里还垫了稻草,防止运输的时候出现震动,把一些搪瓷漆磕掉。

  不装木箱不行,装的货都超过车厢面很高了,别说停车的时候可能被人偷。可能开车的时候,不注意都有人抽一个走。

  木箱装好后,江成把帆布也盖上捆绑好了,然后带着徒弟直接回家了。

  现在江成住的巷子外某阴凉地方都成了他停车的专属地方了,很多人都知道这边有时候会停辆大汽车过来。来这边乘凉的人都会刻意空出那个地方,一些挂树下晾衣服的人,也会只选择另外一个方向。

第127章 对面婆媳吵起来了

  “把东西给我拿进去,明天早上过来就到车子这边等。别到院子里去了,七点左右到这边就可以了”江成停好车,把三个脸盆和两个搪瓷杯让冯华拿着说道。

  “知道了,师傅。”冯华回复道。

  有个徒弟是不错,什么事情都可以使唤。但人家什么都听师傅的,也得对人家好。

  江成和冯华回到院子,周灵莹正在收衣服。

  “冯华,你怎么来了,快进屋坐,师娘给你拿西瓜,家里有切开的西瓜。”周灵莹见到江成回来,他徒弟也跟在身边,热情的招呼道。

  “谢谢师娘,师娘,这些东西放哪,是搪瓷厂那边送给师傅的。”冯华对周灵莹很有礼貌的询问道。

  江成在旁边有点想笑,但忍住了。

  江成比冯华也就大六岁,其实都觉得自己太年轻了,冯华喊他师傅可以应着。但也没以师傅的形式在冯华面前自称。

  周灵莹也就比冯华大两岁,这师娘当的真自然,周灵莹不说我给你拿西瓜,而且是说师娘给你拿西瓜。

  不过周灵莹对冯华热情是真的,前几天冯华帮她泼粪的事情,让她对冯华的印象很好。也想问问当天他泼粪的细节。

  冯华手上端着的脸盆和搪瓷杯,周灵莹是直接接到手中,她没想到自己男人中午出去的,几个小时后回来就弄到这样的好东西。

  在知青队,很多知青就一个盆呢,洗脸洗屁股洗脚都用一个,洗菜洗衣服还是那么一个。

  在城里,一些家庭虽然盆多几个,可以分开用。但也可能是父母洗完了子女再用,想要做到一个人就单独使用几个盆的很少。

  江成现在跟周灵莹的脸盆倒是还可以,周灵莹下乡的时候家里准备了一个,到了知青安置办的时候又买了一个。江成也有两个盆,一起四个盆了。

  周灵莹把搪瓷脸盆和水杯放好后,就去切西瓜了,弄了两片大西瓜给江成和冯华一人一片。

  “冯华,今天就到你师傅家吃饭,师娘等会红烧野鸭子给你吃。”周灵莹依然是一口一个自称师娘的说道。

  江成坐在一边吃西瓜没吭声,只想等天黑领教一下她这师娘有多厉害。

  不过野鸭子今天的确得吃掉了,简单的抹点盐加上放在冰冷的水盆上面,的确有点减缓变质的效果,可这天气再不吃了,还是要坏的。除非是烟熏或者烤干了,才能不那么快变质。

  冯华毕竟十六岁,加上他父亲之前开车的,家里条件好。的确在人情世故方面有点不懂,被师娘留吃饭,不知道是答应好,还是不答应好。

  “你师娘喊你吃饭你就吃,记得她下次喊你泼谁家粪,你就泼就是了。”江成开玩笑的说道。

  江成这一玩笑把周灵莹说尴尬了,她可是接受街道办的人批评,认识到错误了的。

  冯华见江成这样一开口,也是连忙谢谢师傅和师娘。

  这聊的差不多了,周灵莹就要去忙了。江成带来的肥肉要熬猪油渣,不熬出来,也一样会坏了。

  周灵莹先是去偏房跟江成爹娘说了一下,江成的徒弟今天下午到这边吃饭。然后就到橱柜里拿肥肉要熬油了。

  赵玉霞现在是在这边也没事,弄饭弄菜都是两人互相搭配。周灵莹既然开始切肉,她就先去生火,就算不能立刻炒菜什么的,也可以先烧一壶热水装热水瓶里。

  没过多久,也正是大家下班回来的时候,周灵莹也开始给院子里的人放‘毒’了。

  这肥肉熬猪油是真香,后院都能闻到很浓的味道,真的能把一些小孩都馋哭。

  一些很小的小孩闻到香味溜过来,周灵莹还真是一个小孩给了一颗猪油渣。

  一颗吃进嘴里,又香又脆,整个嘴里都会弥漫着猪油渣的味道。

  让周灵莹没想到的是,对面邻居陈莉的一个四岁女儿也过来了。周灵莹犹豫了一下,也给了一颗猪油渣。

  现在江家只是对李梅红不满,周灵莹觉得李梅红的儿媳陈莉还是不错的。昨天没给她家猪血,也没卖藕粉给他们。可以说是因为李梅红,针对她家人。

  但一个小孩闻着香味,可能看见别人过来都有吃,也就过来了。周灵莹没有必要跟一个小孩也计较。

  周灵莹刚给陈莉女儿一颗猪油渣,对面的陈莉可能也是发现女儿没在门口玩了,出来找了。

  也看见了周灵莹给她女儿猪油渣这一幕,倒是客气的道谢一下,然后把女儿抱回去了。

  不过没多久就听到对面陈莉家,李梅红教训孙女的声音,声音挺大。

  然后李梅红家的婆媳之战爆发了,陈莉受够了。周灵莹因为她男人是司机的原因,泼粪的事情就算做的不对,但院子里的人现在在背后并不是说她。

  今天很多人在陈莉面前都是说她婆婆李梅红的,也就是陈莉在院子里人缘还好,还有人在她面前说她婆婆不好的话,要是人缘不好,她都要被院子里的人孤立。

  人家周灵莹不会过日子怎么了,洗衣服用自来水,请人家吃一分钱的冰棒,这就叫不会过日子了。那人家男人更不会过日子,直接每户都送猪血。

首节上一节52/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