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107节

第199章 史上最高规格的毕业答辩

  张潮接完孔磬冬的电话以后,自己也是满脑子懵圈。仔细捋了一遍,也不能确定是谁在这节骨眼折腾他。

  谨慎起见,张潮特地跑了两个学校的教务处,仔细核对了自己的出勤记录、作业和期末成绩,确定在这些“硬指标”上没有问题,才放下心来。

  至于说论文与小说,他有120%的信心可以通过。

  燕大给他安排的答辩时间是6月5日。张潮赶在答辩前1周,完成了论文最终稿的修改,报送了答辩材料。

  然后窝在家里,一遍一遍地过自己的论文,包括引用的参考文献,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这次他用“诗意的逃逸”来统摄整篇论文,在原先探究王小波小说技巧的基础上,指出王小波创作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炫技,而是通过创化一个“诗意世界”,解构规训、无趣的现实世界,从而完成一次精神上的叛逃。

  他的小说在传统意义上是无意义、无历史、无道德、无文化、无结构、无价值的,是对传统文学彻底的叛逆与颠覆。

  张潮还在其中融入了大量自己创作小说的感想和体会,从同为创作者的角度,解析了王小波在写作《万寿寺》时的心理特征。

  不知不觉,张潮为答辩准备的笔记,都写了一二十页,预设了各种老师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通常来讲,本科的毕业答辩并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准备过程,问题通常来讲也是常见的那么几个,无非就是“选题的原因”“论题的价值”“理论基础”“方法和思路”等等。

  哪怕是燕大也差不多,最多就是老师水平更高,问得更细而已。

  但是有了上级部委两司主任上门复查成绩的事情发生,不由得他要更加小心翼翼。

  果然,在答辩前3天,张潮被特地叫去燕大中文系的系主任办公室开会。在场的除了系主任温如敏,曹文宣、孔磬冬外,还有钱立群等老教授。

  张潮向几位老师问过好后,温如敏道:“张潮同学,你的论文我们都看过,问题不大。但是呢,确实有些人很关注你的毕业问题。

  你也不要有太大的情绪。因为你的情况确实很特殊,大家关心也是正常的。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任何考验都不怕。”

  张潮笑着道:“各位老师放心。不管‘关注’,还是‘关心’,我都不怕。”

  温如敏点点头道:“那就好。你是燕大‘作家班’时隔十多年重办后的第一届、也是第一个学生,也是我们燕大‘作家班’在新世纪向社会交的第一份答卷。

  我们也想让社会上、高校届那些质疑者心服口服如果要提高你毕业答辩的规格,不知道你有没有信心?”

  张潮听完反而松了一口气,对论文他还是有十足的把握的。于是答道:“当然有信心但不知道是什么规格?”

  温如敏道:“一般一个答辩小组是4个指导老师,1个正教授带几个副教授或者讲师。但是你的答辩小组,可能要用6个人组成。除了本校的2个教授,还要再从南大、复大各请1个教授,最后部委再委派2人旁听。

  答辩过程全程录音录像,作为资料保存。”

  张潮听完以后,好一会儿才问道:“这是不是全国中文系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本科毕业答辩?这是以后大家都这样,还是就我这样?”

  钱立群教授这时开口问道:“如果就你一个人是这样,你会不会觉得这是针对你,甚至欺负你?”

  张潮开始沉默,答案不言而喻。

  曹文宣叹了口气道:“要说是‘针对你’有点言重了。但这是燕大‘作家班’,燕师大‘作家研究生班’,以及南大、西北大、复大等想开办或者复办类似班级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怎么说服社会,我们这些大学开办‘作家班’是为了文学繁荣服务,而不是变成某种特权渠道。2年前因为你,大家才有了这个行动;2年后,人家同样要看你的表现,来衡量‘作家班’的价值。”

  张潮问道:“难道这2年来,我的创作成绩还不足以证明这份价值吗?”

  曹文宣道:“如果以你的创作来作为标杆,那能达到这个标准都不能用寥寥无几来形容了,根本没有第2个。所以重点是‘学术水平’的考核,这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这就是今天燕大而不是燕师大让你来开这个会的原因。”

  钱立群接着道:“我虽然退休了,但是这次答辩,本校教授里有我1个说起来,我也已经很多年没有给本科生做答辩指导老师了。

  这次你的答辩,要求会比普通的本科生严格一些,但是绝对不会离谱。你既然开了风气之先,那有没有勇气,再为‘作家班’树立一个高的学习标准。”

  张潮想了想才说道:“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我总不能由着那些无聊的质疑者揉来搓去,不管他们是具体的某几个人,还是不特定的许多人。

  既然我全盘接受了这些条件,那我是不是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要求?当然,这些要求不会影响答辩过程。”

  温如敏道:“要求只要合理,你尽管提!”

  张潮道:“我希望我的答辩全过程不仅要录音、录像,还要全程直播。如果学校协调不了媒体资源,那么由我来找。一场本科毕业答辩,一般就15分钟;就算我特殊点,翻一番,也就是半个小时。

  相信不少电视台对报道我还是有点热情的,这也占用不了他们多少时间。”

  张潮一语既出,几位教授都感到有些棘手直播毕竟不可控因素太多,张潮表现得好,自然皆大欢喜;如果表现不好,那燕大也跟着丢人。

  但是张潮从来不打无把握之战,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似乎笃定自己能在直播里大放异彩?

  就在众人都沉默之际,孔磬冬率先打破了僵局,他有些促狭地笑道:“哪有光让张潮吃亏的道理?既然给他准备了史上最高规格的毕业答辩,那么就得允许他享受史上最隆重的答辩通过仪式嘛。”

  钱立群也点头道:“既然已经打破规矩了,那不妨再放肆一点。张潮有这个信心,我们还缩手缩脚的,让学生看了笑话。”

  温如敏作为系主任,考虑得自然要更周全一些,他想了一会儿才道:“原则上我同意媒体可以来现场报道,但是是否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来呈现你的答辩过程,我还要和学校领导商量。

  兹事体大,还要仔细斟酌!”

第200章 幕后黑手

  “张潮真敢这么干?”燕京一个饭店的包厢内,一个公鸭嗓子、方脸圆眼、额顶秃成M型的中年男人接完电话,放下手机,冒出这么一句话。

  饭桌上还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戴黑框眼镜的胖子好奇地问道:“张潮?就是最近两年很有名的青年作家?”

  公鸭嗓子不屑地道:“什么青年作家?这里面的猫腻太大了。他的假,我打定了!现在只是开胃菜而已。”

  眼镜胖子问道:“您怎么就能确定他是假的?”

  公鸭嗓子把手交叠在胸前,傲然道:“我打假,都是讲证据、讲逻辑的,没有十足的把握,我怎么会贸然出手?

  不过这个张潮也算有种,竟然敢让电视台直播自己的答辩过程。”

  眼镜胖子恭维道:“那是,那是。方老师是‘打假斗士’嘛。那些国际级的专家、教授都一打一个准,何况一个小小的作家。”

  桌上另一个个子矮小、没有脖子的男人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方老师不敢打的假。方老师只是在自己的网站上发了一篇文章,马上就有人慌慌张张去核实张潮的成绩。

  方老师要是再深入一点,这个张潮身上的画皮,很快就要被揭下来了。”

  眼镜胖子连声赞同,又转头向“方老师”道:“彭律师说得太好了。我们‘牛博客’准备在7月份正式上线。‘牛博客’的定位,就是一种倔强、不屈服。

  方老师的骨气和见识,都是‘牛博客’很需要的。所以才通过彭律约见您,就是希望方老师能在‘牛博客’上开设账号,更新文章……”

  “方老师”矜持地点点头道:“开账号也不是不可以……但你的‘牛博客’要办起来,只有我一个也不够吧?”

  眼镜胖子道:“我们‘牛博客’的运营方式和其他博客平台不同。别的平台都是开放注册、随便发文,但要想注册我们‘牛博客’,就必须给我写一份自荐信,我审查通过了,才可以正式开号发文。

  当然,像方老师这样由我亲自邀请的就不用。我会把您常用ID的博客域名预留出来,只要您想来,随时都可以。

  当然,最好是在我们刚刚上线的时候,毕竟万事开头难……”

  眼镜胖子见“方老师”脸上流露出一丝赞许之意,心中一喜,继续介绍道:“除了您,我还会邀请韩涵、才静、土摩托……在我们‘牛博客’发文章,用词可以非常自由。”

  “方老师”听到那些名字,嘴角微微一翘,显然颇为不屑,但他也知道这些人都自带流量,“牛博客”想办起来,没有这些人吸粉是不行的。

  所以他还是答应了下来,用他那剌耳朵的公鸭嗓子说道:“那好,‘牛博客’的号我开了。你的平台什么时候上线,提前一个星期通知我。”

  “彭律师”在一旁笑着道:“老罗,有了方老师进驻,你的博客平台不愁流量。”

  被叫“老罗”的眼镜胖子连声道:“那肯定了。我们一起喝一杯,祝方老师的打假事业蒸蒸日上,给国内带来一片朗朗晴天;也预祝我们‘牛博客’在7月份能顺利上线!”

  三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老罗显然很高兴,叫来了服务员:“加个菜!”

  服务员递上了菜单,老罗找了半天,指了指菜单上的“家常红烧肋排”道:“来个这个,我们就三个人,肋排来个中份的就好。”

  这家饭店的菜单,贴心地把不同份量的菜用不同大小的图片形象地展示出来了,十分直观。

  服务员道:“先生您好,这个是大份的。我们家的份量是中份、大份和超大份。”

  老罗有点生气了,又指了指中间的示意图道:“我不管,我就要这个中份的!”

  服务员坚持道:“不好意思先生,这是大份的。”然后也用手指指了指最小的示意图道:“这个才是中份的。中份、大份、超大份……”

  老罗把菜单往桌上一拍,直勾勾地盯着服务员;服务员脸上依旧保持着职业感十足的假笑。

  不一会儿包厢里传出“啪啪”的声音,还有人着急地劝阻声:“罗老师,别这样,罗老师……”

  晚上,“方老师”回到了自己小小的寓所内。他的房间非常朴素,家具都半旧不新,不过满壁的书架和满满的藏书,还是显示出他的博学和勤奋。

  “方老师”先去卫生间洗了把脸,醒了醒酒,然后才来到书房,坐在电脑前,开始浏览、搜索各种新闻和信息。

  对于张潮这个广义上的“小老乡”,一开始是没有进入自己的视线范围的。“方老师”打假的对象主要还是集中在科研和伪科学领域,文学领域他虽然自诩精通并且也曾经是个“诗人”,但毕竟自由心证的东西太多,不够客观,难以证伪。

  张潮第一次引起他的关注,是2年前的高考。张潮那篇写鲁迅的满分作文被多家报纸转载。自认为是大先生当代知音和传承者的“方老师”,看完以后倒也颇为欣赏。

  但很快报纸上对张潮的赞美,就引发了他的不满,尤其是那篇《生于八零后的鲁迅知音鲁院高研班掠影》中,将张潮称为“当代鲁迅精神的继承者”,更是让他感到别扭。

  大先生是“方老师”一生的偶像,他觉得自己打假,就是大先生批判精神和求真精神,在今天的最好代表。

  虽然他不会公开自称自己是“当代鲁迅”,但是也决不允许任何他瞧不上的人玷污这个称号。

  不过念在张潮还是个初出茅庐的“黄口小儿”,而且后来的创作方向也逐渐转向小说,很少再写针砭时弊的杂文,“当代鲁迅精神继承者”的说法也渐渐没人再提,所以暂且被放过了。

  但是今年以来张潮的种种行为又让“方老师”不能再忍了,尤其与中国文学批评界的一番唇枪舌剑,战火绵延数月,从国内烧到国外,又从国外烧回国内,张潮屹立斗争潮头的姿态,颇有当年大先生大战梁实秋、陈西滢、胡适等辈的风采。

  这再次刺激了他。更何况,从大洋彼岸也传来了“要教训一下张潮这个狡猾的小子”的声音……

  一切一切,都促使他把张潮列入自己打假的对象当中。上一周,他在自己一手把控的“新莽原”网上,写下了针对张潮的

  《张潮谜团:作家?学生?商人?还是骗子?》

  虽然阅读量不多,但凭借自己多年“精确打假”积累的赫赫威名,很快就让有关部门嗅到了危机感,给了张潮一个“下马威”。

  不过可惜的是,张潮似乎对自己毫不知情,没有写文章反击,这让“方老师”有些失望了……

  (今天争取能多几更,补上之前欠的。希望大家多投月票。)

第201章 天下共待这一日

  (方老师这个大boss实在不想这么早放出来……但既然放出来了,就争取写得精彩些……不过他是真难打……)

  “你听说了吗,过两天张潮的毕业答辩要进行直播?太刺激了吧!”

  福海省最高学府厦大的白城校门外,有一片美丽的沙滩,这里海风阵阵、天青水碧,是厦大学子和XM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此时已是6月,天气已经颇为炎热了,所以下课后的大学生,都喜欢来这里走走。

  兰婷正和一个女同学拎着鞋、赤着脚,踩在细腻的沙子里。女同学正好奇地向兰婷分享高校圈最火的一条新闻。

  兰婷点点头,但是没有搭茬。这让女同学有些急了,又说道:“你不是张潮的高中同学吗?就不向他打听打听内幕?一个毕业答辩,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

  兰婷用意味难明的语气说道:“我们也就逢年过节发发短信,他现在可是大忙人,过年在家也呆不了两天……再说了,张潮肯直播一定是胸有成竹,到时候表现一定很精彩!”

  越说声音越大,显然对张潮充满信心。

  女同学“啧啧”了两声道:“都说你是张潮的小迷妹你还死不承认,你让张潮自己站这儿不敢把话说得这么满!诶,到时候我们文学社要不要组织集体大家观看?”

  兰婷脸一红,顿了顿才道:“本来就是嘛,张潮什么时候在媒体面前丢过脸了?至于看直播嘛,我又不是社长,你问席正林去。”

  女同学笑道:“只要你提出来,席师兄哪有不同意的?再说了,他下学期就卸任了,到时候选新社长,除了你还有谁?”

  兰婷闻言不乐意了,板着脸道:“席正林是席正林,我是我。我们鼓浪社卧虎藏龙的,社长哪就一定是我?你再这么说,我可不把笔记给你抄了。”

  女同学闻言立马急了,忙搂住兰婷撒娇道:“好兰兰,我错了还不成……”

  兰婷一边和女同学笑闹,一边心里也隐隐有些不安。虽然她对张潮很有信心,但是直播这种形式毕竟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张潮那天的状态万一不太好呢?

  回到宿舍以后,兰婷掏出手机,打开通讯录,翻到那个每每让她情绪复杂的号码,想了好一会儿,咬咬牙,还是发了一条再简短不过的短信:

  【相信你,加油!:-)】

  回复很快就收到了:

首节上一节107/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