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就是沪上,记者这么积极。”庞云心里感叹。又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和衣襟,扶了扶金丝边框的眼镜,确认形象上没有问题后,跨着自信而沉稳的步伐,走出了大门。
第14章 评委会主任王出手了!
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庞云完全没有注意到正在阻挡记者的两位老师,看到他走出大门以后绝望的眼神。
其中一个记者眼疾手快,从赵常田主编的腋下就钻了进来,一把就把话筒捅到了庞云的嘴边,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这位同学,今天《南国周末》刊文称‘新理念作文大赛’已经沦为一场‘新应试作文比赛’,请问作为参赛者,你有什么看法?”
庞云:“……”脑子完全宕机,半张着嘴,似乎听不懂这个纯正的现代汉语句子。
这时候又有一个记者挤了进来,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这位同学,请问你参加这个比赛的目的是什么,是你的文学梦想驱动你参赛,还是就为了名牌大学的特招直录?”
场面已经完全控制不住了,记者们纷纷挤开赵、李二位老师,涌到庞云的身边,二三十个花花绿绿的话筒,像给这个少年挂上了一副杀马特风格的络腮胡。
“这位同学,现在社会上有种舆论,‘新理念作文大赛’已经危害到了教育公平,请问你有什么看法?”
“这位同学,你这么早交卷,是因为准备充分吗?”
“这位同学,据说现在能通过初选,参加复赛的选手,背后都有高人指点,请问你有吗?”
……
庞云脑子里除了嗡嗡嗡的蜂鸣音之外,只剩下三个问号:
“我是谁?”
“我在哪里?”
“我在干什么?”
这时候还是庞云母亲最先清醒过来,看到儿子就要晕倒的样子,身为母亲的护儿本能瞬间爆发,尖利地吼道:“放开我儿子!”
接着就冲进人群,以洪荒之力一把把儿子拉了出来,又一把塞进了早安排好的来接他们的一辆大奔轿车里,对司机仍是大声吼道:“愣着干嘛!快开车!”
司机连忙一踩油门,大奔轿车喷着青烟一路扬长而去。
记者带来的摄影师哪可能放过这样的素材,全程怼脸拍摄,那大奔的车标被拍地尤其清晰。
然后转头就有记者问了赵常田一个问题:
“赵主编,请问现在‘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参赛选手,都是这种家庭条件吗?”
赵常田被这个阴险至极的问题怼得眼前一黑,好险没有跌坐在地,强撑着精神回头对李启刚安排道:“赶紧上去,让他们都不要下来,这里我来应付。”
接着回头对所有记者道:“有问题冲着我来,不要影响孩子们,他们都是好孩子,他们是无辜的。”
作为一个老作家、老主编,他在媒体界还是很有声望的,听到他这么说,记者们也就不再喧闹,但同时也都开始酝酿更尖锐的问题。
李启刚上楼前,回头看了一眼赵主编的身影,发现不过是这么一会儿时间,就佝偻了许多,心里暗叹一口气。
他们都没有想到,本来以为已经基本被压下去的三篇署名“午夜潮汐”的博文,竟然会被影响力巨大的《南国周末》刊载,而且是以专题增刊的形式,占据了整整两个版面。
今天一早,最新一期的《南国周末》被送到各大报刊亭、单位、公司和千家万户的手中时,舆论立马就被引爆了。
关于《新芽》杂志举办的“新理念作文大赛”到底是扶持文学新人,还是戕害了中国文学的未来;到底是开辟了新的人才录取机制,还是制造了新的教育不平等;以及《新芽》杂志是否涉嫌利用媒体影响力压制不利舆论等等问题,迅速形成了一股风暴,仅仅半天时间,就已经席卷了整个媒体。
“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复赛的运营本来已经很成熟了,媒体报道这一块都是按惯例走:
复赛首日安排少数几家媒体现场报道,采访几个参赛学生。
出成绩并颁奖的次日,则会组织多几家媒体报道赛事结果、采访获奖学生,但都是在事先准备好的会议室或者小礼堂里进行。来的也都是和《新芽》杂志关系比较好的报刊杂志。
本身比赛已经办到了第六届,而且近几届也没有涌现出韩涵、小四这样的写作明星,所以大部分媒体都是等通稿,不会派记者来。
但《南国周末》关于“‘新理念作文大赛’是否有违教育公平、是否存在暗箱操作”专题报道一发,大大小小的媒体都闻风而动,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狼一样扑了上来。
其实今天早上《新芽》杂志社的电话就已经被打爆了,赵常田、李启刚都不得不关掉自己的手机。早上的会也是硬着头皮给参赛学生们开的。
幸运的是现在网络没有那么发达,所以一早就来到酒店,中午也在酒店自助餐厅集中用餐的选手和家长们,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变天了。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先保证这届比赛能办完!
赵常田主编带着记者去往了事先租下来的媒体会议室,一个人面对现场近四十家媒体的镜头,大有“虽千万人吾往矣”那样慷慨赴死的气势。
就在记者们准备抛出刁钻的问题时,会议室的大门被推开了,一个身材高大、颇有威严的老人走了进来,来到赵常田身边,对着记者说道:
“我是这届比赛的评委会主任王,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记者们都认得这是谁,气势顿时矮下去一截。
王青年以写作成名,一本《青春万岁》名震文坛,中年为官,主管文化领域。老年笔耕不辍,热衷参与社会事务,仍然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
《南国周末》的专题报道和由此引发的舆论风潮,瞒得住学生和家长,肯定瞒不住评委们。
下午比赛刚开始没多久,为评委会加急购买的《南国周末》就摆在了所有复赛评委的面前。看完内容以后,评委们的眉头都紧紧皱了起来。
这些评委中不仅有成名的作家,其中很多人还是参与组织比赛的各个大学的代表,所以“午夜潮汐”文章所提出的质疑,对他们来说尤其尖锐。
不过评委会主任王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又曾经身居高位的人物,很快就稳定了军心,笑着道:“看来我们这届评委不好当,这是‘贼船好上不好下’啊,哈哈!”
轻松的态度也影响了其他人,大家也都露出了一丝笑容。王接着道:“他们吵他们的,我们评我们的。尽心、尽职、尽责,不辜负我们的专业,也不辜负孩子们的用心。怕什么,天塌下来,我顶着。”
王身高足有1米8,在作家里算高个子了。他的话给所有评委吃了一颗定心丸,都笑了出来。
而听说老朋友赵常田被记者“围攻”后,王更是展现出了担当和气魄,穿上外套,就往外走:“让常田不要着急,我去会会他们!”
第15章 难忘的夜晚
2004年1月15日,南方的小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第一个难忘此夜的人,是庞云。
人是下午丢的,名是晚上出的。在《新闻联播》结束以后,多个电视台的社会新闻节目里都出现了他惊慌失措、半张着嘴、一言不发的光辉形象,以及那辆飞驰而去的大奔。
当然,有几家电视台还是比较有底线的,给他眼睛处打了一根筷子粗的黑条,就算是保护隐私了。
随便打开一个频道,都能看到主持人在热烈讨论今天复赛发生的事。
“……我们看到,参加了‘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的这位同学,家庭条件是非常优越的,不仅穿的是名牌,坐的也是豪车。我们不禁要问,‘新理念作文大赛’是不是已经成了一场有钱人的文学游戏?”
“……这位同学面对镜头为何一言不发?要知道能参加复赛的,都是妙笔生花的写作高手。像这样呆若木鸡的形象,实在与‘写作高手’这个称谓有矛盾。想想当年的韩涵、小四,都能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新理念作文大赛’,到底怎么了?”
“……大赛评委会主任王和《新芽》杂志的主编赵常田对记者的回应,并不能消除社会舆论和大众对‘新理念作文大赛’投机性和公平性的疑问。尤其是《新芽》杂志涉嫌通过媒体关系删稿,打压对批评、监督他们的声音,这对于标榜‘自由发挥’的比赛来说,实在是一个讽刺。”
……
“啪!”庞云一把关掉了电视。他的母亲在一旁不断安慰他:
“不用担心,只要我们复赛得了奖,能拿到燕大、复大的录取机会,管他们说什么呢!”
庞云无可奈何地躺倒在床上,也不知道听进去没有,他心里此刻恨透了那个“午夜潮汐”和《南国周末》,要不是他们,自己怎么会丢这么大一个人!
只有拿到复赛一等奖,才能抹去此刻他心里的耻辱。
第二个难忘此夜的,是一群人‘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的评委。
由于《南国周末》的报道和下午的采访风波,众位评委此刻审稿的心理十分复杂,看文章的速度也比平时慢了很多。
评委会主任王在开始审稿前,专门提醒了大家,这次审稿,不同寻常。任何一点纰漏,都有可能成为媒体的焦点。只有评出来的文章是确定无疑的好作品,才能平复舆论。
所以每个人看得都十分仔细。有任何疑问,都会和其他评委讨论。打出的每一个分数都斟酌再三。
王看着态度变得认真许多的评委们,心里感慨万分。
其实他自己对‘新理念作文大赛’近年来的作品,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
随着大赛运营的成熟与模式化,参赛的学生们为了引起评委的注意,写出来的文章越来越怪、越来越偏,有些表达连自己这个浸淫文字几十年的老作家,都有些看不懂。
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现象。
《南国周末》上那个叫“午夜潮汐”的作者写的三篇文章,对《新芽》杂志、对大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新芽》杂志能借此机会,反思、沉淀以后再出发,说不定会让这个对中国青春文学有着特殊意义的比赛,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正出神间,评委之一、青年作家刘丹妮拿着一篇稿子走到王的座位前,说道:“王老师,您来看看这篇稿子,很奇怪。”
王拿过稿子,先看标题:《此间乐矣,何必图南》“标题还不错。”
但是越看眉头就锁得越紧,不到两千字的文章很快就看完了,沉吟了一会,先问道:“你的意见是什么?”
刘丹妮谨慎地回答道:“我认为,全篇风格不够统一。刚刚我给马源老师看了,他也觉得这篇文章怪。”
王道:“你们的感觉没有错,这篇文章的‘文心’部分的语言,明显比首尾扣题部分的语言要成熟、圆润许多,应该是两个人的手笔。”
刘丹妮道:“你是说……”
王道:“这个同学的‘准备’,过于‘充分’了。这样写文章,已经失去了比赛的意义。这篇就不要打分了,先放在我这里。”
刘丹妮见王接下了烫手山芋,高兴地回到座位上继续审稿了。
第三个难忘此夜的,则是张潮。
晚自习的时候,他心里急的就像猫抓一样。今天既是“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的日子,也是《南国周末》出刊的日子。自己的三篇文章,究竟有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
如果石沉大海,那么他依靠写作成名、进入大学的计划,就基本可以判定“此路不通”了。
文坛之路有时候是非常残酷的。不是你有才华就能一炮而红。许多作家成名前不知在多少报刊、杂志上浮沉了不知多少年,赚着极其微薄的稿费,还要忍受各种冷嘲热讽。
机遇、平台,有时候比你的才华重要得多。
六年前,韩涵如果真的错过了第一届“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复赛,那么今天他不可能玩着赛车、写着书,时不时在媒体上和各路人马打口水仗。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因为五门功课红灯高挂被退学,然后窝在家里当啃老族,靠时不时邮寄过来的几十块、百来块的稿费单,继续做文学的清秋大梦。
张潮几乎是掐着手指算时间,终于熬到了11点。
看到其他三个舍友都躺床上了,他翻身下床,低声嘟囔了一句:“考砸了,心里烦。出去转一转。”
说罢就披着衣服下床出了宿舍。一路鬼鬼祟祟到宿舍楼门前,看到宿管老刘不出意外地在打呼噜,他娴熟地拨开虚掩的铁门,溜了出去。
又是一路潜行,摸进了微机室,打开电脑,点开浏览器,输入心浪的网址,竟然发现“‘新理念作文大赛’陷入舆论风波赛事诚信遭受质疑”是热点新闻,就在首页挂着。
“成了!”张潮心里一阵激动,迫不及待地打开网页,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一张被话筒包围着的年轻脸蛋,虽然眼睛被挡,但张潮不至于认不出他就是庞云
张潮:“……”怎么这种倒霉事也能让庞云碰上?张潮心里念了声“鹅米豆腐”,顺便原谅他逃避道歉的鸡贼。
不过还不等张潮细看,微机室的大门就被人一脚踹开了,灯也一下子全亮了,保卫处主任带着两个保安一个箭步上前就把张潮控制住了。
“接到举报,有学生熄灯后溜到这里上网。果然被我逮到了!”
第16章 大幕落,潮汐起
再漫长的黑夜也会迎来日出。但日出并非对所有人都象征着温暖和希望。
就像此刻“新理念作文大赛”的组织者,《新芽》杂志的主编赵常田、副主编李启刚,以及王等复赛的评委们,心里都清楚,日出也许就是另一场审判的开始。
早上十点,随着最后一篇文章的打分结束,经过简单的统计,奖项也有了明确的结果。
一张张获奖证书也被工工整整地打印出来了。但是此刻没有哪个人的内心是轻松的。
此刻学生和家长们也已经得知了昨天的风波,内心更加忐忑不安。他们生怕舆论影响了复赛结果,于是一大早就围在组委会所在的会议室外打听情况。
因为有赵常田极力解释和保证,复赛一定会公平公正地给所有同学的文章打分,一定会像以往一样举办颁奖典礼,才稍稍打消了家长们的疑虑。
下午1点30分,颁奖典礼果然照常举行了。